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kswagen T-Roc 承襲Golf基因 搖滾登場】
今天台灣福斯汽車發表全新車款T-Roc
採用MQB A1模組化平台的休旅車款
總共分為3車型
280 TSI Life售價104.8萬
280 TSI Style Design售價112.8萬
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售價132.8萬
其實T-Roc在海外市場發表已久
不過由於原廠政策關係
終於在今年登入台灣跟大家見面
-
外觀部分
車頭T-Roc傳承福斯休旅家族設計
水箱護罩往兩旁延伸至LED頭燈
頭燈下方配有六角形環狀LED日行燈
同時日行燈也整合了方向燈
車側可以看到前輪拱及後輪拱有粗壯線條
輪圈330車型搭配19吋Suzuka雙色輪圈
280車型則是搭配18吋Grange Hill單色輪圈
車頂標配行李架 並有黑色懸浮式車頂供消費者選擇
在C柱部分則是使用斜背的造型
車尾的部分配備LED燻黑尾燈
車型銘牌也採用置中的設定
保險桿左右兩側也有雙邊的尾飾管
看起來更加運動化
-
內裝的部分
可以看到熟悉的福斯式內裝
全車系採用駕駛導向的數位化座艙設計
全車系標配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
並搭配8吋多媒體觸控主機
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可惜原廠導航並未開放選配
讓我覺得數位儀錶板無法整合導航有點可惜
不過相信車主應該也是比較常用手機連接導航
在330 TSI車型配有專屬的運動化方向盤
以及黑色車頂並有全景天窗
在行李廂空間的部分
T-Roc基本容積為445公升
行李箱底板高低可調並支援6/4椅背傾倒
傾倒後容積來到1290公升
另外副駕駛座椅也支援椅背傾倒
讓車主可以更多元運用空間
-
動力部分
330 TSI搭配代號EA-888的2.0升汽油渦輪引擎
最大馬力190匹 最大扭力32.6公斤米
搭配變速箱為代號DQ-381的濕式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
傳動方式為4MOTION智慧型4輪驅動系統
懸吊系統為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前後皆有防傾桿
並且搭配運動化調教車身降低10mm
平均油耗為12.9公里每公升
280 TSI則是搭配1.5升四缸的汽油渦輪引擎
並有ACT主動式汽缸休止管理系統
最大馬力150匹 最大扭力25.5公斤米
變速箱為代號DQ200的乾式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
傳動方式為前輪驅動
懸吊系統為前麥花臣後扭力梁皆附防傾桿
平均油耗為16.3公里每公升
-
安全部分
全車系標配6氣囊
以及IQ.DRIVE駕駛輔助系統
包含全速域ACC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
Front Assist車前碰撞預警系統
車側盲點警示
RTA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
後方輔助停車煞停系統
Rear Assist顯影式停車導引系統
在280 TSI Style Design車型以上
更是有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含修正輔助)
在高速公路是個相當實用的配備
不過Life車型可以透過選配的方式擁有
目前福斯祭出限量100台優惠方案
年底以前Life車主可以透過優惠價2萬5(原價5萬)
升級車道維持/偏移警示及行李箱電動尾門
-
這次T-Roc終於登台
開過330 TSI車型後
由於運動化懸吊的調教
T-Roc在彎中的側傾表現非常不像休旅車
另外這顆EA-888的引擎
也正是Golf GTI所使用的
不過由於車款取向設定的不同
在馬力與Golf GTI差了40匹左右
也代表這顆引擎的改裝潛力相當大
也說不定T-Roc會有GTI車型的推出
讓人非常期待
之後怡塵也會試駕280及330車型
大家對這台車有什麼問題
也歡迎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們哦
By熊子
#全民瘋車Bar #廖怡塵 #壯壯 #熊子
#Volkswagen #TROC #SUV #福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的推薦目錄: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廖怡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柴犬《Mikasa》一家の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13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心得] 福特課程-乾式PS變速箱篇-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DSG七段乾式變速箱油的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專用油 - สำรวจ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DSG真的有這麼不耐用?變速箱漏油?故障?還是你不懂?! 的評價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我想聊聊車壇趨勢] 歡迎來到,油電上空的躍馬世代 — Ferrari SF90 Spider
#阿B博:
是的,這一氣呵成、前衛卻不失優雅的迷人身影,正是Ferrari向世人們昭告他們已準備好如何詮釋混合動力世代下的紅鬃躍馬,集所有科技於一身的SF90 Stradale/Spider,在命名上更代表著法拉利自創始以來堅持不變的精神-將賽車上的精髓延續至公路跑車上面。
即便肚內搭載著與F8 Tributo相同,代號F154的V8雙渦輪增壓引擎,SF90 Stradale/Spider血脈卻與傳統法拉利V8車系有著天壤之差的區別,除了將排氣量從3902cc提升到了3990cc,與多項全新設計的調較,讓SF90 Stradale/Spide在引擎馬力輸出上比F8 Tributo足足多了60匹(CV),再搭配上可提供220匹(CV)綜效輸出的三具電動馬達,讓SF90 Stradale/Spide的綜效馬力來到了千匹大關,而這樣的混合動力技術,正是來自於法拉利自家F1的MGUK(Motor Generator Unit, Kinetic)動能馬達發電機科技。
進入了混合動力世代的SF90 Stradale/Spider,在駕駛模式上也改為全新的 eManettino控制旋鈕,可在四種不同的動力操控模式之間切換,包含了使用前輪驅動、最大行駛里程可達25公里的純電「eDrive模式」,通過動力分配實現最佳效能的「混合動力模式」,注重於動能回收系統來替電池充電並且提供更多駕駛樂趣的「性能模式」,以及將引擎與電池竭盡所能發揮的「排位賽模式」,順帶一提,這也是繼Ferrari FF、GTC4Lusso之後再度搬上四輪傳動系統的少數作品。
而這回,SF90 Stradale/Spide的八速雙離合器變速箱也是一大重點,採用了乾式油底殼以及更緊湊的離合器總成,讓這具變速箱相比現有的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箱縮小了20%,並且減重了10公斤,性能更是提升了35%。
當然,即使進入了油電世代的法拉利,對於聲浪的調較可是一點也不馬乎,為了確保能擁有一如既往的澎湃聲浪,這回導入了獨特的Hot Tube System,讓排氣聲浪能更直接地傳入座艙,令整體音浪範圍內的和聲變得更加渾厚豐富,更不用說在Spider上無與倫比的聽覺感受,誰說油電車不能享受悅耳的美妙聲浪,法拉利可不這麼認為!
空氣力學方面,不管是SF90 Stradale又或是上空的Spider,法拉利都為她們打造了極佳的空氣力學設計,包含了車輛尾部可調節後軸上方下壓力的主動控制系統、即閉合式襟翼、位於車身底部前方的渦流產生器,以及翼剖面設計(空力幾何造型)的鍛造輪圈,SF90 Spider更是分別針對可折疊式硬頂敞篷閉合與開啟不同的狀態下,將空氣動力湍流與噪音降至最低水準,以及優化引擎室內部的氣流流通。
對於SF90 Stradale/Spider,還有太多無法三言兩語帶過的造車理念與人因工程,法拉利真的是用盡了所有心血與科技結晶來打造這輛跨時代的量產作品,這也解釋了不管是在NA進入Turbo世代,又或是Turbo進入Hybrid世代,法拉利依舊堅持著對於駕駛樂趣的著墨與動態回饋上的詮釋,而這正是法拉利一直以來迷人的地方,即使我們再怎麼不願意去面對環境與法規下所帶來不可避免的改變,但法拉利總是能出其不意的讓我們欣然接受新世代的產品,更不用多提每一次法拉利在外觀設計上所帶來的驚艷,即便與Pinifarina停止合作後,在自家Ferrari Design Center的設計下光芒卻依舊不減,看看這回SF90 Spider的設計,硬頂敞篷車型依然保有透明引擎蓋的車尾外觀,這個設計我給過!
我承認我是一位血液中留著辛烷值的守舊派,對於純電世代的來臨嗤之以鼻,但法拉利卻是唯一一間能讓我期待他們會以何種型式打造純電車種的車廠,因為…『Hey!It's a Ferrari!』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柴犬《Mikasa》一家の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要賣,但也要時常整理清潔
想賣自己的人生第一台車
售車原因:想換休旅車🚙
FORD Focus MK3 TDCI 柴油車
過年中可以約賞車、看車
雖然會載毛小孩
但都有固定請人清洗保養維持乾淨
買車的好處就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想35好友一起出門就一起出門去
有需要貸款也有可以配合的
車庫車都停在室內停車場🅿️、無重大事故、無泡水、加滿油最佳狀態開過830公里、無抽煙、車內無菸味、加柴油通常不用排隊、排氣量:1997、出廠日期:2014/03、優秀油耗表現、有改鋼圈、碟盤、前後包、LED 大燈,車況佳、加速感超棒、里程數:96834公里(持續增加中)。
.
有興趣可以私下詢問。
.
介紹:
2.0升柴油動力系統則是搭載於4門及5門頂級車款上。新一代Focus車系雖延用自前代的2.0升TDCi渦輪增壓高壓共軌柴油引擎基礎,但透過了原廠重新調校後,可在引擎轉速3,750轉時發揮163匹最大馬力,34.6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則可在在2,000至3,250轉持續輸出。相較於前代的136匹最大馬力和32.6公斤米最大扭力設定,在馬力及扭力輸出上皆有所增加。
變速箱部份,第3代Focus車系全車系皆標配了Powershift雙離合器6速自手排變速箱,而此回試駕的車款亦不例外,實際上,上一代2.0升柴油動力車型即已搭載了這具變速箱,而與前代車款所有不同的是,排檔桿的造型除了與前代車款有明顯的不同之外,手動換檔模式的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前代車款乃是將排檔桿排至檔位右側採前退後進的手動換檔方式,此代車款則已取消了如此的設定,將手動換檔機能,切換至排檔感左側的按鍵,以上下按鍵的操作模式進行手動換檔的機能,但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反而不若前代順手,需多加適應方能順暢使用。
13.5km/L、高速油耗則為21.7km/L,平均油耗表現可達17.8 km/L。以平均油耗而言,較汽油車燃油的節省可達40%,對車主來說,享受FOCUS TDCi 2.0優異性能時更無須擔心燃油成本的問題。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AMG 50週年鉅作 綠色地獄猛獸降臨
Mercedes-AMG GT R震撼出閘
Mercedes-AMG GT R於素有綠色地獄之稱的紐伯林賽道達成7:10.9之單圈成績,締造量產前置後驅跑車最速紐柏林單圈成績,將GT車系性能再度推向極限。
專屬的紐伯林消光綠車漆呼應淬煉自綠色地獄的血統,搭配上源自300SL的經典 Panamericana直柵式水箱罩、AMG主動空氣力學進氣格柵、大型尾翼與競技氛圍滿點的駕駛艙,讓Mercedes-AMG GT R不僅有著最剽悍的性能態勢,更是賽車科技的火力展示。
以紐伯林賽道為研發基礎,延續AMG GT家族前中置引擎與Transaxle後置變速箱架構,動力輸出強化至585hp;搭配專屬底盤套件、後軸轉向系統、主動空氣力學、輕量化車身結構、9段式循跡控制系統等嶄新科技配備,為Mercedes-AMG GT R建構出硬底子性能態勢。
完全承襲AMG GT車系源自賽道更適用街道之定位,GT R為家族中最接近賽道風格的代表,身為首輛以最高比例移植賽道精髓的道路版跑車,Mercedes-AMG GT R根植素有綠色地獄之稱的德國紐柏林賽道,不僅外觀披上了專屬的紐柏林消光綠車色展現血統,更以高達585hp輸出的前中置引擎搭配Transaxle後置變速箱架構搭配專屬底盤套件,與Active Aerodynamic Profile主動空氣力學裝置與輕量化車身結構,於紐柏林北側賽道締造7:10.9之單圈成績,打破市售量產前置後驅最快單圈成績。
「AMG GT R擁有前所未有的駕馭極限,融合賽道基因與賽車工藝,具備淋漓的動態表現、精準的指向性與絕佳抓地力,不僅深入每一寸肌膚,更將沸騰您的血液。這是一款專為極限駕馭體驗而生的跑車,亦是我們運用智慧性能將賽道猛獸馴化為道路跑車的代表作。」 Mercedes-AMG GmbH總裁Tobias Moers如此說著。
誕生於綠色地獄 猛獸般之狂放外型
不僅擁有代表綠色地獄的紐柏林消光綠專屬車漆,AMG GT R更藉由賽車科技的導入,展現獨一無二的外觀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源自1952年Mercedes-Benz 300 SL經典車款的AMG Panamericana直柵式水箱罩,及輕量化碳纖維寬體前葉子板(較AMG GT/GT S車型加寬46mm,提供精確的轉向性與強大的抓地力。AMG Jet wing飛翼式前保桿更導入AMG主動空氣力學的進氣格柵與前下護板(對應車速可自動調降最多達4cm,於時速250km/h時可增加額外40kg下壓力),氣壩兩側輔以側翼輪拱對流孔,將賽車空氣力學完美運用。碳纖維車頂、碳纖維車外後視鏡罩、以及前葉子板雙側散熱孔上的亮黑色散熱孔飾片則構成AMG GT R側影的強烈識別特徵。車尾配備大型可調式碳纖維尾翼、寬體後葉子板(較 AMG GT/GT S 車型加寬 57mm)、消音器氣體散熱對流孔、輕量化碳合金消音器,與中出排氣系統結合側邊雙出隱藏式尾管,構築出最讓人震懾的背影。
競技風華 裏外兼具
滿漲的競技風格,同樣於AMG GT R座艙內全面展開。駕駛操控介面換上了含12點鐘標記的AMG高性能全DINAMICA平底方向盤;搭配AMG高性能賽車座椅,於激烈操駕時給予最紮實與直接的操控感與穩固的包覆性。並藉由橘紅雙色儀表樣式搭配黑色外框、AMG霧面碳纖維控台飾板、AMG碳纖維門檻飾板、黑色織布頂篷(亦可選擇黑色DINAMICA車內頂篷)、與多處的亮黑色飾板點綴的AMG內裝夜色套件,將熱血與豪華質感完美融合。
除了豪華內裝選配,AMG GT R同時提供車主征服賽道的最佳準備,提供AMG賽道套件,包含輕量化AMG賽車桶型座椅、SCHROTH四點式安全帶、滅火器與霧黑色防滾架,讓車主更能將AMG GT R發揮到極致。
M178巔峰之作 0-100km/h加速3.6秒達成
AMG GT R所搭載的動力系統,是代號M178的AMG 4.0L V8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不僅貫徹 “One Man, One Engine” 造車哲學,也擁有「hot inside V」中置雙渦輪設計、「NANOSLIDE technology」奈米鍍層、「zirconium alloy」鋯合金材質打造的汽缸蓋、乾式油底槽及 AMG 動態引擎腳等設計,更將渦輪增壓系統增壓值由原先的1.2bar提升至1.35bar,相對應ECU引擎監理系統也重新調校空燃比與正時控制,讓其最大馬力表現高達585hp/6250rpm,最大扭力為700Nm / 1900~5500 rpm,而AMG DYNAMIC SELECT駕駛模式則提供Comfort、Sport、Sport+、RACE、Individual五種階段,讓AMG GT R不僅擁有更易征服賽道的動態特質,也能依照個人駕馭風格,調整最適宜的動力特性。
Transaxle 後置變速箱設計,藉由輕量化碳纖維傳動軸與碳纖維扭力管相接AMG SPEEDSHIFT DCT 7速濕式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並強化M模式手動換檔的反應時間;對應RACE START超跑控制模式的進化,AMG GT R僅需於D檔靜止狀態全力踩踏煞車與油門即可執行(限S/S+/RACE模式使用),並可藉由換檔撥片依路面狀況調整起跑轉速,造就了0-100km/h加速過程僅需3.6秒成績,極速高達318km/h。
多樣賽車科技導入 成就極限駕馭快感
AMG GT R征服賽道的實力除了動力系統以外,底盤功力更臻關鍵。導入專屬AMG RIDE CONTROL跑車化懸吊,於雙A臂連桿、羊角與轉向節等處皆採用鍛造鋁合金部件,有效降低簧下重量,搭配萬向軸承設計的後軸下連桿、強化版後軸防傾桿,懸吊內的鋼製圈簧(彈性係數手動可調)與筒身皆採專屬設計,並提供C/S/S+三段電子阻尼係數調整功能。
制動系統方面,搭載AMG陶瓷複合材質高性能煞車系統,前402mm/後360mm陶瓷複合材質碟盤搭配前固定式六活塞/後浮動式單活塞卡鉗,擁有絕佳的抗熱衰退效果。再配上AMG後軸轉向系統,以時速100km/h做區分,100km/h以上前後軸轉向同步,以下則前後軸反向轉動,提供高速穩定、低速靈敏等雙重優點。ESP電子操控系統提供三種模式設定,包含最高動態駕馭穩定性的ESP ON、兼顧穩定性與駕馭樂趣的ESP SPORT HANDLING、最小電子輔助干涉性的ESP OFF等。AMG GT R更擁有源自於AMG GT3賽車的專屬AMG Traction Control 9段式循跡控制系統,提供駕駛可針對各種路況進行調整,打造極高自由度,徹底激發車輛操控極限。
除此之外,輕量絕對也是致勝關鍵,AMG GT R除了外觀可視的碳纖維材質外,針對前葉子板、底盤強化支撐件、扭力管外罩、傳動橋車體強化支撐件等處皆導入碳纖維材質,作為選配的AMG輕量化五輻雙肋式霧黑色鍛造輪圈,10J x 19與12J x 20尺碼的前後輪分別僅重8.3kg、9.8kg,更展現AMG GT R於輕量層面所下的功夫。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13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等了很久,終於試騎到R3。這台是我目前最看好的初階重車。帥氣的外表,舒適的乘姿,滑順的動力和變速箱。不多看兩眼不會發現她其實只有321c.c.。配備零件基本了一點,但也讓價格和車都好入手。已經擁有R3的車友,請不吝在留言多補充這台車的特色。Finally test rode R3!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anticipated entry level motorcycle. Sharp looking exterior, comfortable riding position and smooth power delivery. You gotta take a close look to realize it's not in the same league as its big brother, R6. Although the components are somewhat basic (regular fork, suspension), but the price makes it really attractive as an entry level bike. If you are a R3 owner, let me know what you like about this bike in the comments below.
試騎系列 Test Ride Playlist:https://goo.gl/tH3tpX
規格往下看 See specifications below.
2016 Yamaha 試乘記 (試駕R3/XSR90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5WGtWRDCHM
Bike: Yamaha YZF-R3
Vlog 21 摩托日記第二十一篇
2016 Yamaha YZF-R3 規格 Spec
引擎形式 水冷DOHC 每汽缸4汽門雙汽缸
全長(mm) 2090
全高(mm) 1135
座高(mm) 780
乾重 166KG
總排氣量 249 / 321
供油方式 噴射
啟動方式 電發
最高馬力 41.42bhp @ 10,750rpm
最大扭力 21.8lbft @ 9,000rpm
油箱容量 14l
傳動形式 六段濕式多片
前懸吊系統 油壓前叉41mm內芯
後懸吊系統 可調式單筒油壓
輪胎(前) 110/70 17
輪胎(後) 140/70 -17
前煞車系統 單碟雙活塞
後煞車系統 單碟單活塞
ENGINE TYPE 321cc, liquid-cooled 2-cylinder DOHC, 4 valves per cylinder
BORE x STROKE 68.0 x 44.1 mm
COMPRESSION RATIO 11.2:1
FUEL DELIVERY EFI
IGNITION Transistor Controlled Ignition
TRANSMISSION Six-speed
FINAL DRIVE Chain
FRONT SUSPENSION 41mm KYB fork; 5.1 in. of travel
REAR SUSPENSION KYB single shock; 4.9. in. of travel
FRONT BRAKE 298mm floating disc
REAR BRAKE 220mm floating disc
FRONT TIRE 110/70-17M/C 54H
REAR TIRE 140/70-17M/C 66H
L x W x H 82.3 x 28.3 x 44.7 in.
SEAT HEIGHT 30.7 in.
WHEELBASE 54.3 in.
RAKE (CASTER ANGLE) 25°
TRAIL 3.7 in.
FUEL CAPACITY 3.7 gal.
FUEL ECONOMY Est. 56 mpg
CLAIMED WET WEIGHT 368 lb.
Outro Music: Anikdote - Which Direction?
NCS Release bit.ly/1LfXUQh
https://soundcloud.com/anikdotemusic
Other Music: Electro Light - Night Shines (Feat. Nathan Brumley )
NCS Release bit.ly/1t6M3Ts
https://soundcloud.com/maskedacoustic #13N 追蹤 13N Instagram: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DSG七段乾式變速箱油的問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缺點最大扭力承受度低乾式雙離合器因排列緊密,通風性差,加上缺乏油壓散熱,僅能藉由微量的空氣及金屬傳導來排除熱能,因此不適合承受過大的扭力輸出,很 ... ... <看更多>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專用油 - สำรว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專用油at Facebook. ... <看更多>
乾式雙離合器變速箱油 在 [心得] 福特課程-乾式PS變速箱篇-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很多車友在問,我的大修變速箱4.9萬到底修了些什麼,為什麼變速箱換檔會抖動,我一次
說給大家聽。
雙離合器變速箱跟手排變速箱基本架構一樣,差別在於人工或是電腦執行換檔的指令。
為什麼換檔會頓挫呢?尤其是發生在一檔換二檔的時候
喀啦喀啦聲是什麼?
以上現象
→都是不正常的
而且【正常】的自手排變速箱根本不需要市區用S檔高速用D檔
如果你會抖動,會有喀啦喀啦聲,一檔換二檔感覺像黏在一起等等現象
→你的撥叉或是離合器釋放軸承壞了
跟一般手排變速箱一樣,自手排變速箱也有所謂的三寶,屬於常態性耗材,離合器釋放軸承
跟撥叉屬於耗材,當它無法正常的〝離〞〝合〞,力量無法100%傳遞而造成〝半離合〞的時
候,變速箱很快就掛了,這個喀啦喀啦聲,就是半離合的聲音,它在提醒你去換三寶了。
當然如果純粹只是換三寶,應該不用到4.9萬,可以請技師插電腦或是從外觀去判斷磨耗情
形。
我會想拆開全部總換,是想省工,等於歸零保養的概念。
由於雙離合器是奇數檔位偶數檔位分開,所以撥叉釋放軸承都是兩組,要換就兩邊一起換,
別這次換了奇數邊下次壞偶數邊,工錢很貴的!
好了,當你變速箱耗材換完後,前面會有幾天感覺變速箱笨笨的,這很正常,因為所有參數
都reset,你必需讓它適應你的開車節奏,教育它。
上次大修完到現在,別說市區走走停停,就連爬山路(文化大學後山抖坡)我也很少在用S檔
,D檔就足以應付所有路況。完全沒有抖動,完全沒有喀啦聲,一檔就是一檔,二檔就是二
檔,就是像gti那樣直接接合不拖泥帶水的快速換檔聲浪才是正常的;如果你有改管,可能
會有小小的音爆聲。
而且當你在市區起步時,油門踩多點,有時一檔會瞬間強力接合的衝力。這是乾式ps有別於
自排變速箱〝軟性連接〞的不同感受
記住一件事,
自手排跟手排一樣,動力〝直接〞,三寶會磨損消耗(跟煞車皮一樣)固定里程要換。
以上供大家參考
不囉嗦,直接看影片最準XDD
1. 這是市區緩起步踩油門,檔檔轉速落在扭力最大區間2000~3000轉內
https://youtu.be/soNSjnSk7-E
2. 多踩一點油門(當時是平面上建國高架匝道),可以看到,雖然放開油門還是會多升一檔
,但還是維持在2000轉以上,方便再加速
https://youtu.be/Q_xJm9OhrEY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65.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47434121.A.01D.html
我以前就開手排車,所以這些早就知道是合理且正常損耗,福特真的適合熱血且懂車的車主
。
第一次,還在保固內免費
第二次,也還在保固內免費
第三次過保自費,然後格沒多久tcm壞了不過十年保固免費
https://youtu.be/digUUFpmJIU
系統不是我知道的範疇,需要其他學長幫忙補充
組長
重大零件還是信任原廠,算是vip了 XDD
考量到物料成本波動,所以我po的價格大家參考就好,實際維修還是以現場原廠估價為準,
落差應該不會太大,別拿以前的價格去殺價啊啊啊~人家也是賺辛苦錢。
更久
還有那個煞車倍力器是原廠主動出保更換的,算是善意保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