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劇團位於八里幕後工作室,今天(6日)凌晨發生嚴重火警,20年來使用過的各式舞台布景與道具都燒光,損失五千萬元。
上午敲這個aniki,問他狀況,他說:「人生嘛!總是困難重重!苦難生智慧!一切多謝!」
隨即看到《蘋果日報》的報導,問上半年武肺讓劇團形同癱瘓,隨之而來又是一場大火,至於需不需要各界捐款協助?aniki霸氣回應:「先謝謝大家的好意啦!先不用了!武漢肺炎把大家搞的都不好過,所以我們還是先自己處理就好,例如去貸款之類的來重建,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靠自己。」想起了去年訪問時,問他紙風車名字的由來,他說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一切自己來,這是紙風車精神。
《嚼檳榔哼古典樂/李永豐》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人物
2019.09.17 18:28
【一鏡到底】嚼檳榔哼古典樂 李永豐
文|李桐豪 攝影|王漢順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受訪時口嚼檳榔,把三字經掛嘴邊。他為人海派,用一種流氓的方式處理人間事。日前律師葉慶元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劇團專業收入跟公益演出混為一談,狀告法院,「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
不耍流氓時他都在家聽古典樂。「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他很多旋律都寫到我的心裡,聽他的音樂,憂鬱會發散。」哀樂中年何以解憂?唯有檳榔與古典樂。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再說下去簡直是遺言相託了:「以前少年時代跟查某囝仔鬥陣,感情的代誌一定有所虧欠,少年時代的事能報答就能報答,不能,我就放在心上,若是真是有鬼喔,妳若當鬼,我能幫也多幫一點。」中年男人還在憂鬱的隧道裡面,還未見光明。他反過來問了我們的年紀,勸我們工作步調要放慢:「你們工作吼,心情愛放卡輕鬆欸,做工作跟別人意見有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不一定有對錯,但好好把心情放呼伊輕鬆,回家好好看電視,呷一碗泡麵,打一管手槍,要讓自己開心,生命難得,像我阿兄,看病,檢查惡性腫瘤,3個月就走。」我們未料訪問會得到一個如此悲傷的結論,只好說:「執行長不如你帶我們去拍謝幕吧。」
後台幽暗如隧道,我們得小心翼翼地走動,避免被電線牽絆住,抵達舞台側邊,一群演員等著上台謝幕,哀傷的中年男子推下笑容,這邊和女演員拍照留念,那邊偷襲男團員下體,輪到他上場了,他自暗地裡走向燈火輝煌,掛著微笑,臉上恍若有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九 曲 堂 外省 麵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紙風車劇團位於八里幕後工作室,今天(6日)凌晨發生嚴重火警,20年來使用過的各式舞台布景與道具都燒光,損失五千萬元。
上午敲這個aniki,問他狀況,他說:「人生嘛!總是困難重重!苦難生智慧!一切多謝!」
隨即看到《蘋果日報》的報導,問上半年武肺讓劇團形同癱瘓,隨之而來又是一場大火,至於需不需要各界捐款協助?aniki霸氣回應:「先謝謝大家的好意啦!先不用了!武漢肺炎把大家搞的都不好過,所以我們還是先自己處理就好,例如去貸款之類的來重建,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靠自己。」想起了去年訪問時,問他紙風車名字的由來,他說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一切自己來,這是紙風車精神。
《嚼檳榔哼古典樂/李永豐》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人物
2019.09.17 18:28
【一鏡到底】嚼檳榔哼古典樂 李永豐
文|李桐豪 攝影|王漢順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受訪時口嚼檳榔,把三字經掛嘴邊。他為人海派,用一種流氓的方式處理人間事。日前律師葉慶元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劇團專業收入跟公益演出混為一談,狀告法院,「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
不耍流氓時他都在家聽古典樂。「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他很多旋律都寫到我的心裡,聽他的音樂,憂鬱會發散。」哀樂中年何以解憂?唯有檳榔與古典樂。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再說下去簡直是遺言相託了:「以前少年時代跟查某囝仔鬥陣,感情的代誌一定有所虧欠,少年時代的事能報答就能報答,不能,我就放在心上,若是真是有鬼喔,妳若當鬼,我能幫也多幫一點。」中年男人還在憂鬱的隧道裡面,還未見光明。他反過來問了我們的年紀,勸我們工作步調要放慢:「你們工作吼,心情愛放卡輕鬆欸,做工作跟別人意見有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不一定有對錯,但好好把心情放呼伊輕鬆,回家好好看電視,呷一碗泡麵,打一管手槍,要讓自己開心,生命難得,像我阿兄,看病,檢查惡性腫瘤,3個月就走。」我們未料訪問會得到一個如此悲傷的結論,只好說:「執行長不如你帶我們去拍謝幕吧。」
後台幽暗如隧道,我們得小心翼翼地走動,避免被電線牽絆住,抵達舞台側邊,一群演員等著上台謝幕,哀傷的中年男子推下笑容,這邊和女演員拍照留念,那邊偷襲男團員下體,輪到他上場了,他自暗地裡走向燈火輝煌,掛著微笑,臉上恍若有光。
九 曲 堂 外省 麵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https://reurl.cc/RdMdXx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血的預感 by 胡淑雯
「人就像淺灘上的魚,口裡不斷吐出膠質,來黏補分離親人,有時膠質稀薄,再也黏不上了。」父親說。
父親成了數學教員是光復以後的事。歷史教了兩年以後,因為國語實在太差,經常詞不達意,或則心中的一番話無法如意吐出來感到焦慮而痛恨自己,於是改教起代數和三角來,一身的熱情漸漸被架空的幾何圖形和方程式的符號緊緊鎖住。他戴上了冷峻蕭瑟的表情。起先以為那是一個面具,母親說,可到後來脫下來後面的臉也是一樣的嚴冷。人要變成另一個人是多麼容易的啊……
-\-\-\-\郭松棻〈驚婚〉,二○一二
《讓過去成為此刻》第一卷收錄的,並非郭松棻這部未完成的遺作,而是解嚴前,於一九八四年發表的〈月印〉。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的發明,一個飽含象徵意義,時而意義超載,於是不斷更新靈魂的數字。在一九八四之前的一九八一,臺灣發生了「陳文成命案」,再前一年的二二八紀念日,「林宅血案」。將近四十年過去了,懸案依舊是懸案,亡者的血早已乾了,謀殺依舊是「無解釋」的謀殺。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在一九五○年代大殺大捕的高峰期,槍決了多少人?關押了多少人?至今依舊是一個模糊不定,彷彿有數,卻無法蓋棺論定的謎題。我們只知道,被槍決者,至少有一○六一人,在獄中死亡者,大概是五十四名。至於戒嚴時期的政治犯總數,國防部在二○○五年呈給總統府的一萬六一三二人,可能是比較接近,然而保守的數字,但其中只有九千多人有刑度,另外六千多人簽結或不起訴,這還不包括那些「未經審判程序」,被送往「反共先鋒營」進行思想與勞動改造的,數百名海軍受害者。(注一)
威權政體帶來的傷害,遠大於它所欲防止的危險。為了「反攻」,「反共」,為了一場即將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的戰爭,人民首當其衝,成為國家的戰犯。本書裡收錄的五篇作品,為我們寄存了二戰之後,國民黨政府來臺接收至五○年代,白色恐怖高峰期,傷殘與抵抗的精神面貌。
〈月印〉銘記的是「罪」,一個少女由初戀的至貞至純,走向告密與背叛的罪。不同於陳映真筆下俊朗的革命少女,〈月印〉中的少女文惠,是一個被革命事業排除,孤寂而心生黑暗的少妻。陳映真的少女千惠,其形象,封存於當年「那截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終究失敗卻不忘初衷,呼喚著「請硬朗地戰鬥去罷」。而郭松棻的少女文惠,其形象,則失落在「她逐漸感到,生活或許本來就是這樣寂寞的」心事裡。付出的青春無法兌換成世俗的幸褔,她也曾經想要趕上大家,趕上她的摯愛,趕上那吸納了丈夫身心的新人物,新思想,與新時代,「把病中那段空白的日子補回來」,但猜疑的心讓她不由自主提早做了行動,她告發了丈夫的祕密,本以為可以把生活要回來,卻無法預料,這小小的個體行動,引致了一連串的死亡。在那危險的關頭,被歷史選中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在那大逮捕剛要啟動的歷史時刻,革命的參與者與旁觀者,還來不及覺察國家暴力的殘酷,就硬生生撞上了它。直到九○年代,各種口述歷史出土以後,身為後人的我們,在受難者的陳述中恍然驚覺,怎麼,被特務帶走的許多人竟然以為,自己「去一趟問話就會回來」。
〈月印〉中另有一個女性角色,楊大姐,是一位從事地下工作的外省女性。她總是穿著旗袍。那一身旗袍,標誌了革命女性動盪中依舊雅致的女性魅力,她高尚的人品,也召喚著文惠學習「漢民族」的認同,是文惠曾經嚮往,繼而嫉妒的女性形象。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則帶領我們回到戰後接收的歷史時空,以「學穿旗袍」這樣的「光復姿態」,描寫了臺灣人對新政權的困惑。這篇小說,在緊接著二二八事件後的一九四八年,以日語發表,在當時造成極大的轟動,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在這份中文的譯本中,讀到日語句法輾轉新鮮的趣味。這是一個外省籍特工,改換了名字與身分,來臺從事接收工作,搜刮圖利的故事。也是一個本省女性心向「祖國」,努力學習國語,婚嫁於外省官僚的風采與氣勢,進而瞭解「劫收」之內情,於日常中緩緩頓悟的過程。借女主角玉蘭的話說,那是一種獲得國家,獲得婚姻之後,發覺「所得者並非所求」的徬徨。小說在批判省籍情結的同時,試圖理解並超越省籍情結,為臺灣社會至今未解的政治矛盾,提供了第一手的觀察。
接續著〈波茨坦科長〉的心理與物質寫真,迎來了葉石濤的四個短篇,取自《臺灣男子簡阿淘》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這是政治犯書寫的白色恐怖小說。在鐵窗中度過一千多個日子的小說家,以素描般輕快的質地,描繪了獄中的生活,一幕接著一幕,簡直目不暇給:囚禁的歲月中,一方可以得到日照的角落(可以免除皮膚病)。觀看女犯從牢房前走過,所得的撫慰與快樂。「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傳說。「鹿窟案」爆發的一夕之間,單一囚室湧入的三十幾個新囚,那一張張農民與礦工的,文盲的臉。發霉的美援奶粉,也算是一種新奇的食物。獄中種種,葉石濤寫來輕盈幽默,那是一種歷劫歸來,倖存者獨有的豁達。除了出獄後謀生的艱辛,他還為我們記錄了一間,偽藏於妓女戶的特務訊問所。最後,在〈邂逅〉這則短篇中,他偶遇了過去的戀人,「他向來連她的手也沒摸過」,然而他記得,「他曾經傷過她的心」。幾年後重遇的女人,已然成為一個「老公被槍決,大哥被抓的『不吉祥』的女人」,即將再嫁某個喪偶的男子,當兩個孩子的後媽。而小說是這樣走入尾聲的,「在她堅毅的告別裡,藏著挽救不了的脆弱與某些躊躇。」是的,就算心有渴望,他們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了。
而那些逃出去的人呢?他們逃到了香港。
一九五五年,邱永漢以日語發表了〈香港〉這部中篇,並獲得同年的「直木賞」。這本小說在臺灣的視野中一度閃現,又消失,如今,這部作品在長期的沉默之後,重新呼吸,並且加入了此刻,當前,全世界目光爍爍凝視且深情關注的,香港的抵抗運動。以虛構逼近真實,豐富了此時此刻,「由當下所充盈的時間之中」(借用班雅明的句子)。為了保有原作剛出爐的光澤與氣息,也為了讓讀者跟隨角色的命運,一路陪著他們走到最後,親臨政治的創傷與生命的頹敗與韌性,我們決定遵從藝術的「任性」,全文收錄。這可是一九五○初期的,逃犯的香港啊。然而,這並不是一部關於「成功」的小說,它關心的是挫敗。挫敗是現實所能給予的,無可迴避的真實。這說明了自由的艱困。自由從來都不是飛翔般天馬行空的「天賦」,自由的艱困,展現在生存的艱困之中,而生存的痛苦,體現在尊嚴的失敗裡。優秀的小說無意成為革命文宣,那不是藝術的責任。流亡者之精神潰敗,本身,就是「野蠻與欺騙的實錄」。
至於那留下來的人呢?他們「戴上冷峻蕭瑟的表情」,如郭松棻筆下的父親,再也無法黏補分離的親人。女人則無名無姓無面孔,流落在市井間,在李渝的〈夜琴〉中永恆地勞動著,也許在麵店擦桌子,問你,「要不要來盤小菜?」也或許,在某個公寓打掃,在附近的教堂裡打雜。你只當她是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婦人,無從發現她的身世:「父親沒有再回來,丈夫又是不見了的。」此後僅剩餘生。女人在宗教的寬慰中,「第一次明白了安定感是什麼。」在下工後的課禱中,學習,「不離棄自己的終向,不失落超性的生命,不隱瞞自己的存在,不背棄自己的過去。」這是一篇不容易解讀的小說,角色通過意識滲流至字句的回憶,有的像夢,有的像幻,男人回來過嗎?怎麼好像又不在她身邊?創傷記憶本就帶著如此曖昧的「不穩定感」。這篇小說發表於一九八六年,下一年,臺灣解嚴了。然而直到今天,許多人依舊並不知道,小說家告訴我們的事,「黑暗的水源路,從底端吹來水的涼意。聽說在十多年以前,那原是槍斃人的地方。」
-\-\-\-\-\-\-\-\
去年,我跟童偉格一起,花了很多時間,選編了一套「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以上是我為第一卷寫的導讀。
全書四冊,名為《讓過去成為此刻》。第一冊叫做「血的預感」。
注一:參見《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卷一清理威權遺緒,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著(新北市:衛城出版,二○一五),第一二四頁。另,根據周婉窈所著的《轉型正義之路》(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九),一九八八年時任法務部檢察官陳守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高達兩萬九千多件,魏廷朝據此預估受難人數約達十四萬。但這個數字至今無法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