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幫政府找到他想找的「主因」】
問題發生了,自然要想辦法解決,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從根本上瞭解成因、進而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然而,這次八仙塵爆事件,我們的政府面對的態度,就如同過去其處理各種爭端事件的手段一樣:總是聲稱要「找出主因」,可我們只見到一個又一個的標靶出現,而輿論的鏢就這般射向這些「被形塑、被建立」的「兇手」,可怎麼也射不穿這個政府戴著面具分化民意、好以遮掩自己身為首謀的醜惡的臉龐。
粉塵爆炸,透過「圖文不符「做的圖片解說(1)我們已經知道,不管是封閉或是開放式空間,也不論有沒有明顯的火源,只要空氣中一點靜電摩擦都可能引燃爆炸;而在含有高濃度粉塵環境當中,爆炸後產生的真空會再吸引更多粉塵集中、進而導致連環的爆炸。由此來看,不論是「主因」(含有高濃度的粉塵環境)還是「助因」(粉炸爆炸再吸引粉塵再爆炸),結果再明顯不過,原因就是「粉塵」。
但是,看看我們的政府是如何進行他們所謂的「真相還原」:「……據了解,報告結果最快於明天出爐,內容初步排除燈具高溫造成,而將肇事主因指向現場40 多枚的菸蒂。」(2)
他們說是「菸蒂」。沒錯,40 根小小的「菸蒂」。
這個政府,在這樣大型的活動場合,忽略了佔全場最大發熱面積的高溫燈具及音響舞台設備,而將起火原因歸咎於 40 根小到不行而且還可能是被踩在大家腳底下可能都已經濕掉的菸蒂上。
我不是要告訴大家,這樣的場合可以允許點菸;而是,只要你看過當時側錄的爆炸失火影片(3),一定能夠發現,正是在活動的主辦單位瞬間噴出大量粉塵之時,引爆第一波的大火;而後的大火蔓燒,應當可以合理的推斷,由於參加的民眾身上都附著了大量的玉米粉,導致火勢持續。
所以歸根究柢,還是「粉塵」。
甚至,從舞台版的角度(4)我們可以看到,大火之時,舞台工作人員嘗試用二氧化碳滅火、卻反而攪動了地上的粉塵,造成二度竄燒。
上述種種,我們得見,主辦單位對於粉塵的認識、宣導、以及處理方式都有著非常大的問題。
我們可以做什麼?消防人員的人力及設備是否充足?醫護人員的配置能否因應?當類似狀況發生時的補助與福利措施是否有了統一的標準?一一檢討這類大型活動的公安管理條例、並且做好事故發生時的處理標準程序。這就是我們該做的。
而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檢警也已採集菸蒂DNA,將先與舞台工作人員DNA比對。」
會參與這類活動的民眾,表示其對粉塵的爆炸知識已有嚴重的不足;若再追究其「為何抽菸」,根本對釐清事實的責任於事無補,不過是政府為了逃避其應負的責任而建的稻草人。
這個活動,從頭到尾,就「不應該舉辦」。
主因沒有別的、也沒什麼好找的,就是「粉塵」。
而政府最該糾出的「兇手」、「首謀」——除了主辦單位——就是政府自己。
-
【相關連結】
(1) 塵爆是什麼?
https://goo.gl/7z8beB
(2) 塵爆現場有40菸蒂 鑑識指向抽菸釀慘劇
http://goo.gl/TL5Zmf
(3) 八仙樂園失火片段: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ocal/20150627/636956
(4)【八仙舞台版影片曝光】塵爆起火球 CO2滅火擴大延燒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29/638153/
(5)國外彩色路跑沒有火災,是因為他們的玉米粉裡面有小蘇打與明礬?
http://pansci.tw/archives/81288
-
【支持曾柏瑜,支持真實政治】
選民聯署募集中:https://goo.gl/QdAien
志工夥伴招募中:https://goo.gl/cqNQCY
【小額捐款帳戶】
銀行:812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北新店分行)
帳號:2070-10-0008041-6
戶名:105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曾柏瑜政治獻金專戶
二氧化碳滅火濃度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此次丙烯災變,關鍵因素在兩點:
1.從中央到地方,管線橫向與縱向溝通與管理長期失職。
2.沒有足夠設備確認氣體種類與防災。
高雄市管線電子化不能推說沒有多少年以前的資料,經濟
部也不能推給地方政府。兩邊都要為枉死的消防人員與同
胞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以下雲針對丙烯也作點資料整理:
1.甚麼是丙烯?
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溫下為無色、稍帶有甜味的氣
體。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3(20/4℃),冰點-185.3℃,沸
點-47.4℃。易燃,爆炸極限為2%~11%。不溶於水,溶於有機溶
劑,是一種屬低毒類物質。
2.危險性:
健康危害:本品為單純窒息劑及輕度麻醉劑。急性中毒:人吸入
丙烯會造成意識喪失,當濃度為15%時,需30分鐘;24%時,需3
分鐘;35%~40%時,需20秒鐘;40%以上時,僅需6秒鐘,並引
起嘔吐。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引起頭昏、乏力、全身不適、思
維不集中。個別人胃腸道功能發生紊亂。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本品易燃。
3.消防措施:
因丙烯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
燃燒爆炸的危險。與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
合,與其它氧化劑接觸劇烈反應。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
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洩漏處的
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
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乾粉。
4.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洩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
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
電工作服。儘可能切斷洩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 吸收劑蓋住
洩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
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
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
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
修復、檢驗後再用。
丙烯對環境有危害,對魚類和水體要給予特別注意。還應特別注
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污染。
二氧化碳滅火濃度 在 所有氣體滅火藥劑中,二氧化碳的安全風險是最大的,主要 ... 的推薦與評價
所有氣體滅火藥劑中,二氧化碳的安全風險是最大的,主要是窒息風險,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0%,就會導致人體昏迷,而二氧化碳的滅火設計濃度至少在34%以上,因此二氧化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