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係佢!美國人又出紫色頭髮懟中國!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翻譯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重量級參議員訪問團:背景脈絡補充】
昨天(6月5日)AIT才宣布三位參議員訪問台灣,訪團就在今天早上抵達,在中午左右結束行程,三小時炫風訪台。
當中最重要的訊息莫過於宣布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在台灣國際空間受到中國封鎖的同時,美國議員乘坐著美國空軍C-17「全球霸王」運輸機帶來了好消息。加上日本在6月4日送來的124萬劑疫苗,不禁令人想起了西柏林遭蘇聯封鎖時,美國及其盟友空軍向西柏林空運物資的歷史。
在台美如此友好的同時,讓我們來多補充一些背景資訊。這個訪問的背後其實有非常多的重要訊息以及脈絡!
▍之一、
這次訪團組成的議員主要來自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三位訪成員分別是: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D-IL)、蘇立文(Dan Sullivan, R-AK)、昆斯(Chris Coons, D-DE)。其中,昆斯是外委會委員(我們在後面會介紹),另外兩為都是軍委會委員。
這次訪問是從2020年疫情開始一年多以來,第一個訪問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團。事實上,他們這次出訪,主要是因為原訂要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因為疫情而取消,但還是需要談一些重要事情,所以安排出訪。國會議員們原本主要的目的是去訪問南韓。
為了要能在滿檔的行程中來台,這三位議員們在結束韓國的原定行程後,不能睡覺得直接趕往機場,搭上凌晨從韓國出發的飛機,這樣子才能在早上降落台北。而在降落之後,為了遵守台灣的防疫規定,他們也不能離開機場,只能就地在機場與政府官員進行重要的會議。結束會談之後,他們必須立刻啟程飛返韓國,以趕上銜接班機飛回美國。為什麼會這麼趕?因為6月7日聯邦參議院就要開議了,有許多重要法案要投票。也就是說,他們真的就是「專程」來訪問台灣,連在台灣好好吃頓飯的時間都不會有,這真的太狂了!
那為什麼要訪問台灣呢?這得從5月說起。
▍之二、
這三位議員之所以會訪問台灣,是他們主動表達,希望將亞洲出訪行程延長,專機拜訪台灣。主要的目的就是要 #在台灣正在對抗嚴重疫情的時候,#展現對台灣的堅定友誼與支持。
5月中旬,台灣疫情狀況開始進入社區傳染的階段,駐美大使蕭美琴(戰貓)率領的團隊,除了在行政部門爭取支持之外,同時也在國會方面全面動員,請所有朋友們設法協助我們取得疫苗。包括這三位參議員在內,非常多國會議員在瞭解我們的情況之後,就以各種方式向白宮、向國務院表達關切,要求行政部門將台灣納入疫苗分配優先名單之中。
美國從今年二、三月開始打疫苗,到四月左右大概讓想打的人都打得差不多。五月中旬美國才宣布可以對外提供疫苗,結果當然是引起全世界所有國家拚搶。仔細檢視白宮剛公布的首批疫苗釋出名單,會發現只有三個先進國家(台灣、南韓、加拿大)列入,其餘大多都是開發中國家。
其實台灣要納入這個名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美國先前就提出幾個提供疫苗的原則,包括:貧窮程度、疫情程度、確診人數、公衛體系能力等等。不管從哪個指標來看,台灣想被納入是非常困難的。
從這些指標來看,台灣最後成功納入第一批疫苗分配國家,背後是經過多少人努力爭取來的啊!包括這三位議員在內,我們在行政部門及國會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朋友們幫我們出力,才能辦到。
▍之三、
這三位議員都是美國政界的重量級人物,每一位都有特殊的背景與淵源。我們昨天的貼文有簡單介紹過,我們在這邊多談一些。
首先,這次的團長、伊利諾參議員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她真的是美國國會的傳奇人物。1968年在曼谷出生,母親是泰國華僑。她過去曾是職業軍人,擔任戰鬥直昇機飛行員。2004年她在伊拉克服役時,她駕駛的直昇機遭火箭擊落,導致她失去雙腿。她不僅是戰鬥英雄,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以及在職期間懷孕生產的國會議員。去年拜登在挑選副總統競選搭檔時,達克沃絲數度被美國主流媒體點名為可能人選,可見他在美國政壇上廣受敬重。這次是達克沃絲擔任議員以來第一次訪問台灣。
她先前就對台灣很友好,過去紀錄包括:參與連署籲請川普總統派遣閣員訪台;擔任眾議員期間,也曾在眾院院會支持重申「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為美臺關係基石的眾院共同決議案。
#她的致詞超級令人感動
#在講她家人故事時
#聽起來都哽咽到要哭了
➤ 致詞參考翻譯:https://reurl.cc/j8glLL。
➤ 早前文章:https://reurl.cc/9r5GWX。
➤ 相關補充:https://reurl.cc/832qdb。
再來,共和黨籍的阿拉斯加參議員蘇立文(Dan Sullivan),1964年出生,現年56歲。他是海軍陸戰隊備役軍官,跟台灣的淵源可以回溯自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當時身為現役軍官的他,曾參與巡弋台海的任務。這樣的經歷,想必是對來自中共的威脅有非常深刻且是第一手的印象。他在2016年首次參加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訪問團訪問台灣時就曾說過,這是他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但不能說是第一次訪問台灣。(可惜這次因為疫情和行程緊湊的關係,我們還不能好好招待這位老朋友)
蘇立文在國會裡對台灣非常友好,美國國會挺台相關議案大多有他的參與;已完成立法的《台灣保證法》,他就是共同提案人之一。他特別在致詞時提到台灣過去一年對美國的口罩和醫療用品捐贈協助:「台灣在我們患難時相助,我們美國人,是會記得這種事的...這就是來自美國的愛。」而且還特別戴上台灣相助的口罩!!!
➤ 致詞參考翻譯:https://reurl.cc/Gmbe7d。
最後,1963年生的昆斯(Chris Coons)是這個團裡的特例,因為他不屬於軍事委員會,而是外交委員會成員。不過,與拜登是德拉瓦州同鄉的昆斯,是眾所皆知拜登總統最親密的朋友,以及在外交事務上最重要的夥伴之一。紐約時報對他的形容是:Biden’s Eyes and Ears in the Senate。從大選結束後到今年初,他是各界猜測拜登內閣國務卿最熱門人選之一,最後拜登選擇布林肯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需要昆斯留在國會幫忙」。
即使他最終並沒有擔任國務卿一職,拜登總統就職這短短幾個月以來,昆斯已經擔任過好幾次總統特使,出訪非洲及中東。這樣一位人物在參訪團的意義當然是不言而喻。
而且,昆斯是在國會上最大力支持台灣的議員之一。他是「台灣保證法」、「台北法」的共同提案人,同時是「台灣學人法案」的連署議員,也曾經連署致函USTR支持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他曾經在2019年訪問過台灣。
▍小結
這次來訪的這三位參議員,是我們台灣在外交上面的真正好朋友,而且他們也都是現今美國政壇上的重量級人物。
所有外交上的情誼、人脈,都是長期累積而來的,背後經過外交人員們、政治人物們、民間團體們、以及許多人們共同的努力。很高興看到台灣在美國國會當中的好朋友能夠有機會專門來訪,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夠招待他們好好地逛一下台灣。
我們希望台灣在國際上的朋友一直變多!我們會跟大家一起對抗這個可怕的病毒,也會像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達克沃絲說的,民主朋友們要團結對抗可怕的惡魔!
✨ 觀測站底加辣Podcast:https://reurl.cc/VEEYq5。
✨ 觀測站吼哩哉Podcast:https://reurl.cc/rg11qE。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翻譯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的亞洲政策表述:對中國交往政策已經結束,進入競爭時代】
在美國時間5/26下午,美國白宮國安會的印太事務主管和中國事務主管--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與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一同參加一場由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所舉辦關於美中關係的視訊會議。
羅森伯格首先提到,拜登認為美國現在正跟中國處於艱難的競爭關係中,也相信美中雙方都不想要衝突。因此美國目前的策略是,確保它的能力在整個競爭中處於優勢但又不會導致衝突。美國的對中政策有三個主要的支柱。
第一、將心力投入美國國內
因為無論在哪種競爭下都應該要確保自己的實力越強越好,美國目前要處理的國內事務很多,像是COVID-19疫情、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還有長久以來被忽視的經濟不平等和美國的民主問題。美國也認知到美中之間的主要對抗在「科技領域」,因此將會與國會合作,近一步強化科技能力。
第二、與全球的夥伴合作
過去幾年美國忽略了這個部份,相信美國往後能在合作關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要強調的是,這樣的聯盟並不是一個反中聯盟,而是一個顯現民主國家實踐力、可以透過合作解決世界問題的聯盟。這些國際問題除了健康醫療問題,也包括如何因應中國各式的脅迫行為。例如在新疆人權問題上,美國將繼續與歐洲、加拿大等國家繼續對中國官員祭出懲罰措施。
美國當然也會繼續留在國際重要組織中以展現美國的領導地位。過去中國與俄羅斯曾合作希望重新改寫這樣的規則,拜登認為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認為美國需要確保國際規則是由民主國家來制定這件事。
第三、與中國競合
美國將在需要的時候對抗中國、在符合美國行動利益所在之處與中國合作。也就是,當中國做出不利於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利益和違反其價值時,美國將挺身對抗;同時美國也希望與中國在氣候議題上能有開放、誠摯的溝通。這樣的交流將能使雙方能解決更多議題並避免發生衝突。
輪到坎貝爾發表時他表示,過去亞洲事務從來都不是美國的第一要務,即便是在二戰、冷戰和越戰一直都被擺在第二的位置。現在將是美國首次把策略重心、更多的經濟利益和軍事力量投入印太地區的時候,這將是一個長期而且有挑戰性的改變。畢竟目前印太地區的氣候、COVID-19和核擴散問題都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
此外,美國也認知到有許多政策反映了中國在國際上的改變。近年來可以看到中國運用「harsh power」(徵求翻譯)和硬實力在不同層面的例子,像是中印邊界衝突、對澳洲的經濟制裁、戰狼外交、南海軍事化、不時騷擾台海的行為和對日本加強施壓。這些事件都意味著:中國決心扮演一個更強硬的角色。
坎貝爾也提到拜登政府的多邊外交。例如拜登甫上任就與Quad領袖進行安全對話、明年將提供東南亞疫苗、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和南韓總統文在寅見面討論合作等,並接著說道「與盟友合作才是最好面對強硬中國的方式」。
而在這次會議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坎貝爾對「接觸政策」(engagement policy,又可譯為「交往政策」)的看法轉變。坎貝爾主動表示,#美國對中接觸政策的日子已經走到盡頭,#之後將採取主要是競爭的對中政策,目標是使這樣的競爭能夠維持穩定與和平。而美國也將做出一系列努力來消除「美國正在衰退」這種錯誤的想法。
他認為,大部分習近平身邊的顧問都不斷在宣傳美國正在衰退而中國的時機已經到來。當然這種說法不是第一次聽到,從越戰、冷戰、金融危機到現在的疫情,這種看法一直存在。但有趣的是,美國有著浴火鳳凰重新再起的能力,也會運用智慧、決心和科技等力量重建美國。美國也將告訴國人和其他國家,美國決定重返領導世界的角色。在把戰略精力全放在中東二十年之後,是時候將戰略重心轉到印太地區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坎貝爾對還是副總理時受邀訪美的習近平的觀察。他認為習近平是一個帶有強烈意識形態而且不為情所動的人。習近平跟胡錦濤、溫家寶很不同,喜歡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魅力、強硬、隨時接受挑戰並希望將中國向前推進的領導人。
坎貝爾也提到,之前在阿拉斯加會談見到面的中國官員楊潔篪和王毅其實都不在習近平的權力集團中,美國現在的執政團隊從來沒有與習近平身邊親近的人接觸到。他也認為許多他們掌握關於習近平與身邊團隊的分析和訊息都顯示,中國核心菁英們都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其中也包含了對於美國正在衰退的看法。
後來被主持人問到要如何避免台海危機時,坎貝爾回答除了台灣關係法與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外,美國也採取許多作為,像是發表聲明、警告和震懾、鼓勵台灣適當的國防改革以及維持美國的能力。(按:這其實就是在「戰略模糊」的大框架之下,同時推出許多更清晰表達的政策)
更重要的是,坎貝爾指出美國也將日本和南韓納入這些努力當中。日本和南韓表達維護台海和平的呼籲是日本自1960年代以來第一次、南韓史上第一次做出的聲明。
這場會議內容就是目前美國白宮國安會負責亞洲事務和中國事務的主管,對亞太情勢的最清楚表態,值得大家關注。
➤ 視訊會議連結:https://youtu.be/Hrm5Gthy0qg。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翻譯 在 中美会谈翻译张京,放弃清北,拒绝“赵薇”,布林肯:该给她加薪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作者| 姜榆木责任编辑| 淡淡翠3月20日,中美战略会谈结束后,两张照片疯狂刷屏。 同是辛丑年,经… ... <看更多>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翻譯 在 阿拉斯加会谈完整版|翻译|中英对照Alaska Summit Full Video 的推薦與評價
... 发言:2:25张京翻译:18:50王毅发言:36:33张京翻译:40:45Blinken, Sullivam: 44:45最后中方谴责美方: 47:31在阿拉斯加会谈中,中美双方唇枪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