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劃高雄-開發百分百」土地開發暨地政服務成果展 細數市地重劃珍貴軌跡 百年高雄締造百期重劃新猷
全台最早辦理市地重劃的城市是高雄,無論是重劃期數及面積,均屬全台之冠!這座以都市計畫打造的港市,自打狗更名為高雄,已經走過一世紀;自民國47年開辦第1期市地重劃以來,也恰巧正是在今年,迎來了第100期市地重劃區的公告開辦,這美麗的機緣巧合,在地政發展史上締造新猷,也是高雄百年的賀禮。
今天上午,我為市府地政局在市府四維行政中心中庭舉辦的「擘劃高雄-開發百分百」土地開發暨地政服務成果展,主持開幕典禮,與會的還有高雄市不動產相關公會代表等多位貴賓,一同見證市地重劃為高雄帶來的成長與蛻變。
此際,正值高雄城市發展百年一遇的關鍵時刻,我時常懷揣著一份責任感與榮譽感,同時也深切勉勵市府團隊同仁,充分運用手中的政策工具,為這座城市擘畫可以期待、可以仰望的前景,然而再美好的都市計畫構想,仍需要強而有力的工具,才有實踐的動能,市地重劃便是利用土地交換分合的方式,讓地籍方整利於使用,解決土地畸零不整的問題;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例如文化中心、科工館、中都濕地公園、美術館、高雄巨蛋、左營高鐵站原生植物園、北屋滯洪公園及各開發區道路、公園綠地的興闢,實踐都市計畫防洪、防災、交通、休憩等目標,透過重劃手段取得公共設施,讓地利共享於市民,也讓高雄成為更令人嚮往的所在。
高雄市政府地政局舉辦的「擘劃高雄-開發百分百」成果展活動,除了百餘期的開發區成果展示及影片播放外,還有「古今測繪地圖展示」、「保障交易安全始終如e」、「測量儀器精進100」、「實價資訊e手掌握」、「e開發-引領城市發展」等地政服務,同時也提供高雄開發區週邊現況空拍720度環景VR展示、空拍機展演及測量儀器實作等互動體驗,我也嘗試新科技導入於地政作業的實境體驗,感受地政開發工作日新月異的創新進展。
這項集結高雄市地重劃發展歷史精彩每一刻的展覽,自109年12月14日下午2時至12月18日中午12時 (展覽時間為上午9至下午4時),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中庭展出,邀請市民朋友,共同為高雄百年留下深具意義的見證。
中都 濕 地公園 導 覽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鳥松溼地公園 真的會建停車場嗎?
陳情書下載:https://goo.gl/MTs95e
請大家於 9/10 前寄到內政部,聲援 高雄鳥會粉絲團 及 高雄市政府『維持鳥松地方級重要濕地』及『維持原範圍』之立場。
濕地保育需要你我的聲援💪🏼
--
■ 鳥松溼地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呢?
在還沒有濕地保育法以前,2006 年內政部便先開始辦理國家重要濕地評選,2007 年評選完成後,鳥松濕地被評選為地方級濕地。
根據濕地法第 40 條,被劃為『地方級濕地』的鳥松濕地,就被視同為濕地法中的『地方暫定濕地』,經公告,今年需重新評估。而今年也由高雄市政府提案『鳥松暫定重要濕地分析報告書』。
內政部營建署本月起進行濕地評定作業,在評定過程中,會在當地舉行說明會,任何人民或團體也都可以在公告期間用書面表達意見。
『用書面表達意見』
『用書面表達意見』
『用書面表達意見』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本次評定過程中,由於水公司過去曾經提案闢建大型停車場,加上這次雖表達並未要興建停車場,但又確定提案反對劃入濕地,這樣的態度引發在地諸多疑慮。因此鳥松濕地的催生者高雄市野鳥學會,以及台南拍鳥俱樂部匯集二十個團體上百份陳情書,爭取續留濕地。
水公司在意見書中表示:濕地緊鄰澄清湖水庫,若列入重要濕地,可能對水庫運作及集水區多有限制,進而影響高雄地區供水。
這樣的意見,明顯缺乏實際依據,一來目前水庫運作並無特定迫切需要得開發濕地,也沒有抽取調度水源的必要性,二來考量濕地的水源涵養,淨化,滯洪等功能,濕地對於平地水庫澄清湖反而有利無害。水公司意見可說讓人滿臉問號。而對於取消濕地地位後,可能的開發衝擊以及生態破壞等,水公司的意見書顯然無法解釋。
■ 為什麼要保育濕地?
濕地是什麼呢? 不同地區對濕地的定義略有差異,這裏先採用國際拉姆薩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濕地是指沼澤(marsh)、泥沼地(fen)、泥煤地(peatland)或水域所構成之地區,無論是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的、淡水、鹹水或兩者混和,其水深在低潮位時不超過6公尺者。」
台灣國土四面環海,沿海具有泥灘、珊瑚礁、潟湖、潮間帶、鹽場等濕地,這些環境生物多樣性非常高,更是多種保育動物的棲地。
實際一點講,沿海濕地也有護岸,生態觀光等用途;而在國土內陸,不論是河口,農田,埤塘等天然或人工濕地,除了生物棲地外,更有固碳、水源調節、區域降溫等作用。
然而,在過去缺乏遠見的開發過程中,這些濕地多半被當做荒野來填埋,除了破壞生態,也破壞了自然的自我修復與緩衝功能。
自 1980 年代開始,自然保育意識抬頭,在農委會公告指定的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留區和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中,便包含了非常多的濕地環境。進入 21 世紀後,濕地的重要性更進一步被完整凸顯出來,2006 年內政部開始辦理國家重要濕地評選,環保署,水利署也著力於推動人工濕地和水岸環境建置,以達到除污,休憩,排水整治等功能。
2015 年,濕地保育法正式上路,提供了確切的法源。濕地法的立法目標,是『在開發行為開始進行前,確保濕地功能與濕地面積的零損失』在第一條,其實就提到保育濕地重要性,乃要『確保濕地天然滯洪等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
有法源後,主管機關核定公告的濕地就可以銜接到對應的濕地類型。
要注意的是,濕地並非完全不能有人工活動或開發,而是要透過「明智利用」的概念,在濕地生態承載範圍內,以兼容並蓄方式使用濕地資源,對生物,水,土地資源適時,適地,適性,適量的永續利用。
■ 鳥松濕地怎麼來的?
鳥松濕地原本是自來水公司澄清湖淨水場的沈沙池,在淨水廠提升設備後,不再需要沈沙池,因而自來水公司想改建成污泥脫水廠。
1995 年初,野鳥學會工作人員看見這塊場域的生態價值,討論後開始組織催生鳥松濕地教育公園的運動,獲得各級民意代表的支持,包含時任省議員的曹啟鴻,楊秋興,余政道均公開支持,因而雖然自來水公司頑抗,余政憲縣長仍裁示闢建濕地公園,最後自來水公司不再反對,承諾設立公園,於1999年動工,2000年啟用,成為台灣第一座濕地生態教育公園,爭取過程可說難得可貴。
或許高雄人還有印象,在大貝湖(澄清湖)旁,過去還有一座小貝湖,位置說就在鳥松濕地的更東側。但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大約1980年代前後,被陸續填平,先是長庚醫院向農田水利會購買十多公頃興建高雄長庚,接著勞工育樂中心和澄清湖棒球場等設施讓小貝湖完全消失,導致水域滯洪功能大幅縮減。在小貝湖消失後,周邊區域遭遇大豪雨時,淹水風險也隨之上升。
在謝長廷市長任內,高雄率全台之先,改變治水理念,推動海綿城市,以滯洪取代圍堵,開始一系列滯洪池建設。當然,高雄也體認到濕地重要性,因而也多次強調要建立「生態城市」,積極推動人工濕地復育,包含援中港濕地,半屏湖濕地,洲仔濕地,內惟埤濕地,本和里生態滯洪池,愛河中都濕地,愛河之心,鹽水港濕地等,串連起「濕地廊道」。
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就不禁會對「小貝湖」消失惋惜,而更珍惜領先時代的「鳥松濕地」創建之可貴了。
■ 鳥松濕地未來會怎樣呢?
若依目前情勢,濕地的管理權責單位是高雄市政府,而在市府撰寫的『鳥松暫定重要濕地分析報告書』,明確表示要繼續維持濕地地位。
依照現行法令與評定標準客觀來看,鳥松濕地應有絕大的機率會被中央主管機構繼續被列為濕地。就算以政治算計來看,不論中央地方,也沒人敢取消位在市中心,有大量市民休憩,存在近20年的濕地公園。這和台灣其他濕地的爭端不同,近乎是政治自殺的舉動。
儘管濕地保留問題應該不大,但我們還是要提醒,鳥松濕地之創立得來不易,值得市民的關注與守護!同時,我們也認為,自來水公司作為國營事業,其管理階層對於濕地保育之認識,顯然需要再教育。
#高雄 #濕地 #好過日 #Taiwan #Kaohsiung
鳥松濕地粉絲團
■ 延伸閱讀
台灣濕地網:http://wetland.e-info.org.tw
內政部營建署:為「鳥松暫定重要濕地」再評定作業辦理公開展覽及說明會 https://goo.gl/B9Aqv1
(圖片提供: Sean Lee Photography 李西恩攝影工作室)
中都 濕 地公園 導 覽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看見高雄 ] Vol.1 中都濕地
" 中都濕地剛開放時, 就曾來過一次
當時植被尚未長齊,也僅開放少量園區
但元旦四天連假重返濕地後
我真的得說高雄撿回了個寶
有機會親自去走一趟吧! "
-- 探索高雄製作者 謝啟民
這裡屬於日治時期中都工業區,光復後為合板木業廠聚集地。在產業外移後老舊廠房與儲木水道遭到閒置。而在民國99年整治成溼地公園,作為紅樹林生態的復育基地,並與高雄市野鳥學會合作提供導覽解說。除成功復育紅樹林外,園內更發現日夜不同的39種水岸鳥類棲息,環境復育指日可待!
地址:
高雄市同盟三路與十全三路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備註:
六日3:00~5:30,免費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