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飆漲又禁澳洲煤,中國將迎來最難以忍受的寒冬。
最近幾天中國傳出無預警限電的消息,而且還不僅是集中在特定地區,從南方到東北的各大省份都有,推測原因應該和國際煤價飆升有關,若真是如此,那麼缺電看來會成為持續好幾個月的大規模普遍現象,嚴重衝擊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穩定,不可小覷。
中國對煤炭有多依賴?根據去年統計,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就佔了56%,而全球煤價從去年疫情低谷暴漲到現在漲幅至少都在50%以上,對於需求龐大的中國來說已經夠難受,更可笑的是,中國為了制裁澳洲,去年底開始禁止進口澳洲煤炭,但這種大宗物資的硬需求要怎麼禁?於是只好從美國、加拿大等地進口更貴的煤,天災加上人禍,造成現在的窘境。
與台灣不同,中國北方的用電高峰往往出現在冬天,因為冬季嚴寒若沒有暖氣是會出人命的,通常城市建築都會鋪設暖氣管線,但缺電就無法運作,更棘手的是不用電力、靠燒煤取暖的傳統農村,中國這幾年一直強推「煤改氣」卻成效不佳,原因就是天然氣太貴,但如今連煤價都高漲,比起停電,供暖問題恐怕才是最可怕的。
缺煤限電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往往就是這種最基礎的民生問題產生連鎖反應,造成社會動盪。煤價過高看來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共又拉不下臉直接從澳洲進口壓低價格,寒冬將至,接下來的半年恐怕非常難熬,對台灣來說,我們只要看冬天的空氣乾不乾淨,就知道中國問題有多嚴重了!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拍攝時間2021年3月)全新單元來啦!看蔡阿嘎影片長知識~不用去日本!台灣就有!這次要帶大家尋找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神社,據傳全台灣還遺留有2、300座的神社遺址,現在變什麼樣子呢?我們就一個縣市一個縣市,慢慢把他們找出來跟大家分享!😁😁😁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
中國北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飲募集2.0 企劃
北平龍門客棧餃子館 #作品上篇
龍門珍寶
餃子是中國北方的典型民俗食品,最早出現的時代,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餃子具有文化象徵意義,也是是時間變化的象徵物,又因為餃子形狀像元寶,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象徵意義。
原本只是賣點吃食想養活一家子,不料卻飄香了一甲子,從城門下的無名攤,變成大名鼎鼎龍門客棧,來往皆饕客,一桌一江湖,盤中滷味豬雞鬥,豆皮蔥花舞弄般的散開,花生香醇,滷筍鮮嫩,豆乾滷蛋海帶,都是掃地僧,而非跑龍套的等閒之輩。
未來百飲2.0的平面作品將分上下兩篇,一篇為拍攝呈現的作品,另一篇則深入聊聊按下快門之前的事情,對拍攝幕後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囉!
合作日期:2021.1-8月份
全文:https://www.omo100food.com/10020-18/
-
:: 發行 面白創意
:: 合作單位 北平龍門客棧餃子館
:: Photographer Nick Li
:: Cinematographer David⠀
:: Post production 兜風
:: Assist partner Gary Su
:: 平面電修 Puma
:: 專訪文案 陳宣澍
:: 美術設定 陳映潔
:: 造型助理 Yu Hsin Wang
:: 特別感謝 女主角飾品/道具倉庫
#舌尖上的攝影師
#百飲募集貳點零
#說一個故事
🔍我的LINE @omo100food
---
我們尋找各地風格飲食餐廳,歡迎介紹推廣有意思的優秀餐廳,我們不是在美食的世界裡,就是在前往美食的道路上!
We are constantly looking around for interesting and unique restaurants the world over.
We are on a quest to capture the taste of season, the sensation of flavour, the savor of food through the lens.
If you’re a gourmet , introduce your secret spots to us.
If you’re looking for collaborations, feel free to send us your best dish!
中國北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逢佳節倍思親|
今天是中秋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烤肉呢?自從來法國唸書,我已經十多年沒有來一場正港的台式烤肉了⋯⋯醃漬過的肉片和香腸一定要,夾吐司超好吃。海鮮也不能少,蛤蠣、鮮蝦、透抽,還有永遠烤焦的雞腿!
台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秋節就是烤肉季。住在台北市的公寓,小時候就是在陽台上烤肉,當年烤肉醬的選擇也不多,金蘭烤肉醬一瓶用到底。那時烤肉是小孩子的玩意兒,父母等著吃就好了。
我父親一人獨自從中國北方到台灣,在台灣的家人就我們幾個。他常常在節日時情緒特別不好,我母親都會跟我們說:「爸爸應該是想家了。」威權時期長大的小孩,我們從未好奇他小時候的中秋怎麼過節,他也不會多說。對他來說人生應該就是如此,過去的放心裡,眼前的家人最重要。
現在我大概也能理解我父親以往過節日時的心境了,尤其是在同樣月圓,卻沒有中秋的國家。巴黎市中心不能烤肉,我也沒有綠豆椪,不過這麼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去中超買一顆又乾又酸的文旦,讓我巴黎的小家庭知道今天是中秋節。
在此祝大家中秋佳節快樂,珍惜眼前的家人~
下圖:週末不小心手滑。
中國北方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拍攝時間2021年3月)全新單元來啦!看蔡阿嘎影片長知識~不用去日本!台灣就有!這次要帶大家尋找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神社,據傳全台灣還遺留有2、300座的神社遺址,現在變什麼樣子呢?我們就一個縣市一個縣市,慢慢把他們找出來跟大家分享!😁😁😁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蔡阿嘎尋找台灣神社系列1:基隆新北】
[猴硐神社]
建造日期不明,約1934年,社格為社祠,可能是由當年興盛的瑞三礦業公司所奉獻,二戰後,猴硐神社並沒有馬上被破壞,但是隨著瑞三礦業的衰退,以及侯牡公路的開闢 ,最後難逃被拆除的命運。在臺灣的神社中具有設計上的特色,利用小丘的自然地形作成神社,與環境極為協調。此座鳥居屬於明神鳥居。
[金瓜石社]
1898年鎮座落成時,是全台僅次台南開山神社的第二座神社,從一開始就從頭打造參道、鳥居與社殿,可說是十分完整的神道空間。
祭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為日本礦業人之守護神。日人離台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現僅存有二、三之鳥居、完整燈籠四對、旗幟台數對及拜殿柱子。
[基隆神社]
1912年設立(109年)的「基隆金刀比羅神社」供奉的是航海的守護神。基隆港是當時日本台灣往來的重要港口,故基隆地區一直有相當數量的日本人居住,也將他們的宗教信仰帶入基隆。
主祀能久親王、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天照皇大神、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神社建築於1969年被拆除改建為現今中國北方宮殿樣式的忠烈祠。神社之大鳥居則改建為現今中正公園之牌樓,仍可見部分神社之石燈籠、狛犬及參道。
[汐止神社]
建於1937年,附近原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御遺跡地。(他是進攻台灣,於澳底登陸攻下基隆之日軍統帥)
國民政府來台後,台灣的神社幾乎被拆除或改建。而汐止神社於1946年被改建成汐止忠順廟,祭祀唐代的雙忠大將軍與儒釋道三教神明。除神社正殿被拆除外,鳥居、石燈籠與狛犬(石獅)被保留成為寺廟的附屬建物。忠順廟碑沿用原本是汐止神社社號標的石碑,因此依稀可見原本「汐止神社」的字樣。
#尋找台灣神社 #蔡阿嘎 #台灣遺留下來的日本神社現在變什麼樣子
#蔡桃貴 #蔡波能 #嘎嫂二伯 #二伯
#stayhomewithme #stayhome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中國北方 在 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廣為流傳的婁樹華版本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所獨有。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
重點人物介紹:
金灼南,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生於1882年,卒於1976年。臨清金郝莊人。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熏陶,愛好民間音樂。其箏藝師從其父金克儉,青年時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友,切磋箏技。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運指方面擅長「肉甲並用」。20世紀50年代初,曾參加山東省文藝匯演,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同年與人創立「琴學研究會」。曾先後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東省立藝專任教,期間編撰古箏教材。自20世紀60年代始,他把箏學的研究匯集成書一-《箏學探源》,至今仍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所傳箏曲有《齊手開板》《流水擊石》《禹王治水》《穿花蜂》《漁舟唱晚》《慶豐收》《鑿山引水灌桃園》等。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男,漢族,生於1907年,卒於1952年,河北省玉田縣人。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並積極學習。1925年在北京師從魏子猷學箏,成為河南箏派傳人。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加北京音樂界的活動,並定期在電台進行古箏獨奏等,對宣揚「樂中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6年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天下大同》《關雎》等箏曲唱片,同年在北京從事古箏教學,在傳授河南「中州古調」箏曲的基礎上,還大量移植了古琴曲,江南絲竹樂,豐富了古箏曲目。首次改變工尺譜記法,在工尺譜右側記板眼節奏,左側注明指法,這種「古箏指法譜」便於人們的演奏;編寫《古箏練習曲二十一首》和《古箏曲選集》 1948年在南京以「中國古箏學會」的名義編刻了《箏學講義》油印本開始用簡譜記寫箏曲,使中國北方箏藝術在金陵地區,開闢了新的陣地,極大推進了南京古箏事業的發展。1938-1939年間創編的《漁舟唱晚》突破地方風格和傳統八板的局限,將傳統古箏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演奏人員:小慈、靖怡、唯如
領奏:宜璟
中國北方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國北方十多個省區市,15日再度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是近一個月來黃沙第三度來襲,不同的是,這次在強大冷空氣的助長下,沙塵移動的速度與範圍都擴大,江南地區從今天起也會受到影響。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204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