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顆五十塊的球⋯ 】
我們為何會常常擔心「怎麼辦」?成人的擔心,源自童年獨自面對的無力?
今天倒垃圾完,看見排水溝旁邊擠著三位國小男孩,對著水溝下方大喊「加油,加油」。
我好奇水溝下方有人?我搬來八年還沒看過有人在水溝!
伸頭一看真的看見一位國小學生已經爬到最下方。水溝裡水不多,枯水,但剛好有一段跨不過去的積水處。男孩卡在一半,不知進退。
我問他們發生什麼事?才知道是軟式棒球掉下去,他要去撿。我趕快喊他,要他上來,因為實在太危險了。
我一度嘗試我來爬看看,但是那個爬下水溝的把手很窄,等於你的腳能踩的範圍不多,稍微踩空可能摔下去。在沒有任何防護下,我剛起步爬就覺得還是太危險了,放棄。
男孩後來上來。對任務失敗感到挫折,更對該怎麼處理遺失的球,不知所措。
我想這顆球對他應該很重要。
我問他發生什麼事?說是弟弟「故意」把球丟下去,但球是他跟同學借的,同學強調絕對不能不見,明天他怎麼還給同學?
我第一時間想的方法是,查了一下這顆球應該不到一百元,我說叔叔給你一百元,明天還給同學。
男孩說「媽媽說不能收陌生人的錢」。
他這一說倒是讓我發現,的確這未必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硬塞給他,變成要他欺騙媽媽?
接著我問那可以回去跟媽媽說發生什麼事嗎?「你是不是怕被罵?」
男孩立刻點頭說是。
說媽媽只會要他自己拿錢去還,但是他就是沒錢。
我先安慰,媽媽只是氣話,他還是會幫你。男孩立刻推翻我的推論,說「上次」媽媽就真的沒幫他處理,而且媽媽說「你沒有錢就去搶,隨便你」。
到此,我想媽媽應該不是我以為可以溝通的家長。然後我換個方式安慰他,我說也許明天你同學會跟你說沒關係,或者你如果真的沒錢,你可以幫你同學做一件事情補償他。
到此,他似乎比較釋懷,發現原來還有「錢」以外的辦法。
但是他又不斷追問「可是,如果他說...怎麼辦」
我最後一招跟他說你放心,如果真的不能解決,明天你可以跟老師說,請老師幫忙協調,記得任何事情要跟老師說,千萬不要再這樣自己爬到水溝下。
但是他又不斷追問「可是,可是...怎麼辦」
我最後跟他說請他放心,你只要想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比你如果剛才在爬水溝的過程受傷要好,你的生命勝過一切。
這時那位「闖禍」的弟弟在旁邊一直繼續「搗亂」,拿書包到處砸,跑到馬路上不看車,或是對馬路丟東西等等。
哥哥一邊聽我說,一邊又罵弟弟。
我跟哥哥說你不要罵他,他其實心裡很擔心害怕,你剛剛下去他一定也很擔心,他只是用這種行為來表達。
哥哥表情ㄧ驚「原來是這樣?」
然後我走去跟弟弟說了一句話:「弟弟,你是不是很緊張?」
弟弟立刻說「是」。
然後我跟弟弟說,你應該跟哥哥說一聲謝謝。
弟弟立刻說「哥哥謝謝」。
我跟弟弟說,你哥哥是一位非常懂事又負責的人,他為了幫你處理事情,既擔心被同學責怪,又擔心被媽媽責罵,但他沒有放棄,想靠自己處理,所以你現在唯一可以幫哥哥的,就是不要讓自己再陷入危險。
這時哥哥隔著眼鏡,落下眼淚。
我看著他的鏡片明顯破了一條痕,問他是剛剛爬下去刮傷嗎?他說不是,已經很久了。不知道他到底是家境困難?還是父母真的這麼嚴厲?
然後天色晚了,我跟三人說,你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回家」。
離開前,我再次安慰哥哥,我說你是一位非常懂事又負責的人。你很棒。我跟你保證,媽媽說要你去搶,絕對是氣話。因為我一位陌生人看到你爬到水溝都知道危險,媽媽如果剛剛看到那樣一定非常擔心。她雖然會兇你,其實是害怕失去你。
看著他們三人離開的背影,為他們和家人禱告,求神給這位負責的哥哥更多勇氣,給闖禍的弟弟更多力量,也給他們父母更多能力去處理好親子關係。
請神珍惜這位哥哥負責任的心。
我最深感觸是,原來我們成人後那些擔心來擔心去的「習慣」,很可能來自於童年一次又一次,獨自面對又無力處理的事件。
而這時主要照顧者的父母,或是老師,其實都沒有真正幫我們解決,讓我們一直困在「怎麼辦」的迴圈。
太習慣「怎麼辦」了。
童年是那麼擔心被罵,又那麼需要一個同理心的支持。孩子的勇氣與價值觀,就這一次一次被罵或被理解中,成全或殆盡。
要罵孩子前,先讓他感到安全。
不然一顆區區五十塊的球,會把孩子推入這麼「不安全」的環境。
「缺點,只有在安全與被接納的環境下,才會真正改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寶有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通常6~8個月會開始出現這個症頭(扶額頭) 1歲左右會比較嚴重 雙胞胎姊姊湘湘,就有分離焦慮症 婉翎媽咪離他超過一公尺就會開始哭 到底要如何改善呢? ▶ 詳細文字版 https://mummy.com.tw/archives/5724 - ▶ 重點傳送門: 00:36 常見...
主要照顧者 換 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愛分享]崩潰寶典#29
覺知父母,從自我覺察的「暫停鍵」開啟
#第一個爸媽沒辦法跟進教室的開學 #暫停你的焦慮
#談從生活中按下暫停鍵 #覺知父母隨時可以啟動
#安頓你的心 #老天爺將接管你的恐懼 #一分鐘切換
新的一集 熱烈上線 ⬇️⬇️⬇️
🎧 頻道網址點選*(請看留言處)
---------------------------------
歡迎收聽、訂閱、追蹤、分享
---------------------------------
今天的你,預計訂定幾點的鬧鐘,給自己一分暫停的喘息呢?
生活中的暫停,絕對是照顧自己的良方之一
無論是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甚至是10分鐘不等。
都是自我照顧和療癒的靜心方式之一。
清空腦袋、不被過去或未來牽著走。
聆聽自己,覺知這扇門當下即開啟…
被過去牽動的恐懼、被未來佔領的擔憂,
常常將人撕裂在時間的兩頭,
殊不知時間是最大的騙子,騙你掌控一切就可以高枕無憂。
但其實憂懼是生活必須、喜樂也是。
當你理解時間感的拉扯,是人類為擺脫恐懼,
創造出全知全能的假象,摘下這個巨大的謊言。
覺知的瞬間,在摘下的此刻,望見內在的靈性!
這一集,從生活的片刻,從伴侶相處的細微處,從觀察孩子日常活動,
可愛平凡如我們,在生活中即刻暫停,覺醒此刻,足以好好安頓自己!
歡迎收聽、訂閱、追蹤、分享
本集TIP:
1. 如何安穩自己的心、與自己連結,是當下社會人人都很需要的練習。
2. 如何在混亂的思緒中練習平靜下來、幫自己暫停,而不是只是「我沒得選」。
3.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卻也帶給我們珍貴的禮物:「回歸到自己」。
4. 常問自己:「我想要什麼?」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能夠減緩焦慮。
5. 陪伴孩子的過程、靜下心觀察孩子的成長,在按下暫停鍵中發現每一刻的驚喜。
6. 孩子的成長沒有進度,多給予主要照顧者肯定與鼓勵,看見付出與努力,都是很大的支持。
7. 伴侶之間能夠從看見彼此間細微處互相肯定來當作話題。
8. 夫妻之間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猜忌,對方才能確切給予幫助。
#FACE崩潰娃的鎮定計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Katy親子教養諮詢教練
#心理療癒
#正向教養
#覺知教養
#信任心教
主要照顧者 換 人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 #天邊孝子症候群,陳乃菁醫師這麼說:
對主要照顧者來說,擔起照顧重擔的同時,多少要犧牲自己的人生夢想。每天的生活重心都不是自己,而是放在失智長輩身上。要盯著回診、吃藥,還要想方設法保持患者的生活規律。一天到晚關心患者的飲食、睡眠、情緒、運動狀況。做這麼多,卻不能奢望藥到病除,頂多只能期待不要退化就很好了。你說,長年這樣下來,累不累啊?
#長期照顧 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光靠一個人走,不只有被壓垮的風險,更可能發生遭他人誤解,卻百口莫辯的狀況。對沒長時間照顧過患者的人來說,因為不懂每天二十四小時上演的真實戲碼,光出一張嘴來指導是有害無益的,所以不如家人間多換位思考,共同分擔照顧工作,讓大家都能清楚理解照顧的眉角,也能獲得適度的休息,這樣才是對患者和家人都好的照顧方法。
#照顧並不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
#陳乃菁醫師|#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主要照顧者 換 人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寶寶有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通常6~8個月會開始出現這個症頭(扶額頭)
1歲左右會比較嚴重
雙胞胎姊姊湘湘,就有分離焦慮症
婉翎媽咪離他超過一公尺就會開始哭
到底要如何改善呢?
▶ 詳細文字版 https://mummy.com.tw/archives/5724
-
▶ 重點傳送門:
00:36 常見問題1.跟餵母奶有關嗎?
01:46 常見問題2.寶寶哭要馬上去抱他嗎?
02:23 常見問題3.可以強迫轉換環境嗎?
02:55 降低分離焦慮症的方法1.主要照顧者態度要堅定
03:20 方法2.平常多陪伴孩子
04:01 方法3.漸進式地嘗試分離
05:04 方法4.不要威脅或哄騙孩子
05:16 方法5.讓孩子和外界多接觸
-
▶ 感謝 可可芮絲 Cocolace 贊助服裝
平價高質感服飾: https://mama.mummy.com.tw/SUrZJ
-
▶ 寶寶照顧資訊 影片推薦
零到三個月:https://mama.mummy.com.tw/50at7
四到六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zAUDU
七到九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2lNLg
十到十二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PLn1d
一到兩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boJG2
三到四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ClrPG
五到六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Rwh74
▶ 想看更多懷孕/育兒資訊 手刀訂閱 Youtube 👉 https://mama.mummy.com.tw/kv7bn
▶ 創業系媽媽婉翎 個人粉絲專頁👉 https://mama.mummy.com.tw/TIBIP
#育兒教養經 #分離焦慮症
-
💌合作邀約請寄信至:comi520520@gmail.com
別忘了訂閱我們這個頻道喔!^^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粉絲頁▶ https://lihi.cc/q7PJT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網站▶ https://lihi.cc/j0cLe
🥣加入副食品 親子料理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1zWQt
📔加入親子共讀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加入媽媽手冊社團🤰:https://lihi.cc/TuBy9
🙆♀加入快樂孕兒育兒社團🙆♀:https://lihi.cc/yxHuk
👨👩👧👦 加入親子旅遊分享區👨👩👧👦 : https://lihi.cc/t6O90
🛍加入嬰幼兒 媽咪寶貝二手 買賣中心🛍:https://lihi.cc/O0Mzm
托嬰中心 保母 保姆 討論交流分享區:https://lihi.cc/lySYK
媽咪來炫肚 愛現寶寶分享社團:https://lihi.cc/W4eKh
主要照顧者 換 人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色列巴伊蘭大學一個研究指出男女的不同,才沒有想像中大呢!
研究員讓由母親作主要照顧者的異性戀家庭,觀看自己與孩子玩耍的片段,發現父母大腦中負責育兒的網絡都啟動了,而媽媽們的杏仁核以及其他情感處理網絡,反應活躍,足足是丈夫的5倍。一般相信懷孕和分娩等經歷「改造」了媽媽的大腦神經內分泌,令她們本能上對孩子安危特別敏感,變得更細心。
令人意外的是,當同性戀家庭中兩位合力育兒的父親進行同樣研究,他們的大腦反應跟異性戀母親近乎一模一樣!
Dr. Feldman指出,人的大腦極具彈性,即使爸爸沒有經歷懷孕,都很可能可以通過親力親為照顧小朋友,獲得一樣的生理變化,能適應育兒工作。
研究也觀察到,當爸爸陪伴孩子愈長久,他們的杏仁核就愈活躍。
換言之,爸爸都有能力做得跟媽媽一樣好,關鍵在於他們需要親身的育兒體驗,去啟動大腦的育兒網絡!
資料來源
Abraham, E., Hendler, T., Shapira-Lichter, I., Kanat-Maymon, Y., Zagoory-Sharon, O., & Feldman, R. (2014). Fathers brain is sensitive to childcare experi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27), 9792-9797. oi:10.1073/pnas.1402569111
Gholipour, B. (2014, June 14). 5 Ways Fatherhood Changes a Man's Brain.
Grossman, S. (2014, June 1). Dads' brains are ready to bond with kids.
Leuner, B., Glasper, E. R., & Gould, E. (2010). Parenting and plasticity.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33(10), 465–473. doi.org/10.1016/j.tins.2010.07.003
Norton, E. (2014, May 27). Parenting Rewires the Male Brain | Science | AAAS.
Thompson, D. (2014, May 26). Dad's Brain Becomes More 'Maternal' When He's Primary Caregiver: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