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次封禁中國應用程式之際,正值中印邊界爭議地區的緊張局勢升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追劇時間Em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小時候看過一個超可怕的電影「雙面女郎」,有一個長相好看的短髮女主角,遇上一個很喜歡她的長髮女生,一定要住進她家裡,因為太喜歡了,長髮女竟然剪了短髮,染成一模一樣的顏色,買一模一樣的衣服來穿,最後還勾引短髮女的男友,想要殺死短髮女,變成短髮女。 然而我在中國卻經常遇到似曾相識的感覺。。。 #懸疑...
中印邊界爭議 在 財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印兩國軍隊爆發嚴重衝突後,新德里政府將開始減少跟中國往來,轉身投靠美方陣營。
中印邊界爭議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互擲石塊變山崩訊號?失控的中印邊界衝突
方天賜/清大通識中心副教授及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中印兩國邊防部隊日前在西段邊界的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激烈肢體衝突,導致印方廿名軍士死亡,中方傷亡數字則尚未公開。事實上,雙方原本上周已進行談判並同意撤軍,未料仍發生流血事件。這也是繼一九七五年後,雙方軍人首次因邊境衝突而死亡,顯示雙方長期苦心經營的邊界問題已經失控。
回顧歷史發展,中印在一九六二年邊界戰爭後,雙方關係就再也回不去一九五○年代「印中是兄弟」(Hindi Chini Bhai Bhai)的友好狀態。但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六年,雙方成功簽署兩個信心建立措施協議,希望在解決邊界問題前,能夠維持「實際控制線」現狀。為降低軍事衝突,雙方承諾不使用武力威脅對方,具體措施還包括設定十公里軍機禁航區,及二公里內不得開槍等措施。所以才會出現兩個核子大國的部隊以石頭、棍棒攻擊對方,這種看似街頭混混打群架的場景。
然而,中印邊防部隊在二○一七年夏天於洞朗地區對峙長達七十三天,即顯示原有機制已無法有效管理類似邊界衝突。兩國領導人因此在二○一八年於武漢會晤,協調出以大局為重的「龍象共舞」精神。但中印邊界的安全管理機制,近來隨著兩個地緣戰略板塊的位移,裂縫進一步擴大。
第一個變動的小板塊,源自印度去年八月取消喀什米爾自治。外界較少注意到的是,印度當時不僅取消喀什米爾自治,還將拉達克地區從喀什米爾地區分離出來成為中央直轄區。拉達克就是與中印邊界爭議地區接壤之地,包括此次爭議的加勒萬河谷。拉達克改制後,印度中央不需要透過地方政府便能直接管控當地,進而強化當地的軍事和基礎建設。中國當時不但對此提出抗議,甚至還想訴諸安理會介入喀什米爾問題。
第二個更大的板塊變動,來自印太地區的戰略重組。川普政府推動印太戰略後,希望聯合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合作來箝制中國的戰略擴張。印度雖未全然附和印太戰略,但今年一月接待川普總統來訪,建立「全面性全球戰略夥伴關係」;六月初與澳洲總理莫里森進行視訊峰會,建立「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加上原有的日印「特別戰略及全球夥伴關係」,印度已與印太戰略的另外三角構建起夥伴網絡,不免引發中國的疑慮。
上述兩個板塊變動,不僅動搖中印原已非常薄弱的互信,更讓「武漢精神」煙消雲散。雙方都擔心對方改變現狀,便刻意擺出寸土不讓的對抗姿態,原有的丟石頭鬧劇便成了悲劇。
中印若想維持穩定關係,當務之急應先降溫,以避免激化彼此的民族主義情緒。另一方面,則需要擘畫升級版的信心建立措施,例如在爭議地點設置非巡邏區等,以避免兩軍直接衝突或片面改變現況。否則,兩邊軍士互擲的石塊,或許就是山崩前的訊號。
中印邊界爭議 在 追劇時間Emm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超可怕的電影「雙面女郎」,有一個長相好看的短髮女主角,遇上一個很喜歡她的長髮女生,一定要住進她家裡,因為太喜歡了,長髮女竟然剪了短髮,染成一模一樣的顏色,買一模一樣的衣服來穿,最後還勾引短髮女的男友,想要殺死短髮女,變成短髮女。
然而我在中國卻經常遇到似曾相識的感覺。。。
#懸疑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