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高教研發能量是振興經濟之鑰(鄭秀玲)
https://tw.appledaily.com/…/202…/5J62N7IEHJHSR3OQTD7T63I7I4/
日前美商Gilead的「瑞德西韋」藥物在治療COVID-19肺炎臨床實驗上傳出好消息,無疑是對全球因疫情影響陷入經濟海嘯中的無助和恐懼,帶來一線曙光。疫情期間我官民合作的「防疫奇蹟」已受到國際肯定,相信未來也可共度經濟難關。除了應急的紓困外,現階段政府和民間更應集思廣益,推出有力的振興經濟政策。
吾人認為釋放高教研發能量是振興經濟之鑰。早在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機時,當時政府就掌握此要點,在交大、清大所在的新竹設立工研院及科學工業園區,冀望發揮產學研發能量,創造全新的半導體產業,以突破經濟困境。此項前瞻性的政策為爾後40多年的台灣經濟奠立了厚實的基礎:有全球稱羨的最完整半導體供應鏈。
在目前台商回台投資風潮、全球對台在防疫表現和產品的信賴衍生的友好關係等有力條件下,展望未來台灣在生技醫藥產業、5G的建設與運用(包括智慧製造、智慧城市、遠距醫療和遠距教育等)、電動車、無人機和新興數位商業模式等高科技產業,都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正是需要學界鼎力相助,再創產學雙贏的關鍵時刻。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上任後陸續推動「五加二」產業政策,雖有一些成效,但囿於表象的「大學自主」,並未深入了解並解決公私立大學的諸多問題,以致無法發揮更大研究能量,帶動周邊產業聚落發展。呼籲蔡總統和新內閣應以釋出高教研發能量為振興經濟的最核心目標,進行高教改革,立委們也應發揮監督功能和修改不適法規,以引導高教發揮應有之適性揚才與研究能量,協助產業發展,才能再創經濟奇蹟。建議如下:
大學推產學法人化
(一) 鼓勵學研機構進行國際合作,善用海外資源及人脈。為因應全球對檢測和治療COVID-19肺炎產品的強大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決定建置「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及分析技術支援平台」,透過產學研合作來整合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專業能量,積極開發檢測試劑、疫苗與治療藥物,值得肯定。我們有優異的醫師團隊和極具全球競爭力的資通訊業者,政府更應積極促成他們和國際大廠、海外華人科學家的跨國跨領域合作,相信不久的將來定能傳出佳績。
(二) 擴大推動價創計畫,鼓勵學者創業。
過去3年多來政府鼓勵學者創新創業,以價創計畫經費補助及專業團隊輔導,協助產官學界籌組創業團隊,將具有商業價值之創新技術進行商轉。此政策不僅可降低年金改革對大學教授的不利衝擊,更可吸引優秀師生團隊投入頂尖研究,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目前科技部已累計成立15公司並完成募資16多億元,商業估值已達37多億元,成效良好,值得擴大推動。
(三) 鼓勵產學合作,推動產學法人化。
目前大學採主計一條鞭,主計人員多持防弊重於興利的思維,使大學產學合作效益的發揮受到阻礙。大學除可推動產學法人化,亦可依現行《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13條,民間捐款和產學合作等自籌收入不受《預算法》、《審計法》及其相關法令規定之限制,以興利角度成立專責收支之附屬單位,比照法人如工研院依一般會計原則,放寬相關收支管理規定。除了給校方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外,其經費自給自足,以吸引優秀人才投入學界,透過產學緊密合作,帶動產業聚落茁壯發展。
(四) 完善校務基金監督機制,大學永續經營的碁石 。
國立大學校務基金來源多元,除了政府補助預算,尚有各項研究補助與捐款等,如何透過內外部稽核等監督機制,確保經費有效管理運用是大學能否永續經營的基石。現行《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5條以及第7條規定:校長擔任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召集人、稽核室人員同時又隸屬於校長轄下,球員兼裁判,監督機制形同虛設。近期媒體已數度披露校長涉嫌擅將校務基金挪為他用的弊案,而學生們則為宿舍修繕、研究生獎學金補助或課外活動經費等不足迭迭抱怨。校務基金的公開透明是資源有效利用和學術卓越的關鍵。每年校務基金動輒千億,校長們(例如校長協會等)應主動自清並對社會表明支持立法院盡速修此惡法,由師生校務代表參與監督。
提昇教部專業能力
(五) 開放教育部司長得自學界借調,提昇其專業領導能力。
自2007年以來高教司長多是教育行政出身的公務人員,不曾在大學任職。因此在缺乏高等教育專業與相關教研經驗下,高教司長無法了解公私立大學問題癥結和解方,更無足夠專業及前瞻格局來擘畫新政策,以因應新經濟時代所需的人才培育。因此呼籲立委們參考科技部組織,盡速修法讓高教司、技職司等司長亦得借調自學界合適人選,以領導高教及技職教育成為培育人才、引領新經濟發展的引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2的網紅邱靖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總質詢影片 第十片:新竹縣各園區開發,未見策略及規劃 楊縣長的政見,有產業發展三支箭 1、AI智慧園區 2、科學園區三期 3、台灣知識旗艦園區(璞玉計畫) 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未見任何具體產業策略或任何數據。以下就為大家報告我們了解的進度: 【AI智慧園區】 問:產業策略? 答:非煙囪...
交大主計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台中亞緻大飯店3月停止營運,台南大億麗緻酒店今天也發出公告,將在6月底終止營運,所有員工和顧客的權利將依法給予保障,台南市勞工局表示,業者今天已送交大量解雇計劃書,受影響員工有251人。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經濟活動連帶暫停,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第1季GDP為1.54%,比2月預測下修0.26個百分點、為近16季最低。背後主因和疫情影響有關,國人減少外出消費還有休閒活動,因此第一季的經濟衝擊主要是在民間消費。
相關報導:
▶️疫情衝擊第1季GDP 近16季新低僅1.54%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6877
▶️國際新聞在這裡!就怕你不看!
https://fb.com/ptsworldnews/
↑↑↑ #公視國際新聞很多唷 ↑↑↑
交大主計 在 以專業實踐幸福-鄭秀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育與文化委員會質詢稿
[大學校長球員兼裁判,校務基金無從稽核和監督]
鄭秀玲委員 2019/10/14
主席好:
大學作為台灣高等教育的研究與教學重心,確保校方經費有效且公平地使用,維護大學的自律和自治,是維持學術品質的至要關鍵。尤其國立大學的不少經費更是來自政府補助,是納稅人繳納的!然而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問題:現行的校務基金稽核制度,大學校長既是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召集人,稽核人員竟然又直接隸屬於校長之下。在此設計下,監督已形同虛設!教育部應盡速修法改善。
104年馬政府執政吳思華前教育部長通過「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 第六條」,學校須設置獨立的稽核人員或稽核單位,以監督校務基金的使用。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之成員、學校總務、主計及行政主管相關人員,不得擔任稽核人員。同時「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 第7條」又規訂,年度總收入在新臺幣二十億元以上的學校單位,應設置隸屬於校長的專任稽核人員一人至數人;並在必要時,置專責稽核單位,並置稽核主管一人。
校長既然已經是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召集人了,該條例又要求大學設置隸屬於校長的稽核人員或稽核單位。如此是要如何有效地監督校務基金的分配與使用?
我們以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和政大五所國立大學為對象,深入調查發現,台大、清大、成大、政大目前都已廢除由校務代表推舉的經費稽核委員會,僅在行政體系下設稽核室,直屬於校長,顯然無法發揮監督的功能。目前僅有交大除了行政體系的稽核室外,另外維持設置經費稽核委員會,由校務會議中推選出委員會成員。但礙於教育部規範,經費稽核委員會的任務不得與稽核室的職責重疊。在這樣的規範之下,經費稽核委員會僅能口頭提醒與提請報告,不具備實質的監督權力。
台大和清大校務代表已意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兩校教授曾分別於107年度的校務會議提案改善,可惜未獲通過。
本席在此提請教育部儘速修法解決這個嚴重問題。建議的解決方案如下:
第一,規範各校在校務會議下,應設立常設的經費稽核委員會。
第二,稽核委員會由校務會議成員推選,召集人由委員互選之。稽核室則隸屬於此委員會,而不是隸屬於校長之下,如此才能維持校務基金稽核的獨立性。
大學要強化自律,唯自律方能自治。請先從稽核監督獨立做起,才不辜負納稅人的期待。
交大主計 在 邱靖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總質詢影片
第十片:新竹縣各園區開發,未見策略及規劃
楊縣長的政見,有產業發展三支箭
1、AI智慧園區
2、科學園區三期
3、台灣知識旗艦園區(璞玉計畫)
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未見任何具體產業策略或任何數據。以下就為大家報告我們了解的進度:
【AI智慧園區】
問:產業策略?
答:非煙囪產業為主。例:軟體總部、資訊服務、國際大廠總部等,也包含大新竹地區衍生的周邊科技產業鏈。(非製造業)。之前做可行性評估初步調查時,有廣寄調查函到新竹科學園區、湖口工業區、台元、生醫。目前有意願的廠商,7成多是大新竹地區的科技產業鍊、生技產業鏈。
至於招商策略還在研擬當中...
問:園區開發進度?
答:本案是用《產業創新條例》來報編產業園區、並爭取前瞻計畫經費。目前都市計畫已變更完成、正在進行環評中。希望今年底前可通過環評、完成報編產業程序並開工。
問:開發期程?
答:因本案有爭取工業局前瞻經費。前瞻計畫要求須在明年底前(109年12月)開發完成。但因本期程對各於縣市政府來說都過於倉促(有期程壓力),工業局內部正在了解各縣市的執行狀況、後續工業局可能會針對期程再做調整研議。
【科學園區三期】
問:產業策略?
答:因整個計畫區範圍大部分落在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故招商希望以低汙染性、科學園區相關產業及農業相關產業(農業科技、農業生技)為主。(說明:現況因土地上有農業在使用,過若有低污染性之農業相關產業亦可進駐。)
問:園區進度?目前現況?
答:《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已於5月29日縣都會第303次審議大會修正後通過,預計6月底前把修正完後的修正書圖報內政部審議。本案也會重新辦理環評,目前正在做環評辦理的準備工作(環評委外的經費簽准中)。
問:開發期程?
答:因內政部審議可能會有好一段時間,又都市計畫通過後,需再作區段徵收、區段徵收後方能做區段徵收工程開闢。故目前無法提供期程。
注意!本案名稱已變更為「變更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名稱有變更)」。
問:變更案名之因?
答:本案原本開發單位是科管局,現在這些產業用地改為【縣府】自行招商開發利用。
補充:本案主計部分是延續前一次新竹科學園區特定區計畫辦理通盤檢討。這次重新辦理通盤檢討時,為了要區隔(民國76年)當時是提供給科學園區用,(在民國80多年的時候,科管局就表達不需要用這些用地,科管局要放棄徵收);本次通盤檢討完後,這些產業用地是提供給【縣府】自行招商開發利用。
【台知園區】
問:產業策略?
答:本案是93年核定的國家重大建設,園區內包含:劃設產業專用區、交大竹北校區、國際示範村。產專區內有IC研發設計及生醫相關產業。而國際示範村是住宅區,吸引國外人才進駐,是搭配產專區所規劃的住宅區。
問:園區進度?目前現況?
答:本案是新訂都市計畫。5月24日把補正資料送到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排定於7月17日招開第11次專案小組。
問:後續期程?
答:若內政部營建署大會通過,會在地方再舉辦一次「公開展覽」,讓民眾鄉親了解本案。公展後,是否需再報內政部審議,要看人陳意見內容才知道。大方向是:都市計畫通過->區段徵收->區段徵收工程開闢。
------------------------
看的出來嗎?結論就是看不到策略。
只有大餅、沒有策略...
https://bit.ly/2M4lD22
臉書連結
交大主計 在 國立陽明大學圖書館- 感謝交大主計室魏主任率團蒞館指導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交大主計室魏主任率團蒞館指導,主計室蔡主任與同仁們親切交流,貴賓們特別關心同學在多元學習以及電子資源使用上的需求,與真知廳的教科書展覽不期而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