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是在diss台灣嗎?】
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7月6日時表示:「美國支持與台灣發展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
新聞報導中提到: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坎貝爾數度提醒,自己要非常小心回答這個問題,並稱「(台海局勢)是個微妙的危險平衡,必須保持的平衡。」同時他也說:「我們確實相信,台灣有權利在和平下生活,我們希望見到台灣扮演其國際角色,尤其是在疫苗以及與這場疫情相關議題領域,他們應該在這方面扮演一角,不應該被國際社會拒絕。」
該怎麼看這段發言呢?這個新聞一出來,我們收到許多讀者的來訊,不少覺得不解,認為難道近來的台美進展難道都是枉然(all for nothing)嗎?當然不是,這幾年來的台美關係升溫、改善都是確確實實地在發生,而且都是以穩健的腳步從各個交流合作層面打破以往限制尋求更緊密的夥伴關係,而非暴然驟進。
大家會有錯愕之感,或許是因為對美國政策立場不夠了解。我們認為,坎貝爾的發言其實就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重新表述一次而已,即所謂的「維持現狀」,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需要過度解讀。而且該發言脈絡是在講說美國會在東南亞區域加強與中國的競爭力道。
🙏🏻 以上就是我們的結論,以下是很長關於美國政策的說明
▍美國長期立場
首先,我們要了解美國對於台海的核心利益是什麼,那就是所謂的「維持現狀」(status quo):
一方面中國不能使用武力破壞和平,一方面美國「到目前為止」也不希望台灣改變法律地位,因為這很可能會直接導致中共使用武力。對美國來說,當中共使用武力的時候,美國將要付出的成本將是最大的,而且很可能導致美中兩個核武國家的直接衝突,因此自然是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坎貝爾這樣的發言可以把它拿到美國政策圈從去年開始的一連串關於「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辯論當中來看。要了解這些發言脈絡,必須從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戰略模糊」講起:美方從來不明確指出,當中國對台灣動用武力侵略的時候,會做什麼樣的反應;美方也從來沒有明確講說台灣的法律地位是什麼。
【拜登政府「重回」一中政策?】
https://reurl.cc/eEV4jQ。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reurl.cc/EnbMER。
美國的一中政策長期以來都沒有明講說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曾經在電視訪問時說道:「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不過後來國務院馬上澄清美國對台灣主權「沒有立場」(https://reurl.cc/gWnA6p )。而在今年三月間,拜登政府的國防部曾經發出一篇新聞稿解釋印太區域現況(https://reurl.cc/4ab7kL ),裡面說「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份」(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這是美國行政部門最清楚的一次表態。
其實大家要知道一件事,美國至今仍維持「戰略模糊」策略,其中贊成維持一方的論點之一,就是認為不可以給主張台獨的領導人一個空白的支票,假設將來有這樣子的政治人物來領導台灣,很可能就會讓他們逕自改變台灣的法律地位,造成兩岸衝突,因為他們會覺得「反正美國會來幫忙」。
這樣的觀點對台灣人來說自然是相當不利,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侵略野心不會因為台灣或者美國的看法而有所改變。現在許多主張要把戰略模糊往戰略清晰移動的人們,就是一直在強調說,戰略模糊已經沒辦法嚇阻中國了,也有不少人說台灣的領導者目前是非常溫和的,他們不可能會躁進行動。
我們認為,完全不需要為坎貝爾講的話做出什麼過度的解讀,因為這些只是老調重彈而已。當然,我們會看到很多媒體(尤其統派媒體)或者政客很開心,覺得美國在教訓台灣。事實上這只是複述美國長期的政策立場。
▍台灣目前政策優先事項
話說回來,台灣方面近期對於美國政策圈的許多的表態與溝通,曾經有好幾個看起來可能讓人覺得「怎麼這麼保守」的發言,例如吳釗燮部長曾經在NPR上面講說:「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這跟所謂台獨議題都是類似的性質,台灣目前官方的態度就是不會逼美國要在所謂一中一台的議題當中表態。
先前我們提到過,台灣目前的外交團隊非常清楚美國政策界對於台海的核心利益想像。例如吳釗燮部長在「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的發言同時,強調說:「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讓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嚇阻中國使用武力,以及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當中提升防禦能力,對美國來說就是現階段最在意的事情。
在先前的討論當中,我們也曾寫過:我們認為現階段推動台美建交的確不是一個重點,因為台美在許多層面上的交流都還有非常多可以加強的空間。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也認為,「現階段」直接由執政黨來推行會改變台灣法律地位的行動(例如修憲改國號),並不是一件優先工作。
我們認為,台美雙邊關係的「正常化」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只需要確定雙邊關係是往愈來愈好的方向發展。立即建交(甚至是所謂的台灣獨立)是不切實際的政策目標,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官方現在或許無法推動所謂台灣獨立(還有一個要考量的因素是,修憲必須要有全體立委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才能送交全民複決。想要推動改國號這類的修憲,首先必須要有85席立委支持才行),但是我們還是得認真地討論我們的國格問題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還有個重大問題懸而未解: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而這也牽涉到,台灣「獨立」是怎麼個獨立法?到底什麼是維持現狀?
【戰略模糊下,如何思考台美關係?】
https://reurl.cc/R09Vme
【一個「維持現狀」各自表述?台灣人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
https://reurl.cc/j8mZ7n。
▍台灣還是中華民國
美國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對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亦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在當時,在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並不是「承認」,而且是以「中國人立場」為出發點,經過這些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正式宣稱代表整個中國。即使是經常在演講及接待外賓的場合作如是宣稱的馬前總統,在其執政後,也沒有再以國家機關的名義發布正式宣告說我們代表全中國,僅以總統府刊出總統講稿的方式呈現。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目前「中華民國」的性質跟1978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顯然已經很不一樣了。
然而,就連我們自己也還沒對「國格」做正式釐清。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幾乎很少在官方文書裡面提到中華民國,反而不斷提到「台灣」,包括《台灣關係法》也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不知道是故意還是不小心)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並逐漸取而代之。
無論如何,我國國格問題勢必嚴正看待,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都必須要有清晰且明確的看法。即使官方在現階段無法推動法理上的獨立,但這些問題都必須要好好地來討論才是。始終採取模糊策略、遊走模擬兩可的灰色地帶,對國家正常化來說,並非長久且健康的辦法。
▍小結
美國「現階段」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立刻改變國家的法律狀態,這是長久以來的事實,我們不用過度解讀。然而,重點在於,我們該怎麼樣尋求突破呢?這就很值得我們來一起思考與討論了。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以及所謂維持現狀的主張,在台灣被許多「疑美論」者拿來當做反美的理由,有些人會說美國不承諾會助台是因為隨時都會放棄台灣,也有些人說美國就是不喜歡台獨份子什麼的,而他們最終結論都會暗示我們應該對中國採取示好、扈從的策略。
我們認為,美國政策圈的確應該要注意一下台灣的這些親中論的擴散程度。以前戰略模糊的目的之一是要阻止台灣在兩岸議題上走得太快太遠,但現在美國可能也必須要考量到親中人士散播的失敗主義,以及在中美競爭下,想要站隊到中國那邊的拉力。
美國現在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也認為要和台灣維持「unofficial」但又可以有幾乎等同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樣的「現狀」其實說穿了就是一邊一國,只是我們這邊這國的性質、以及未來要使用的名稱方面,大家仍然繼續討論中。我們也很希望這樣的討論能夠持續進行下去,不管在台灣及美國政策圈都是如此。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78.12.27_中美斷交-愛國群眾示威 的評價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民國67年中美斷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民國67年中美斷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一、單選題(1~25,每題1 分;26~55題 - 台東高中 的評價
- 關於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2月28 - Facebook - 登录 ... 的評價
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已故參議員、堅決反共的麥坎(John McCain),其父是美國海軍四星上將,越戰期間指揮太平洋美軍,所以麥坎父母與蔣中正前總統以及中華民國關係深厚。麥坎剛逝世的母親蘿貝塔(Roberta McCain,享壽108歲)堅定支持中華民國,在1979年中美斷交後,每逢10月10日便在屋外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此與民進黨政府對中華民國國慶的遮遮掩掩、不情不願,形成強烈對比。 >
「光輝十月」,不僅因為中華民國的雙十國慶,而且還有10月25日的台灣光復節。但是,它逐漸變成光彩灰黯(光灰)的10月,因為民進黨政府正在將中華民國縮小化,台灣無論作為地理名詞或政治符號都放大化。
民進黨自創黨以來從未是「中華民國派」,後來只是因為執政需要而須以中華民國「借殼上市」,所以慶祝中華民國國慶只是要繼續「借殼」,其政府在雙十國慶或稍後的台灣光復節,表現出偷樑換柱甚至不甘不願的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例如,這幾年的國慶主視覺設計越來越看不出中華民國的基本元素,這不是什麼創意設計的問題,而是主政者依恃著執政權力而橫柴入灶,「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這幾年,民進黨政府逐漸僅以中文呈現「中華民國」,如有英文則常是小號字體,反而「台灣」愈放愈大,中文英文都不例外。對外傳出的訊息自然就是「尊台攘華」,遑論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只會知道這是「台灣」的活動或文宣。
一樣明顯的是,自蔡英文以降,幾乎絕口不提中華民國從創立到1940年代之間的光榮事蹟,建國超過百年的中華民國在他們口中只剩下71年的歷史;1949年,亦即中華民國政府遷台那年,才是民進黨政府心中的「中華民國台灣」元年。
【Yahoo論壇/黃奎博】光輝還是「光灰」的十月?
https://ppt.cc/ftRFjx
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民國67年中美斷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推薦與評價
后,美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并自1979年1月1日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風雨飄搖那一年! 1979年台美斷交- 華視新聞網2019年7月3日· 在揭開台灣和美國 ... ... <看更多>
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民國67年中美斷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推薦與評價
后,美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并自1979年1月1日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風雨飄搖那一年! 1979年台美斷交- 華視新聞網2019年7月3日· 在揭開台灣和美國 ... ... <看更多>
中美斷交是民國幾年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78.12.27_中美斷交-愛國群眾示威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