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出書了!🙂
生於19世紀中葉的美國園藝家和植物學家貝利(Liberty Hyde Bailey)曾說過:「年輕人的天性是當一位通才,不應被迫成為一位專才。」
當我們進入臺灣包羅萬象的山林之中,尤其是對於新手而言,不分男女老幼,大家其實都擁有一顆渴望探索和求知的赤子之心。顯而易見地,我們需要適合臺灣的戶外通才教育。
登山這些年,我常在想一個問題,抑或是有個煩惱──市場上有許多關於山岳和戶外的書籍,大抵不脫國外的登山壯舉、著名山難、實用技術參考書、專門的區域性學術研究、散文和紀事、登山旅遊嚮導書等,但可有沒有這樣的一本書,能給予年輕世代應得的戶外人文通才教育?當我們順著歷史脈絡摸索臺灣山林的根系、樹幹與枝椏,會不會發現其實一切都有所關連?
.
這是最初迷上登山那幾個月,我亟欲尋找的一本書,但遺憾的是沒有。外文書有這樣的著作在,但也不是在講臺灣。於是今年我決定自己捲起袖子,奮力登上這一座人文的山。身為臺灣人,當知臺灣事,只是我提供的視野將不限於寶島,而是從放眼整個世界為起點。
身為一位家庭與事業兩頭燒的男子,現在並非處於適合靜心寫書的人生階段,編輯也因為我屢屢拖稿和出包傷透腦筋,但這一座山最終還是翻上去了。如今,我可以帶著所有人一起分享沿途所見到的景色。
謝謝一路走來啟蒙和幫助我的人們。
.
關於內容的部分,為了避免大家的期待受到衝擊,必須先言明這是一本被歸類為社科的書籍,但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文化工作」吧!(任性)
戶外活動,不論場景是山域或是水域,由於本質是休閒娛樂,一直以來都不為社會大眾所樂見,尤其是傳統農本思想濃厚的漢民族。業精於勤荒於嬉,出去玩樂就是沒有生產力,母湯喔!同樣的文化阻力,到現在一樣地強而有力,甚至參雜著來自楚文化的閩南尚鬼信仰(e.g. 水鬼抓交替、魔神仔等),就連我本人也被長輩批評和告誡過。
暫且看看剛落幕的東京奧運,部分項目就是來自現代的遊憩活動,尤其是輕艇、划船、帆船、衝浪等水域項目,也就是說選手們不見得以此為業,卻發展興趣到了菁英層級。讚嘆他們的成就之餘,我們也不得不思考是什麼樣的國外環境,才能養出這樣的人才。
顯然地,如果像西方國家一樣,將戶外空間當成公有的天然運動場,鼓勵人民親山親水就更易拔得頭籌,而非恐山恐水的「先禁國家」;不止於此,我還要告訴大家:現代環保運動的源起也可歸功於戶外活動愛好者,途中經歷的拉扯、碰撞與反彈,非但無損於守護的力量,反而更加深了廣大民眾對科技文明過度發展的愧疚,以及對自然荒野懷抱的一抹鄉愁。
本書的要旨,就是從中西方精神文化的角度,解讀人與自然關係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而且是MIT),希望大家都會喜歡這一趟獻給戶外人的時空之旅。
購買連結附在留言區。
-----
專文推薦:
【序】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序】徐銘謙│臺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序】麥覺明│導演 (MIT 台灣誌)
名家推薦: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
林華慶│林務局局長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崔祖錫│探險性登山與旅遊作家
達哥│營火部落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劉克襄│作家
Salizan Takisvilainan│原住民作家 (沙力浪)
TaiTai LIVE WILD 阿泰與呆呆
伍元和│臺灣山徑古道協會理事長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吳夏雄│建築師、臺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長
徐如林│自然寫作者
中角灣衝浪新手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摩洛哥加油!為馬格里布而戰!為非洲而戰!
相對於台灣在東奧獲獎連連,老將打完最後一仗,完滿卸任,優秀新手輩出,前途無量,摩洛哥目前成績單差強人意,不少原本被看好的選手紛紛提前出局,今天一位因藥檢沒過而被淘汰.
終於,網上開始討論: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原因不外乎選手得到的資源與奧援全都太少了,好幾位已經在世界大賽得到優異成績的選手不得不放棄參加奧運的夢想,另外也因各種「協會」內部問題,水深不可測呀!
也有人將討論觸角伸得更長更遠,觸及自然環境與人文教育,例如摩洛哥擁有極長海岸線,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可以衝浪的沙灘不少,今年也出了優秀選手,卻只能在八強止步,這麼優秀的天然條件,卻因缺少更完善的設備與教育,無法培養更多選手,甚為可惜.
不久前,台灣划船選手黃義婷同樣在網上引出類似討論:我們的河,我們的山,我們的溪流,能給選手什麼樣的訓練條件?
另外當然還有選手培訓與國民教育,如林昀儒與丁華恬能站上奧運競技場,父母家人長期堅定的支持是很大因素.也有人談到企業贊助對體育選手的培育及賽事的重要.
至於摩洛哥,足球得到的資源與關注遠勝其他體育項目,多少也影響了整體發展.
但,沒關係!摩洛哥強項是田徑!田徑啦!吼,超會跑!超能跑!
只要還有選手在,就有希望!
加油!
話說……,總有人愛酸啥「一日球迷」,平時沒在關注體育,也不愛運動,每四年才跟著奧運吶喊一次,之後又船過水無痕,諸如此類,奧運不過是集體起乩,類似「蠢民搖頭丸」之類.
這喔,我覺得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內在的投射啦,一場奧運,發生的事情那麼多,每個人很自然只會選擇性地看到自己想看的,做出自己的詮釋,有自己的投射,例如我個人,我是真的不懂那些球賽規矩,還覺得柔道跟空手道看起來超像,跆拳道就是有多加一頂帽子哈哈哈!但,每一場賽事,每一項運動,在場發生的任何一件事,參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養分,讓我有機會從中學習與發現,去思考自己之前沒想過的事,去看看不為自己所知的那些事,醬~!
喔好,今天賽事,沒有摩洛哥選手參與,明天就有!
不管怎樣,還是要說:摩洛哥加油!
#摩洛哥
#日本東京奧運
#東京奧運
#東奧
中角灣衝浪新手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artech
前言
以反追蹤為名的廣告大仗
98%, 80%, 1% 。
這是數位廣告營收在臉書、谷歌、蘋果三家公司的全年營收占比。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數位隱私權戰爭中,蘋果公司看似站在消費者的這邊,臉書站了個代表『中小企業』的位置,而號稱不作惡的谷歌立場卻有點搖擺,一會兒跟在蘋果後面阻斷追蹤工具(Chrome停用Cookie, Android系統的AAID追蹤也即將可選擇退出), 一會兒延後發生時間。
喔,還有三個配角你可能也會想知道 5% & GDPR
前者是Amazon & Microsoft 的廣告占總收入比(其實是Amazon 5.57% 與Microsoft 6.60% ,而且Amazon 還在急起直追中。但我們饒了自己的小腦袋,先記得數量級就好)
後者GDPR 則是歐盟的隱私權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精神就是你收集消費者什麼東西都需要經過消費者同意,而且要讓消費者有隨時反悔餘地。
一切都是為了更多錢啊:鞏固現有利益、球員當裁判、入侵他人領地。
用技術、商業聯盟、輿論、法院,用盡一切方法擴充領土,打擊對手。
圍繞著數位廣告的Adtech 發展脫離不了這場反追蹤大戲;Martech 在大池旁邊不免老是收到波折影響。
本週的重要新聞仍是大巨頭間的反追蹤作戰。
/科普時間:Cookie、IDFA與AAID
跨網頁時的追蹤會使用第三方Cookie。蘋果陣營的Safari早先已阻斷其使用。Google 陣營的Chrome原定在2022年停止接受第三方 Cookie,但2021年七月初聲明將會延後到2023年才實施。
跨App的追蹤,在蘋果陣營是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iOS14後使用者可以選擇不被追蹤。在Android陣營是AAID (Android Advertising Identifer)/
#AppleiOS14後廣告費用流入android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Apple iOS14 可以選擇退出追蹤後,只剩下不到33% 的Apple 用戶選擇接受追蹤。五月下旬以來,持續有報導顯示Android 裝置的廣告收入上漲幅度高過Apple 裝置。
評:看起來令人費解,可追蹤的蘋果用戶變少了,蘋果用戶廣告單價不是應該上漲嗎?為什麼結果相反?我的推論是,國外廣告主大量採用的是指定使用者樣貌購買方式,當一邊(安卓)仍可以指定使用者樣貌(我要買住在灣區喜歡衝浪的人)另一邊則否(總之就是一個不知道性別年齡使用偏好的Apple用戶)的狀況下,前者的廣告單價變高,後者則會讓既有的廣告投放者無從買起。
這狀況還會持續一陣子,直到廣告界找出新投放方式,或是善用Apple的SKADNetwork(由蘋果推出,可以在iOS追蹤轉換率的方法。詳情等我這週了解下再說明)
廣告商不愛蘋果用戶的高消費力了嗎?當然不是,只是暫時還沒找到方法愛。
#Apple阻止中國廣告協會支持的CAID相關App上架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蘋果阻止搭載中國廣告協會推出的CAID (CAA Advertising ID; CAA 是中國廣告協會China Advertising Association )的app 更新到應用商店。被阻止的字節跳動、百度、騰訊等公司沒有回應,或者拒絕評論此事。
早前金融時報亦曾報導,P&G 或將支持CAID 在蘋果用戶的追蹤,藉以投放廣告。
評:中國是蘋果的存量市場,廣告是蘋果的潛在增量市場。若蘋果此舉遭遇最糟結果(在中國被下架;但我認為是不至於啦),會不會影響它對iOS阻止追蹤的決定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由臉書贊助的研究顯示Apple應用商店的排行前四名程式均由Apple開發,Android亦同
Comscore 發表從去年底開始針對4000個手機用戶的追蹤調查,顯示App store 上面排名前四的App 均為原生開發。Apple 手機上的前四都是Apple 開發,Android 的也是。Apple 佔了排行前二十名的七成,Google 的也有六成。此報導暗示兩家業者在app store 上面進行不公平戰爭,對其他競爭業者不利。
Apple 反擊指出,同一家機構在今年四月的報導顯示狀況並非如此(註:其顯示Android 手機前四名app 的開發商,除了Google 之外還有臉書。完全是種二哥別笑大哥的反擊方式)
評:上週提到臉書面臨的反壟斷大戰,用反壟斷大招阻止對手也是種手法;至少你得浪費時間打官司或者回覆記者。
#Google表示將在Android12(2021年下半)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廣告ID
根據金融時報以及谷歌Play Store 管理中心資訊,谷歌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後讓消費者選擇不被追蹤其廣告ID(AAID)
『谷歌補充說,在大修之後,試圖訪問那些選擇退出的人的廣告 ID 的開發人員“將收到一串零而不是標識符”』
評:“000000000 ”,不知道你覺得怎樣,我是覺得挺幽默的縫補措施。一來Android 用戶的更新幅度一直沒有蘋果那麼全面(現在去查,有多高比例的Android 使用者已經使用最新版OS,一定遠低於蘋果使用者。不但因為Android 裝置的向下支援做得比較保守,手機商不會主動推送也是另一個原因),就算Android 12採取跟iOS 14 一樣策略影響幅度也比較小。二來因為顯示為000000000 對廣告平台來說,仍不是空值(但代表什麼意思我就得查查了,至少可以解讀為『這是買得起新手機,換得起最新版OS使用者』,跟前面提到的iOS狀況不太一樣)
#Cyberbiz與Foodpanda合作提供企業級用戶半小時送達服務
台灣開店平台三巨頭之一的Cyberbiz 上週開始大舉推廣其與Foodpanda 合作的新服務,使用Cyberbiz 的商家可以搭載熊貓送貨服務,讓店家半徑五公里內的消費者選擇立即到貨,還可以進行低溫配送。
評:相較於國外的反追蹤大仗,我認為台灣未來兩年會發生的是物流大仗。除了上週提到的iKala與本週的Cyberbiz 加入戰局外,另一個新聞是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 也在上週來台,首波上市的就是生鮮雜貨外送。
*****
別擔心,我只是慢,沒有不寫。
就像王永福老師週末寫的:『不求連續,但求持續。』我好不容易在這場商業大戰中看出一點方向與端倪,可以的話,會盡量寫下去(但也得拜託大家幫我留言按讚分享等等,有人看才會有寫的動力啊)
一樣立下志願在這邊,可以連續寫十期後,再來推出訂閱服務。
好了,我繼續去把內文寫完了。光前言就寫了一千字... 內文不能再超過一千字啊。
果然又超過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