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蔣、魏衝突
在歷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中,魏澤爾是唯一在抗日、剿共、軍閥內戰都有所經歷的將領,這也讓他有許多透過實戰證明自身能力的機會,而從戰果來看,除了實力太強的日軍,魏澤爾都能協助蔣介石贏得勝利,而這一切根基於平時的練兵有方,因此魏澤爾的能力之強無庸置疑。事實上,蔣介石在贏得中原大戰勝利後,就將原為中將軍銜的魏澤爾晉升為上將,可見兩人是有一段合作愉快的蜜月期。
但3年時間過去,蔣、魏兩人的關係卻變得惡劣無比,甚至已經嚴重到蔣介石每次發表軍事行動,魏澤爾都會表達抗議,搞的兩人都頭暴青筋、火冒三丈。這兩人之所以從相愛變成相殺,除了都是一副暴脾氣,最直接的引爆點就是對於德式師的使用理念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魏澤爾的想法:「德式訓練的新部隊,應該當作其他部隊的榜樣,不可輕易投入作戰以免耗損。」
蔣介石最初表示:「了解。」
結果當一二八事變爆發,蔣介石立刻把德式訓練最扎實的87、88師推到前線作戰,氣的魏澤爾大罵:「Was zum Teufe(德文的:搞、什、麼、鬼) !不是說好德式師不用於作戰嗎?你把我的話當塑膠嗎!」
如果說一二八事變是因為強敵壓境,不得不讓精銳部隊參戰,等到第五次圍剿,蔣介石又讓德式師投入戰鬥,這更讓魏澤爾暴跳如雷:「就跟你說不要亂消耗新軍!結果連打人絕對弱勢的共產黨都要動用新軍!你腦子有病吧!」
這時我們需要先停下來討論:有關德式師的使用,究竟蔣、魏二人孰對孰錯?
站在魏澤爾的角度,國民政府當時財政窘迫,新軍的成立大不易,要是在戰場上折損,依照國府的財力,不但重建困難,還可能影響其他方面的軍事改革。事實上,一二八事變中,兩支德式師損失4000多人,圍剿戰役裡,不但折損人數更多,甚至有1個旅及1個團的編制被徹底打殘,這表示不少負責帶兵的中下階軍官就此犧牲。從上述經歷來看,魏澤爾的擔憂並非一廂情願。
可站在蔣介石的角度,他卻有魏澤爾不能理解的苦衷,那就是國民黨內部的派系問題。
即便可能說到大家都煩了,我還是要說:國民黨並非靠自身實力獲得政權。正因為本身根基不夠強大,就算擊敗對手,除了共產黨,蔣介石通常不會趕盡殺絕,而是藉機收攏敵對的殘餘或叛逃勢力,成為「名義上」的下屬。
像是中原大戰時期,原屬於西北軍馮玉祥的韓復榘就叛逃到蔣介石麾下,但蔣介石卻根本指揮不動他底下的部隊。所以表面上,蔣介石是掌握軍政大權的委員長,實際上,老蔣真正能調動或值得信賴的兵力並不多。
以第五次圍剿舉例,表面上蔣介石可以動用70萬兵力,但其中屬於南路軍的10多萬人,其實是桂系的部隊,而他們壓根不想為了蔣介石和難纏的共產黨開戰。所以蔣介石只能交待桂系部隊:「無須進攻,只要圍堵。」這才讓想穩守自身地盤的桂系在南路負責給老蔣壯聲勢。
所以老蔣並不是不愛惜德式師,而是他也實在沒有餘裕讓部隊保養生息。
因此單方面來看蔣、魏二人的主張都各有其道理,但兩人身處不同位置下的思考差異,卻成為不可調解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魏澤爾與蔣介石在戰略及戰術上也有著巨大分歧。
中原大戰中,魏澤爾面對敵手會認為用武力直接懟,剛死敵人就完了!但蔣介石卻想盡可能保留自身實力,所以很多時候更喜歡花錢收買對手,這讓純粹的軍人,也就是主張「能動手就少瞎BB」的魏澤爾感到非常不恥。
而在圍剿戰役中,魏澤爾認為共產黨裝備落後、火力貧弱,所以應該展開更積極的進攻;可是曾有過同樣主張的蔣介石卻在先前的圍剿中吃過不少大虧,所以他更主張步步為營的緩進。雖然最後德國顧問團最中按照蔣介石的理念,制定出深具效果的堡壘戰術,但商議的過程中魏澤爾對蔣介石是罵罵咧咧,這自然讓蔣介石大動肝火。
更令老蔣仇恨值爆表的,是後來有國軍因為執行魏澤爾的積極進攻而遭殲滅時,當時他就把戰況轉給魏澤爾,希望殺一下這魏德國顧問的銳氣。結果魏澤爾卻回答:「不是我的構想有問題,是中國軍隊聯繫太差、支援速度太慢,沒辦法執行我的理念,這才錯失戰機呀。」此話一出,老蔣的小宇宙整個大爆炸:「敢情所有人都有毛病,就你魏澤爾沒毛病!」
同時,不只老蔣,許多國軍將領對於魏澤爾引進的新式德國訓練也反感頗多。
看到這可能有讀者想說:「德國軍事科技以及現代化戰爭經驗,完全凌駕在同時期的中國之上,中國將領哪來的底氣反對德國訓練?」
原因有二,第一,魏澤爾認為德國顧問應該更深介入中國軍隊的訓練,甚至提出應該讓德國軍官統帥部分層級的中國軍隊。這就碰觸到一些視軍隊為私人財產的中國將領底線……你ㄚ的是想架空老子的兵權嗎?
第二,不少國軍將領自認作戰經驗豐富,對德國顧問的新戰術也就不待見;扣除思想較為古板的守舊派,有些比較通情達理的中國將領也不贊同德國訓練的新戰術,而原因卻頗為悲哀……德國戰術太先進,通常要消耗大量但要先進行火力壓制,咱窮,實在玩不起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原因外,最讓蔣介石及國軍將領對魏澤爾忌憚的一點:是魏澤爾涉入到中國政治的派系之爭。
前面提到,主持財政的老蔣小舅─宋子文,為了加強麾下稅警部隊的實力,找上魏澤爾進行合作。說起宋子文,他雖然跟蔣介石沾親帶故,但在許多政策理念上卻與他的妹夫唱反調,這其中就包含對日抗戰的態度。
話說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地區後,隨即成立滿州國,並找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國家元首。但這不是日本陸軍行動的終結,此後,日本陸軍開始向華北地區擴張,持續與國民政府發生衝突,其中在1933年1月,國軍與日軍沿著長城爆發多場戰役,史稱「長城抗戰」。
如果大家能夠記得前文提到的諸多歷史事件,應該會知道1933年1月的局勢相當紛亂,因為除了日軍在北方的衝突,當時國軍(確切來說是蔣介石的中央軍)精銳正集中在江西繳共,而閩變也是在此時爆發。
此時的蔣介石選擇堅持「先安內後攘外」,對於日軍的侵襲,他選擇有限度的作戰,好保留國軍在北方的主力,這樣他才能集中心神消滅共產黨。可宋子文卻在此時大力鼓吹積極抗日,他甚至在一次會議上喊出:「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諸位擔保,吾人絕不放棄東北,吾人絕不放棄熱河(註:熱河省是長城抗戰主要的交戰地點),縱令敵方佔領我首都,亦無人肯做城下之盟!」如此熱血的發言,搭配當時因為領土被入侵而激發起的民族意識,宋子文獲得滿堂喝采,同時無疑在打臉因為避戰策略而導致領土丟失的蔣介石。同一時間,魏澤爾也來到長城抗戰前線策畫作戰,對於諸多限制的蔣介石,認真於軍事的魏澤爾不意外地又開始罵罵咧咧,而他對於高調提倡抗日而且早有合作情誼的宋子文自然更有好感,兩人因此時常出雙入對去巡視軍隊。
「宋子文跟魏澤爾走得很近,魏澤爾有挾宋子文以自重的情況。」
當部下回報宋、魏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狀況,這立刻引起老蔣的注意。想到管經濟的跟管軍事的走到一處,然後管經濟的一再公開反對老蔣對日忍讓的政略,管軍事的則多次反對自己的軍事行動,而且還希望能擴大對軍隊的掌握……娘希匹!你兩人是想搞掉我這委員長不成!
於是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授意軍政部抵制魏澤爾在前線提出的要求,結果魏澤爾破口大罵:「軍政部官員有意抵制我建議,使我為數甚多的工作計畫為之流產。中國官員腐敗無能,工作效率低下,我不屑與之合作!」
魏澤爾這一頓怒噴有沒有讓他消氣我不知道,但軍政部官員倒是徹底被激怒,於是狀告委員長:「魏澤爾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他的發言更是傷害中方官員自尊,他的行為已經使兩國共同合作根基為之動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得魏澤爾太得罪人?事實上,他連德國以及日本人都一起得罪。
德國顧問團其實最初是以工業建設的名義來華,加上首任團長─馬克思‧鮑爾,本身同時具有經濟與軍事的長才,所以除了軍事改革,顧問團另一大任務是促進中德的貿易合作,並且推銷德國商品,好賺取外匯收入。可是魏澤爾是個純粹的軍人,他致力於軍事的同時,就把經濟合作給忽略了(其實我認為,就算他不忽略也沒用,因為魏澤爾不具備經濟方面的學識),所以德國企業抗議魏澤爾並沒有為德國工業爭取到更大的軍火銷售量以及增加貿易出口額。
而魏澤爾在長城抗戰前線的積極動作,也讓日本人抗議:「德國顧問團怎麼介入中國軍事?這不是違反凡爾賽條約的禁令?德方此一行徑更是破壞德、日兩國的邦交情誼!」這使備受指責的德國政府反感道:「魏澤爾幹的太招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以上魏澤爾被嫌棄的原因,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我會說:「魏澤爾是純粹的軍人。」他只懂軍事,所以也只對軍事負責。什麼蔣委員長的政治權力、德國的外貿銷售、中國政治的派系……那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只有一個目標:「善盡自己德國顧問團團長職責,打造現代化且有戰力的中國部隊。」
你可以說他純粹,但也可以說他不夠有智慧,或是直白地說:你不懂中國社會。畢竟許多事情不是單靠拚勁或專業就能成就,而往往需要就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去做彈性調整,但不能否認:魏澤爾克盡職責且做出成績。連蔣介石都承認:「魏澤爾將軍之忠誠與作戰經驗能力皆極可佩(服)。」
可如今,魏澤爾滿世界得罪人,讓德國駐華公使陶德曼都向母國報告:「魏澤爾在華與在顧問團內之聲望均已開始下降,彼已無法在領導此一受人尊敬之組織。」而老蔣面對性情暴躁、行動偏激的魏澤爾,則認為:「唯一有效制服而又可使其平心靜氣工作之辦法,似在此人頭尖上加上一頂重帽。」換言之,各界都認為需要更換新任團長,而且這人的能力威望必須在魏澤爾之上。
1933年5月,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抵達中國,隨即前往位在廬山的蔣介石別墅。老者雖然因為長途跋涉的旅程而顯得精神有些困乏,但依舊展現不怒自威的氣質,而他習慣配戴的單邊眼鏡,更是給外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廬山別墅中,蔣介石熱情的歡迎老者,而中國的媒體記者也大肆報導老者來華訪問的消息,畢竟他的名聲是那麼的如雷貫耳。
同時,因為日軍進犯華北,而身處前線處理長城抗戰事宜的德國問問團團長─魏澤爾,也趕緊置信給老者,表達對其來華的敬意以及不克前來迎接的歉意,畢竟老者不但在一戰中建立赫赫威名,還是他的昔日上司,更是德國在戰後軍隊重建的靈魂人物。只是魏澤爾沒料到,這名老者未來將會在毫無異議的情況下取代他的團長職務。
老者名為:漢斯‧馮‧賽克特(Hans von Seeckt),他的到來,同時也將改變中德合作的格局。
圖片為:德國顧問團團長─魏澤爾上將
九一八事變地點 在 小小人物做小事 - 高松傑Jack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義工高松傑:清潔香港的人
義工高松傑人稱「高Sir」,在香港頗有名氣。用他自己的話說,「上街個個都認識我,尤其是對方的人」。
所謂「對方的人」,通常通過社交軟件各「起底群」認識高松傑。「修例風波」以來,僅在即時通信軟件「電報」里就活躍着二十來個這樣的群,每個群平均有六七萬成員。
「我做的是正事。他們越是欺負、抹黑我,我越要堅持做。」
高松傑口中的「正事」,包括每周末都進行、已經堅持了整整一年的「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去年8月中旬,他發起第一次社區清潔活動,與5名義工朋友一起在深水埗清理非法張貼反中亂港文宣的「連儂牆」。那天大雨滂沱,他們堅持按原計劃行動,並把照片和視頻發佈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網友關注。
高松傑發起這項活動是出於義憤。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他不願看到原本文明美麗的城市到處張貼煽動暴力、散播謠言、誣衊政府、抹黑警察的文宣。
高松傑說,那些文宣內容不正確,散播仇恨,讓街坊看見會帶來很負面的感覺,還會教壞小朋友,也讓遊客覺得香港烏煙瘴氣。「我很氣憤。為什麼香港會變成這樣?」
隨着清潔活動的照片和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高松傑發現,很多人與他有着同樣的義憤,越來越多人留言表示想要加入。這一活動發展成每逢周末都進行,參與者從最初的6人逐漸增加至超過600人,下至五六歲、上至七八十歲,從事各行各業,還有幾名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外國人。
越來越多人關注,也讓這項活動成為暴徒攻擊的目標。高松傑記得,最厲害的時候,「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的「臉書」主頁下每天有數千乃至上萬條留言攻擊。
像高松傑這樣高調反對暴亂的人,幾乎每周都會在「起底群」里被惡意透露個人資料、抹黑惡搞。
去年9月至11月對他「起底」最嚴重的時候,有人用他的個人資料訂酒店、叫外賣、申請貸款、登記捐獻器官,打電話騷擾他的家人、同事,甚至恐嚇他「小心過不了明天」、在電話里跟他說「這是你最後一個中秋節啦」……
被「起底」惡搞多了,高松傑竟慢慢習慣了,選擇不理會,因為他發現,那些針對他的人,「最怕的是你不理他。你理直氣壯,他就沒辦法了」。
為了避免清潔活動受暴徒干擾,確保義工安全,他們不會公開預告活動,只會在事後將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清潔活動通常選擇天蒙蒙亮時,以「快閃」形式進行。高松傑稱之為「破曉行動」。
他介紹,每次行動前都要仔細評估所需人力和時間,據此招募合適數量的義工。他們試過一次出動300人清理大埔一條貼滿非法文宣的「連儂隧道」,但更多時候以數人、數十人的小隊行動,爭取在十幾分鐘乃至幾分鐘內完成一個地點的清理。這樣,即使被黑暴分子發現,之後叫了大批人來,清理活動已經結束,清潔人員已就地而散。
「我們不希望有爭拗或暴力場面發生。」他說,他們去年11月在九龍塘清理堵路的雜物時,曾遭遇數十名投擲磚頭和汽油彈的學生挑釁。情緒都十分激動的雙方在橋上相遇並對峙,各有六七十人。
回憶當時的場面,高松傑雙臂大大向兩邊張開,做了個把雙方都同時推開的動作,「我唯有叫我方的人不要衝動,否則好事變壞事」。
遇到有人上前辱罵,哪怕是罵到自己母親,高松傑也會笑臉相對,和氣地講道理,或者只是回一句「多謝」。「他們就是來挑釁你,讓不愉快的場面出現。你生氣就中計了。」他笑道。
面對撕裂的社會氛圍,他認為,硬碰硬的直接衝突只會讓撕裂加劇,他希望義工行動以文明、非暴力的方式,讓市民看到「我們只是想清潔社區,讓道路通暢」。
相比辱罵挑釁,他們遇到更多的是市民的「贊」。去年在太子警署附近一次清潔活動中,不少長者上前對他們表示感謝,讓高松傑備受鼓舞。這成為他堅持社區清潔行動的動力。
「我對那些老人家承諾,香港交給我們來守護。上一代給我們這麼好一個家,我們有責任和使命守護好。」
為了實現「快閃」清潔,高松傑四處尋覓好用的清潔劑,自製各種工具,還不斷總結針對不同張貼品和塗鴉的不同清理方法,製作成視頻發佈在社交媒體,供義工參考。
為了避免意外情況,高松傑都要求義工選擇不能傷人的清潔工具,也注意挑選情緒平和的義工參與,並傳授經驗,告訴義工堵路及暴亂衝突期間都不要去做清除工作,以保證安全。
香港國安法頒佈實施後,高松傑發現,非法張貼的反中亂港文宣明顯減少,社區清潔的活越來越少。他打算為義工活動加入新內容,包括關心幫助因參與暴力違法行為而入獄的青年及其家人。
「之前我們是修復香港,現在要修復人心,尤其是青年的心。」
回想起過去一年間數十次的社區清潔活動,高松傑印象最深的是在九龍塘的一幕:他與12名義工清理路障的場面被電視台直播,不少市民看到直播後趕來加入,最終這個原本13人的義工隊伍壯大至約300人。
在高松傑看來,這就是最讓人感動的「香港精神」——一人出一份力,守護修復香港這個大家共同的家。
「這是我最想見到的。」他說。
#香港精神 #高松傑
九一八事變地點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過雨的仲夏夜晚,一名貨車司機開到一處隧道口,看見有一名年輕的婦人身穿白衣站在路邊招手,司機也不以為意,就讓這名婦人搭他的順風車,車行進入隧道後,一股冷颼颼的寒意襲來,這時前方出現飄浮在半空的火球,貨車司機經常要在夜間開長途的車,遇到這種事情也見怪不怪了,他選擇繼續往前開。
通過隧道沒多久,這名婦人告知司機她想要下車,那是一處很荒僻的村莊,當她下車之後,車內的寒氣頓時消散,婦人簡單道謝完,就直接走進暗無燈光的村舍,沒入黑暗之中。
後來,貨車司機行經隧道口,這名婦人偶爾會出現,像之前一樣招手希望能搭他的便車,司機也同樣開門讓她上車,絲毫不以為意。
原來,這名婦人是生完孩子難產而死的幽靈,她的寶寶由娘家代為照顧,就住在隧道的盡頭不遠的村莊,每到了夜晚,這名婦人會從墓地出發在路邊招手攔車,目的是希望回到寶寶的身邊,想要親自餵哺母乳給孩子。
其他的版本裡,也有背著嬰孩的母親在買奶粉的路上被汽車輾死在車輪下的悲慘故事,變成了幽靈的母親為了照顧年幼的寶寶,會在路邊招手請司機載她去有買奶粉的店家,並央求司機代為購買奶粉,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呢,它在日本民間流傳已久,隨著時代逐漸演變成一則廣為人知的都市傳說。
這類的傳說,其實從江戶時代以前就時有耳聞。
某個夜裡,已經打烊的糖果舖子突然傳來有人敲窗的聲音,被吵醒的老闆起床應門,只見門口有個臉色蒼白一頭亂髮的年輕女性,用氣若游絲的聲音說:「請給我糖果」,並給了老闆一文錢。儘管老闆心裡很納悶,還是決定把糖果賣給了眼前這位看起來瘦弱而面容憔悴的女人。
隔天晩上,女人又來敲窗向老闆買糖,並給了老闆一文錢。老闆狐疑問道:「妳住在哪裡?」,女人並沒有回答問題,拿到糖以後,轉身走進巷弄就消失了蹤影。之後的幾個夜晚,女人都在同樣的時間出現,跟老闆買糖,奇怪的是放入錢箱中的一文錢,到了隔天打開來看卻只剩下一枚樹葉。
到了第七天的夜晚,女人拿出女用的羽織(日本服飾,就是和服的外褂,材質薄而透氣,輕便為主)用乞求的語氣說:「我已經沒有錢了,可以用這個來換糖果嗎?」老闆出於憐憫之心,覺得她真的很可憐,便同意女人用羽織換糖果。
就在隔天,留置在糖果舖子的羽織剛好被進門來的一名有錢的地主瞧見,他大驚失色,問老闆這羽織來自何處?老闆說:「實不相瞞,近日有一名女子總是在半夜打烊之後前來買糖,她說身上已無分文,能否以羽織換糖,於是這件羽織就留在店裡了,並不是從哪兒弄來的。」地主聽完,淚流滿面的說:「這件羽織是他剛死去的女兒身上的遺物,明明是放在棺桶內一起下葬,怎麼會出現在你這裡?」
老闆才想起昨晚覺得怪異的事,他基於好奇悄悄地跟在女人的身後,想知道她到底住在哪裡?結果走到一處荒涼的野地才發現女人在某座墳墓前消失,同時他聽見墓地傳來嬰兒的哭聲,卻找不到聲音真正的來源處,於是老闆把這件事告訴了地主。
地主聽完老闆的描述,隨即帶著他一同前往墓地察看,真的有嬰兒的哭聲,連忙叫人來把墳地挖開,並將埋在地下的棺桶重新抬出來,打開棺桶竟然是一名面容蒼白而憔悴的女人,懷中抱著一個哭泣的嬰孩,女人看起來剛死去不久,皮膚尚有彈性還未腐爛,嬰孩則是臉上沾有塵土,氣息微弱的哭泣著,手裡還抓著還沒吃完的糖果,幸好平安地把孩子救了出來,於是「棺中產子」的傳聞不脛而走,傳遍了大街小巷。
在日本古老的習俗中,會在死去的親人棺桶裡放入六文錢,是讓死者在經過三途川(冥河)前往彼岸的時候給船夫的渡河費用,這樣才能確保有機會前往彼岸,順利投胎轉世,所以年輕女人跟老闆買糖,就是用掉這六文錢。
(如果有三倍券的話,搞不好可以買更多的糖果或奶粉)
有錢的地主看到自己離世的女兒還這麼費心為了確保嬰孩能平安成長,知道自己沒有奶水可以哺育嬰孩,只好夜夜前往糖果舖子買糖,讓孩子可以維繫生命。他很感慨地說:「妳這麼有心,父親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一定會代替妳,把這孩子好好養育長大,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於是地主和寺院的住持商量,決定將這名嬰孩交付給住持收養,長大以後這名嬰孩果然不負重望,成為六道珍皇寺的一名高僧。
故事說到這裡,你以為只是一則民間奇談對吧,偏偏在日本京都的東山區松原通,還真有這麼一間糖果舖子,賣著「京名物幽靈子育飴」,地點呢就在六波羅密寺的附近,這間店舖開設至今已經四百多年,是代代相傳的老舖,當時的糖果都是類似麥芽糖這種軟軟的,近乎半液體的糖果,用樹葉或紙捲包起來,口感很綿密,光是糖果的熱量就可以餵飽嬰孩似乎是可信度相當高,「みなとや」這間糖果老舖賣的幽靈子育飴,成分是砂糖加上麥芽糖,顏色是明亮的琥珀色,除了遵古法製作之外,包裝上也充滿古早味,是觀光客至此必攜的伴手禮,根據記載,慶長四年(西元一五九九年)因難產而下葬的女子意外在棺中產子,數日之後家人從墓中將其掘出,救出一名嬰孩,扶養至八歲後,便出家當了和尚,爾後成為知名的高僧。這間老舖就是當時死去的年輕母親夜夜買糖的地點,所以販售的糖果後來改名為幽靈子育飴,原來是有典故的啊,不好意思這故事裡放了洋蔥。
在日本的落語裡,『幽霊飴』也是著名的段子之一,落語是近代傳統曲藝的單口相聲,通常以民間故事作為基底,給人懲善罰惡的啟發,或詼諧搞笑的娛樂效果,深為一般民眾喜愛,上方落語二代目桂文之助就曾講述過這個段子。
日本「買糖的女人」這則怪談,和中國南宋洪邁所編纂的《夷堅志》當中刊載的一則「宣城死婦」(買餅的女人)故事極為相似,原文如下:
宣城經戚方之亂,郡守劉龍圖被害,郡人為立祠。城中蹀血之餘,往往多丘墟。民家婦妊娠未產而死,瘞廟後,廟旁人家或夜見草間燈火及聞兒啼,久之,近街餅店常有婦人抱嬰兒來買餅,無日不然,不知何人也,頗疑焉。嘗伺其去,躡以行,至廟左而沒。他日再至,留與語,密施紅線綴其裾,復隨而往。婦覺有追者,遺其子而隱,獨紅線在草間塚上。因收此兒歸,訪得其夫家,告之故,共發塚驗視,婦人容體如生,孕已空矣,舉而火化之。自育其子,聞至今猶存。《荊山編》亦有一事,小異。——《夷堅志》丁志卷第二
大意是宣城婦女懷有身孕而死,死後於棺中產子,不久,人便常見其抱子買餅城中,可見故事中母親對孩子的不捨。此外,故事的最後以火化方式處理婦女的遺體,如此可以窺見當時民間的火葬習俗,而日本則是將屍骸放入直立的棺桶再進行土葬,兩者的習俗由故事當中可以看到差異性,其餘描述皆大同小異,巧合的故事情節也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文 / 銀色快手 喜愛探索神秘事物的人
20200730 AM 08:33 桃園‧寫作的房間
<參考資料>
日本維基百科<子育て幽霊>
許瑞麗<《夷堅志》中之女鬼及其意志研究>
陸光瑞<南宋志怪筆記小說研究>
<衍生創作>
漫畫《靈異教師神眉》原文『地獄先生ぬ〜べ〜』
「#53子育て幽霊の巻」
九一八事變地點 在 【铭记历史】追寻历史之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是9月18日,1931年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在沈阳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武装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 <看更多>
九一八事變地點 在 影片回顧】 共生音樂節的歷史工作坊已經來到第三屆 的推薦與評價
【 歷史工作坊|影片回顧】 共生音樂節的歷史工作坊已經來到第三屆,以扣合二二八事件,延伸不同主題的講座,以及館內導覽的方式,希望能讓參加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