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星期五我在中大通識講的一個網上講座 “Carl Sagan’s Cosmos” 的錄影。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六十五歲的 #中文大學 人類學教授 #麥高登,來港二十七年,對香港充滿感情,他早於一九九七年已曾撰文討論香港身份的未來。事隔多年,香港經歷幾次大型抗爭,改變來得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快,甚至有人說這一代是「末代香港人」。他說:「我只願很多事情可以繼續,香港可以繼續。」 麥高登訪問第一集:人類學 令...
中大 通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停課不停學,學生在家要如何學習呢?
https://iris77.tw/online-learning/
本文整理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及終身學習的線上學習平台,包含南一、康軒、翰林、龍騰、三民、東大書局以及DeltaMOOCx愛學網、育網開放教育平臺、中華開放教育平臺、臺灣通識網等資料,利用數位資源,讓學習不間斷。
中大 通識 在 小龍江恩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到底月入六萬供唔供起樓,我們上期指出很多人分析多用息口及供應量。但筆者認為是失業率及可支配收入會更加了解市場。而我們本期會集中討論如果月入六萬供唔供起八百萬的樓。
續上期,筆者相信如果要客觀地分析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較可取是計算用不同的入息及息率下業主的可支配收入。筆者以2015年為止過去19年的平均按息作分析,最高利率為1997年10.9%,而最低是2010年的1.16%,平均按息4.187368。要了解業主的承擔能力,我們可以計算不同的收入及利率下,並扣除一般統一約$5000的固定開支(差餉及管理費),看看業主在扣除供樓之後的可支配收入。當然我們在此因為方便計算,不會考慮通漲,工資上升及壓力測試。
讀者可見如果入息六萬,每月在利率2.15的情況下,每月樓按還款為HKD27,155.92,而扣除了HKD5000的基本開支之後,餘下HKD27,845。另一方面,如果利率在4.2的情況下,每月還款即時上升至HKD35,209。同時扣除HKD5,000之後,每月可支配收入為HKD19,791。但是留意,本金及利息總支出為一千二百萬,比之前2.15利率時間上升了約三百萬。
但是我們仍需要考慮每個家庭的支出。為了客觀公正,我引用了我在網上搜查到2016年中大通識教育領袖培育組課程副主任梁啟智博士根據統計處2014/15年度數字,解構分區的消費模式後。作出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區的住戶支出。港島居民住戶每月平均開支高達38,643元,九龍及新界則分別為25,274元及25,448元。當中我們引用新界區的住戶支出,當中有HKD8,266是住屋支出,我們先扣除。那新界區的住戶支出將是HKD17,182。當然今天的生活支出遠比當年高,我們暫且仍引用當年數據。
那如果第一組利率2,15,每月樓按還款為HKD27,155.92,而扣除了HKD5,000的基本開支及HKD17,182的生活開支。將餘下HKD10,663。假設升息至4.2%,那餘下是HKD2,609。
上面的計算,表示六萬收入,在買八百萬的樓,九成按揭後每月家庭只餘下一萬。以今年為例,很多人突然收入大減及失業。對於上述例如,將會遇上極大的壓力。我2019年的五個分析: 包括(1)資產價格跌到某個水平止跌, 但市民的收入開始減少, 但是物價仍然保持貴的水平; (2)2020 年全球放水,媒體及市場的分析會給予壓力希望你以槓桿放大回報,迫投資者加最後一口槓桿;(3)大部分人收入用作供樓或還債,很多人受壓力下高估了自己供款和還款能力;(4)中線來說資產價格一直跌,但利息一直升,,但同時收入減少,大部分人收入用作供樓;(5)失業潮會慢慢出現,同時明年經濟會出現假陽春。五點中全球大放水及)資產價格跌到某個水平止跌, 但市民的收入開始減少已經對現。,只有一點「中線來說資產價格一直跌,但利息一直升,,但同時收入減少,大部分人收入用作供樓。」未對現。
但誰知道我會否五點全中? 至於息口有人說一世都唔會升,這是太陽之下的新事。投資量力而為。
2021年5月網聚接受報名
https://cutt.ly/6c7QXYm
2021年7-9月網聚季票接受報名
https://cutt.ly/YvRmLdS
中大 通識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年六十五歲的 #中文大學 人類學教授 #麥高登,來港二十七年,對香港充滿感情,他早於一九九七年已曾撰文討論香港身份的未來。事隔多年,香港經歷幾次大型抗爭,改變來得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快,甚至有人說這一代是「末代香港人」。他說:「我只願很多事情可以繼續,香港可以繼續。」
麥高登訪問第一集:人類學 令我保持好奇
youtu.be/MyKgGaXcbR0
麥高登訪問第二集:留港教育批判思維
youtu.be/ggZ3EoORd5g
00:00 香港人身份的可能性
01:55 香港人身份終將消失?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中大 通識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睇完片,歡迎大家去投票 : https://www.youtube.com/post/UgyaZhquZjG8_8HPt3h4AaABCQ
麥高登訪問第一集:人類學 令我保持好奇
youtu.be/MyKgGaXcbR0
麥高登訪問第三集:香港人身份 往哪裡去?
youtu.be/ags2MpzdVJE
#中文大學 人類學系教授 #麥高登 Gordon Mathews,今年二月寫了一則facebook帖文,他說他原本可以今年退休,回日本生活,但最終他決定留在香港,因為他希望可以繼續教授批判思考,以認真和負責任的教學(teaching in a conscientious and responsible way)去捍衛香港日漸收窄的言論自由。
在本集的訪問中,Gordon談到教育的本質,由香港的抗議文化,到為什麼自己的人工比清潔工人高,他想方設法令學生多角度思考,他說:「我們跟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可以文明地對話(talk civilly),這是教育的核心。」
他也分享對於歧視的想法,如何直面自己的偏見和岐視,然後想辦法抵抗它。
00:00 留港的決定 教導批判思維
02:33 教育的核心 對立的人也可對話
04:06 抵抗岐視 把人視為人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中大 通識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類學家 #麥高登(Gordon Mathews),二十五歲離開家鄉,到日本生活,三十多歲重返校園,攻讀人類學博士。及後在香港研究 #重慶大廈 的 #低端全球化 (low-end globalization),幾年前到廣州研究非洲商人。人類學如何幫助麥高登理解複雜的世界呢?
麥高登訪問第二集:留港教育批判思維
youtu.be/ggZ3EoORd5g
麥高登訪問第三集:香港人身份 往哪裡去?
youtu.be/ags2MpzdVJE
00:00 麥高登如何成為人類學家
02:46 人類學家是專業的局外人
04:13 接觸不同的人 保持好奇心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