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哥吉拉之吼】#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音效最令人著迷之處在於你一賦予某個事物聲音,就等於給了它靈魂。」2014年美國版的《Godzilla 哥吉拉》的音效師Erik Aadahl說。這個神聖的行業因此經常必須低調行事,以免隨便說破音效的秘密而讓魔法消失。比如《E.T. 外星人》的劇組甚至隱瞞了幾十年,不讓觀眾發現外星人的聲音其實來自一個長年抽菸而把喉嚨搞壞的老太太的破嗓子。
65年前初登大銀幕的《哥吉拉》拉開嗓門的第一吼背後,也藏有同樣出人意料的玄機……
▇ 從投手丘到錄音室
兩週前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的例行賽中,西雅圖水手隊日籍投手菊池雄星在對洋基先發時被拍到帽沿有不明物體,因而引發軒然大波。菊池被懷疑違反比賽規則,在投球時使用過去半世紀大聯盟最受爭議的小道具——松焦油。
事實上可以合法使用在球棒上止滑的松焦油、投手用來止滑的的松香粉和小提琴手用來製造摩擦力的松香塊,這三種東西都是同樣的原料製成的不同產品。它們都是以高溫、隔絕空氣的方式蒸餾松木所得的油脂製成,也同樣都具有製造摩擦力藉以止滑的機能。
少為人知的是,半個多世紀前也是同樣的神秘法寶賦予了哥吉拉那獨一無二的嗓門。
1954年的《哥吉拉》劇組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嘗試各種動物叫聲的組合,試圖找尋那個可以賦予哥吉拉靈魂的驚天一吼。但音效師的招式已經用盡,仍然找不到最合適的聲音。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解決他們問題的關鍵法寶近在眼前:正是為電影錄製配樂的音樂家手上拿的那一塊松香。
▇ 哥吉拉本人唯一傳世錄音
1954年錄下的哥吉拉之吼流傳至今唯一的母帶仍躺在東寶株式會社的倉庫裡。接下來幾十年除了多部《哥吉拉》續集電影不斷重複使用同一段錄音之外,也有許多音效師私下的「致敬」或「挪用」是來自地下流傳多年的檔案。和出現在兩百多部電影(包含星戰電影和印第安納瓊斯電影等)中的「Wilhelm scream 威廉尖叫」一樣,「哥吉拉之吼」這段錄音也搖身一變成為電影工業的重要文化資產。
比如東映的《マジンガーZ 無敵鐵金剛》中許多反派怪物,或是《Shrek 2 史瑞克2》中的巨大薑餅人都用過哥吉拉之吼的聲音。
2014年重開機的美國版《哥吉拉》為了盡可能複製出接近1954年原版的哥吉拉叫聲,特別跨海商借東寶手上的唯一錄音原始檔。緊接著人仰馬翻地耗費了六個月的時間,運用各種方法想要「復刻」經典的哥吉拉之吼。他們試過摩擦高音中鼓、反覆開關鉸鏈生鏽的車門,甚至運用最新的錄音科技,錄下人耳聽不到的10萬赫茲頻率(人耳只能聽到20~20000赫茲),然後再到錄音室加工成人耳聽得到的聲音。
最後的版本中他們大費周章地混入了乾冰噴發、石頭撞擊以及木箱在地板上拖行的摩擦聲,才調製出和半世紀前的老大哥同樣量級的吼聲。究竟半世紀前驚天一吼的秘方是什麼?
▇ 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
實際上1954年是負責《哥吉拉》電影配樂的作曲家伊福部昭撈過界,提供了無比簡單卻意想不到的點子給音效組:
他提議把松焦油塗在一隻皮手套上頭,然後戴上這支皮手套去摩擦低音提琴的弦。松焦油創造的摩擦力讓弦激烈震盪,發出尖銳刺耳的嘶吼聲。然後再請音效師把錄下來的帶子逆向播放,哥吉拉那發自深邃靈魂的地獄悲鳴從此誕生。
這不是作曲家伊福部昭唯一一次不按牌理出牌的怪點子,他在日後的續集中還曾用日圓硬幣去摩擦鋼琴的弦,來創造怪物需要的聲音質地。會有這些天馬行空使用樂器方式的奇思怪想,主要因為在北海道長大的伊福部昭從來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完全是靠著自學和接觸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的民族音樂而慢慢學會作曲,因此讓他可以比其他作曲家更不受到樂器本身用法的限制。
伊福部昭在北海道大學真正主修的專業其實是該校的招牌科系——農業系林學科。二戰期間他和哥哥都在主管皇室御料林的帝室林野局擔任研究員。他們的研究項目仍與戰爭脫不了關係——研究如何用木材強化放射線防護。因為戰爭期間缺乏適當的防護設備,伊福部昭在危險的實驗中過度暴露於放射線下,一度吐血倒下。因此他才果斷結束研究生涯,轉行作曲。
正是因為親身經歷放射線的傷害,伊福部昭或許比任何作曲家更能體會哥吉拉受過的苦難,更能在靈光一現之間想像哥吉拉聲音中應該有的悲愴。
▇ 以悲鳴斥責人類的愚行
「哥吉拉有史上最偉大、無與倫比的電影配樂,另一方面還有令人敬畏的吼聲。」美國恐怖片導演John Carpenter是忠實的哥吉拉迷,他說:「電影裡頭充滿了巨大而無形的悲傷。你看到銀幕上那些人的遭遇和怪物的破壞力,就完全能理解日本果真是被核子武器蹂躪過的國家。」
哥吉拉的故事靈感來源其實是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的核試意外。因為氫彈威力計算錯誤,創造了威力超過廣島原子彈千倍的水下氫彈爆炸。一艘日本遠洋鮪魚漁船第五福龍丸號遭到爆炸波及,船上多名漁夫暴露在致命放射線之下先後死亡。
哥吉拉電影誕生於廣島核爆九年後。導演本多豬四郎本人也是二戰日本兵,在廣島事件後曾親身走過滿目瘡痍的廣島市區。他因而把電影中的哥吉拉塑造成為核彈的化身,同時也在他操刀下替哥吉拉的故事注入一種更像戰爭電影而非怪物電影的陰鬱氛圍。
主演最近兩部美國版《哥吉拉》電影的日本男星渡邊謙因此說:「哥吉拉每一次的吼叫聲,都是那種聲嘶力竭的長吼。對我來說就好像他正在斥責人類的愚行,就好像哥吉拉是作為人類自覺的象徵而存在。而藏在哥吉拉之吼背後的是無比哀傷。」
(原載於 GQ:https://www.gq.com.tw/ )
乾冰除鏽 在 釀酒師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台灣的氣泡酒!
「這是用台灣葡萄釀的氣泡酒?!」我以為,不論是誰,喝到威石東的Gris de Noirs Rose Brut黑后葡萄粉紅氣泡酒跟Blanc de Blancs Brut金香葡萄氣泡酒,都會有著這般的訝嘆。
眾所周知台灣是水果的天堂,但從來不是葡萄酒的國度。葡萄酒的世界裡,有著固若磐石的價值體系_風土、葡萄品種、悠長的歷史,如是種種,台灣可說一點擅場也沒有。亞熱帶的氣候悶濕,冬天不夠冷,夏季多雨又逢颱,對於耐旱又安貧的葡萄樹而言,我們的土壤太濕又太肥;台灣栽植最久且最多的一紅一白兩支釀酒葡萄_黑后、金香,是早在日治時代便引進台灣的老品種,除了好種之外,風味並不突出,說是缺點顯著可能還更中肯一些。金香葡萄有著濃郁的水果氣味,但果皮薄,容易腐爛;黑后葡萄有著驚人的高酸度,講好聽點是個性,講不好聽是酸得僵硬死板。本就先天不足,還碰上1996年的砍葡萄藤換補助政策,原本五千公頃的釀酒葡萄園銳減至五十公頃不到,台灣的葡萄酒從此黯淡了這麼多年,直到近幾年,台灣終於出現了精彩的葡萄酒作品,我們才發現原來並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一次聽說威石東的氣泡酒,緣由於友人在祥雲龍吟喝到,我仍記得我這個評味嚴格的友人當時藏不住興奮的口氣。當時又正好要參加一位文學界長輩的生日餐會,聽說長輩愛喝氣泡酒,便勇敢地挑了支Blanc de Blancs赴宴,心裡其實是有點擔心的,想著長輩什麼好酒沒喝過,最好的香檳都喝遍了,土產酒在行家面前不知道討不討得了好。想了想,決定先倒酒,先不講這台灣的,看看情況再說。結果出乎意料地好,眾人稱讚,聽到原來是台灣做的更是驚訝極了,誇得我這少見世面的晚輩都醺醺然與有榮焉。
後來又參加了威石東跟台中詩人酒窖合作的餐酒會,開場時侍酒師Morris是這麼說的:「從一個法國葡萄酒崇拜者的出發點,釀酒葡萄一般被認知為溫帶世界的水果,在亞熱帶國家種植,糖度是不夠的。然而威石東的葡萄酒代表了台灣的夢想的發酵與實現,很多所謂的不可能其實只是事在人為。前期的投資是巨大的,商業上沒法短暫回收也是事實,但你不去做,這件事情就不會發生。」
要說這酒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可能有點看小它了。不是這種近乎不勞而獲的概念,相反地,這「好」來得一點都不偶然。
儘管我們總以為台灣擁有高超的農事技術,但現實上這百年來農業進步並未展現在釀酒葡萄的種植上頭。究其因,除了中斷了這麼多年,可能也來自於過去釀酒是公營事業,保價收購,求產量而非品質。幸運的是,威石東的創辦人楊文彬先生,本身就是個農學家與農創業家。身為做農藥起家的興農公司前董事長,楊先生留給自己女兒楊仁亞Vivian的事業,是這麼一個對台灣人而言太陌生的產業,從種植到釀酒,全部從頭開始練;理想性高、技術門檻更高、怎麼看都很困難的事情。不知道怎麼種釀酒葡萄,於是遠從美國請來顧問,教團隊管理土壤、管理樹冠、測試葡萄的熟甜極限;專注於將品質提高,不依賴用藥,盡可能用自然平衡的方式,費心費時學習剪枝疏葉,讓陽光跟風進入枝葉之間。葡萄照射到更多陽光,可幫助風味跟糖度的提升,讓葡萄健康自在地呼吸,可避免濕悶帶來的病害。是真的剪去了好多的枝枒,剪到農人都發起脾氣覺得這麼個剪法產量這麼少實在很沒面子。傳統的種植法,一分地可收穫1500-3000kg的釀酒葡萄,可在威石東的果園,一分地只有500-600kg的產量,差了好幾倍,也難怪農人生氣了。團隊也不是一開始就很有信心,這三年以來,產量的擔憂一直都在,但在每個困難的抉擇點上,仍次次都勇敢地選了關照品質的那一方。品質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在這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之下,一步又一步往更好的可能性靠近,把相信的變成真實。
為能更好地試驗台灣的可能性,威石東除了跟農民合作契作,更在埔里買了塊地,自己做示範農場。不同於傳統的棚架式栽植,示範農場率先改用較理想的直立式棚架,改善葡萄園裡的通風與光照。費時整地,地整平以利水土保持,做盲管系統幫助排水,以蚵殼粉改良土質酸鹼性,種植覆蓋作物,不用除草劑,不用肥,讓覆蓋作物自然地給葡萄根系養分與空氣。因為農場位於緩坡,約有8%的坡度,團隊特別下了重本做水土保持的基本工程。人人都說農業是永續的事業,但願意為永續付諸行動的人確實不多。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一般認為釀酒葡萄較適合種植於溫帶氣候,亞熱帶的台灣,葡萄種起來本就偏酸,尤其夏果的熟成季又是颱風季,農人為了迴避災損,常提早採收,香氣跟糖度皆未能達到最理想的完熟狀態。國外的釀酒葡萄,糖度可以高達32以上,但在台灣,黑后葡萄的糖度約17-18,金香葡萄則約在15-16之間。國外的白酒,一般發酵完成後酒精度達12,還常常因為酒精度太高需要另外稀釋,台灣葡萄糖度低,做完酒精度僅11度上下。既然很難克服葡萄糖度不夠的問題,團隊後來決定,比照傳統的香檳做法,挑戰台灣第一支手工氣泡酒。
確定釀造目標後,接下來最重要的莫過於葡萄了;果實本身決定了香氣口感的七八成;品種、風土、環境、冷熱、溫差、雨量,熟成狀態等等都會造成顯著的差異。傾聽葡萄想說的話,順著本質走,不硬加諸改變。當葡萄開始轉色,團隊便全體動員參與農事疏果,疏果兩個禮拜後,週週到農場測試熟成狀態,糖度、總酸度、pH值,在各方面數據顯示葡萄達到風味最平衡理想的狀態時採收。採收在最炎熱的夏季,為了避免採收時發生不必要的發酵,改在夜間採收;晚上有涼風,可避免葡萄因為採收過程破損而提早進行發酵。田間會進行第一道篩選,確保放入籃中的果串都是乾淨的,用乾冰保護(形成二氧化碳隔絕層隔離氧氣),全程用冷藏車,在天亮送達處理廠,天亮後會再進行手工二次選果方才開始壓榨。
壓榨使用的是氣囊式壓榨機_將氣球灌氣後把葡萄往壁上推擠,溫和地榨出果汁而不會把葡萄皮籽的苦味榨出。經過兩天的低溫靜置沈澱,在不鏽鋼桶中酒渣低溫浸泡六個月,發酵過程完全不加糖。初步發酵完成後進行裝瓶,加入氣泡酒專用酵母與糖,開始第二次的瓶中發酵。氣泡酒經過18個月瓶中熟成,把瓶子斜放在木架,酵母會慢慢流到瓶口前端,接著是轉瓶的工作,每瓶每天得轉四次,讓酵母聚集在瓶口結成一層,接著把瓶子放到冷凍機,開瓶,氣泡壓力會把結了冰的酵母渣噴出,再塞入軟木塞,大功告成。氣泡酒的製作,原也是有機器替代人工的做法,但唯有手工可達致最細緻的氣泡。
除了傳統的金香與黑后葡萄,威石東目前所有的酒款裡都有加入一支新品種的葡萄_木杉葡萄(Musann Blanc)。木杉是台中改良場近30-50年間的改良品種,又名台中三號,是蜜思嘉Muscat家族的一支,有著荔枝、蘋果、鳳梨般的香氣,不同於金香黑后,木杉葡萄在台灣的種植糖度可達20-25度。聽說楊文彬先生就是在2009年首度嚐到了木杉葡萄的風味,相信看見了它的可能性,才開啟了威石東。因為是全新的品種,完全沒有資料可以參考,是以特別替這款葡萄做了一支非氣泡白酒,探究這款葡萄的本質。成品有著撲鼻的紫羅蘭花香與荔枝等熱帶水果的果香,最後帶一點木質香氣與柔和的辛香。聽說之後這支葡萄也會做成氣泡酒,真是期待。
Blanc de Blancs Brut白中白氣泡酒,使用了90%的金香葡萄,以及10%的木杉葡萄。金香跟木杉同為Muscat家族的一員,在台灣種植,酸度比較溫和,也是本地風土的特性展現。因為金香葡萄非常愛喝水,種植時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避免因爲吸了太多水而稀釋了葡萄本身的香氣。本款氣泡酒有著奔放的熱帶水果果香,經過瓶中發酵18個月,氣泡細緻,口感清爽,非常容易配搭台灣的食材與料理。
Gris de Noirs Rose Brut 粉紅氣泡酒,使用95%的黑后葡萄,5%的木杉葡萄。黑后葡萄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之處在於果實的酸度太高,平衡度不佳,氣味也不是很純淨。因為負面特徵顯著,早期做成紅酒會加入大量的糖去修飾。但威石東沒有被這些標籤與框架束縛,而是選擇面對葡萄的個性,替葡萄找更適合的舞台。氣泡酒是很好的解決方式,也是大膽的突破,成果令人驚艷,有著莓果、草莓、綠番茄的香氣,酸度清脆宜人,從沒想過黑后也有這般優雅的一面,很是驚艷。
對於葡萄酒愛好者而言,最後一道門檻就在於價格了。威石東的酒確實不便宜,從背後的投入成本與規格,你也完全可以理解理由何在。在台灣要能做到好,困難到讓人簡直無法想像。但就是因為這麼難,才讓我等在地工作者打從心裡被感動著。感動的不只是因為這困難,是因為這志氣。這不是一個人定勝天的故事,這是一個努力的故事。在一個沒有葡萄酒文化的土地上,沒有做到這個規格,根本就看不到這個機會。從這酒裡喝到的,是骨氣,是證明,台灣的人、物產跟風土都不應該被小看。謝謝努力的人。
乾冰除鏽 在 吳美玲命理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在大廈的33層,27層發生火災怎麼辦?無意間的閱讀,可能救下自己
記住這些東西!關鍵時刻可以救你一命!
(一)在公司
想必有很多朋友們的工作地點是在高層中,那麼,如果你和我一樣在一棟33層大廈的27層工作,在這棟大廈裡發生了火災,那麼你……
1.應當怎麼辦?
首先迅速找到消防通道,向樓下跑(電梯此時是不可以用的哦!),如果已經有煙在蔓延,應當放低體位迅速移動。千萬不能向樓上移動,因為大部分的tower的樓頂露台是鎖死的,因此不要幻想可以在露台上得救。
2.如果你下到10樓的時候發現起火點在9樓你怎麼辦?
首先不要幻想可以突破火點,因為火場中心溫度達1000度以上,有去無回,也不要在臨近樓層停留,溫度也在幾百度左右(此外,如果你沒有浸濕的毛巾,你最多在滾滾濃煙中堅持3分鐘,如果你有這塊毛巾,你最多能夠多堅持15分鐘)應當迅速轉身上到12或者13層以上後找一個合適的房間。
3.什麼樣的房間是合適的?
首先不是洗手間,因為火災中大部分人不是被燒死的,而是窒息而死,大廈的洗手間大多是在每一層的中間沒有窗戶。因此你必須找一間最靠主幹道的房間(這樣你將成為消防員們最先施救的對象),這個房間必須有窗戶,並且沒有防盜網(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所有的火災中,由於消防員們繁忙異常,為了有效的在短時間內救助最多的人,那些在防盜窗裡的人永遠是最後被拯救的人)。
你和你的同事進入這個房間之後,第一個動作是關閉房門,第二個動作是拿來你們最常用的膠帶封閉你能看見的所有空調出風口,第三個動作是打爛你這個房間的窗戶,當然如果人多,這些動作可以同時做。
如果你擔心,大廈的窗戶是鋼化玻璃,那麼告訴你那些力氣大的男同事,不要去擊打玻璃的中間,鋼化玻璃的四個角是這些玻璃最薄弱的地方,用尖銳的器皿可以很容易鑿破他們。
並且,不論你在家里或者辦公室,只要是在三樓以上,不要隨便選擇"跳樓逃生",無數因此喪命的人早就說明大家都不是蜘蛛俠或者superman。
4.在房間裡待著應當乾什麼?
1)首先肯定的是不要大聲叫Help或者"救命",因為你會因此消耗更多的氧氣並吸入過多的一氧化碳和氮氣,從而比你的同事更先去見上帝;
2)第二,如果是在白天,應當尋找色彩亮麗的衣服或者布條,從窗戶裡向外大幅度晃動,引人注意;如果是在晚上,應當使用手電筒引人注意,但是在火場中,如果沒有手電筒,打火機絕對不是好選擇,因為在火場中,打火機並不明顯,並且會導致可燃氣體的爆炸;
3)第三,在任何火場中浸濕的毛巾都是受歡迎的東東,摀住你的眼鼻,會讓你堅持的久一些,從而給消防員們更多的時間來救你;
4)學會使用滅火器,"一提二拔三對準四噴",注意區分乾粉和乾冰滅火器,當你的同事或者家人身上著火的時候,只能使用乾粉滅火器對他們的身體進行噴射,否則乾冰滅火器噴出的零下70度的干冰,會讓他們著火的身體的肌肉發生爆炸。
(二)在家裡
家裡會著火原因雖然比辦公室複雜,但也無外乎兩個:廚房和家用電器
1.廚房
1)如果你在炒菜的時候,鍋中起火(這在中式菜餚的烹飪裡非常常見,並且成為某些大廚的烹飪方式)怎麼辦?
一定要迅速的,非常迅速的,拿起鍋蓋從你身前的方向,延著鍋延平著蓋過去,並且關火。
迅速的程度----就是在這團火點燃你漂亮的歐式或者中式油煙機之前,如果你的油煙機被點燃,請迅速離開火場,並報警,由於那裡面藏污納垢充滿了油,這樣的火勢已經不是你能夠控制的了。
2)如果你的衣物或身體上由於飛濺的油花而被火點燃,你應當:
迅速的脫下著火的衣物,並且告誡你的所有家人,不要用水,不要用水撲滅你衣服和身體上的火。曾經有位年輕的丈夫,在這種情況下,將一盆水潑在了他心愛的妻子身上,火勢沿著水油混合物在她身上蔓延,原本她可能只會燒傷手上的皮膚,但是由於丈夫的行為----她交代了性命。
如果你的衣服脫掉,但是沒用,身上的真皮開始燃燒了,(哪怕這火不是油花引發的),請告誡自己和你的家人,不要用水,不要用水撲滅你身上的火,因為,你真皮里的每一粒脂肪分子都是一粒油,臨頭潑下的水分子會讓你的肌肉和真皮爆裂。
也請不要用手,曾經有另外一個年輕的丈夫,情急之下,用手去拍打他妻子身上的火焰,他每拍打一次,都伴隨著妻子的一聲慘叫,他每一次抬起的手上,都連帶著從妻子身上粘下的血和肉。
這位妻子是虹口區一所中學的老師,她的丈夫在這場由於家用電器導致的火災中,用手拍,拖著妻子在地上翻滾、用棉被,都沒有能夠阻止她最終的全身深三度燒傷----醫生用高明的醫術挽救了她的生命,並同時宣告,她的身體需要用RMB3500元/平房厘米的醫療費來修補,比在京上廣買房子可貴多了--- -所謂生不如死,也許就不過如此了。
這時候除非你有乾粉滅火器,或者一大堆黃沙----這兩種家裡最不可能有的東西,除此之外,最靠譜的辦法,就是用一床厚重的棉花被-- --棉花被的意思是---- 媽媽或者姥姥用棉花做的被子,而不是超市裡的賣的九孔或者七孔被,將你整個人蓋住----採用隔絕空氣的辦法滅火----由於那些九孔被不夠厚重,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此外,不要幻想使用大米、鹽這些看上去與黃沙相似的東西,他們都會在你心愛的人的傷口裡爆炸。
此外如果你的燒傷傷口與這些被子粘在了一起----請告訴那些在你昏迷不醒送你去醫院的家人----一定要將你和那團不可分割的被子一起送去醫院,由醫生來進行分割。否則,你身體上每一個和被子粘合的部位,都將成為巨大的傷口。
3)如果你聞到了家裡煤氣的洩漏的味道,你應當做什麼?
首先,首先要打開窗戶----打開窗戶不是為了讓煤氣散出,而是讓煤氣中的你,不會因為缺氧而暈倒;其次你要關掉煤氣總閥;其三你要拿起手機到樓下去打電話報警。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乾燥的冬季,請步伐平穩的、慢慢的、移動出你的家,否則你毛衣上攜帶的靜電會成為爆炸的起火點。
4)煤氣是有味道的,而天然氣是沒有味道的,因此味道是多麼不可靠,因此必須安裝氣體洩漏報警器,它們大聲的蜂鳴,必須足夠將你和你的家人叫醒。
5)無論是在夜間或是你下班剛剛回到家,如果你聽見蜂鳴器響,請千萬摒棄你那個常做的動作----開燈----它會讓你在爆炸中送命!
2.電器
1)完全關掉你家的電視機和電腦
昨天晚上,就在徐匯區的一家人家裡,主人習慣性的在臨睡前用遙控器關閉了電視,由於他們家的電視在長時間的待機中已經過度疲勞,燃起了火種,這個習慣性的動作,讓這個主人,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和自己唯一的右手。家裡的所有電器,除了電冰箱這樣被設計成徹夜工作的電器以外,都不能夠並且不應當在你睡覺的時候徹夜工作---- 其中尤以充電器和電視機為甚。
2)一個插線板上的電器不要超過三個
我相信在陸家嘴幹活的同學,上上個月都和我一起欣賞過環球金融大廈頂樓上的翻滾出巨大濃煙----今天偶們終於知道了事情的起因,三個工人將三台切割機插在同一個插線板上,一個巨大火球瞬間吞沒了他們,他們中最嚴重的,失去了一條腿----並釀成了這次陸家嘴金融區這次景色壯麗的火災-- --請原諒我在天災人禍面前仍然不能掩蓋的對日本人建築的巨大憎恨。
如果你發現你家裡某個接線板上有發黃、發黑的痕跡,或者如果你拔插某樣電器時火花四濺,這說明小規模的短路已經發生過---- 請馬上更換接線板。
3)不要把手機的充電器留在插座上過夜,不要在任何你睡覺的時候充任何電。
據說Moto和Nokia的充電器和電池,在最近一次的質量檢測中當場發生爆炸,又據說其手機電池的合格率不超過20%,但是有一點可以認定----千萬不要在睡覺時將手機放在你枕邊充電---- 在上海去年由於手機充電發生的三起火災/爆炸中,一位女士,在睡夢中失去了她的右臉。
(三)關於滅火器
乾粉滅火器的使用:(一)提,拿著把手將滅火器提起;(二)拔,拔去保險;(三)瞄,在離起火點一點五米以上(如是電器起火,應更遠)的側後方瞄準起火點;(四)按,按住噴射裝置,對準起火點噴射,且水平橫向移動,將乾粉包圍覆蓋起火點,保險起見持續時間長些,滅火器使用一次後, 30分鐘內壓強全部消失,下次需從新增壓裝粉。
滅火器使用注意事項:鋁罐乾粉滅火器使用年限為三十年,每三年需換粉一次(用過後需立即換粉);鐵罐使用年限為五年,每一年需換粉一次。尤其註意的是,使用鐵罐時,不能托底部,應托側面,因為在受潮時,鐵罐容易生鏽且乾粉容易結塊,一旦結塊,乾粉無法從噴出口噴出,巨大的壓強會轉而從底部焊接處(特別是生鏽處)釋放,手托底部必然導致手指被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