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這堂課,應該要列為研究所通識課程或是 PGY 課程耶!打算要念研究所的同學、剛開始進入醫院的醫師們應該找機會來。」
⠀
▌ 文章被改的亂七八糟,還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
在新思惟的課堂上遇到認識的人,問起什麼動機驅使報名參加課程,一致都認為在文章寫作上面卡關了。雖然以前曾經念過一點書,可是寫文章這件事大多是摸索出來的,老師們跟學長們很忙,文章往往被改的亂七八糟,還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
▌ 聽到著作等身的醫師分享寫作經驗,真的很值得。
⠀
課程設計從論文每段怎麼寫開始,真的是很好的開始,以前常常不知道怎麼下筆,自己的英文不好,英文寫作更是讓人擔心,常常辭不達意、不知所云,經由陳一銘醫師的分享,點醒文章重點在意思的表達,一開始可以先把意思表達出來,再做修改。
⠀
老師也提點了每段應該包含的主題,在前言、實驗設計、結果分析以及討論上才能面面俱到,能聽到著作等身的醫師分享寫作經驗,真的很值得。
⠀
在吳爵宏醫師分享的第二堂課,真的是拳拳到肉,在統計圖表與文稿的部分上所提點的,真的是自己很容易犯的錯,從字體、行距、排版、圖片、表格……講得仔仔細細、明明白白。
⠀
菁英真的都是細節控,以前不會在意的襯線字體、不小心多按一下的空格、甚至是該斜體沒有斜體,通通成了致命的因素,如果文章的外表讓審閱者需要多花心思去解讀,或許會減少審閱通過的機率。
⠀
⠀⠀
▌ 這個課程適合初學者嗎?
⠀
適合。新思惟的研究課程,特別加強「從 0 到 1」的研究新手部分,但依然保留新思惟課程的「雅俗共賞」特色,許多內容,即使已經有 5 篇 SCI 經驗的人,都會覺得有趣。我們過去的課程,初學者來都非常滿意;即使傑出學者如 #登過外科第一名期刊的、#超過100篇的、#登過Science的學者們 來上,也都有所收穫。
⠀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 英文 空格 排版 在 巴黎老姐甜廚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國餐飲業內場履歷表CV寫法//❤️
法國疫情失控,流浪廚師跟甜點師很多
在法國餐飲界,有能力的人都是還沒離職就找到下一份工作
剩下的,會在網路上放自己的履歷表
看了這麼多年法文履歷表,老姐觀察到很多都有以下問題
1. 排版花俏卻內容空泛😳:看完不知道你的價值在哪裡,也不知道你想要表達什麼
2. 想要的職位跟自己的工作經歷根本對不上:讓人懷疑你在投履歷前沒有研究好,根本亂槍打鳥
3. 因為沒實際成就可寫,寫一堆無關要緊的字濫竽充數🙄:讓人感覺你邏輯不好,寫越多無關的事情反而扣更多分
4. 錯字或是標點符號錯誤太多🤮:雖然餐飲業大部分的人法文都很爛,但請別忘了並不是只有主廚會看到你的CV、還有人事部;也並不是所有主廚的法文都很爛。
我不得不承認在法國餐飲界不是以學歷為優先,對一個國中畢業的法國人而言,出現拼字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連履歷表都錯字連篇、標點符號的錯誤也出現的很不規則(, : 的空格變來變去)😱,那在面試這些人時,常常會發現對很多製作的原理和原物料的特性一知半解😨,工作的時候也對某些基本原則很隨便😰(例如先進先出、清潔消毒等等),
說穿了就是CV寫的隨便、工作態度也很隨便🤢
⚠️在店家收到履歷表時,只會有一分鐘看履歷表(好吧我承認當人事部給我一堆履歷表,學徒發現我一份只看不到20秒🤣),所以更要要言簡意賅、字字都是重點‼️
✍️法國履歷表一般只有「一頁」❣️
基本資料:
姓名、電話、地址、電子郵件信箱、以及想要投的職位
工作經歷:
寫清楚店家名稱、職位、日期(以月為單位,只寫年份會讓人覺得很詭異),在比較重要的職位經歷,一定要寫出管理幾人、負責做什麼事情,畢竟同樣是領班,不同店家的領班職位所需能力其實差很多
學歷、證照、與比賽經歷:
要寫跟「想投的職位相關」的資訊,為了充版面寫一堆有的沒的東西,只會讓人抓不到重點反而扣分❌(大家都很忙,花時間看了一堆垃圾大概沒人不生氣的🤬)
證照方面,請寫出通過日期,有mention(依分數而有不同等級)的證照,一定要寫出是哪個等級,因為沒寫,通常就默認勉強合格而已
至於比賽,請不要寫業餘的比賽(死也想寫,請擺到最下面👇「興趣」那邊),但如果是法國的專業技職比賽,有通過地區選拔,就算最後沒進入決賽,也可以寫(為了避免別人以為你唬爛,建議寫出指導者的名字,指導者大牌,也會加分😆)
其他補充技能:
語言技能不要寫無法量化的形容詞,請直接寫語言檢定的名稱與分數,並轉成歐盟語言分級
例如,英文,只寫「流利」是不夠的,因為你的流利可能對其他人而言根本就不流利,請寫成「流利,TOEIC: 890/990, niveau B2」
Word/Excel如果職位不需要,也不用寫,
如果你有駕照,會大加分(當然如果你不想開貨車送貨,那就假裝自己沒有駕照🤫)
——👾法國履歷表最後注意事項👾——
法國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一定要寫出自己平時的「興趣」來展現自己的人生態度跟個人特質
這部分已經是一頁履歷表的最下面,面試時,也會對這部分提問🧐(也有可能是你寫的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所以面試時只能再問一次)
對寫CV老鳥而言,這部分修飾得好不好很重要‼️‼️‼️
你喜歡拳擊🥊,請寫成武術🥋,不然有可能會被不懂拳擊的人誤會你有暴力傾向
至於鐵人三項🥇,這種能表現自己耐力的活動,就可以直接寫,但很多人唬爛,所以建議寫出參加過的比賽
做義工也是很好的選項♥️,但也因很多人唬爛,所以請簡潔的寫出確切的活動名稱
❌千 萬 不 要 ❌只寫個「興趣:做菜、旅遊、象棋、橄欖球」然後每個單字邊邊加個有點搭不上邊的圖示就草草了事。以做菜而例,最好加註「正在準備獨立報考法國廚師證照」之類明確的情境
至於「旅遊」,恩很多人喜歡寫旅遊,但這個興趣其實在餐飲界並不是個好事🤫,最好不要寫,如果你死也要寫,請加註「因為對不同的文化很有興趣」
基本上,「興趣」這欄看起來很好寫,其實很難寫😅,最好是寫幾個能「表現自己的耐力跟團隊合作能力的興趣❤️」。這邊是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符合餐飲業工作的地方,並不是隨便寫幾個單字就結束。
最後的最後,再加上2~3個推薦人就可以了,一般就是前幾個工作的主管名字、工作單位、以及主管電話
恩...如果不寫的話,很容易讓人產生「你是不是跟以前的公司鬧翻了」的錯覺😅
下台一鞠躬🙇♀️
中 英文 空格 排版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人或是名字叫英文的人思維跟一般人不同,一本論文搞成這麼大的新聞(醜聞),實在令人不解。LSE的配合演出,更是讓這個35年的懸案更有看頭,盛竹如的經典台詞轟然響起:
【整個事件已經進入撲朔離迷的羅生門
究竟,這是命運無情的捉弄…
還是貪婪的慾望在作祟‧‧‧‧
又或者是非善惡的因果循環 ?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但是在徐永泰博士的文章中,提到的論文打印排版疑義,喚醒了我的回憶,現在這一代可能都不知道我們當年是如何走過來的。
我的碩、博士都是在美國取得,都交了論文。同時期的研究生,不論是在國內或國外讀的,也不論英文或中文,他們的論文,應該都是請專人繕打。但是很特別的,我的論文,都是自己打字完成的。
1985-6年的碩士學位,我因為是拿美國西伊利諾大學警政研究所的助教獎學金,在警官學校留職停薪,沒有薪水的日子,有時間壓力,所以選擇寫論文,這樣才能夠在一年內修完。在留美前,我在警官學校的校長室擔任機要秘書,什麼事都做,其中也包括英文秘書,所以接待外賓、往返書函,都是我做的。剛剛開始時,我只有一部電動打字機,每打一封英文信,幾乎是求爺爺告奶奶,費盡千辛萬苦才完成,一封信裡不知用了多少立可白,這樣的三腳貓打字功夫,怎可能自己繕打論文??
因為我在西伊大拿了助教獎學金,配有工作,要去系上幫忙打雜,我的警官教育訓練,讓我很合群耐操,所以和系上的兩位秘書變成好朋友。當時西伊利諾大學已經有大型電腦(Main Frame Computer),教師、研究生可以做統計分析(需要用卡紙輸入),行政人員則可以使用大型電腦處理文書業務。系上的辦公室主任Elaine 很喜歡我,特別允准我使用系上的大電腦打字儲存,我就利用大家下班後留在系辦工作打字,Elaine還會幫我燒了一壺咖啡,讓我熬夜提神,第二天上午,印出來的初稿,她還會幫我做校稿的proof reading.就這樣,我的英文碩士論文生出來了。但是這樣的經驗,恐怕在當年並不是很多人都有的。畢竟,大電腦剛出不久,屬於高昂的設備,怎能讓一個外國留學生去用呢?
其實當時個人電腦已經問世,只不過又貴、又不好用,一般人也負擔不起。台灣在那幾年從小蘋果、XT、AT,也開始有了個人電腦,所費不貲,可以移動的筆電(LAPTOP),連想都不敢想。
1990年回到芝加哥攻讀博士時,因為西伊大警政所的同學有很多人都在大芝加哥區擔任警察局長,所以很多事情從租屋家具到安頓,都有警察幫我打點。其中有位好友,Palatine的警察局長Jerry Bratcher,有天神秘兮兮地告訴我,要送我一個大禮。原來IBM在推出IBM PC時,送了一部給他,告訴他市價是5000-6000美元。Chief Bratcher把這個龐然大物珍藏了5年之後,送給我當成進入博士班的大禮。這個PC在我博士班的第一學期,給我帶來很多困擾。因為早期的IBM PC,作業系統很慢、功能不強,連儲存的空間都很有限,還好當時我已經從台灣辭職,在芝加哥伊大的工作還算穩定,都有辦公室、個人電腦,有時候,我也還有助理、工讀生協助,所以電腦或者上網變成是我日常工作的重點。在這樣的裝備之下,當然,用電腦打印自己日常的作業、報告,或處理
研究案的分析,已經不是我個人經驗,而是大多數的研究生的日常了。但是在那段時期的電腦文書作業軟體,與現在是不可同日而語,只有最基本的儲存、排版、修正,沒有現在的強大功能。
當然,徐永泰博士在他文中指出的蔡英文諸多疑點中,最難以解釋的就是這段,
【16.本篇論文的排列呈現的方式:
論文的排列呈現大部分(90%)是屬於後者 Word Justified Format,電腦排版雙邊整齊一致,應用了Word 裡面的 Justify Format 鍵,空格間用軟體計算,所以每一段(paragraph margin)整齊,這是不是80年代用打字機辦得到的?有待專家去查證,它究竟是打字機打的論文,還是Word Processor處理的?
可是為什麼還有33頁沒有使用這個Justify Format呢?為什麼同一篇論文不統一format呢?它代表什麼意義呢?最容易得到的解釋是:或許作者認為整齊不整齊沒有什麼關係,也許是疏忽。可能還有很多原因,我不知道是什麼。
但若仔細端倪 page 356-364,牽涉到論文結尾作結論的時候,這9頁與前面緊連的敘述立馬出現排列格式不一樣,為什麼?我想只有作者本人可以親自解釋,和當這篇論文能夠攤開來,讓更多的專家學者鑒定內容時,也許才會有答案。】
今天的天氣稍涼,我在沒有火氣之下,拉拉雜雜寫了這些回憶,也算是幫歷史做見證!余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蔡英文出身富家,恐怕沒有機會像當年的我這樣可以在打雜時,用大電腦打小論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