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張愛玲101歲冥誕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華人小說家。祖籍河北唐山豐潤,生於中華民國上海公共租界。曾就讀於香港大學和聖約翰大學,受過中西教育。上海淪陷時期,陸續發表《沉香屑 · 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中、短篇小說。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説、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説成就最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視野和女性文學的新天地;二、創造了寫實小説的新高;三、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四、對中國文學史的獨特的貢獻。
1952年張愛玲以完成未完成的學業為名離開中國大陸,其後赴美。在美國期間翻譯了清朝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韓邦慶著),又寫了文學評論《紅樓夢魘》。張愛玲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漂泊於天津、上海、英屬香港、美國各地,最後在美國定居,並於1960年取得美國國籍。
早在之前,1956年時,張愛玲就已經和大自己29歲的德裔美國人賴雅結婚,賴雅逝世後,張愛玲在美國終老,1995年9月8日,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去世,享壽74歲。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説、散文、劇本評論,其中以小説成就最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視野和女性文學的新天地;二、創造了寫實小説的新高;三、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四、對中國文學史的獨特的貢獻。
#張愛玲 #傾城之戀 #金鎖記 #海上花列傳 #半生緣 #看書會近視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快加入【信傳媒財神到】社團一起財富自由:https://is.gd/pMrY8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廬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還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文明旅遊風景區、世界名山大會的發起者。廬山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脈,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遊覽目的地。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為「匡廬奇秀...
中國近現代史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小巨星的會考解析。
話說之前我教的九年級,全班人心渙散,於是我乾脆放電影「活著」,讓學生透過劇情複習中國近現代史。
結果大躍進出現在考題了!
哈哈哈!爽呀!竟給我矇中了!學生們還不趕緊謝謝我?是不是寓教於樂又扣緊考題?(整個自嗨到不行!)
中國近現代史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祝福》到了片尾,不忘告訴觀眾:在過去一個多小時大銀幕上祥林嫂所受的苦難,在 1949 年的「新時代」到來之後已經成為一去不返的過去,中國人民要過上好日子了。
是這樣嗎?飾演祥林嫂的共和國女星白楊,曾被外媒稱為「中國的 Greta Garbo」,然而「新時代」開始,在共和國建國初期「十七年時期」後,等待她的卻是如此命運。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數度被紅衛兵毆打得體無完膚。期間由於離開牛棚去探望突發高血壓的丈夫,白楊被扣上了「畏罪潛逃」的罪名,更被列為上海市革委會的十大要案之一。直到1971年年底她才擺脫了五年生不如死的黑牢生涯。不久後她又被下放到五七幹校進行「再教育」。//
//直到1977年年中,這個終於被平反的傳奇女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生命權利鬥爭》一文。以自己九死一生的經歷,控訴四人幫的罪惡,呼籲人們要為捍衛民主和法制而奮鬥。//
中國近現代史命途多舛者極眾:花果飄零有之、被「解放」夢想捉弄者有之、左右逢源曖昧一生者亦有之,不足為外人道。《祝福》的編劇夏衍、導演桑弧,又是另外兩個故事。
《祝福》尚有一場放映:4月12日 21:45,香港藝術中心。
(圖為《祝福》海報)
#映畫札記
#hkiff45
#中國電影史
#十七年時期 #十七年電影
#祝福 #祥林嫂 #白楊 #桑弧 #夏衍
香港國際電影節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HKIFF
中國近現代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廬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還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文明旅遊風景區、世界名山大會的發起者。廬山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脈,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遊覽目的地。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的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瀑布飛流直下,雲霧變幻無常,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夏季氣溫比山下低10攝氏度左右,為中國知名避暑勝地之一。廬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認為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自東晉以來,中國歷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歌詠廬山的詩歌辭賦有4000多首。對廬山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馬遷、陶淵明、王羲之、慧遠等;唐宋時期的白居易、李白、蘇東坡、朱熹等;近現代的政治人物蔣介石、毛澤東等。
廬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非常大,堪稱中國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曾在此大興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築,形成了今日牯嶺鎮的雛形。北伐戰爭結束後,這裏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夏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上山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商討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蔣介石發表對日宣戰的廬山談話,中國開始全面抗戰。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三次在此主持大會,即著名的「廬山會議」。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廷被迫將九江列為對外通商口岸,促使大批西方冒險家來九江營商。1884年,俄商強佔廬山九峰寺避暑,開外人占山之先河。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廬山。1885年,他通過賄賂清政府九江道台官員,成功租到牯牛嶺的4500畝土地。基於外國人的緣由,他與山民因土地問題持續了數年紛爭,土地使用嚴重受阻。1895年,大清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李德立乘勢藉助英國政府之手再次強租牯牛嶺土地,並順利獲得租期為999年的官方租約。 得到土地後,他聘請了英國工程師甘約翰和德國工程師李博得與自己合作,成立牯嶺公司,開始對牯嶺進行規劃和建設。他們首先將上山道路進行改造、擴建,將原來簡易的樵道修成登山石階;同時將所租的大片土地劃分成小塊,規定地塊用途但不限建築風格,並通過各種方式向全世界發佈售地廣告,引來大量西方人上山購地、建房,牯嶺大規模的別墅建設由此展開。截至1927年,已建成別墅560餘棟。在李德立經營牯嶺期間,1908年成立了廬山設清丈局;1914年,天主教江西北境代牧區的法國籍主教樊體愛強租狗頭石地區,遭海會寺僧抗議;1919年,俄羅斯五洲銀行在牯嶺成立。由於李德立在牯嶺開發、建設中的巨大作用,被稱為「改變廬山命運的人」。1929年,他被英國政府委以重用赴任英殖民地新西蘭。
1980年,電影《廬山戀》在全國的公映,廬山旅遊迅速發展。1982年,廬山被中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4年,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成立。1991年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和「度假休閒旅遊勝地」。1994年,廬山被中國建設部評為「衛生管理達標風景名勝區」。1996初,景區將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登山路經闢為「霞衢」遊覽山道。1996年12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核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景區旅遊業進一步升溫;2002年2月13日,該組織又將廬山核定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使其在旅遊界的知名度再度攀升。2006年11月,景區管理局決定大幅提高進山門票價格,引發激烈辯論。2009年9月,發起召開「世界名山大會」和成立「世界名山協會」,向全世界推介旅遊資源。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IVXQVB9DeI/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x6trfMlbxPzDHsu-MtO_Opn4MvA)
中國近現代史 在 中國近現代史:2022年科技部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 的推薦與評價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國科會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活動主題:研究所所階段面對未來職涯發展,要準備什麼呢? ... <看更多>
中國近現代史 在 臺灣大學歷史系吳展良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第一講導論1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講述課程:2013年臺灣大學歷史 中國近現代史 講錄 中國近現代史 課程合集:https://reurl.cc/e5O21x 中國近現代史 為歷史系的必修課程,範圍涵蓋明末至當代 ... ... <看更多>
中國近現代史 在 中國近現代史的起點- 看板MdnCN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我所知道的分期方式與我認為可以參考的起始點,大概整理如下:
(一) 從1368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就決定了中國的財政經濟格局
,故以明朝建國為近代史的起點,因此後來直到民國中國的傳統
政治經濟社會佈局都受此影響,決定了此後中國500年的命運,
代表性學說為黃仁宇:中國近五百年歷史為一元論。
(二) 從1644年清朝入關以後,即為「現代中國」的起點,這派史家希望
透過釐清中國近代發展脈絡的過程,尋找出位於中國地區統治政權
(包括明、清、國府與中共)長期以來都必須面臨的問題,並進而
說明四個政體所慣用處理方式與統治技巧。此類分期的代表性學說
為史景遷的追尋現代中國與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
(三) 1793年英使馬嘎爾尼來華與乾隆會面,是中國與西方近代海洋強權
的第一次中央級官方接觸,也是西方史學界通說的中國近代史起點
,台灣代表性著作是中研院促成的近200年中國史研究。不過要小
抱怨一下的是,張玉法的民國篇與陳永發的中共篇都已出再版了,
劉廣京老兒的晚清篇還沒看到。
(四)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是中國與西方第一次在軍事與外交上正面
對決衝突,也簽下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因此是中國近代史
的傳統認定起點,代表性學說為郭廷以的近代中國史綱與范文瀾
的中國近代史。此說也是多數國民黨系學者認定的中國近代史起
點,台灣過去的國編版教科書也採此說。
(五) 1850年太平天國起事意圖推翻滿清,這場事件造反的一方引據了
西方的宗教思想,鎮壓的一方使用了西方的軍事科技,因此這場
太平天國戰爭也是中國內部上下階層與西方的三面賽局結果。而
中共官方史觀認定20世紀中國共產革命的前奏就是之前的近代三
大革命:因此如果採中國近代長期革命的觀點,也可將此點認定
為中國近代史起點,代表性學說為孔飛力先生的看法。管見以為
此點較合理,具體原因將另文敘明。
(六)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並且以中國的全面慘敗告終。梁啟超所說
:“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
後始也。”因此各種訴諸於政治體制改革與革命的群眾運動大興
,決定了後來一個多世紀中國致政體制的變局,因此也可以視為
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七) 1900年庚子國變,除了這剛好是20世紀的起點以外,因為此事後
清廷下決心立憲,從此中國的中央主政者開始決心走向西方式的
政府結構,因此也是可以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八) 1911年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兩千餘年的帝制傾覆於一夕,中國的
政府正式在外在徹底變成西方式的國家結構,故也有許多學者以
此為中國現代史的起點。
一點不合於學術格式的淺見,還需要各位先進的努力幫助。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