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 🚨
🚨 本篇為 #陪朋友去自修室追女神點知女神鍾意咗我 結局篇《#時光機》完結後!完結後!完結後!的特別篇
🚨 為免影響閱讀樂趣,請在完整看完《#時光機》正文之後再閱讀
🚨 🚨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 🚨
/ 如需補購《自修室》《補習社》《時光機》請到︰
https://bit.ly/novelbooking
/ #時光機的幻想/
#1/ https://bit.ly/2XovbML
#2/ https://bit.ly/3sLB4zv
#3/ https://bit.ly/3gm1ClA
#4/ https://bit.ly/timeff4
/ 重溫 #陪朋友去自修室追女神 系列 / patreon免費閱讀版 /
/ #自修室/ https://bit.ly/3xXFgwK
/ #補習社/ https://bit.ly/3yVqojU
/ #時光機/ https://bit.ly/2VWtkhA
/都是網上公開章節~看完請使用tag功能找下一回/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 劇透注意 🚨 Spoiler alert🚨
以下真的開始囉~~
#時光機的幻想
#5
「點解……你記得咁清楚?」
「都話你嘅嘢我全部都記得。」
他笑了,又賣弄溫柔。
我笑了笑,不禁也想起當年的事。
那個少年半蹲在地上,追著筆走近我的座位。
我撿起來還給他,之後繼續做past paper,卻總感覺到一些目光向我飄來。
馬上就發現,是他跟阿堅正看著這邊交頭接耳。
當時根本不認識他們的我,只覺得很不舒服。
憑什麼這樣在背後議論人?是在笑我胖還是穿得醜?
於是,我匆匆地收拾東西,準備離去。
剛走出自修室的大門,卻發現不知幾時又下起雨來。
而我放在外邊傘架上的傘,卻無故地消失。
這時,阿翔就過來說,他們有傘可以送我去地鐵站——
.
我突然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咦?等陣!」
「咩、咩事?」
我的呼聲把阿翔嚇到了。
「我……我見到把遮!」
「你冷靜啲先,頭先咪講過囉?」
「唔係呀,把遮——你記唔記得當年,我係因為把遮俾人偷咗,所以企咗喺自修室門口?然後你先過嚟話,你哋可以送我去地鐵站。但而家,我見到把遮仲喺度,冇唔見到。」
跟我的著急相比,他聲音仍然冷靜︰
「哦……你睇真啲,睇下有冇認錯先?」
「我zoom近咗睇,睇得好清楚。把遮鮮黃色,最邊邊有黃白格仔紋,個款唔常見。當時我好鍾意架,肯定冇睇錯。」
「嗯……咁,可能未夠鐘俾人偷走啫。」
對比他的樂觀,我卻擔心起來︰
「會唔會、我哋呢個蟲洞連接嘅並唔係我哋嘅過去,而係……另一個平行世界?定係……因為我哋連接咗過去,而令佢嘅因果律扭曲咗……」
他想了想︰
「唔……咁呢個推論又太早。你唔好咁擔心住,睇埋先啦。」
「嗯……」
我盯著座標,只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那邊的天空已經下起了大雨,但那把傘還是在傘架上,乏人問津。
我越看越心焦。
——真奇怪,我的記憶肯定沒有出錯。
那麼說,難道是我當年看錯了,我的傘根本沒有被人拿走?
但以當時那情況,我肯定已反覆找過幾次找不到,才會那麼無助。
更何況,這鮮黃色的傘現在還在這麼顯眼的地方,誰會看不見啊?
我緊張地盯著監視器,只求那把傘快點被人拿走。
此時,一條人影走近茶色的玻璃門。
她紮著老土的孖辮、全身帶著baby fat、揹上一個大布袋顯得身型更矮……
——十六歲的我,正準備走出自修室。
而我當初遺失了的傘,竟然還好端端地放在傘架上!
如果,當時我的傘沒有被人拿走——
我將舉著傘獨自在雨中回家;
阿翔不會過來搭訕,不會叫阿堅借傘給我;
我不會為了還傘而跟他們交換MSN;
……後來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沒有相遇,更不會有重逢,留下只有茫茫人海裡,從來沒有交織的兩個人。
一想到自己的人生可能發生的變化,內心突然湧起一陣激動。
我操縱著眼前的儀器,伸出一隻機械臂,直接伸向眼前的微型黑洞裡。
「喂!你做緊咩?快啲停手!」
對講機裡傳來阿翔緊張的聲音,我沒有理會,繼續嘗試介入。
「阿昕!你冷靜啲呀!我哋今次嘅實驗只係嘗試開啟微型蟲洞並且觀察,先唔好講你部機可唔可以抵受到穿過蟲洞嘅能量;萬一真係穿咗過去,會引起咩後果我哋都唔會知……」
「我、我當然明白……但係……」
監視器的另一端,那個十六歲的我已經要拉開門了。
下一秒,如果她見到傘架上的傘,時空就會跟我所經歷過的完全不同。
.
我們對時空的認識,仍然相當粗淺。
究竟時空應該是平行世界的無盡伸延?
也就是說,會出現一個「華子昕不認識凌逸翔」的平行世界嗎?
抑或其實過去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往後的時間線?
意思是,會否那個華子昕拿起傘的一刻,現在這個正跟凌逸翔一起進行蟲洞實驗的我就會憑空消失,被拋擲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不知道,沒有參考的數據,甚至不敢去想像。
關於時空扭曲的理論太多,而真正成功的實驗還太少,一切都仍是未知之數。
只是……
——無論是哪種可能性,我都不想要。
我不願意現在這個自己憑空消失,四周世界一下子改變,他不再是我的丈夫。
即使我眼前的蟲洞只會影響到平行世界,只會產生另一個「平行世界華子昕」,而那個「華子昕」並不影響我的現在;
我也不希望有任何一個平行世界的自己,無法與他相遇!
/ 下一回完結啦~
/ 留言「追」= 加速
/ 留言「買」= 補購《自修室》《補習社》《時光機》
/ 留言「我全都要」= 我全都要.jpg
/ 重溫前文︰我Facebook有link
/ #時光機的幻想/
#1/ https://bit.ly/2XovbML
#2/ https://bit.ly/3sLB4zv
#3/ https://bit.ly/3gm1ClA
#4/ https://bit.ly/timeff4
/ 如需補購《自修室》《補習社》《時光機》︰
https://bit.ly/novelbooking
/ 重溫 #陪朋友去自修室追女神 系列 / patreon免費閱讀版 /
/ #自修室/ https://bit.ly/3xXFgwK
/ #補習社/ https://bit.ly/3yVqojU
/ #時光機/ https://bit.ly/2VWtkhA
/都是網上公開章節~免費~看完請使用tag功能找下一回/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交織理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佛羅倫斯靜物女神】
文藝復興時期因為人文主義興起,翻轉了中世紀以來的藝術創作主題與表現技法,權貴品味和藝術家才能的結合也造就眾多經典作品;然而藝文發展蓬勃熱鬧如文藝復興時期,肯定不會只有單一表現,除了眾所周知,圍繞在宗教主題、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和肖像畫等大師傑作之外,到了文藝復興晚期,靜物畫越加受到歡迎。
當時身為絕對少數的女性畫家喬凡娜・加佐尼(Giovanna Garzoni,1600-1670)就是靜物畫領域中的佼佼者,也是義大利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人家不僅技藝高超,甚至成就傑出,收入豐厚,成為托斯卡尼第五代大公斐迪南二世・德・梅迪奇(Ferdinando II de' Medici,1610-1670)宮廷內的寵兒。
------------
喬凡娜是最早投身靜物畫的女性畫家,因為傑出表現獲得時人一致推崇。實際上喬凡娜作品非常多樣化,包含肖像畫、袖珍畫、宗教和神話題材,和古代大師傑作複製品,但她始終以風格獨特的靜物畫最為人熟知。
她最常使用的作畫媒材是蛋彩和牛皮紙、羊皮紙,那些色彩妍麗姿態生動,細緻入微栩栩如生又充滿感官趣味的動植物描繪,深深獲得貴族贊助人喜愛,梅迪奇家族就曾多次委託喬凡娜作畫,把她的作品拿來裝飾自家別墅和宮殿。
有了梅迪奇加持,喬凡娜作品身價更是水漲船高,眾人爭購。17世紀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利奧內・帕斯科利(Lione Pascoli,1674-1744)曾表示,喬凡娜受歡迎的程度讓她可以為作品隨便開價,但照樣還是有一堆人收購買單。
相異於同年代女子幾乎終生遵守傳統規範,甚至受教有限,謹守傳宗接代之〝重責大任〞,無知又封閉,才能傑出、性格更不凡的喬凡娜則是在義大利四處,如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那不勒斯和都靈(Turin)等地進行學習或者發展事業,或許還可能遠赴法國。她的一生見識之豐富,成就之豐碩,肯定曾經讓許多受限於古板窠臼的女子羨慕不已。
------------
喬凡娜的職業盛世,或許可以歸功於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配合得當而造就,當時的人文背景就是其中重要因素。
儘管之前許多藝術家都把觀察自然現象作為靈感來源,但是要到16世紀現代科學雛型誕生時,例如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和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天文學理論、數學、物理學、醫學、地理大發現和金屬活字印刷術發明等重要事件帶動科學長足進展,才提供了觀察和解釋自然世界的嶄新方式。
還有,托斯卡尼的自然美景和傳統,孕育當地人鍾情於植物花卉和園藝種植的興趣,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串聯科學發展,自然更有助於研究植物科學,再融合梅迪奇家族對於藝術的熱愛融合,便孕育出精彩的靜物畫成果。
梅迪奇家族的〝植物熱〞從早期的柯西莫・德・梅迪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和有〝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之稱的羅倫佐・德・梅迪奇(Lorenzo di Piero de' Medici,1449-1492)開始,都已經對植物學產生興趣並贊助植物學研究,再到200年後喬凡娜所服侍的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德・麥地奇,更是修復了曾經衰落的比薩和佛羅倫斯植物園,同時擴建比提宮(Pitti Palace)和波波利花園(Boboli Garden)。
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大公們長期對於自然科學和藝術的熱情支持,都滋養了喬凡娜創作靜物畫的有利環境。
梅迪奇宮廷向來有眾多知識分子、藝術家和科學家交遊往來,藝術與科學如此緊密交織,而17世紀宮廷中人對於科學研究和圖像都非常感興趣,喬凡娜剛好趕上了佛羅倫斯這股追求自然科學,尤其是植物學和園藝學的熱潮。她的作品迎合梅迪奇家族的藝術興趣,完美聯結自然科學與藝術,因而大受歡迎。
------------
從《有檸檬的一碗靜物》(Still Life with Bowl of Citrons,late 1640s),足以見識到喬凡娜功力如何強大。
一樣是敷彩於牛皮紙上的蛋彩畫,畫面中央有一大碗水果,這是喬凡娜的構圖特色。她也擅於運用細密精巧的微小色點,精心打造物體質感的差異性。兩種不同品種的檸檬連枝帶葉被放在略顯破損的陶瓷碗裡,檸檬表皮的粗糙質地、堅實的樹枝對照果實圓潤外形、精緻星形花朵和精描呈現的綠葉,在紋理和形狀都有彼此映襯之效。
喬凡娜刻意藉此展現她對自然的精確觀察、處理顏料的能力和嫻熟的技巧。而畫面前方的花朵和昆蟲都是為構圖增添趣味之用,而非如荷蘭靜物畫那樣隱含警世意涵。
然後,你看那輕薄透明如綢紗般夢幻纖細的昆蟲翅膀,不正是顯示她掌握顏料和筆觸的能力有多驚人嗎?
------------
關於喬凡娜的技藝養成過程,學術界尚未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她應該受到了義大利前輩畫家雅各波・利戈齊(Jacopo Ligozzi,1547-1627)所影響。喬凡娜和利戈齊相同,都為梅迪奇宮廷服務,以動物和植物標本作為繪製主題。這時期的藝術家,即使是義大利藝術家,依舊奉北方文藝復興大師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為自然主義繪圖大師,喬凡娜也是如此。
她可能收藏杜勒作品,並且跟著臨摹,另外也研究北方靜物畫大師如博舍爾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1573-1621)、范・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1593/94-1657)之作,這些都是為了更加增進技巧和表現。
其實就連大公本人也派人在歐洲各地收購荷蘭和法蘭德斯靜物作品,甚至延攬阿爾斯特(Willem van Aelst,1627-1683)和希里克(Otto Marseus van Schrieck,1613-1678)等北方畫家來到佛羅倫斯工作,進而使得北方的藝術風格影響了托斯卡尼本地畫家。不過相較之下,托斯卡尼的靜物畫卻更加自然主義,因而喬凡娜的靜物畫雖然師法北方藝術著重精緻細節,卻不帶有道德訓示之意味。
為了精準觀察詳加捕捉,喬凡娜肯定會在工作時使用放大鏡協助觀察物體和作畫。
儘管畫面不大,然而由於精工細描,過程複雜,往往耗時甚久,甚至可能在日復一日的繪製過程中,親眼見證眼前的水果麻豆們從青澀漸趨成熟的轉變。使得喬凡娜的靜物畫就主題或是尺寸而言雖屬小品之作,卻是精心打造絲毫不含糊,也具備極度賞心悅目的觀看效果。
------------
1651年,喬凡娜約莫51歲時搬移至羅馬定居,但仍為梅迪奇宮廷效力。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和大公夫人,以及大公的兄弟們,都是喬凡娜遠在佛羅倫斯的忠實粉絲,他們依舊熱愛喬凡娜作品,並頻繁下訂單。
梅迪奇家族延續至斐迪南二世時,實力已經大不如前。這位個性溫和,卻在對外事務顯得無能的大公在那個紛爭不斷傾軋未停的年代,根本無法在羅馬教廷、法國和西班牙等強權之間捍衛利益,堅守佛羅倫斯的完全獨立,並且眼睜睜看著伽利略被教廷迫害,嚴重打擊了梅迪奇家族聲望和身為科學贊助人的聲譽。然而幸虧他老人家自己對藝術和科學充滿濃厚興趣,加上需要藉此作為加強聲望之手段,斐迪南二世從1628年掌權直到1670年去世,始終淋漓發揚家族贊助藝術人文的傳統,大力實施一連串文化政策,而喬凡娜正好躬逢其盛。
喬凡娜的畫作向來精心構圖,色彩鮮麗,具有強烈裝飾感,她常常會將相同元素以不同方式組合在許多作品中,再加入有趣細節和各種巧妙安排而創造出嶄新效果,營造視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新體驗,透過她的眼睛與畫筆重新打造自然本質。
另外,喬凡娜的靜物畫也反映時代趨勢,結合本地動植物和異國情調,像是東方瓷器、中南美洲植物花卉和來自平洋的鸚鵡螺等,增添欣賞的愉悅和畫面興味,也用來暗示金主梅迪奇家族的財富和園藝技術,另外更具有作為宣揚托斯卡尼物產富庶、物資豐饒之政治宣傳作用。例如喬凡娜筆下的朝鮮薊就有此意味,朝鮮薊原產於中東,15世紀便在義大利廣泛種植,尤其是托斯卡尼地區,畫出各種朝鮮薊,就是用來標誌托斯卡尼物產的榮耀。
既是美不勝收可愛多彩,又能強調政績發揚光大,喬凡娜也太惹人愛了,難怪一直被梅迪奇家族捧在手掌心~
------------
終其一生,喬凡娜的事業始終維持不墜,可能還比許多男畫家來得出色,1666年,她立下遺囑,將全部遺產饋贈給羅馬畫家協會「聖盧卡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條件式必須將她安葬在聖盧卡協會的教堂墳墓裡。4年後,喬凡娜去世,留下許多至今看來仍讓人動心不已又大感驚奇的精彩作品。
歷經數百年沉寂,從1960年代開始,喬凡娜又開始獲得注意,只要有她的作品出現在拍賣會上,通常都會造成多人競標的盛況。要是有機會,我也很想把喬凡娜筆下的美麗世界帶回家啊~
有趣的是,由於詳實反映17世紀托斯卡尼動植物生態,她的作品也常常被與托斯卡尼食譜並列設置,作為圖解說明,進而引發食慾。
下回如果你翻到一本古代托斯卡尼食譜,可能也會是欣賞佛羅倫斯靜物女神翩翩才華的好時機,順便想像數百年前,它們在梅迪奇家族別墅曾經擁有的風光歲月。
#佛羅倫斯靜物女神
#靜物畫太美
#梅迪奇原來是植物控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交織理論 在 Photonews 攝影日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dmin推薦由台灣供應商直送的繁體中文攝影正書、豐富你的攝影知識!<<< 買3本起送順豐運費!落單這裡:http://bit.ly/3CgLZW8
--
上街去吧! -森山大道的街拍意見 (HK$110)
作者: 森山大道
平裝 / 208頁 / 12.6 x 21 x 1.04 cm // 全彩印刷
本書談到森山大道對於街拍的想法與觀點,以及身為攝影師的態度及經驗談,是攝影學校學生、攝影愛好者必備的一本街拍入門書
--
森山大道 我的寫真全貌 (HK$160)
作者: 森山大道
平裝 / 416頁 / 15 x 21 x 2.08 cm / 單色印刷
這一本,帶你進入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創作世界!他的風格、理念、技術、意念全書!
--
另一種影像敘事:一個可能的攝影理論 (HK$135)
作者: John Berger
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2 cm / 單色
關於攝影,我們不停思索:何謂真實?攝影是紀錄,抑或是謊言?什麼是照片?照片意謂什麼?本書是一位攝影工作者對其工作實踐的反思紀錄
--
攝影的異義 (HK$120)
二十四篇影像散文悉心檢視照片裡的故事,向每一張照片提問。寫的不只是相片的意義,也說出了異義。
作者: John Berger
平裝 / 28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44 cm /單色印刷 /
--
攝影眼:視覺語言的字彙與文法 (HK$175)
本書主要目的,是在學習攝影的視覺語言,以便更清楚地表達出影像成功的原因與方式;原書Photographically Speaking: A Deeper Look at Creating Stronger Images
作者: David duChemin
平裝 / 264頁 / 25.5 x 23.5 x 1.32 cm 全彩印刷
--
攝影的本質:深入觀看與創意思考的關鍵法則 (HK$200)
作者:Bruce Barnbaum
Bruce Barnbaum為世界知名攝影師也是最優秀的攝影導師。對光線的認知無人能及,能將光線與構圖巧妙結合運用於任何題材的拍攝,這是一本能讓你不斷重新複習的經典之作。平裝 / 216頁 / 22.5 x 23 x 1.7 cm / 全彩印刷
--
偉大攝影的基礎 (HK$110)
作者:Henry Carroll
以50張大師級作品教你取景,構圖、曝光、光線、鏡頭、用心看等攝影心法及實用技術,一頁一課,精闢剖析、重點觀念及作品背後故事,技術焦點。
平裝 / 128頁 / 21 x 14.8 x 0.64 cm / 全彩印刷
--
偉大攝影的基礎:風景 (HK$110)
作者:Henry Carroll
以50張大師風景作品教你風景攝影心法及實用技術,一頁一課,精闢剖析、重點觀念及作品背後故事,技術焦點。
平裝 / 128頁 / 21 x 14.8 x 0.64 cm / 全彩印刷
-
偉大攝影的基礎:人物 (HK$110)
作者:Bruce Barnbaum
以50張大師人物作品教你人物攝影心法及實用技術,一頁一課,精闢剖析、重點觀念及作品背後故事,技術焦點。
平裝 / 128頁 / 21 x 14.8 x 0.64 cm / 全彩印刷
--
解讀攝影大師:認識他們的創作人生、觀點與作品觀看之道 (HK$230)
作者:Ian Jeffrey
細述攝影家人生與相對應的時代的代表作,Robert Capa、Diane Arbus、Andreas Gursky、Cartier-Bresson、Alfred Stieglitz、Paul Strand、Andre Kertesz、東松照明、森山大道....解讀你必需認識的攝影大師
平裝 / 448頁 / 17 x 23 x 2.24 cm /全彩印刷
--
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 布列松談攝影 (HK$130)
作者:Henri Catier-Bresson
整收錄20世紀報導攝影聖經「決定性瞬間」全文,影響世代攝影人的觀念與法則!譯自法國《L'imaginaire d'après nature》一書,呈現最原味的布列松的街拍心得。
精裝 / 128頁 / 14 x 21 x 1.79 cm / 雙色印刷
--
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 (HK$160)
作者:Pierre Assouline
本書呈現布列松精傳奇的人生,透過他的作品與回憶,看到他所留下的影像,呈現著布列松的攝影觀,永遠影響我們看見世界的方式。
平裝 / 440頁 / 14.8 x 21 x 2.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浮與沉:攝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傳奇人生 (HK$165)
作者: Sam Stephenson
戰後最重要紀實攝影家之一尤金•史密斯唯一傳記,歷時20年撰寫,是攝影界一道灼熱又冷冽的閃光,智子入浴、鄉村醫生、助產士、西班牙村莊、史懷哲....作品之外的生活如同攝影中的光和影,交織出真實的攝影人生。
256頁 / 15 x 21 x 3.58 cm /雙色精裝 /
--
荒木經惟.寫真 愛:直到生命盡頭 我依然相信寫真(18禁) (HK$150)
作者:荒木經惟
寫真、陽子、愛貓、女體…,荒木經惟面對生命盡頭,最坦誠的人生自白,是他攝影出道以來最佳攝影文集,跨三十年精選,日本藝文界&策展人一致好評讚譽!
平裝 / 384頁 / 15 x 21 xcm / 單色印刷
--
街拍 玩攝影的第一課:值得一練的20個基本功 拍出你的風格與幽默 (HK$160)
作者: David Gibson
等待、空蕩、背影、鏡射、模糊……這20個街拍計畫,布列松、卡帕、森山大道也在練?16位街頭攝影大師+20位世界當代攝影新銳,帶你深入瞭解攝影風格與主題!五大主題暗藏的影像法則,讓你的作品脫穎而出!如何等、如何跟,想問卻問不到的街拍困惑,終於找到解答!
平裝 / 272頁 / 19 x 23 x 1.36 cm / 全彩印刷
--
「全圖解」馬上提昇功力的57個攝影妙方:一目了然的專業級表現手法! (HK$170)
作者: 上田晃司
以「圖解」的方式提供57個立竿見影的攝影妙方,幫助讀者迅速理解構圖、對焦、光圈、快門等抽象的概念,大量「實拍範例」搭配簡單扼要說明,提昇學習成效。
平裝 / 144頁 / 21 x 28 x 1 cm /全彩印刷
--
讓你馬上身懷絕技的43個攝影妙方:一看就懂的專業級表現手法! (HK$140)
作者: 上田晃司
精選43個你會遇到的攝影難題情境,以間單的方式分析與教學!一個主題搭配一個攝影概念,一步一步讓您融會貫通!攝影新手也能即刻上手與活用!
平裝 / 128頁 / 18 x 25.6 x 0.64 cm / 全彩印刷
--
夜景攝影-大師不會說的關鍵技巧 (HK$110)
作者: 青柳敏史..等
如何快速有效的準備夜景攝影的器材、把夜景構圖的要點一次掌握、夜景人像、運用黑卡、拍攝夕陽、相機的設定以及提高構圖能力!
平裝 / 98頁 / 21 x 29.7 cm/ 全彩印刷
--
散景研究室:各種美妙奇特的創意新玩法 Bokeh Photo Fan (HK$160)
作者: 堤一夫
各種奇幻Bokeh「散景」表現都能在本書找到拍法與實例!10種散景創意教你如何創造奇特散景,讓你搖身一變成為散景達人!
平裝 / 128頁 / 21 x 28 cm / 全彩印刷
--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把物換星移的絕景濃縮在那一瞬之間 (HK$170)
作者: 竹本宗一郎
各種關於「縮時攝影」的一切know-how,只要這一本就搞懂!Canon、Nikon、Sony、Olympus、Panasonic、Fujifilm 6大相機廠牌「縮時攝影」相關設定示範與解說,徹底剖析,銀河、極光、星空、夜景、花卉等各式縮時攝影題材
平裝 / 128頁 / 21 x 28 x 1 cm / 全彩印刷
--
我的第一本:星空攝影教科書次學會星空、月亮、夜景的拍攝要領! (HK$180)
作者: 中西昭雄
各種拍攝美麗星空的知識與技巧全都濃縮收錄在本書中!入門、進階、高階的星空攝影know-how滿足各種程度的需求,滿載銀河、流星雨、極光、與各式天體(月亮、行星、星雲等)的攝影訣竅!
平裝 / 176頁 / 18 x 25.6 x 1 cm / 全彩印刷
--
52堂創意攝影練習課:大膽實驗,找到自我的風格 (HK$100)
作者: Steve Sonheim, Carla Sonheim
52堂好玩又傻裡傻氣的創意攝影練習課,讓你學會和相機、和自己的相處之道。不管你手上拿著DSLR、DC相機,或手機,這本書都能幫你張開攝影之眼。針對6大主題設計52堂輕鬆有趣的攝影課
平裝 / 144頁 / 21 x 14.8 x 1.5 cm / 全彩印刷
--
風景攝影入門課:118個自然寫真技巧,教你凝結自然之美 HK$105)
作者: 萩原史郎, 萩原俊哉
包括【準備篇】【攝影篇】【保養&自主練習篇】到【RAW顯影&後製篇】4大單元,;16個主題, 118個自然寫真技巧,每個單元都有攝影技巧的「before」&「after」影像比較。作者是Nikon College講師及Olympus Digital College講師。
平裝 / 175頁 / 18.2 x 25.7 x 0.88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交織理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交織理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交織理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