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周青 #越野跑 #長距離耐力運動 本集專訪台灣越野跑一哥,小帥:周青。 他站穩台灣,放眼亞洲,挑戰世界,來跟我們聊聊長距離運動的這面照妖鏡。同時訪問怪獸教練巨人楊嘉憲,討論專項運動的肌力訓練菜單,全季度備賽,還有相關的專項轉化。 總之,無論任何專項,你都需要強壯,你都要變成一名強壯的運動員。 ❤...
「亞健康症候群」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小獅子代購Little-Lion-Sh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亞健康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亞健康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亞健康症候群 在 中亞健康網- #噬血症候群... | Facebook 的評價
亞健康症候群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是「螞蟻人」嗎? 提醒您注意「糖上癮」的危害?】
上班族壓力大,休息時間來點甜食、手搖飲,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很紓壓,糖分一下肚感覺精神瞬間都來了。不過您知道嗎?糖分其實會對身體產生慢性傷害,長期下來不但會引發疲憊和注意力下降,還會成癮!這也就是為什麼「螞蟻人」(嗜甜者)比一般人容易覺得累的原因[1]。
為什麼每次都對自己說:「我只吃一塊餅乾就好。」但卻不知不覺地一塊接著一塊,有時候甚至把整包的糖果餅乾都吃完了?是因為吃甜食會讓你心情愉悅嗎?如果甜食真的能讓你心情變好,那一開始為什麼要限制自己只能吃一塊?是因為害怕吃太多造成身體的負擔?還是因為你擔心整包餅乾吃個精光後,隨之而來的罪惡感,讓你懊悔不已,責怪自己如此缺乏自制力。
我們會刻意控制甜食的食用量,不敢大口大口地吃,就是因為我們早就知道攝取過多糖分對身體不好。你可能會心存懷疑,吃甜食明明就能讓心情變好。若糖分並不能讓人感到開心或滿足,為什麼每次吃糖果餅乾總是一塊接著一塊[2]?
■小心!別不知不覺就對糖上癮
吃太多含添加糖的食物、精製碳水化合物、又喝含糖飲料,會讓身體處在一個因血糖過高而興奮的狀態,過多的糖會衝到血液中,胰島素就會要肝臟合成肝醣,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和身體的脂肪細胞裡,形成脂肪肝,甚至會溢到血液中,造成血管阻塞,增加心臟病的風險[3]。
■攝取過量的糖,恐會造成身體健康極大危害
糖在體內會產生類鴉片物質及多巴胺,「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指出,「吃糖就像吃嗎啡一樣,它會讓你有愉悅感,當吃糖變習慣之後,就會習慣要透過吃糖來刺激愉悅感,就像毒品上癮,容易愈吃愈多,長期下來就會影響健康[4]」
■攝取過多糖的壞處?
糖攝取過多,除了容易蛀牙外,還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並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加速身體老化,並被懷疑可能也會增加癌症風險[5]。
■怎麼樣算是吃太多糖呢?
根據WHO每日糖攝取量的指導方針,每日的糖攝取量應減少到當日熱量攝取的10%,低於5%更好。有關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上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
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不包括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
喝1杯含糖飲料,添加糖攝取量就容易超過每日上限參考值。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6]。
■糖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
1. 體重增加、肥胖
攝取過多糖就會增加過多熱量,由於糖是「空熱量」,沒有蛋白質或纖維,無法攝取到營養,也沒辦法給你飽足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篇研究[7]也發現,飲用含糖飲料會促進成人和兒童的體重增加。
高糖份的人工食物,能讓血糖快速劇烈變化,因此能很快帶來飽足感,但也很快會餓,很有可能會讓人渴求更多高糖份食物,進而使人對糖的依賴加劇。
柳朋馳醫師指出,吃糖一定會增加熱量,造成體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發胖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容易疲倦、肝功能異常,甚至會增加心血管風險,這些也是糖吃太多,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2.影響認知功能、情緒
攝入過多的糖,也會讓你感覺情緒低落,尤其是當你吃高糖、加工的零食。不含蛋白質或脂肪的高糖食物會讓血糖飆升,讓你感到疲倦、煩躁和憂鬱,甚至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Neurology)》上的一項研究也發現,高血糖對認知有負面影響。
柳朋馳醫師指出,高嗜糖的民眾確實會影響認知功能,也會對於記憶有影響,可以從糖尿病病人身上發現,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都會提高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甚至進展成失智症。若是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況下,也會影響到腦血管健康。
柳朋馳醫師提醒「長期吃糖,可能會引發糖尿病,產生這些風險,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3. 皮膚冒粉刺、痘痘
造成粉刺、痘痘的原因很多,吃糖就是其中一個。《美國醫學會皮膚病學期刊(JAMA Dermatology)》一項研究發現,富含糖的食物及牛奶、脂肪食物的飲食和成人皮膚問題有關。
糖會影響皮膚健康,吃太多糖,容易影響胰島素、荷爾蒙,造成皮膚問題,且還會形成糖化終產物(AGEs),會讓皮膚失去彈性、下垂,斑點與皺紋也會變多。
4.影響消化系統
柳朋馳醫師說「長期血糖偏高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失衡,容易導致便秘,另外,也有研究發現,糖份攝取也和腸內菌相改變有關係,這些都會影響腸道健康,甚至透過腸腦軸線等,引發憂鬱等狀況」
另一方面,如果攝取添加大量糖分的食物,很可能會減少攝取對於有益腸道、身體健康的蔬果,缺乏重要營養素[8]。
■糖與糖尿病真有關係?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蓉」表示,很多人以為,吃太多的糖就會得糖尿病,其實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食用過多的糖,會促成三酸甘油脂過高,增加熱量的攝取,增加肥胖的機率,甚至產生「代謝症候群」,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若本身有糖尿病,卻不加以控制糖的攝取量,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例,造成疾病的起因,除了家族遺傳,多半與肥胖、少運動、BMI值過高、不均衡飲食等後天習慣有關,而糖的熱量高,太常吃會導致肥胖,大家還是要適可而止。
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吃到的糖多為蔗糖,經由轉換一部分分解為葡萄糖,成為血糖的來源;另一部分則轉為果糖,長期累積會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脂肪肝等慢性問題,不容小覷。針對腹部肥胖或三餐飲食不規律又愛吃糖的人,更是要特別小心,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來得更高[9]。
■「控制額外添加精製糖」:戒糖後的身體變化,好處多多
無論是麵包烘焙品、醬料、糖飲等含糖的食物,最好是適可而止,一般飲食建議成人每天的添加糖攝取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更明確,希望女性每天控制添加糖的攝取量在25克以內,男性在37克以下。然而,統計上看起來成人攝取的糖量常常超標兩、三倍以上。
剛開始大家可能對「添加糖有幾克」是沒什麼概念的,而這時就要多多讀食物的成分標示。當食物標示上面有寫到「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都是指添加糖份。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含糖量小於5克的食物。
精緻糖的陷阱 如果認真看食物成分你會發現一罐330cc的可樂,總糖份就是35克。一天喝一瓶就接近添加糖超標了。而許多人認為很健康的乳酸菌飲料,糖份比例也極高,每100毫升常含有15克左右的糖,千萬不要以為上面寫著零脂肪或幫助消化就是健康飲品。
另外,一杯大杯700cc的珍珠奶茶,就算你很客氣的點了微糖版本,總糖量也是將近40克,全糖的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是超過60克的糖。為了健康著想,這些都是少碰為妙[10]。
■七招減糖大作戰
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臟病、三高(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發炎、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牙菌斑和蛀牙等等眾多疾病,都與「糖」有關!
「減糖該怎麼做?」總令人很困惑。畢竟飲食習慣不是說變就能變的,我們得先意識到糖帶來的健康影響,了解哪些食物對健康不利,並找到面對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就提供幾個方法,讓你一步步減糖。
➤不要喝含糖飲料
沒錯,雖然街上每走幾步就有一家飲料店,賣著甜滋滋還不給調甜度的大杯茶飲,但這些含糖飲料真的是健康殺手。另外超商裡充斥著可樂、汽水、能量飲料也都是含糖飲料,還有些人以為果汁、奶昔很健康,其實裡面含的糖份還是過量。記得都要避免。
你可能會很狐疑「不喝飲料要喝什麼?」,嗯,喝白開水最好。但如果你真的還無法一步到位,你可以試試看喝氣泡水,氣泡水帶有汽水的口感,但不含糖,如果你還想要更多味道,可以加一點原味檸檬汁和冰塊,在白天就很清涼醒腦了。
咖啡與茶同樣是萬年不敗的飲品,只是你最好選擇喝不加甜味劑也不加糖的,不要習慣「加一匙XX糖漿」這樣的喝法,要的話就加天然的肉桂、薄荷葉等,增添風味。
➤從明顯含糖高的食物的開始減糖
哪些食物的含糖量很高呢?蛋糕、麵包、甜甜圈、冰淇淋之中的糖份大概都佔了三分之一強,並不是好的食物選擇。吃愈多,你會愈喜歡吃甜的東西,但身體感到愈累,也不容易覺得飽,反正就愈吃愈多。而且這一類的食物營養成分其實都不高,對身體壞處大於好處。
➤不吃加工食物
不管口味是甜的還是鹹的,加工食物總是不可避免的加了不少糖,讓我們覺得肉鬆、肉乾、火鍋料怎麼這麼鹹甜有味,愈吃愈停不下來。愈精緻的食物,添加愈多合成物、顏色、乳化劑、口味,都不利於我們的健康,營養成分少,卻稱增加身體負擔。
➤學會看標示
購買食物時,養成看標示的習慣。了解每一百克這個食物裡面,含了幾克的糖。目前建議每天女性不要攝取超過25克的糖,男性不要超過35克。
➤減少精緻澱粉
麵粉、白米飯算是精緻澱粉類的食物,本身已經是單醣形式,我們吃下肚後很快變成糖影響血糖值,因此最好是選擇全穀類的主食。
➤事先計畫好食物選擇
如果你突然覺得肚子很餓,就很容易亂吃東西,順手抓一把巧克力棒、餅乾什麼的,反正能止住肚子餓的就好。就算你是吃市面上標著「健康」取向的餅乾,像是雜糧棒、蛋白質補充包等,不一定真的健康喔!
但如果你先想好,準備好一盒切好的芭樂帶到公司,就不用在點心時間吃零食。或者在家準備蒸熟無調味的花生、無調味的堅果、不加糖的果乾、水煮蛋、新鮮水果等,作為嘴饞時的點心選擇,就比較能揚棄各種甜滋滋但不健康的食物喔!
➤盡量睡飽
睡眠不足時我們會心情不好,免疫力下降,做事難以專心,人會變胖,同時也會影響自己選擇的食物種類,更不可能對高熱量的甜食說「不」。另外愈晚上床睡覺,愈需要零食消夜,因此,還是早早睡覺睡飽飽,最不傷害健康。
一般我們的生活模式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一堆糖,因此你必須先意識到糖的危害與減糖的重要性,再一步步往減糖邁進[1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Yahoo 新聞)沒生病卻常喊累?你可能是「螞蟻人」:https://bit.ly/3lwEKBB
[2](什麼是糖上癮?:https://www.sportsplanetmag.com/article/desc/17091216593707262)
[3](康健雜誌)「小心!別不知不覺就對糖上癮」: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test/index/147
[4](康健)「糖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585
[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攝取過多糖的壞處?」: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661&pid=9708&sid=9709
[6](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糖攝取量上限」: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661&pid=9709
[7]
Maria Maersk, Anita Belza, Hans Stødkilde-Jørgensen, Steffen Ringgaard, Elizaveta Chabanova, Henrik Thomsen, Steen B Pedersen, Arne Astrup, Bjørn Richelsen, Sucrose-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 fat storage in the liver, muscle, and visceral fat depot: a 6-mo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95, Issue 2, February 2012, Pages 283–289, https://doi.org/10.3945/ajcn.111.022533
▪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95/2/283/4576708
[8](康健)「糖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585
[9](翻轉醫療x長照喵) 「愛吃糖,就會得糖尿病嗎?」:https://bit.ly/3AiRl1z
[10](良醫健康網)「你以為「黑糖、蜂蜜」比糖健康嗎?想要皮膚變好、不再失眠...外科醫師破除「戒糖」2大迷思」: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3003136&p=2
[11](照護線上)「七招減糖大作戰(懶人包)」: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9/04/sugar.html
➤➤照片
[8]
[7]:FIGURE 1. Mean (±SEM) relative changes in ectopic fat accumulation in VAT, liver, and skeletal muscle.
[7]:FIGURE 2. Mean (6SEM) relativ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螞蟻人 #糖上癮 #手搖飲 #糖尿病 #失智症 #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新光醫院家醫科 /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亞健康症候群 在 小獅子代購Little-Lion-Sh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品優惠
「不純砍頭」應該不少人都聽過看過這句話😂講的就是蜂王乳‼️好多人請小編代購,很多客人都是吃了好多年的老顧客,德國老品牌把關安心使用👍蜂王乳的秘密 ‼️
🌟養膚抗老美容
🌟精神狀態好
🌟睡眠品質提升
🌟增加免疫力
【德國Sanct Bernhard蜂王乳膠囊】男女皆可
規格 : 120入
有效期限 : 2023
❓什麼是蜂王乳
蜂王乳(Royal Jelly),又稱蜂王漿,女王幼蜂專屬的食物,自古以來就在傳統使用中,特別是在亞洲及古埃及的蜂療法中,廣泛使用於健康輔助產品。
🌟蜂王乳-又稱為「維持青春秘密」
蜂王乳中最重要的成分♦️「癸烯酸」 (10-HDA; 10 Hydrodecenoic acid),具有抗老的作用,蜂王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又以乙烯膽鹼 (Acetylcholine)及泛酸 (Pantothenic acid)含量最多。
🌟蜂王乳的天然珍稀成分-「癸烯酸」
🔹抗老養顏美容
🔹改善肌膚細紋恢復光澤彈潤
🔹維持體內機能因子的平衡
🔹促進新陳代謝
🔹提升自體免疫防護力
🔹肌膚油水平衡
🔹蜂王乳可視為全面性維他命,調整體質或養顏美容都能提供幫助。
🌟主要成份
蜂王漿濃縮 170mg=相當於天然蜂王漿500毫克
維生素 E(α-TE)34,2毫克
菸鹼 24毫克
泛酸 9毫克
維生素B2 2.1 毫克
維生素B6 2.1 毫克
維生素B1 1.65 毫克
葉酸 300微克
生物素 75 微克
維生素B12 3.75 微克
🌟服用方法:
成人每日2粒,飯前空肚食用 或照醫師指示服用。
⚠️注意:兒童、患哮喘及對蜂蜜產品過敏者,服用前請先徵詢醫生意見。
⚠️罹患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等婦科疾病的女性,屬於對女性荷爾蒙較敏感的體質,蜂王乳中類似女性荷爾蒙的類唾液腺荷爾蒙,可能會刺激、誘發這些婦科疾病,建議有此類疾病的女性,不建議使用。
===蜂王乳科學驗證相關網路資料提供===
✅延緩人體與肌膚老化現象
蜂王乳對於肌膚老化的功效在於♦️類腮腺激素(parotin)及豐富的養份,類腮腺激素能恢復皮膚及肌肉組織的活力,荷爾蒙醫學研究發現食用蜂王乳確實促進細胞製造膠原蛋白,減少肌膚細紋及受損,效果非常明顯‼️
✅精神狀態更好,增加體力活力
疲勞是最讓身體感受不適的狀態,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蜂王乳能減緩運動後疲勞的發生,蜂王乳幫助身體補充養分,加速新陳代謝,改善容易疲勞狀態與精神。
✅消炎抗菌,減少慢性疾病,減少感冒
蜂王乳中含有♦️天然抗菌物質Royalisin ,能保護女王蜂不受疾病的侵擾,對於多數的細有效消滅,♦️長期服用後幫助免疫力提升,感冒的機率大幅降低。
♦️現代醫學陸續發現許多慢性疾病都和體內長期發炎有關,例如 : 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是失智症都是由血管長期發炎所造成;研究發現蜂王乳能抑制細胞的發炎反應,減少發炎激素的產生,對於抗發炎有優異功效,因此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減少經前症候群與更年期不適
經前症候群及更年期大多是由體內荷爾蒙波動所造;臨床研究發現蜂王乳具有類荷爾蒙的成分,調節體內荷爾蒙,達到緩解經前症候群及更年期不適的功效。
✅幫助降低膽固醇
蜂王乳是自然界降低膽固醇的天然物質,無副作用,減少血管硬化的機率。膽固醇過長期高(特別是低密度膽固醇LDL)會造成血管阻塞硬化,被認為與許多慢性疾病如心肌梗塞、高血壓及腦中風有關。
🌟特別適合人群
不管怎麼保養臉部總是粗糙暗沉
氣色臉色總是很差
翻來不去常失眠
❌沒有添加糖❌澱粉❌酵母❌麩質和鹽
#紐澳代購
#德國
#蜂王乳
亞健康症候群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周青 #越野跑 #長距離耐力運動
本集專訪台灣越野跑一哥,小帥:周青。
他站穩台灣,放眼亞洲,挑戰世界,來跟我們聊聊長距離運動的這面照妖鏡。同時訪問怪獸教練巨人楊嘉憲,討論專項運動的肌力訓練菜單,全季度備賽,還有相關的專項轉化。
總之,無論任何專項,你都需要強壯,你都要變成一名強壯的運動員。
❤️ 追蹤周青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ChouChing1991
❤️ 追蹤巨人教練: https://www.facebook.com/joshua.yang2
➤ 周青肌力訓練頻率:一週一次/一週兩次,依照賽事調整。
➤ 重量訓練菜單,與提升最大肌力課表基本相同,再對應專項所需,提高『穩定性與抗動』訓練。
➤ 專項運動主戰場就在專項,肌力訓練從來不是把一個運動員改變成不同的選手。
➤ 國際越野馬拉松的主流為100km,亞洲以50km為主。
➤ 中國馬拉松跟越野跑在近年數量已經將近1比1。
➤ 越野馬跑迷路?常常發生?
➤ 什麼垃圾國家選手為了獎金會去拔掉路標?
➤ 周青一開始接觸的是網球,從家庭離家出走的故事。
➤ 家庭的高壓統治?後來如何接觸到越野跑?
➤ 三鐵迪克老爹Team Hoyt的故事推薦:https://youtu.be/ezDx0Ts1pok
➤ 周青最喜歡的越野跑分享:沙漠極地賽事。
➤ 獨自一個人完成挑戰的心理側寫。
➤ 尼泊爾賽事分享 髂脛束症候群 (IT Band syndrome)
➤ 四川越野賽事分享,玩命與冒險?各項賽事的風險,反而越危險越安全
➤ 越野跑 v.s. 馬拉松:心智訓練?安排比賽來當成訓練賽。
➤ 周青目標:全破台灣紀錄!94狂!站穩台灣,放眼亞洲,挑戰世界
➤ 運動員分享:越野跑界傳奇 Kilian Jornet
➤ 一般人的訓練與專項運動員訓練的不同之處:運動員有明確的目標。
➤ 全季度備賽訓練,共軛週期訓練,週期密度,疲勞鋼索,疲勞監控。
➤ 重量肌力訓練 + 跑步:劑量總量管制。訓練不相容性是有劑量前提存在。
➤ 周青:重訓之後+適量的跑步收操。
➤ 周青:背蹲舉兩倍自體重,硬舉兩倍自體重。
➤ 從事各項專項運動之前,先把身體變強壯,變成強壯運動員,再做專項轉換。
➤ 國外選手也是這麼做嗎?大量受傷之後的導向趨勢。
➤ 長距離運動是一面照妖鏡。
➤ 周青IT Band:股四頭過於強壯而代償臀中肌。
➤ 周青的飲食規劃,生酮飲食對於訓練的影響?全素飲食?
➤ 推薦台灣馬拉松賽事:台北馬拉松,萬金石馬拉松。
➤ 長距離撞牆,一開始什麼都想,變成什麼都不想,後來就唸經口號,心智的困難度。
➤ 台灣FKT = Fastest Know Time 已知最速時間,百岳單攻賽事,教育意義。
➤ UTMB法國賽事朝聖。
➤ 以肌力訓練,來完成Outdoor的目的。
小額贊助,請邱個喝杯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chiougrr
邱個選樂|邱個Podcast片頭片尾曲歌單:🎧🎼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xpq5icvbBTIwdHCzlEQcvpaKhApYqIV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亞健康症候群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心肌梗塞瞬間發生時有多可怕!
生離死別他來不及交代妻子遺言?
跟死神拔河的緊張過程震撼全場所有人!!
#心肌梗塞#生離死別#心臟衰竭#新聞挖挖哇#鄭弘儀#葉克膜
【感動完整版】►https://youtu.be/daV7osRAAWY
⭐姚惠珍嗆爆張亞中!疫苗採購的背後算盤?
► ►https://youtu.be/1NDe8t4QGt0
⭐台灣疫苗不夠打?震撼真相驚呆所有人
► ►https://youtu.be/ai58c2hzG54
⭐染疫身亡再擴大!重症病患淚崩:我想活!
► ►https://youtu.be/4cZAR6tA3zo
⭐36歲憾染疫病逝!年輕人確診暴增藏玄機?
► ►https://youtu.be/JChJWWA377Y
⭐鄭弘儀打這款疫苗!3種症狀驚呆副作用?
► ►https://youtu.be/MdRuW-I9i0U
⭐疫苗打了一場空?台灣疫情解封沒指望?
► ►https://youtu.be/Z48dUX4DTVI
【台灣防疫神話一夕幻滅?】▶▶https://youtu.be/I6ho44Hfujw
⭐台灣疫情壓不住!命理師神預言感染終點!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三款人不宜打疫苗?真實副作用驚呆洪素卿
► ►https://youtu.be/CkIcW7TXXTY
⭐全家人罹癌吐遺言,她節目淚崩交代身後事
► ►https://youtu.be/IVaBJHWVYgM
⭐母親狠逼拋棄繼承?狄志偉心碎說出長子委屈
► ►https://youtu.be/63k-oVBcUsM
⭐上次行房是半年前!女星心死大爆婚姻內幕
► ►https://youtu.be/YZnVv9GGpFI
⭐名醫落下男兒淚!哽咽說出台灣醫護人員困境
►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心理師淚灑攝影棚!要女兒放棄繼承?功成名就錯了嗎?
► ►https://youtu.be/wEoSrZMPPhU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危機四伏!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亞健康症候群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味精 #MSG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0:55「簡訊設計動畫製作」廣告段落
01:46 味精是怎麼被「發明」的?
02:56 味精好吃的秘訣是什麼?
04:07 味精如何制霸餐廳?
05:43 中國餐館症候群
06:55 又是「歧視」惹的禍?
08:21 所以,味精真的不健康嗎?
09:48 我們的觀點
10:19 提問
10:3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腳本: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味精」對人體有害? 世紀大謊言! | 蒼藍鴿聊醫學EP102 :https://bit.ly/3uQ5sso
→The History of Umami (MSG):https://bit.ly/3omK5wv
→煮菜想加味精又怕不健康?認識味精對人體的好處與壞處:https://bit.ly/2RVRS8f
→加味精真的不好嗎?先認識「鮮味」怎麼來的:https://bit.ly/3ycenXq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2020. Scientific Report of the 2020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Advisory Report to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Secretary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Washington, DC.
→味精是不好不健康的化學物質、有毒會致癌?可真是誤會大了!【2019最新】| 食品技師張邦妮 | 安心食代:https://bit.ly/3oddDwC
→If MSG is so bad for you, why doesn't everyone in Asia have a headache?:https://bit.ly/3omK7o7
→The Science of Satisfaction:https://bit.ly/3ydXTOC
→Is MSG as bad as it’s made out to be?:https://bbc.in/2RSNGWO
→「中餐綜合症」:「味精」真的有害健康,抑或只是種族歧視?:https://bbc.in/3y9YMaL
→The History of MSG and Its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https://bit.ly/3uLLWxl
→The discovery of umami: How MSG changed the culinary world:https://bit.ly/3oglVno
→The Cultural Journey of MSG in America:https://f52.co/3hphVQ1
→From the blacklist to the spotlight: How MSG is staging a comeback:https://bit.ly/3hvD4bv
→陳柔縉 (2011). 台灣幸福百事: 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Taiwan: 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侯巧蕙. (2012). 台灣日治時期漢人飲食文化之變遷: 以在地書寫為探討核心. 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超A評論》味素小史:改變近代東亞味覺的魔法調味料:https://bit.ly/2SK4kIF
→The persistent, racist myth of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just won’t die:https://bit.ly/3fgeSaj
→Mosby, I. (2009). ‘That Won-Ton Soup Headache’: The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MSG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od, 1968–1980. 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 22(1), 133-151
→Revisiting the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https://bit.ly/3wa5YSx
→Abend, L. (2017). FOOD FIGHTS AND CULTURE WARS A Secret History of Taste.
→The Strange Case of Dr. Ho Man Kwok:https://bit.ly/33GgCU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亞健康症候群 在 亞健康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亞健康症候群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亞健康英文、亞健康台灣、亞健康比例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亞健康症候群 在 中亞健康網- #噬血症候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噬血症候群是一種嚴重的兒童致命性疾病,起因於淋巴球異常活化和增生並釋放出大量的細胞激素,吞噬身體的各種血液細胞造成免疫錯亂,通常好發在6歲以前. ... <看更多>
亞健康症候群 在 亞健康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亞健康症候群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亞健康英文、亞健康台灣、亞健康比例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