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要回饋了!比較下我最便宜!!照過來⋯ 懂車的就知道行情價。
T妹讓小資族都能輕鬆擁有名車,可以協助貸款條件ok也「能全額貸」,讓你輕鬆無負擔。
我原本要給車行賣,他們的售價是一百萬以上,以相同車款、相同的車況必須破百萬!!心想乾脆福利給粉圓,讓你免於跟車行買,直接省下大筆錢,加上我決定低於市價!!
當初跟原廠汎德總代理購買(不是水貨),決定回饋遠低於行情,讓你輕鬆帶回家八十五萬即可,如果你還可以全額貸款,開不開心?請先親T妹一下!😚😚
人生至少要有台像樣的車,不再是夢想!也最適合入門新手,但它的性能會嚇死人,外加M-power套件三十多萬,適合熱血又不失沈穩的你,M5特有的前後配19吋鋁圈,讓你在劇烈操駕時更能得心應手,陪你征服每一條彎道。
我喜歡買歐洲車的原因,因為鋼筋硬就算事故時,比許多日本車耐撞,事故時多層保護,不會輕鬆削掉你跟車的頭蓋骨,上高速時也不用擔心車在飄搖晃,感覺要四分五裂快散了!隔音效果佳,給予車內人極高舒適環境杜絕噪音。
歐洲車唯一缺點是較耗油,但因為整體性能佳,對有錢人沒影響,但這台車對小資族有福,解決歐洲車較耗油的問題!
因為這台是選擇柴油車,最大優勢是最便宜的油品,目前一公升15元比超商水還便宜,扭力遠大於汽油車,對於同級cc數的汽油車是望塵莫及的加速力與貼背感,扭力大也相較省油,加滿油從台北到高雄來回,只需約一半油箱的油耗而已,根本毫無缺點!!
520D(F10)2000cc雙渦流渦輪(TwinPower Turbo) + M-Power 套件
保證無泡水及重大事故!(這很重要)
跑13萬 全車原鈑件(交車時曾全車鍍膜)
8速手自排(換擋綿密亦可熱血)、8顆倒車雷達(前4後4)、倒車軌跡顯影、內建中控螢幕、雨點感知自動雨刷、免鑰匙起閉、方向盤熱鍵定速、限速功能、鑰匙起閉車窗、剛小保養完車況極佳!
👇M系列套件👇
M版❸幅方向盤+撥片
M版19”跑車前後配輪圈
M版小壓尾翼。 (跑車)
*教大家一個小學問,每個車有它的行情價,如果你發現還有低於T妹給的就絕對要小心,因為車況可能極差,你必須擔心這款車已有多方面耗損,原車主不願意維修,讓你買去修到拖褲子,所以他急於脫手。
不然有的是車行會故意標很低價,先把你騙過去,再跟你說車子剛剛賣掉要你看其它款,所以不是單純比價錢,小心遇到陷阱。
☎️ 請直接私訊粉絲團!你的line ID或電話號碼預約看車~ 成交時記得跟T妹一起手牽手泡咖啡❤️ #地點台北
中 控 台 隔音條 缺點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試車報告】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論 GT為何物
【4K UHD | https://youtu.be/FWc9ItO-8Zs】
人生,就像場毫不停頓的電影。 自年少開始打拼事業,跨入婚姻、初育兒女,這些都是不同的人生階段,當然,也適合入主不同的車款,可當事業已達一定高峰,兒女也已長大成人,這時,若想添購新車,是該買輛自己打從心底喜愛,妥協甚少的車款了,可不是嗎?
【修長美型】
沒錯! 用修長與美型來形容Audi A7,可說再恰當不過了!
就像個身著小禮服走在街頭的女子,低扁、修長的A7 Sportback硬是比路上許多車輛來的優雅、性感,而在流線下滑的車尾,還有個能在120km/h或手動開啟的尾翼,玲瓏線條堪比女性的腰臀,至於21吋的超大輪圈,則可和九頭身美女的長腿一較高下!
不過,A7 Sportback的外觀亮眼之處還不只這樣,今日高級品牌的車款,皆大多都已將LED作為光源,但論及內部發光體和造型的設計,Audi就如一位把玩光影在手裡的魔術師,不斷利用發光體的改變、造型排列,和光型的變換,讓消費者看到更為科幻的車燈設計,好比在A7 Sportback上,不只效法A8運用橫貫車尾的尾燈,和層層片狀的日行燈,還能在車輛開關鎖時帶來炫目的燈光掃曳,而我們試駕車還選配了雷射光源的遠光燈,不僅湛藍的燈體酷炫,更能提供再增一倍的照射距離!
【隱性妥協】
雖說A7的買家在購入車款時應是鮮少屈就、違背心願的,畢竟這車夠龐大,還是四門、四座、又流線! 可對於造車者而言,卻是綜合了許多妥協,這樣面面俱到的[完美]才得以創造!
在優雅的Coupe造型之外,其實原廠也認為A7具備另外兩個優點,首先,是可與Avant車型媲美的載物空間,在四座模式下,A7的後廂就擁有了535L的容積,而當椅背全數放倒後,更擁有1390L的龐大空間!
再者,Audi也認為它擁有毫不遜於Sedan車款的空間表現!
憑著較舊款更長的軸距,新A7的車室又增加了21mm,180cm的成人坐在後座,雖頭頂剩下的空間略少於4個指頭,但腿部仍留有1個拳頭以上的空間,可說是相當寬敞,且後座還具備雙區域空調,和試駕車選配的19揚聲器B&O音響系統,以及雙層隔音玻璃,只不過,若說到這輛車的明顯缺點,那則因為受限於後車門的尺寸,後車窗最多僅能降下整體面積的一半,若想吹吹風,或許只能將手伸出車外了…
【科幻隨行】
除了燈具科技之外,A7當然也配備了許多高科技配備,除了一般較為常見,具有導航、安全提示的HUD顯示器之外,就連Audi的數位儀錶,也因為擁有更高畫質,當顯示地圖資訊時,就連南非的海岸浪花也能在儀錶見到,精緻程度相當驚人! 此外,也因為試駕車還配備了夜視功能,還能在儀錶上顯示鏡頭畫面,於黑暗環境中駕駛也能帶來更高的安全。
而在中控介面,Audi不僅將霧銀飾條、鋼琴烤漆和螢幕結合地天衣無縫,多數時候,上方10.1吋螢幕為車輛各式功能設定區,或導航介面,下方則是空調設定、車輛模式、尾翼和輔助系統開關,但當進入座椅細項設定,或是導航搜尋功能時,下方8.6吋螢幕又會化身鍵盤/手寫板,排檔桿則成為手部支撐點,與上方螢幕搭配使用,可說是相當的便利! 此外,Audi還特別調教了這兩具螢幕,讓人需比照傳統按鈕,施點力道按下才能輸入指令,可大幅避免功能誤觸,然而,原廠也表示,若車主不習慣這樣的設定,還是能藉由靈敏度調整,為駕駛帶來如同智慧型手機一般,輕觸即可輸入的設定。 只是,這中控螢幕固然便利、美觀,但在陽光下易吸熱的特性,則是較難避免的了。
至於車輛安全,就彷彿這輛車還有太多重點尚未介紹,不論是原廠文稿,又或是試車前的簡報,安全配備皆是點到即止,並未多加著墨,但可以告訴各位的是,除了文前提到的夜視系統,A7 Sportback還可搭載盲點偵測、追撞警示、可自動將車輛維持在車道中央,或是隨旁邊車輛些微調整所在路線的車道輔助系統,而主動測距巡航功能,當然也可搭載在它身上! 只是因導入國內的車型仍未能確認詳細配備,到台灣後,A7能有什麼真本事,依舊是個我們也好奇的問題!
倒是可順帶一提的,雖然Audi也預計在2018年推出AI自動駕駛功能,但相關法規,就連在德國也仍在積極討論、修正中,若國人想見到此般高科技的配備,應還需等上好一段時間。
【溫馴巨獸】
在性能版S7、RS 7尚未曝光前,現階段A7車系僅有兩種引擎配置,其一是3.0L V6的柴油動力(50 TDI),另一則是我們體驗的55 TFSI車型,它的3.0L V6汽油渦輪引擎能為這輛車帶來更高的340hp馬力,且可於1370~4500rpm輸出的最大扭力平原也高達了51kgm,若再看到另一個數據,是這輛逼近5米長的大車,竟只需5.3秒即可完成0~100km/h加速,看到這裡,相信你也和我一樣,認為它是輛性能相當狂暴的車款對吧!
然而,在試駕後,我卻全面改觀了!
在低速時,憑著不算小的排氣量與渦輪推送,A7加速自然是輕快的,可當油門略深的踩下後,嗯? 原本預想的強大推力並未湧出,這不是Turbo Lag,尤其你還記得稍早提到的扭力峰值便可證實,且也絕非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不夠神速,真正的原因,是在引擎與變速箱的協調關係,原廠為了讓這般動力亦能讓人輕鬆代步、自在駕馭,因此在正常狀態下,檔位設定大多志在提供滑順、寧靜的駕馭感受,令動力順順地湧現,讓人得以享受旅途;可倘若將檔位切至S檔、大腳油門,甚至強行利用換檔撥片降檔後,當轉速猛然抬升後,340hp馬力便會不留情地推進車輛,頗有大排量NA車款之姿,此時,路人唯能見到的,將是一個修長、龐大的身影,升著尾翼飛馳而去!
另外,有趣的是,這輛車並非主打節能客群,但這代A7上還標配了48V的MHEV輕型油電混合技術,透過後置的鋰電池、啟動馬達的交互運作,A7雖然無法將車輛改為全時純電模式,但在55~160km/h的車速間,車輛可進入純電巡航狀態,可替100km的路程節約0.7L的油耗,此外,當引擎重啟時,亦近乎讓人不會察覺抖動的產生! 可說在舒適與節能間巧妙地取得了平衡。
【精緻旅途】
在過去,Audi品牌最自豪的,莫過於強悍的quattro四驅系統,且在不同車型、不同車輛模式,皆會有著相異的前後動力分配比,背後目的,當然也是為了強化越野或是性能表現等需求,而我們試駕的A7 Sportback 55 TFSI車型,它其實也配備了quattro!
聽到這,相信不少車迷便開始好奇,那麼這輛絕美的車款,究竟多數時候偏前驅,還是後驅? 分配比例又是如何呢? 但原廠給出的答案卻相當令人驚訝! 原因在於,A7採用的為quattro ultra四驅系統,在舒適巡航時,A7僅會採用前輪驅動以減低油耗,但極端狀態下,後軸則可分配到8成動力,剩下的時間,電腦會隨時偵測路況,一旦環境與駕駛狀態改變,毫秒間,就能變身四驅車款,而動力分配比例,自然也將依電腦進行調配,換言之,這更像是智慧的進化,而非環保的妥協! 至於您腦中所想的突遇積水畫面,在大量的感測器搭載後,系統甚至能夠提前分析路況,最後,再加上嚴謹德國品牌上市前的車輛測試,我想大家就不必過分擔心了!
那論及駕馭樂趣呢?
我們試駕的這輛A7其實還配備了後輪轉向系統,且這套系統還擁有傲視車壇,誇張的5度轉向幅度! 這不僅在車輛迴轉時,便能用肉眼察覺後輪巨幅的偏擺,甚至讓這輛車擁有了與A4相同的迴轉半徑! 這麼一來,過彎當然犀利多了!
此外,雖然21吋胎圈的配置易導致舒適性喪失,但配合試駕車搭載的氣壓懸吊後,除非用過快的車速衝上減速坡,車輛才會產生較大幅的跳起,否則多數時間,皆能盡職地消弭路面碎震;而當車輛設定至運動化模式,懸吊還能夠降低10mm,原本滑順通過的路面,也將多了些震動傳入,不論轉向、路感回饋都像增加了2~3成一般,此刻,輕盈但精準的轉向,與極為犀利的車體支撐性,便相輔相成! 你想開快? A7可一點都不會攔你!
而且重點,是能夠讓你舒適、輕鬆的享受駕馭快感!
【TCar短評】
該如何定義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它的外觀傳承了Audi的科技感與創意時尚,內裝,也提供了抗拒妥協的買家所期待的舒適與高質感體驗,而雖與國人見面的A7仍配備未定,但它的確有著高深的安全潛力,至於動力、操駕性能與舒適體驗,它不愛耀武揚威,但若你嘗試想像擁有這輛車該享受的旅程會是如何,體驗卻也絲絲入扣,難以挑剔…
一輛稱職的四門Coupe,不! 應該說是輛大GT,不就正該如此…
【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引擎形式: 2995c.c. V6 DOHC 24V + Turbo + MHEV
最大馬力: 340hp/5000~6400rpm
最大扭力: 51kgm/1370~4500rpm
變速系統: 雙離合器七速自手排
驅動模式: 4WD
長x寬x高: 4969x1908x1422mm
軸距: 2926mm
車重: 1815kg
懸吊結構: 前後五連桿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輪胎規格: 前後225/55 R18 (標配),255/35 R21 (試駕車選配)
台灣售價與規配: 未定
#audi #a7 #sportback #55tfsi #tcar #海外試駕
中 控 台 隔音條 缺點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試車報告】 Mazda CX-3 SKY-G 旗艦型 安全守護仙子
【4K UHD | https://youtu.be/7cYvd34sclE】
自入行以來,不令人意外地,筆者也漸漸成為朋友們購車時的諮詢幫手,而在年輕的朋友群中,一輛披著耀眼紅色的車款詢問度總是相當高,這裡說的並不是法拉利,是Mazda CX-3!
而經歷了小改款之後,CX-3又將創造什麼樣的話題呢?
【質感升級】
若想從外觀認出改款後的CX-3,細節,是你需要注意的,好比在水箱護罩中,從原先較簡約,多條單體橫柵的設計,現在已改為雙輻一體的橫條,令車頭更為貴氣、立體,而搭上新款18吋雙色輪圈,亦有著更佳的質感點綴,此外,望向車尾,造型啟發自汽缸的新款LED尾燈,不僅近看深邃,夜晚時,更像雙向後凝視的雙眼,顯得十分有神。
至於車內部份,不管是中控螢幕、空調介面,甚至是儀錶配置,相信熟悉CX-3的朋友肯定都相當眼熟,但全車艙改搭皮質飾板後,也讓質感悄悄提升了些,然而,在中央鞍座部分,則是內裝最明顯的變革,取消了傳統手煞車之後,在新車上,不僅停車制動更加輕鬆,省去了拉桿的空間後,現在不僅Sport模式鈕改至排檔座旁,中控操作旋鈕位置也更為順手,同時也為車內提供了更大的中央置物/置杯槽,再者,導入電子手煞車後,更讓車款得以新增Auto Hold功能,讓停等紅燈時右腳無需持續深踩踏版,可說是一舉三得!
不過,要說到CX-3的缺點,最大致命傷,卻也是在大改款前難以改變的,便是它不屬寬敞的車室空間,只是這也牽涉到了每位買家用車習慣的不同,足夠與否,大家不妨衡量自身載客、載物需求再與CX-3實車相較會更為妥當。
【安全靜逸】
每當我刻意問起朋友: [你最喜歡Mazda車款哪點?]
近九成的朋友總給出相同的答案: [好看! 又有質感!]
因此也不難想像,這群年輕的朋友,肯定對車輛行駛質感也會有著一定要求!
當面臨車輛改款時,許多車廠會透過隔音棉等材質的選用,藉以提升車室靜肅性,不過,原廠為新CX-3帶來的改造可不僅如此!
他們不僅變更、增厚了前後車門的鈑件,就連後窗玻璃和車內頂棚也進行了增厚,這麼一來,不只隔音效果更為優異,能將車外的嘈雜交通,濾成清淡的低鳴,還能夠減少車室的聲音反射,令行車成為讓人享受的旅途。
而另一個讓路途成為享受的條件,當然還包含了安全。
在新CX-3車上,得以守護變換車道時,與倒車出庫時安全的盲點偵測系統、RCTA後車警示功能,已成為了全車系的標準配備;在我們試駕的汽油頂規車款上,不論是遠近光頭燈自動調節功能、車道偏移警示系統皆一應俱全,但最重要的,莫過於MRCC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以及SBS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SCBS-F 前行煞車輔助系統的搭載,有別於部分主動測距巡航系統,MRCC自0~145km/h皆可作動,也因為這無縫的作動條件,MRCC不論是高速巡航,或是市區蠕行時都能夠使用,只要簡單定速、設定車距,CX-3便能安全地跟隨前方車輛行駛,且就算遇上市區紅燈靜止停下,綠燈後,只需利用方向盤上的按鈕一鍵重啟MRCC,車輛便能夠自動平順地提速,無須駕駛先踩油門,再開啟定速測距功能,這樣的設定也讓在市區駕駛時更顯愜意。
惟獨須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因本車雖有車道偏離警示,但無輔助轉向功能,在高速巡航時,還是須留意車輛方向的維持;此外,用著MRCC巡航固然在多數時間皆相當便利,但也因為台灣車多路狹,且有著海量的機車騎士,偶爾遇上兩旁車輛突然擠入,或是機車竄入時,MRCC不見得能夠及時反應,且就算還有著SBS與SCBS-F的煞車警示、緊急煞車輔助的系統,可若每每皆單靠車輛偵測系統來制動,不僅令人不適,且意外降臨的風險亦相當高,因此大家仍不能忘記系統僅是輔助之用的真諦,才能夠讓旅途安全又順暢。
【動感熱力】
對CX-3這般尺碼的車輛而言,這輛車配備的SKYACTIV-G 2.0升四缸引擎可不算小!
而在改款後,雖未換上全新引擎,但配上了新款活塞、高壓噴油嘴,並針對供油程式進行修改,也讓引擎熱循環的效率、燃油使用更為優異,在降低排氣懸浮微粒,與油耗降低之餘,同時也讓最大扭力提昇至21kgm,較改款前小漲0.2kgm,而最大馬力則維持156匹不變;而也因憑著較大的排氣量,與六速手自排變速箱,CX-3便得以提供超越輕快,已屬頗具衝勁的加速能耐。
此外,若你認為Mazda引以為傲的駕馭體驗,僅能在MX-5這樣的小跑車上見到,那麼或許你該來試試CX-3!
在改款後,雖然Mazda針對了CX-3的懸吊彈簧、減震筒,甚至車胎進行了更換,得以提供較舊款更為舒適、平穩的行路表現,但通過路面起伏較大且突然的路段時,還是能感受到後拖曳臂懸吊回饋較為硬派,可說是舒適成熟了些,但也未抹去其動感基因。 且在疾駛中,還有電子輔助轉向系統,以及能夠偵測方向盤舵角,替駕駛微調引擎輸出,藉以帶來更犀利轉向體驗的G-Vectoring Control(GVC)G 力導引控制技術,精準的轉向感,再搭配設定激進,輕含油門便可將引擎拉至3000rpm,大腳油門不至5000rpm不換檔的Sport車輛模式,相信已可讓不少心懷熱血的年輕朋友感到滿足!
【TCar短評】
在新Mazda CX-3的進化中,除了外觀更為精緻,車室的空間運用與寧靜度亦有提升;至於安全科技的搭載,不僅讓駕駛體驗更為便利、滿意,更無疑是新CX-3的強悍賣點!而論及動力與底盤的設計,新車也更為成熟了,雖然我們的試駕車較柴油頂規車型少了方向盤換檔快撥桿,但可確認的是人馬一體的精隨,依舊潛藏在CX-3的靈魂中!
【Mazda CX-3 SKY-G 旗艦型】
引擎形式: 1998c.c. L4 DOHC 16V
最大馬力: 156hp/6000rpm
最大扭力: 21kgm/2800rpm
變速系統: 6速手自排變速箱
驅動模式: FF
長x寬x高: 4275x1765x1535mm
軸距: 2570mm
車重: 1245kg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拖曳臂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輪胎規格: 前後215/50 R18
台灣售價: 88.9萬
【主要配備】
LED頭燈、霧燈、日行燈、尾燈
雨滴感應式雨刷
雙色18吋鋁合金輪圈
雙排氣尾管
前保桿鍍鉻飾條
鋼琴烤漆車門飾板
環車護板、車色銀色飾條
電子防眩後視鏡
Smart Keyless 智慧型啟閉系統
皮質包覆四向可調動力方向盤
皮質包覆排檔桿
單環白光儀錶板
Active Driving Display全彩駕駛資訊顯示幕
EPB 電子手煞車(附Auto Hold 功能)
MZD Connect-NAVI 原廠衛星導航系統(選配)
多功能控制旋鈕
雙色調空調出風口
皮質、織品混搭運動化座椅
軟質腿靠、內門扶手
6 / 4 分離可折式後座椅、椅背快速傾倒裝置
多功能雙層行李廂底板
倒車輔助顯示廣角彩色顯影系統、四眼式倒車輔助雷達
HBC 遠近光燈自動調節系統
MRCC 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
SBS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
SCBS-F 前行煞車輔助系統
LDWS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BSM 盲點偵測系統(附RCTA後車警示功能)
EBD 電子控制煞車力道分配裝置
HLA 上坡輔助系統
ESS 緊急煞車警示系統
TCS 循跡控制系統
DSC 動態穩定系統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車側氣簾
可潰縮式安全方向機柱及煞車踏板
Mazda台灣
#mazda #cx3 #tcar #新車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