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能否預測地震
【地動儀惹了誰?千年後遇輿論震動】
地動儀根本無法預測地震,國民自信轟然倒塌變笑話、「國寶級發明被證明是騙局」、「教科書騙了我幾十年」……這幾天,那只寄寓先民智慧的地動儀,在千年後遭遇了一場「輿論震動」。
筆者20多年前上小學,課文中並未說地動儀能預測地震,而是地震發生後,能及時判斷方位。又遍查如今中小學課文,無論是人教版,還是其他省市版,關於地動儀的描述均為:「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而非「預測」。
而且,如果單憑「課本中地動儀是後人復原的模型」,就認定地動儀沒用,照此邏輯:課本中秦皇漢武畫像都是後人復原的,所以,整部中國歷史都是假的?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的地動儀科學與否,理應在專業刊物上由科學家來回應。如果尚無定論,就動輒訴諸大眾媒體,並拿大家熟悉的教科書「開刀」,則往往會在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相對不高的當下,造成認知的混亂。
回過頭來看,這則新聞不過是「炒冷飯」。早在幾年前,有科學界的所謂「打假達人」,就把地動儀和中醫,都踢進「偽科學」的範疇,「中國古代沒有科學」之類言之鑿鑿,也頗有市場。科學需要質疑精神,但得有理有據,如果大而化之、為了質疑而質疑,不禁會讓人質疑其動機來。
這一現象,並非孤例。近年來,教科書批判熱層出不窮,而首當其衝的是語文和歷史課本。在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語文和歷史教科書,都擔負著敘述民族國家起源、建構核心價值的重任。這並非說教科書就不能反思、不用修改,因為時代在變,觀念在變。事實上,從2001年教材的壟斷局面被打破後,各地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百花齊放。這之中,也有不少為了改而改,三五年就一大改,唯恐背上「保守」之名,卻讓不少師生無所適從。其實,保持教材適當的穩定性,與教材改革,同等重要。
而且,任何一本教材,難免都有其局限性。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數學課本中,不少與計算新中國成立前地主如何剝削人民有關。再比如,有人指出一些歷史課本中,歷代皇帝長得差不多,不過是同一頭像,換了不同的服飾罷了。這些自然都需要更新、修訂。
但有一些批評,往往啼笑皆非,甚至別有用心。比如,有的認為《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太暴力太血腥,與法制社會背道而馳,該撤;有的認為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翻越欄杆送桔子,違反了交通規則,該撤;有的認為《愚公移山》中愚公太蠢了,為什麼不繞過去呢?有的認為陶淵明是個不稱職的男人,老婆孩子都餓着,還死要面子「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之中,固然反映了思想的多元化,但通過所謂一些專家之口和媒體廣為傳播之後,則流毒匪淺。
這些觀點不僅喪失了歷史固有之同情,而且淪落為庸俗的求證主義、批判主義,瓦解着中華民族反抗精神、獨立精神、奮鬥精神、親情倫理等諸多方面的根基。按此邏輯,不少文學和歷史,都可以順理成章地被顛覆:比如李白就是個騙子,誰的白髮,能有三千丈呢?
如此質疑,不要也罷。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張衡 #地動儀 #地震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養氣經絡瑜伽──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提升生命能量」介紹 訪問作者: 葉鳳凰 內容簡介: 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 舒展筋膜、增強肌力、強化核心、提升免疫力, 解開內在的積鬱,讓生命更有活力 瑜伽如何結合經絡運行 經絡運行又如何體現在瑜伽體位的...
中醫 中華 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朋友分享的好消息 羅小光 陳怡廷
✴擁有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中醫是“整體觀”不需要破壞、切割的方式研發出“抗冠方劑”抑制冠狀病毒侵襲人體細胞
https://youtu.be/55JnNdlIc-Y
#生死不應該依賴一支針
#行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生命是愛
以下連結,也有“清冠一號”醫好冠狀病毒的報導,大家都可好好看一下~
➡️
清冠一號救了72歲老媽媽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8622
清冠一號抗冠狀成功案例
https://www.bcc.com.tw/newsView.6429280
彰化25名患者抗冠狀成功案例
https://news.ltn.com.tw/news/health/breakingnews/3549506
中醫 中華 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保有5000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真的不是蓋的👍👍👍
解決新冠狀病毒的方法,不是只用“疫苗”來賠上原本的健康,換得更大的危機,以下有方法與成功的案例,大家真的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
中華文化傳統涵養有多重要,人人心中有「禮義廉恥」
天下就不會讓有心人胡作非為,天下定昌盛太平🌞🌞🌞
在越艱難的時刻,努力 #樂善好施 集聚好能量💗
🇹🇼🇹🇼🇹🇼🇹🇼🇹🇼🇹🇼🇹🇼🇹🇼🇹🇼🇹🇼🇹🇼🇹🇼🇹🇼🇹🇼🇹🇼🇹🇼🇹🇼🇹🇼🇹🇼
⭐老中醫師顧承德先生已74歲,被傳染到新冠狀病毒,住院了十天,血氧仍無法超過90%,用中醫理路方式救了自己一命➡️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K4pmn4AiXy5fN7W7fLyomINnGtCtbfl
⭐清冠一號讓確診者血氧濃度改善案例➡️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VkJxpl?utm_source=copyshare
⭐男嬰得新冠狀病毒,用中醫為母乳痊癒案例➡️
htt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2003919&from=ampshare-line-fixed
⭐中醫方式治癒新冠狀病毒,21名患者痊癒案例➡️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1856
⭐中醫治療新冠病毒,兩天恢復味覺➡️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1509
⭐抗疫中藥➡️
https://ibmi.taiwan-healthcare.org/member_news_detail.php?REFDOCID=0qd2rfjbae0ub2z9&PageNO=4
中醫 中華 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養氣經絡瑜伽──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提升生命能量」介紹
訪問作者: 葉鳳凰
內容簡介:
運用經絡的氣行導引、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
舒展筋膜、增強肌力、強化核心、提升免疫力,
解開內在的積鬱,讓生命更有活力
瑜伽如何結合經絡運行
經絡運行又如何體現在瑜伽體位的流動中
經絡瑜伽運用了經絡運行的概念,
在所有瑜伽序列安排中,
針對病機中對應的臟腑能量,
加乘瑜伽體位的療癒成效。
除了注重經絡的氣行導引,
還著重於經絡的伸展與穴位刺激,
利用位於膝、肘以下經絡氣血注入的俞穴或是穴位的某些特質,
用身體的重心和肌肉自然收縮的方式,
放進體位的停留中。
人體共有十二條經絡和奇經八脈,它們以不同的行進方向交織著,與臟腑形成了輸出和輸入的互動。
兩者的能量彼此流竄,也適時的補足,因而讓身體能量源源不絕,更在身體內部形成了「氣循環」。
本書由生命活動的起始點───腎氣開始,依序是脾氣、肺氣、心氣、肝氣,運用經絡氣行流動的特質,帶動練習者對自身陰陽面氣行的感知,讓陰陽兩方都能同時得到關照,是解開內在鬱結的健康方法。
練習經絡瑜伽,調整身體的氣行方向、認識五臟的養護方法,讓生命更加健康、愉悅與美好。
作者簡介:葉鳳凰
因為對瑜伽好奇,就此踏上了瑜伽分享的路程。剛開始授課時,內心不斷湧現許多疑問,不知體位的練習要如何引領身體前進,直到有天練習時,在側三角式所感受的氣行湧現,此時才明白,這是自己想要傳達的瑜伽覺知,而這份體位流動時的經絡感知,再加上對中醫的體會、針灸時的氣循環,轉化為目前所分享的經絡瑜伽模式,也開啟了瑜伽練習者理解臟腑的另一扇門。
相關證照與學習經歷
•中華民國瑜伽協會瑜伽師資
•印度YAI200小時hatha yoga師資
•菲律賓慧蘭瑜伽參課5天
•哈達瑜伽功法30小時
•跟隨《董式奇穴實用手冊》作者邱雅昌博士學習中醫、針灸、經絡
作者粉絲頁: 鳳凰經絡瑜伽 Phoenix Yoga/養氣經絡瑜伽
出版社粉絲頁: 積木生活實驗室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中醫 中華 文化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時候老婆開玩笑的說要不要生第三隻寶寶?😂很多台灣人覺得要生寶寶之前要調理一下身體。
土耳其沒有中醫,所以我們不太懂什麼是調理身體,不過我已經在台灣14 年比一般外國人更有經驗,而且我老婆真的還蠻常去中醫。前陣子她還特地帶我過去體驗曾經沒有接觸的針灸跟滑罐!
我不開玩笑,體驗的時候我痛到快要跑掉😂 尤其是滑罐的部分太刺激了(有人覺得我太遜)最後我的背變成像紅毯一樣的顏色。
離開中醫之前我認真聽醫生說的話,他給我許多建議跟補充身體的方式。結果我也許可以考慮一下再拼一個寶寶吧😄 搞不好是女生?3 個姐妹會太cool 吧?
#中醫 #滑罐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中醫 中華 文化 在 林子民中医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醫 | 針灸給你看 | what is acupuncture | 针灸
試過針灸嗎 ? 會害怕針灸嗎 ?
Taylor's University 的學生蒞臨普照中醫診所,採訪林子民院長並經歷了中醫看診的望聞問切過程,同時也現場體驗了針灸的直接進針法和管針進針法,對中華文化與中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章節
0:00 內容提要與開場
0:11 中醫常用的療法有哪些?
0:23 現場針灸給你看(針灸演示)
1:26 幫患者治療的時候,怕中藥苦。(科學中藥 | 药粉)
1:52 幫患者治療的時候,怕痛(畏懼治療的方式)。
2:16 花絮
追踪更多的林子民中医师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intzemin/
合作邀请 ➡︎ [email protected]
或 whatsapp ➡︎ https://api.whatsapp.com/send?phone=60169175256
BGM:
AKrys - Grow Up (Inspired By Alan Walker) [NCN Release]
Tonyz - Time Travel (Inspired By Alan Walker) [NCN Release]
#林子民中医师 #健康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