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來看新疆棉花田
新疆的棉花,原來是這樣播種的。
我親眼目睹,還種了棉。
1
這次到新疆,是因為,我實在忍不了。
我要親眼看新疆。
眼見為憑,我要看新疆的人,新疆的事。
所以,什麼都想看。
第一件大事,當然是看棉花。
新疆的棉花是怎麼採收,怎麼播種的?
採收棉花,那是九月的事了。
播種,也到了尾聲,都快播完了。
多方打聽,在阿克蘇,還有最後一點棉花地正在播種,這一兩天就播完了。
於是匆忙趕去。
2
這一片棉花田,大概是303畝。
整片棉花田,完全沒有工人在播種,只有兩部播種車,兩位司機。
一天就播完了。
我看著這位帥帥的播種車師傅,跟著車子,讓播種車自己走,他邊走邊照看著。
只有當車開到田地邊緣時,他才讓車停下,把“膜”安置好,讓車掉個頭,然後讓車繼續自己走,自己播種。
什麼?
就這樣?
工人呢?
沒有工人。
3
車子過去,在每個方形小孔洞裡,自動放進一顆棉花種子。
距離都是算好的,要留給棉花生長與伸展的空間。
而這個距離,除了要給棉花生長的空間,也是跟棉花的採收機配合好的。
量好了距離,採收機就跟播種機一樣,機器開了,就自己採收。
4
水怎麼給?
水不是灌溉,水是用“滴灌”。
在膜上,預留了要滴灌的孔洞。
經過計算,精準的滴水給棉花,而不是大面積澆水,所以極度節水。
因為新疆太乾了,一滴水馬上就蒸發掉了。
所以,用膜把地包起來,就可以防止水蒸發,可以把水包在地裡。
新疆日夜溫差大,所以還可以保持土地溫暖。
還能減少病蟲害。
而雜草也沒有生長的空間跟機會。
5
而水的滴灌跟施藥,是的根本是無人機。
整個播種、滴灌、施藥、採收,則用北斗衛星定位,精準控制。
用不到工人。
用不到工人。
只需要技術人員操作農業車跟無人機。
所以以前新疆採收棉花,別的省都很多人,特別吆喝著一起來新疆採棉花,賺外快。
現在這種機會,可沒有了。
6
全世界的棉花,中國產量世界第二,消費是世界第一。新疆棉花,品質極優,棉產業欣欣向榮。
7
新疆棉花的年產量在570萬噸左右。
50%以上的新疆農民,種的就是棉花。
棉花收入,佔新疆農業總收入的80%以上。
可見棉花產業對新疆,是何等重要。
8
新疆的棉田,是合作社制度。
每個農夫用自己的田做股份,成立合作社,大家都是股東。
所以一概農事機械,都可以批量處理。
一起做一起收,到時候按照受益股份分錢。
股東如果自己也幹農事,那不但可以拿股份受益,還有自己的工資收入。
而這些農民股東,絕大多數,都是維吾爾族。
他們有田有地有股份。
我問這位大哥他一年賺多少,他笑了起來,十萬以上啦。
一年收入十幾萬。你強迫勞動誰呢?
政府做的,是幫忙解決資金問題,產銷問題。
這讓我覺得非常親切,因為有點像台灣的農會、農民的合作社和農產體系。
我在新疆,看見的,是官員不計一切,幫農民解決問題。
官員跟農民一樣黝黑的臉,對農事細節的了解,讓我非常感動。
9
新疆棉花產業這樣堅實,對新疆人這樣重要。
所以,要打擊中國,就要打擊新疆。
要打擊新疆,就要打擊新疆的棉花。
要怎麼打擊新疆的棉花產業呢?
簡單。
捏造謊言,說中國政府在新疆強迫勞動,於是可以堂而皇之的,用國際輿論和國際品牌抵制新疆棉花。
要讓新疆的經濟和就業垮掉。
讓新疆的人們沒飯吃。
讓新疆人窮苦,這樣,就可以在新疆製造動亂。
是不讓我們活了呢!
居心之險惡,之沒有人性,之反人類,讓人齒冷。
10
可是,他們算不到的,是我們中國人,是何等的民族!
中國人擅長窮則變,變則通。
越是逼迫欺凌,我們在打壓下,越能找到生命的出口,鍛鍊出生存的本事。
我們會越來越強。
新疆的人們,因為有整個中國人,14億中國市場的力挺。
這場持久戰,我們會贏。
全球知道新疆真相的人,會越來越多。
11
挺新疆棉,是良心的呼喊。
現在我一閉上眼,彷彿看見新疆那一大片棉田,播種車隆隆作響。
操作師傅黝黑微笑的臉。
我問他有幾個寶寶?
他笑著,驕傲的說,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他說他一個月可以掙六千塊錢,家裡挺好。
那樣的陽光,那樣的紮實希望。
這,就是新疆棉花告訴我的故事。
新疆棉,就是新疆人。
我,愛新疆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中國產量 在 udn發燒車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三大汽車製造商計畫加快在大陸工廠的生產,減少前陣子因為停工的損失!
#雙田與日產
新Yaris Crossover台灣會有嗎🤔 https://pse.is/RQVJW
大改款Nissan X-Trail內外露出👉 https://pse.is/S8WCY
#愛快羅曼蒂
#Toyota #Nissan #Honda #中國產量
中國產量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Page Patreon經已開通,請訂閱支持本Page運作,謝謝! 連結: https://bit.ly/2TvzIaF //
前言:篇文由於寫成一段時間,響度再加一段Update。早前口罩生產線陸續預定投產,市場口罩價格大幅下降(但其實仲係比武肺爆發前貴兩三倍),於是有人預言口罩炒風經已玩完。問題卻係,太多人低估咗口罩市場嘅潛在需求嘅同時,亦可能高估咗口罩生產線嘅產能。雖然有KOL(無錯,又係果個全港最多人聽嘅但分析錯哂嘅KOL)一再強調「口罩係一樣好容易生產嘅嘢」、「求其搵人車埋中間塊布就得」……
但佢地唔明白,就算口罩技術含量唔高,但哂牽涉到病毒傳播呢啲人命關天嘅事,容錯量就變得非常之低:所以由無菌空間、醫療認證;一直去到確保原材料供應鏈同埋各種QC管理,遠遠唔係求9其買條Product Line就可以生產得倒,又或者生產得倒都唔代表可以有長久而穩定嘅供應量。
最簡單嘅例證就係,以前全世界大部份口罩都黎自中國,但點解一向口罩都無乜問題,而家送去外國批貨卻出哂事?相比起「中國留番好嘢自己用」、「粗製濫造從來係中國傳統」呢啲原因,更重要係過往熟手嘅工人、管理層仲未完全復工,由班生手去搞,當然好易出事。
所以當你睇倒香港果堆口罩生產線陸續爆煲請唔好覺得意外,因為搞生產從來唔係一件容易嘅事。
==============
口罩是一樣供應彈性很低的商品:在各種生產條件的限制下,即使有大量資本的投入,仍很難立刻大幅增加產量。由於口罩沒有方便有效的替代品,而其只有數年的最佳儲藏期限之餘又佔據不少空間,又令其難以長期大量囤積,一旦需求急升即造成難以短期紓緩的短缺困局。很多人埋怨林鄭沒有好好努力確保口罩供應,固然特區政府在這方面是有不足、遲鈍之處,然而供應不足的限制,卻是無能為力的根源所在。
澳門政府就確保口罩供應的努力,是一個最合適與香港政府用來對比的例子:賀一誠在武漢肺炎爆發的初期,已早著先機向其前宗主國搜羅2,000萬個口罩,然後再以定期配售方式,每位澳門居民以身份證為憑證,每輪配售限購10個口罩──相反特區政府卻在疫情爆發初期仍大安旨意以「價低者得」方式,要求廠商自行入標競逐訂單,也沒有同樣向前宗主國英國尋求支援,更沒有盡早透過行政命令限購以確保所有市民有同等機會購買口罩,這都是林鄭班子缺失之處。
另一方面,不少評論員卻忽視了澳門的人口只有香港的12份之1,城市規模相差太遠,令澳門確保口罩措施並不能照搬至香港。例如很多人稱讚澳門能夠以聯網立刻查核每間藥房的口罩供應情況,然而他們不會知道,全澳門只有56間藥房,香港卻有超過3,000間之餘,還要有大量生活百貨店如卓悅、屈臣氏等兼售口罩。再者澳門醫療系統對藥房信任程度較高,購買藥物、使用醫療津貼皆可經藥房進行,因此藥房電腦聯網早已存在,口罩存貨紀錄只是添加一筆資料而已。反觀醫管局則仍是以醫院進行各種醫療服務與藥品統籌,要建立一個口罩存貨資料庫,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辦到的事。
只要我們假設平均每天都有一半人需要外出,部分人又可能需要多於一個口罩,那每個國家/地區每天的口罩需求量,大概就是人口的六成左右。這數字代表了,和澳門每天只需要用差不多四十萬個口罩相比,香港每天卻需要超過四百萬個口罩是一個多麼驚人的差距。澳門政府最初搜購2,000萬個口罩,經已足夠全澳門使用接近兩個月,然而同樣數量的口罩放在香港卻連一個星期也不夠。然後很多市民對林鄭政府的質疑就很容易找到答案:為何不能學澳門或台灣般確保口罩供應?因為現實上特區政府根本不可能每個月搜羅到1億個口罩!
我們再看看另一條數:目前全球口罩的總生產量大概是每天四千萬個,當中中國產量佔了一半大概是兩千萬個,而且自從武漢肺炎爆發後,中國產能還長期限制於1,500萬左右,直至最近才逐步回復。跟著你可以想像一下,單單廣東和湖北兩個重災區,每天對口罩的需求已可能是這個全國總產量的幾倍以上,然後還要加上當武漢肺炎陸續在全球各地爆發疫情,可以預期只會有愈來愈多國家加入搶購行列,甚至列為戰略物資禁止出口。有很多人批評藥房囤積口罩是導致口罩短缺的元兇,然而撇除道德問題不談,他們最多囤積就是幾百萬個口罩,對香港目前的需求缺口還是杯水車薪。
生產口罩要考慮原料供應
面對供應困局,有些人就會聯想到與其搶購口罩,倒不如直接收購口罩生產機器成立生產線,那就不用受制於瘋狂炒價和出入口限制。生產口罩並不需要太高技術的工人,廠房雖有防菌、不能與其他產品共存等若干指定條件,仍非不可能任務。但即使以高於市價一倍甚至數倍的價錢搶得生產機械,另一個難題卻隨之而來:就是確保製作口罩的原料。很多人對武漢生產的口罩嗤之以鼻,但其實生產口罩最重要的原料不織布料,有六成就是產自武漢。
如今中國為武肺爆發原點,自然視之為戰略物資全部扣起不准出口,結果韓國的口罩生產線就立刻面臨停擺危機。台灣由於一直存在口罩企業,早已建立好穩定的原料採購通路──對於原料供應商來說,相比起短時間的炒賣,確保廠商良好關係更符合長遠利益,這就是台灣的優勢。稍為值得慶幸的是,基於中國與香港關係密切,雖然未必爭得到口罩,但在請求中央政府配給若干口罩原料,還是可以指望一下特區政府──只是問題還是回到去,若香港只有零散的生產線,每月或能多生產幾十至一百萬個口罩,而很難像台灣瞬間就能把產能由200萬暴增至1,000萬以上。
基於增加供應最多也只能舒緩,填補不了供應黑洞,愈來愈多香港人被迫重用口罩多次、又或者轉用不合規格口罩甚或布口罩是必然結果。蔣麗芸在立法會上詢問專家蒸熟口罩是否可以重用,雖然看似無知,卻足反映一般市民在「一罩難求」、無可奈何下的絕望選擇。但在黑暗中其實還有一線曙光,就是口罩價格被炒至水漲船高,同時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就各種口罩新技術進行科研投入。過往由於口罩實在太便宜,根本不會有人關心口罩的重用性、以新物料製作口罩繞過短缺問題,以至開發出方便佩戴的替代品。雖然市場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口罩分配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對於因利益而產生的科研誘因抱有期待。
中國產量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aaO1desAy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