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讀者的提問,我想關於這個問題要先知道您慢跑or長距離跑的目的,是出於興趣、喜好,還是用來當作運動專項的體能訓練,如果是興趣、喜好…就跑吧,但如果是從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角度來說恐怕不恰當。
慢跑/長距離跑的話題在國外也吵得挺火熱的,網路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幾派人馬,各有各的信仰,但離開網路世界到一線的真實訓練圈去看看,我是真的很久沒遇到要求進行長時間、長距離慢跑的教練,不管是拿來當作所謂恢復跑還是體能訓練都沒見到,我說的沒遇到,僅指我在美國NCAA一級機構學習的日子裡,唯一例外要跑的人,就是真正的長跑或馬拉松““運動員””。
在不應該慢跑/長距離跑的情況下,選擇那樣的方式就是錯!我知道很多人會堅持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對的,或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做的事情是錯的,但是只有承認錯誤才會進步,而介於堅持當對的人還是要當進步的人,我選擇進步,所以我先認錯,我過去也要求選手先來個慢跑20-30分鐘當作熱身,甚至練習完再來個20-30分鐘慢跑,假日或是練習日中間也會要求以慢跑當作恢復或低強度日,更扯的時候連晨操都慢跑,而且不管什麼運動項目,從100公尺、籃球隊、甚至桌球、羽球都要慢跑,在此我必須說我過去做錯了,在不應該慢跑的情況下選擇慢跑,唯一沒錯的大概是中/長距離的選手,我倒是沒錯得太離譜。
慢跑,從人體三大能量系統來看,屬於強度最低、供能時間最長的運動,看到“低強度”三個字,很多人會馬上翻桌,心想:你當我塑膠做的?我跑過馬拉松、我跑過半馬!我動不動就可以跑好幾個小時!我知道你一定是跑過那些東西才會那麼在意這種事情,如果你是職業的長距離好手,你應該知道這是事實,所以沒什麼好生氣的,但如果你只是慢跑、路跑愛好者,well…我如實陳述而已,請別拿跑馬拉松or參加路跑對你很累的事實,來辯論慢跑怎麼可能是低強度,因為科學角度上來看,事實就是那樣,慢跑,就是一種透過有氧系統來持續運用氧氣參與去供應身體能量,讓你可以不斷跑下去的活動。
我知道,看著長距離選手用噁心的配速完成比賽時,會覺得那速度根本是普通人的衝刺,但事實上是他們的最大速度、有氧閾值、乳酸閾值,都比正常人高出非常非常多,此外,神經肌肉系統與骨骼肌肉系統都非常的強壯,因此能夠更有效率的應用能量,並在賽事過程中以有氧系統當作主要供應能量的途徑來完成賽事,當然能量系統其實都是同時運作的,只是比例差別。我記得有一次和哈伯教練聊到他以前1500M跑3分35秒的感覺,他說:乳酸導致身體減速的感覺大概只有最後一圈,速度逐漸加快接近自己最大速度的時候,才會感受到乳酸與疲勞在侵蝕他的肉體。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最大攝氧、有氧閾值、乳酸閾值、乳酸耐受度,包括神經肌肉、骨骼肌肉…等,都達到一個非常誇張的水平。慢跑對於這樣等級的選手來說,主要有幾點潛在好處:
1.是透過持續性低強度有氧來將訓練後的乳酸循環再利用,也可視作加強排除乳酸。
2.長時間中低強度跑可用來提高最大攝氧量,但對於那種等級的選手…通常要跑非常久,這也是為什麼常常選擇清晨訓練或是單獨拉出一餐訓練進行大量慢跑,因為NCAA每週訓練的時間是有規定的。
3.在高強度間歇訓練之後,慢跑對於他們的肌肉收縮來說相對是種放鬆,降低肌肉緊張感與壓力,其他還有促進副交感神經的刺激等…放鬆效果。
4.有氧本身屬於分解型運動,所以肌力訓練or高強度訓練之後造成的肌纖維撕裂,配合這種分解型運動,會導致中長距離選手體態通常格外纖細,就算一週進行兩三次重量訓練,也不會變粗,身形依舊輕盈,而真正優秀的中長選手其實在肌力訓練方面,都能夠輕鬆舉起高於自身體重相對比例的力量,而不是完全不做肌力訓練。
可能還有其它好處,但我僅快速列出幾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好處不是每一個去進行慢跑/長距離跑的人都會得到,上面給的四個例子是好處但同時也是條件,如果您有仔細思考的話。
這篇超過IG字數限制,所以全文請到Medium網站,搜尋Coach Max Hsieh閱讀剩下的部份。
如果你對田徑訓練、運動表現、肌力與體能、或是健身有興趣的話,希望Max在這裡的分享對你有點幫助,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更強的人!
喜歡/有幫助,就按個Like/轉發!
#訓練名言 #訓練知識 #美國大學運動 #ㄧ級訓練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美國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任圃講科普】50為何有交感神經鏈,卻無副交感神經鏈? 的評價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自律神經檢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健檢小辭典你一定聽過「交感神經」和 ... 的評價
- 關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學士後中西醫】生物【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與 ... - YouTube 的評價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腦中小劇場 粉絲破萬加碼贈書場 《先坐下來再說》推薦序】
站著說,不行嗎?
坦白講,我還真沒看過誰能站著好好說,至少在會談室裡是如此。
一般而言,人會走到「先坐下來再說好嗎」這種局面,除了中樂透,其餘大概都是被「憤怒」或「焦慮」這兩種情緒給拖下水的。根據自律神經的設定,一旦銀幕彈出這兩種訊號,即代表主人「陷入某種危機」,此時大腦為了護主,便會啟動緊急應變鈕,旋轉方向只有兩個 —「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無論指針指向何方,心臟都會像個沒有退路的泵浦,將全身的血液往主要器官送,腎上腺也會派出十萬大軍支援肢體,於是你的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四肢也變得敏捷,因為你接下來可能會揮拳陷陣,也可能拔足狂奔,而這些動作,基本上都與「坐下來」無關。
想活命,可不是坐下來就能辦到的。
由此可知,相較於坐定,站立本身就是一種「準備」姿勢,這姿勢能用來準備做很多事,就是不包括準備冷靜。在多數時刻,準備姿勢能讓人占上風,但若不幸誤判局勢,這姿勢反倒會帶來一些困擾,譬如爭執。諸多爭執的開端,其實都不足以致命,但要仔細判斷又太費神,因此大腦常跳過這一步,然後讓整個自主神經動員過一輪,瞎忙一場之後才發現,當初為何不坐下來好好講。
沒關係,這件事本來就難。苗頭不對,站著逃是本能,坐著談則是本事,要讓馬匹一路疾馳並不困難,只消踢踢馬腹便能直抵終線,然而一旦場地需要過彎或急煞,後果就是玉石俱焚。馬背上的人時常忘記,騎馬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代步,如何「駕馭」才是重點,裡頭涵蓋了許多細膩的技術,如何安撫馬匹、操控韁繩、預判路況,能一一掌握這些細節的騎士,才能笑到最後。
於是,站著瞅本為血性,坐著談成了藝術,壓力當前,如何將減壓的藝術融入日常,本書會給出一些指引。作者卡爾.維農(Carl Vernon)雖然不是心理學家,走的是素人路線,內容多以經驗分享為主,但對於壓力的幾項見解,卻與健康心理學的觀點不謀而合。
首先,是他對壓力的「看待方式」
壓力不一定只會破壞身心健康,有些壓力其實是由「萬一」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只要在任何壓力前加上個萬一,你就只能站著解決整件事。把「萬一」轉換成心理學名詞,即為「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指的是在面對壓力時,採取一種負面的預期心態來應付(萬一事情變糟怎麼辦?),由於跳過判斷,這方式顯得比較省力,但對身心狀態沒有幫助,因為它讓壓力演變為一種攻擊,徒負惡名,成了一種「壞壓力」。
是的,壓力跟運氣一樣,也分好壞,如何篩選,取決於看待方式。壞壓力通常是由於我們放錯重點,過度關注沒意義的細節,往非理性信念鑽牛角尖所造成的。
「壓力並非全然是壞事,有『好壓力』才能順利推動我們完成任務。」他說。
第二,他對壓力的「管理模式」
除了制式的身心放鬆技巧(從腹式呼吸到冥想法),他還提供了幾項可行的方法,首先是「給自己幾分鐘冷靜,好好坐下來,跟狀況拉開一點距離」,這是他的切身經驗。依照神經心理學的說法,就是等副交感神經「發揮後勁」,因為當身體準備戰逃時,副交感神經會負責讓身體冷卻下來,因此抽離現場,等待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是讓神志清醒的第一步
另外他建議製作一個「壓力箱」,規定只有實際發生的壓力事件,才能寫進紙張拋進去,目的在於剔除由「萬一」所想像出來的壓力(沒錯,這些壓力都是幻覺),一旦壓力源變得具體,便能拉出解決的管道。又或者,為每件待辦事項設定「期限」,無論長短皆可,因為有期限的事比較容易完成。
你可以把這些管理模式視為馴馬守則,讓自己在馬鞍上坐得更妥貼,既然壓力勢不可免,與其讓它在想像中滋長,不如睜開眼手起刀落,你會發現,代辦清單其實比想像得乾淨俐落。
第三,他對壓力的「對抗姿勢」
有些壓力可以坐下來用語言談掉,但有些除了坐下,還必須靠著後續的行動才能結案,不是嘴一嘴就能矇混過關的。於是大叔給出一個正確的觀念:
「當你坐上車時,你不能期待它會自動駕駛(除非家底夠厚),你必須手握方向盤,腳踩踏板,做不到這些,就沒資格抱怨!」
腦中有好哏卻總是被搶先一步抄襲,怨不得人,因為差別就在於兩方的執行力,只要願意執行,無論是嘴砲王或抄襲鬼,都只能看著你的車尾燈。執行力就是那臨門一腳,即便攀上馬背,卻懶得下達任何指令,你就只能杵在曠野嘆息。
身為臨床心理師,檢視書中所傳授之技巧時,側重的是學理契合度與臨床實用性,基於以上三項見解,我願意推薦本書。畢竟若能夠正確看待壓力,逐步管理,起身行動,那麼最起碼在手握韁繩,蹬上馬鞍的那一刻,你會有個不錯的開場。
騎馬不是為了較勁,而是能更游刃有餘地行進。
現在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得到《先坐下來再說》這本英國大叔的減壓指南,感謝遠流出版 遠流粉絲團 贊助,此次贈書原有三本,但為慶祝小劇場粉專人數破萬在即,小劇場再加碼兩本,因此本次活動一共贈書「五本」,夠澎派了吧!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順手分享,或Tag好友,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若你只想單純抒發感想,不參加抽獎,小劇場也非常歡迎你留言。
※ 留言格式:遇到衝突時,我希望能好好坐下來講,因為我___________(請寫出原因,譬如我每次站著講從來沒能善終之類的,兩到三句即可)
※ 贈書方式: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隨機抽出五人,共贈書五本
※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9/30(日)23:59截止
※ 獲獎名單:將於10/2(二)晚間公布於本文留言區,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地址、姓名、電話等資訊,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考量郵寄成本,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腦中小劇場 粉絲破萬加碼贈書場 《先坐下來再說》推薦序】
站著說,不行嗎?
坦白講,我還真沒看過誰能站著好好說,至少在會談室裡是如此。
一般而言,人會走到「先坐下來再說好嗎」這種局面,除了中樂透,其餘大概都是被「憤怒」或「焦慮」這兩種情緒給拖下水的。根據自律神經的設定,一旦銀幕彈出這兩種訊號,即代表主人「陷入某種危機」,此時大腦為了護主,便會啟動緊急應變鈕,旋轉方向只有兩個 —「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無論指針指向何方,心臟都會像個沒有退路的泵浦,將全身的血液往主要器官送,腎上腺也會派出十萬大軍支援肢體,於是你的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四肢也變得敏捷,因為你接下來可能會揮拳陷陣,也可能拔足狂奔,而這些動作,基本上都與「坐下來」無關。
想活命,可不是坐下來就能辦到的。
由此可知,相較於坐定,站立本身就是一種「準備」姿勢,這姿勢能用來準備做很多事,就是不包括準備冷靜。在多數時刻,準備姿勢能讓人占上風,但若不幸誤判局勢,這姿勢反倒會帶來一些困擾,譬如爭執。諸多爭執的開端,其實都不足以致命,但要仔細判斷又太費神,因此大腦常跳過這一步,然後讓整個自主神經動員過一輪,瞎忙一場之後才發現,當初為何不坐下來好好講。
沒關係,這件事本來就難。苗頭不對,站著逃是本能,坐著談則是本事,要讓馬匹一路疾馳並不困難,只消踢踢馬腹便能直抵終線,然而一旦場地需要過彎或急煞,後果就是玉石俱焚。馬背上的人時常忘記,騎馬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代步,如何「駕馭」才是重點,裡頭涵蓋了許多細膩的技術,如何安撫馬匹、操控韁繩、預判路況,能一一掌握這些細節的騎士,才能笑到最後。
於是,站著瞅本為血性,坐著談成了藝術,壓力當前,如何將減壓的藝術融入日常,本書會給出一些指引。作者卡爾.維農(Carl Vernon)雖然不是心理學家,走的是素人路線,內容多以經驗分享為主,但對於壓力的幾項見解,卻與健康心理學的觀點不謀而合。
首先,是他對壓力的「看待方式」
壓力不一定只會破壞身心健康,有些壓力其實是由「萬一」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只要在任何壓力前加上個萬一,你就只能站著解決整件事。把「萬一」轉換成心理學名詞,即為「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指的是在面對壓力時,採取一種負面的預期心態來應付(萬一事情變糟怎麼辦?),由於跳過判斷,這方式顯得比較省力,但對身心狀態沒有幫助,因為它讓壓力演變為一種攻擊,徒負惡名,成了一種「壞壓力」。
是的,壓力跟運氣一樣,也分好壞,如何篩選,取決於看待方式。壞壓力通常是由於我們放錯重點,過度關注沒意義的細節,往非理性信念鑽牛角尖所造成的。
「壓力並非全然是壞事,有『好壓力』才能順利推動我們完成任務。」他說。
第二,他對壓力的「管理模式」
除了制式的身心放鬆技巧(從腹式呼吸到冥想法),他還提供了幾項可行的方法,首先是「給自己幾分鐘冷靜,好好坐下來,跟狀況拉開一點距離」,這是他的切身經驗。依照神經心理學的說法,就是等副交感神經「發揮後勁」,因為當身體準備戰逃時,副交感神經會負責讓身體冷卻下來,因此抽離現場,等待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是讓神志清醒的第一步
另外他建議製作一個「壓力箱」,規定只有實際發生的壓力事件,才能寫進紙張拋進去,目的在於剔除由「萬一」所想像出來的壓力(沒錯,這些壓力都是幻覺),一旦壓力源變得具體,便能拉出解決的管道。又或者,為每件待辦事項設定「期限」,無論長短皆可,因為有期限的事比較容易完成。
你可以把這些管理模式視為馴馬守則,讓自己在馬鞍上坐得更妥貼,既然壓力勢不可免,與其讓它在想像中滋長,不如睜開眼手起刀落,你會發現,代辦清單其實比想像得乾淨俐落。
第三,他對壓力的「對抗姿勢」
有些壓力可以坐下來用語言談掉,但有些除了坐下,還必須靠著後續的行動才能結案,不是嘴一嘴就能矇混過關的。於是大叔給出一個正確的觀念:
「當你坐上車時,你不能期待它會自動駕駛(除非家底夠厚),你必須手握方向盤,腳踩踏板,做不到這些,就沒資格抱怨!」
腦中有好哏卻總是被搶先一步抄襲,怨不得人,因為差別就在於兩方的執行力,只要願意執行,無論是嘴砲王或抄襲鬼,都只能看著你的車尾燈。執行力就是那臨門一腳,即便攀上馬背,卻懶得下達任何指令,你就只能杵在曠野嘆息。
身為臨床心理師,檢視書中所傳授之技巧時,側重的是學理契合度與臨床實用性,基於以上三項見解,我願意推薦本書。畢竟若能夠正確看待壓力,逐步管理,起身行動,那麼最起碼在手握韁繩,蹬上馬鞍的那一刻,你會有個不錯的開場。
騎馬不是為了較勁,而是能更游刃有餘地行進。
現在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得到《先坐下來再說》這本英國大叔的減壓指南,感謝遠流出版 遠流粉絲團 贊助,此次贈書原有三本,但為慶祝小劇場粉專人數破萬在即,小劇場再加碼兩本,因此本次活動一共贈書「五本」,夠澎派了吧!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順手分享,或Tag好友,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若你只想單純抒發感想,不參加抽獎,小劇場也非常歡迎你留言。
※ 留言格式:遇到衝突時,我希望能好好坐下來講,因為我___________(請寫出原因,譬如我每次站著講從來沒能善終之類的,兩到三句即可)
※ 贈書方式: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隨機抽出五人,共贈書五本
※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9/30(日)23:59截止
※ 獲獎名單:將於10/2(二)晚間公布於本文留言區,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地址、姓名、電話等資訊,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考量郵寄成本,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自律神經檢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有焦慮、失眠、消化不良、頻尿等症狀,到醫院檢查卻檢查不出什麼病症,這可能是自律 神經 系統失調了喔!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台汽車來看...#自律 神經 ... ... <看更多>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健檢小辭典你一定聽過「交感神經」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健檢小辭典你一定聽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但差別在哪裡? #自律神經是負責控制內臟機能的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像油門、副交感神經如煞車,調節體內的運作 ... ... <看更多>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差別 在 【任圃講科普】50為何有交感神經鏈,卻無副交感神經鏈?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