Silicone Ball曾經在我心中是只有高手才有辦法駕馭的頂級道具,完美的圓形、穩定的彈性,沉甸甸的掂在手中非常稱手。
光是單純拋接感受球的重量在手中轉換,或是彈地透過腳底板接收到球撞擊地板的瞬間,一來一回每次聽到球紮實回到手掌中的當下就非常開心,若同時能操控多顆球那就更過癮了。
望著台上的同學、學長精湛的演出,心裡想著:「我也好想要跟他們一樣厲害」,我得先替自己弄到球才行,單一顆直徑不到三公分的矽膠球單價堪比一雙芭蕾舞硬鞋,當時還是初學者的我當然無緣親近此夢幻逸品。
謝謝溫同學的贊助,三顆用氣球包的鳥飼料沙包,開啟了我練習Juggling的旅程。當時真是球不離身,一上學科課就是打瞌睡,下課鐘響就馬上站在牆壁前面練習,練到很多人都懷疑我當初為什麼是選傳統戲曲而不是雜技。
為了找到適合的雜耍球舉凡軟式網球、安全壘球、直排輪曲棍球、宜家裝飾用木球、玩具反斗城買到裡面有海豚接縫明顯的彈力球、自己用報紙揉一團外面纏膠帶的土炮球,連吉米書的贈品那顆月亮都被我跟阿姨凹來當我的道具,一直到大概四年後奇摩家族雜耍社的社員一起團購,才有勇氣與實力從紐約雜耍道具店Brian Dubé下單八顆矽膠球,開啟另一趟球不離身的旅程。
上課丟、下課也丟、開系會的時候丟、去國家劇院看表演的當下也丟,坐捷運的時候還被旁邊的阿姨問我是不是中風在做復健。不過當時的練習完全沒有章法,網路的資源也有限,反正就憑著也想跟同學、學長一樣厲害的初心,就這麼一直傻傻的丟下去,就算被笑也會假裝不在意。
道具有了接下來的挑戰就是「該怎麼設計自己的表演呢?」現代舞Robert老師說先挑一個自己喜歡的音樂,再不行就先從模仿開始,老師方向已經給得很明確了,但我總是對自己不是科班生這樣的念頭給阻礙者,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替自己做主。
在創作課夥伴勇成的鼓勵下一起完成了一段小品,最後又經歷了無數次爭執之後團體節目變成自己的solo,雖然我因此有了自己的雜耍小品,也透過這一段演出挑戰了畢製、五位數酬勞商演、法國雅維農街頭、太陽馬戲團舞台,不過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生出那一段小品的,還好在創作路上能幸運遇見花時間陪伴我的同學老師們,那一段創作過程絕對是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回憶之一。
可能也是因為沒自信的關係,從來都沒想過要考表演立足,反而想著該如何讓更多人親近這個文化,因為天才不一定懂得傻瓜的苦,但我這個笨蛋很了解大家到底為什麼卡關啊!
要去哪裡買道具?
如何更有效率的練習?
如何設計自己的演出?
如何找到進修的管道?
國外馬戲學校的境是不是比較香?
馬戲該如何不再只是炒熱氣氛的配角?
該如何打破一般大眾對於雜耍的刻板印象?
以上這些曾經困擾我許久的問題,他們現在再也不會去困擾下一位喜歡馬戲雜耍的朋友了,只要上網用關鍵字一查,以中文為主要溝通管道的論文、書籍、社團、劇團、公司、協會、平台、Podcast、YouTube、抖音,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百花齊放,英文好一點的朋友更是輕易地能找到國外的資源,所以請放寬心地加入我們的行列。
不一定要變成高手才能用矽膠球,有緣的話就讓曾經陪我走20年的硅膠球,繼續陪你走下去吧。
記得關注 @hsinghoooh 然後練習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吵到樓下的鄰居喔。
📷 郭勇志
丟沙包英文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V媽碎碎唸 】是變聲?還是太用力?
這半年來很有趣,在私訊裡將近10位小孩的爸媽問及他們家的小孩是否已經變聲?這比例在我們接到的教養提問私訊裡,算是非常高,我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湊巧!或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家有個青少年吧,大家不約而同的婉轉提出問題之前都說說一句:『正男國中了,請問Vicky老師,他幾歲變聲呢?』然後,我們會有對話,例如提問家庭的孩子是幾歲男孩?大致上都是因為爸媽覺得怎麼小孩小三或小五而已就提早變聲了?或是家有女孩也會變聲嗎?等等,因此,提出變聲疑慮的阿爸阿母並沒有限定家裡的小孩是男是女,而大部分這些被誤會是變聲的小孩都是小三到小五的年紀。這種提問,我通常會邀請大人幫我偷錄一段孩子自由說話的影片和一段專門說話(例如講故事)的影片,觀賞孩子們使用聲音的影片是很有趣的歷程。
寶寶出生以後,他們需要透過不斷的肌肉反射來刺激神經,才能慢慢建立肌肉髓鞘,一直到肌肉髓鞘與脊椎相連,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肌肉神經網絡,然後用意識去控制各個部位的肌肉。兩歲以後孩子呢開始講話,說話的時後可以訓練喉嚨肌肉,間接刺激頸部神經,因為這個地方的神經非常重要,它們的排列和背部神經的排列是一致的。有些小小孩,這一區塊的肌肉無力、神經發展相較遲緩,所以他們看起來通常懶得動、懶得說話、口齒也容易含糊不清; 有些孩子則完全相反,他們一天到晚狂動、這一區塊的肌肉相較緊繃、聲音偏高亢、說話也超級快。所以,我們在講座裡會簡單提及,小時候的“手腳肢體的動”和未來的”語言說話“息息相關,這會涉及很廣,我們在此先打住。
回到之前所提邀請大人拍的發聲影片話題,這些被爸媽以為提早變聲的男孩女孩有一個很有趣的共同特質,就是『他們會大聲用力的丟出心裡的話』!心裡話一定要大聲用力丟出來嗎?我們應該都有玩過丟球,有人會很用力地丟出快速球,過於用力的話,嘣的一聲就失準了或對方接不到; 有人丟球很無力,過於軟弱也會失準、對方一定接不到,因此,要練習剛剛好的平衡,丟出球的人和接球的人都是剛剛好的狀態,就像說話的人和聆聽的人都要維持彼此間的平衡。
為什麼這些孩子需要大聲用力地丟出心裡話呢?這牽扯到許多背後的議題,例如
小時候孩子在表達的時候,聆聽者是不是有真實聆聽?
他周邊大人的榜樣是不是也都是那種愛你在心口難開型的?
或是這孩子從小是否有被允許有彈性、開放的表達自己?
也有可能他某一次的練習體貼的時候,大人放大讚美小孩是超級大暖男,導致這孩子誤以為江華藏在內心是會被讚美的體貼表現,然後就不不敢放心表達自己、只要一表達就得用力大聲地把話丟出來?
甚至也有可能是這小孩大聲說話是因為沒有自信?
或是長期缺乏被關注、他大聲把話丟出來是想被聽見或是用大聲來武裝自己?
也有可能這孩子長期處在吵雜環境中,他大聲用力說話才能被聽見...
總之,太多太多太多的原因,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非常獨特。
如果可以找到背後形成的原因,從那裡著手工作,當然那是最好的治本方法。
那麼如果還沒找到源頭呢?那也沒關係,有幾種簡單的方式協助他練習輕柔的釋放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大聲用力地丟出話語。
第一個,是練習輕輕丟球,是的你沒聽錯,我們在前面和講座裡其實都有帶過身體的動與說話有關,練習用肢體輕輕送出球就像喉嚨肌肉輕柔地說出話一樣。
第二個方式,就是練習一些向上提升水平的活動,例如游泳、漂浮都好、小五左右可以練習騎獨輪車、練習丟三顆沙包、玩平衡板...很多水平不用暴衝的活動都可以協助到孩子。
第三個方式是語言的練習,練習輕柔音的繞口令,例如英文的L或國語的ㄌ:借我獻醜丟臉舉例一下:六十六歲的陸老頭,蓋了六十六間樓,買了六十六簍油,養了六十六頭牛,種了六十六棵垂楊柳。六十六簍油,堆在六十六間樓;六十六頭牛,綁在六十六棵垂楊柳。忽然一陣狂風起,吹倒了六十六間樓,翻倒了六十六簍油,折斷了六十六棵垂楊柳,砸傷了六十六頭牛,急煞了六十六歲的陸老頭。英文的繞口令也很多:像是Red lorry, yellow lorry……...總之,像這樣有流動性的音都可以協助這些急著大聲用力把話丟出來的孩子。
我自己在學校陪伴這樣孩子唸英文的時候,也會注意到他們念一個句子很容易一字一字把字丟出來,例如 A mouse runs fast in the big house. 那時候,我就會說:在每個字的下面裝一個小氣球輕輕飛上去,直到最後一個字再輕輕送字下來他一邊唸我會一邊輕柔的比一下假裝是聲音在飛。像這樣:A mouse runs fast in the big house.
當然,多吃甜甜水果、聽讓人開心的音樂、每天的感恩語詞還有開心亂唱歌,都是很棒的方式。這些都會幫助孩子有能力用適當的力氣,將聲音從喉嚨剛剛好的送出來,這些孩子開始懂得享受表達內在聲音的滿足感,也會變得較有自信而不害怕為自己出聲。總之,這些小三到小五的孩子不一定是提前變聲,而且反倒是一個很棒的機會,讓我們更認識這個孩子,並且引導他用一種新的方式去連結他的身體、呼吸和聲音。這是多棒的學習機會!
❤在YT直接聽V媽說:https://youtu.be/ophnrSfrUOA
❤在Podcast聽V媽說:https://reurl.cc/Y1jkVx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按下 "讚"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丟沙包英文 在 凱蒂英文 Learn English with Cat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有白走的路
從小到大我算是都有在念書,但是課外活動也參加很多人,因為… 除了念書,還是要找點樂子,開發不同的興趣,才會活得開心。
我在國中就覺得當老師好像不錯,高一就決定想要當英文老師,算蠻早就知道自己未來要朝哪個方向走,但是我並沒有因為做了決定,就只做這件事情。我還是會想到處看看,所以我做了很多跟當英文老師沒什麼相關的事情,但是現在回頭看,這些不同的事情,他們最後都成為我當英文老師的養分。
國中時,我覺得打字打很快是很帥的事情,所以花了一個月,每天練習打字,想說這樣跟朋友用即時通(好個時代產物)聊天時,可以講話講快一點,就可以多聊一點。
國二時,我看到街頭藝人在摺汽球,覺得好酷。之後碰巧看到書展有賣造型汽球的書,就買了一本回家。之後陸續買了好幾袋的氣球,花了好幾個月,折爆了好多氣球之後,終於學會折一些簡單的造型,還折到被學校老師沒收我的打氣筒,哈哈。我當時也不知道我學折氣球要做什麼,只覺得好玩而已。
高中的寒暑假,我參加了很多營隊,不為什麼,只是覺得可以有正當理由出遠門玩個幾天,還可以認識其他朋友,如果還有學到點什麼,那就賺到了。
國中時愛看小說,但是買不起小說,學校圖書館又沒什麼書,所以都會在放學後窩在書店看書,高中後,學校圖書館有超多書,同學間還會交流書單,上課無聊時,就繼續看小說。
大學時我參加了很忙碌的社團,到不同的公司做簡報,幫助國外的學生用我們的專案來台灣做實習,也照顧實習生在台灣的生活。除了這個,也舉辦過5天超過500人的國際會議,然後每天搞到半夜才回宿舍,都熬夜讀書寫作業,哈哈。
大四時,覺得生活只有讀書跟家教,有點無趣,於是在網路上募集12位大學生,自己設計多道不同的解謎關卡,讓他們在高雄市區玩遊戲闖關,認識新朋友。
其它因為覺得很酷就去學的還有Photoshop、InDesign、雜耍丟沙包、甩火球等
,雖然都只會一些皮毛,技術登不上什麼大雅之堂,但是他們都像是生活的調味料,讓生活多一點樂子。
高中跟大學時因為想賺多點零用錢,除了家教之外,也去過餐廳當服務生,跟去補習班教英文。
上面這些除了去家教跟教補習班,其他跟當老師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他們都是我生命的養分。
賈伯斯曾經說過connect the dots,這件事在我實習以及工作之後,有越來越深的體悟。很多以前看似沒有用的技能或興趣,他們都會慢慢在未來成為工作上的助力。
打字的速度以及Photoshop/InDesign的運用,讓我在做報告、編講義、經營社群媒體上,可以有更好的效率。參加過很多營隊,讓我在自己辦營隊跟設計活動時,知道要注意哪些眉角。照顧國外來的實習生,也讓我更認識台灣這塊土地,在教學上,也更會引導學生要懂得欣賞自己腳下的土地。至於摺汽球嘛,除了在營隊中教學之外,目前還沒有發現有什麼用途,可能哪天我有自己的教室,可以折來布置教室吧,呵呵。讀很多小說,給我了更好的想像力、做夢的能力,以及在上課時還可以教學生一點中文XD。在餐廳打工教會我,每個工作都有可貴以及困難的地方,沒有任何工作應該被看輕,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都可能發光發熱。
大學室友總說,Catty就是個閒不下來的人。我想我不是閒不下來,而是身旁有太多有趣的事情,每個看起來都很好玩,所以就沒有時間了。
所有花時間跟努力的東西,都是自己的養分,即使當時看起來沒有什麼用,我相信他們都會在未來的哪一天開花結果。保持對生活的熱情,看到有趣的事情就去嘗試,不要覺得沒有成果就是浪費,不要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很多東西就算只有學一點點,只懂得皮毛,未來哪天你再有興趣時,可以更快步上軌道,遇到不同朋友時也有更多話題可以聊。每一種不同的嘗試,都是像是種下一顆不同的種子,那天等他們都開花了,就會有一座色彩繽紛的花園。
#凱蒂英文 #嘗試 #興趣 #生命的養分 #生活的樂子 #凱蒂講東又講西 #高中英文 #學測 #學測英文 #指考 #指考英文 #統測 #統測英文 #英檢 #多益 #connectthedots
😻追蹤IG:cattyenglish
🚀部落格:https://reurl.cc/Gkko5x
🔥預約凱蒂老師的課程:https://lihi1.cc/XKu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