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麼解釋的詭異」
在東森S台時,我除了做刑案回顧,也會做鬼屋探險。如果當初我有點演戲天份,願意在鏡頭前驚聲尖叫,那第一代的靈異美少女可能就是我。
地點依舊發生在桃園觀音,那時候西濱快速道路這一段還沒完工。在施工道路旁,有幾棟荒廢看起來詭異的房子,據說是某企業原本打算蓋來當員工訓練中心的,不知道什麼緣故,工程中斷。從那時候起,就開始有詭異傳聞出現。
『我跟你說,我們在旁邊施工,常常會覺得有人從房子裡看我們,上次陰天,我同事看到有好幾雙眼睛,盯著他看。』施工的技師,這樣告訴我。引起我的興趣,希望他們能帶我去瞧瞧。
『你自己去,這條路往前走就是了,我們不想靠近。那裡發生過好幾起上吊命案,當地人都不願意靠近。』
被這麼一說,讓我更想去探險。只是文字和攝影兩人去,總感覺有點危險。鬼屋探險,必備的就是請上民俗專家陪同。
『不好意思,我們是來工作拍攝,無意打擾,拍完就會離開。』我在心裡默念著。
一邊看著老師端著羅盤,我亦步亦趨跟著,內心感到踏實許多。三人踏過荒煙蔓草,進到屋子裡頭。
剛剛師傅說,這裡常有人上吊,下意識抬頭看,想找上吊的樑。這一看,我和老師、攝影三人面面相覷。
屋子沒有樑,人要在哪裡上吊輕生???
當我們內心存疑時,就見到老師手中的羅盤,快速轉動。(沒錯,就像是靈異電影當中會發生的情節。)
一看到羅盤不明轉動,老師馬下要我們撤退,不要停留。就看到老師口中不斷唸著,聽不清的話語,我們一邊迅速退到房子外。
但,記者工作不能中斷呀~~~回去還是得交差。
『老師,能不能在房子外,跟我們說一下,這房子的格局,為什麼容易導致有人上吊?』
『你們看,房子二樓的樓梯,是直接延伸到一樓,就像一個口,舌頭吐出來。這在風水格局上,稱為吐舌屋。容易………....。』
老師話沒說完,羅盤除了快速轉動外,上頭交叉的兩條羅盤線,硬生生在我們眼前,也在鏡頭前斷了。(看過羅盤的人就知道,羅盤線是很堅固的)兩條線斷的切口俐落,像是用利剪剪斷,不可思議又無法解釋的現象,在我們眼前發生。
你說我當下怕不怕?當然怕呀!!!!!狀況接二連三,我能不怕嗎????
但我更怕回公司被長官罵,硬著頭皮也只好繼續訪下去。
圖為日本高島市白鬚神社
#長官罵人真的比見鬼更可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們是宇宙人」 宇宙最天團「宇宙人」發片 首支MV[太空警察]創下新人樂團史上最高規格待遇 國際廣告金像獎創意總監與金曲獎MV大導破格攜手打造宇宙人! 「全聯福利中心」廣告創意團隊一試成粉絲 「全聯先生」不計酬勞自告奮勇MV處女作露點力挺 「大家好!我們是宇宙人」 無法歸...
亦步亦趨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年寫下了這篇音樂學習紀錄,二年多之後,逸安停止了樂器學習。迪安雖然還未確認,卻隱隱走向音樂專業之路。
安雅除了木笛,還上音樂劇課程與參加合唱團。
而睿安則是鬆散無為地又過了二年多,才考入州立音樂院,真正開始學習鋼琴。目前除了鋼琴與木笛之外,也上打擊樂器課。
教了睿安幾個禮拜,平常幾乎不陪練。一週上課二次,每次15到20分鐘。
每次上課都很享受教他的過程,也很順利。睿安進步也很快,與哥哥當年一樣,雖然起步不算早,但因為身心都準備好了,闖關速度極快,學琴二週就進入雙手同時彈奏的程度,而且欲罷不能,一首接一首,他常彈到不想停下來。
教他時,我是他的老師。很嚴格。
陪他時,我是他的媽媽。很寬鬆。
但因為幾乎不陪練,所以也極少在教與陪的角色轉換間掙扎。
我不會以媽媽的身分,執行老師做的事,因此也沒有衝突點。
許多人在「教」與「陪」之間,覺得無力,或與孩子起了衝突。我只能說,盡可能不以專業眼光去要求孩子一定得做到什麼。
本身是音樂專業的話,更容易有這種傾向:以針對天才與資賦優異的標準去要求才能中等或中上資質的自家孩子。
真的資質卓越,本身也興致高昂,父母就算有點放任,孩子大多數也會自主練習與進步。
若是中等資質,或本身興致不高,硬是強加英才教育,就容易搞得天怒人怨。
硬陪硬練,是絕對會有成果的。只是沒人知道,這樣的路能走多遠。而孩子又會將音樂放在心上的哪個位置呢?
自己喜愛的事,感染給孩子,我們一起走。
而自己都無法享受的事,就不強加給孩子。
不鞭策不督促,也不挑剔不陪練,只有無言陪伴與滿心欣賞,這是我面對孩子們習樂的原則。
這原則提供了身心沃土,讓演奏及練琴如識字看書般,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讓孩子本身的資質發展到極致。
孩子們的表現,不是因為陪練或敦促而好的。
而是他本來就好,而家長被宇宙允許參與那個美好的歷程,用欣賞的心灌溉出孩子的一切美好。
2018年舊文:
『孩子們最近的音樂學習紀錄/我對幼童鋼琴啟蒙的教學原則』
我一直覺得, 學樂器就像孩子們寫字塗鴉,是基本素養。音樂之路上,我們沒有「望子女成龍鳳」的野心,也不想以「學音樂沒前途」這種消極想法來打壓他們的興趣,更不先入為主地只叫他們「玩玩就好」。
而是因材施教。只要感興趣,我們就支持。若是真的只想玩音樂,我們也縱容。好比逸安,是家中四個孩子裡,花在樂器與學音樂支出裡最高的,還同時學小提琴和薩克斯風。但是他不喜歡練琴也不想上台,只想每個禮拜去上課,偶爾摸一下樂器就好,甚至有音樂會演出還要求我們不准去聽,我們也由著他。
因此之前在音樂學習上偶爾有特別狀況才會紀錄,後來由朋友處才知道,因著我和我的他都是音樂家的身分,而四個孩子都學了樂器的情狀來說,其實對好些於此感興趣或正在迷惘掙扎中的朋友來講,這些絮叨居然有點參考的價值。比方什麼是專業與業餘學習的分野,音樂家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練琴怎麼練,身為父母/老師該秉持怎樣的態度等等,所以有時間時,我就簡單紀錄下來,也好讓我們自己從中檢視思考。
畢竟在工作及家務中,想持續自我成長,還要兼顧四個孩子的品格教養、課業、休閒生活與音樂學習,讓他們對音樂保有興趣並發揮天賦,加上我們自己的工作還與此相關,其中的時間安排,與角色分寸拿捏,實在不算容易。一般來說,要支持一二個孩子學樂器,都是樣挑戰了。我們也是亦步亦趨且戰且走十來年才找到平衡,得出些許心得。
因為此次的奧地利全國音樂比賽沒有古典吉他獨奏形式,迪安確定將以二重奏與室內樂的組合參賽。
而且,參與的是三組。
一組是吉他長笛二重奏,第二組是吉他木笛六重奏。
而第三組則是完全的意外之喜。
三週前的週日早餐桌上,安雅突然說道:「木笛老師問我要不要去比賽耶,我跟她說我要考慮一下。」
安雅並沒有問我們的意見,彷彿我們的看法並不能左右她的決定。雖然她才八歲,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她「可以」也「應該」自己選擇。至少我們願意很開放地聽聽她的感覺。
不過這不妨礙我們說出我們的看法,因為知道,無論再怎麼篤定獨立,八歲的女孩兒還是需要父母的支持肯定。
最終,她喜滋滋地決定出賽,並風掣雷行地立刻取出木笛吹了一首曲子以明心志。
在與她的木笛老師討論之後,因爲木笛聲音略為單薄,加上獨奏曲目需求,演奏時肯定需要伴奏,後來決定不加入鋼琴或大鍵琴伴奏,而是吉他。
於是哥哥迪安義不容辭地接下這個重大的任務,將在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中替她擔任伴奏職責。
也因此,迪安目前手裡有五套曲目:
1. 跟爸爸學習的古典吉他曲目
2. 跟另一位老師上課的爵士及流行即興歌曲
3. 吉他與長笛二重奏比賽曲目
4. 吉他與木笛六重奏比賽曲目
5. 為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而伴奏的曲目
如果要培養紮實的能力,就要學習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精力去分頭練好這些東西,這是以專業態度面對樂器學習的初步試煉。
無法學會分配時間的技巧、克服惰性、盡可能穩定身心、再怎麼緊張都不丟失基本演奏能力、並超越那些精神壓力及體力挑戰的話,也不用再提專業音樂之路,就開心以業餘愛樂者的角度去玩耍就好。
見慣哥哥面對樂器的樣子,有了比賽心理準備的安雅,也更為嚴謹起來了。排時間練完所有參賽曲,還有平時正規曲目,已是她的每日既定行程。除此之外,她參加了音樂院的合唱團,前陣子密集排演練唱,在耶誕期間,跟哥哥們當年一樣,有著數次在超過四百年歷史的老教堂演唱的機會,這讓她興奮雀躍無比。
哥哥姊姊在音樂學習上,都有一些新計劃,那些動靜無形中也影響到睿安。
五歲大寶寶睿安吵著要學鋼琴有好一陣子了。自從木笛演奏初登場後,他就說了,「我好想再上台演奏!」
之後一次次地要求學鋼琴,而自己開琴摸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已經到了每日數次只要看見鍵盤就會撲上去按幾個音的狀態。
感受到他那對鋼琴無法抑止的熱情,終於在前天,正式為他啟蒙。
20年的教學經驗,這些年下來讓我有著自己的幼童鋼琴啟蒙原則和方向。
我的學生們,一開始是不看譜的,最先訓練的是聽力、想像力與表現力。
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聽聲音和唱歌。什麼曲調都是要聽了唱了後,沒有譜子地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來。
一開始會引導他們一些方法,但之後慢慢減少助力,達到讓他們學會「聽聲辨位」的能力。
而不是照著譜乖乖一個音一個音彈出來背下來。而且一邊彈,還要一邊將曲調或歌詞唱出來。
無論音調有多簡單,曲子有多單調,每個音都要彈得美,也唱得美。手放上琴鍵的那一刻,由開始到結束的每個細節都要完整從容。就算曲子只有四個音,也要有表情,有著起承轉合,而不是不帶感情地砸完音就好。
聽聲辨位並能準確唱出每個音,與無誤地找到他們在琴鍵上的位置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移調。(移調的意思簡單來說,就好像我們去KTV唱歌,歌曲太高或太低時讓我們唱得不順,我們就會按升降Key那個鍵來調整,找到一個盡可能讓我們高音飆得上而低音也下得去的調子,起音不同,但整首歌的曲調聽起來還是一樣的。)
所以我的學生們要能將初學者時期學到的每首簡單曲子,都能在每個調子上彈出來。比方,目前學「小星星」,要能從琴鍵上的每個音都可以當起音,把這首歌幾乎一音無誤地移調邊彈邊唱,而不是看著譜學完這首就好了。
像彈C調的話,因為沒有升降記號,所以很容易。但有些調子的升降記號很多,手指必須一直在黑鍵白鍵之間穿梭,就很考驗學生的聽力和專注力,這也需要理解力和記憶力來交相配合。
這樣的教法,想見的,需要比看譜教學多出三五倍的時間心力。一開始進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老師沒有足夠的耐心,實在沒辦法重複唱一個音十來遍,還聽著學生為了找一個音就按上十來個錯音,而且還不斷鬼打牆地重複一樣的錯音還聽不出來。😰
但是經過這樣的嚴格魔鬼訓練,學生會擁有比較好的音感,唱歌的基本能力也訓練到了, 日後對於樂曲中的線條、斷句更能夠理解表現。將來就算不再學琴,這些能力都能伴隨著他們。而可以耐得住這幾週到幾個月的孩子,就會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多年下來終於擁有「可以挑選學生的自由」的原因,總要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合拍了,才能溝通順暢地繼續學習之路。這第一個關口就是彼此的試金石。
於是,雖然才龜速教了睿安五首極短的曲子,但他已經可以只靠著聽力,將那五首都只有2到4小節的短曲,在每一個調子上做移調。
也慢慢培養,聽到什麼音,不需要譜,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正確的音的基礎能力。
但是不要覺得他天賦異稟家學淵源什麼的,因為這是我將他抱在懷裡十幾分鐘,耐著性子一個音重複幾十次不斷誤試又重新再來而得到的小小進步。
我覺得大寶寶做得最好的是:不斷犯錯還願意反覆嘗試,不鬧脾氣不願放棄。而且,結束了還說,「太好玩了,明天還要彈!」
亦步亦趨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穿梭於複疊時空的精靈――李蘋芬新詩的時間敘事,以〈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為例 ◎蔡牧希
前言
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結多首得獎作
品以輕靈之姿迴旋於文字與韻律之間,光影時或乍現,譜出意象的多重交響之曲。
詩人自言:「詩意的發生總是從譬喻開始,因此詩集名以譬喻形式呈現。
『初醒』意味每一天的開始,都是面對世界的新穎開始,若古典詩表現了渾然飽滿的物我合一與同質性,現代詩中,更多的是我與世界協商和質疑的過程。藉由『飛行』一般的思想馳騁,以詩的形式,將外在世界轉化為內在風景。」(註1)
本文欲由〈白色的門〉、〈在母親的房間〉與〈那樣的人〉三首詩,探察詩
人如何沿著多重時序的敘事結構,飛行於碎裂的生活間隙,建構全新內在的風景,並將日常真實一一轉譯,投影到讀者意識之湖。
二、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更迷人的所在――一場真實的詩風暴
李蘋芬於2019年道南文學獎作家講座曾以「明天,我們把暴風雨搬進
來」為題,講述詩作的概念與呈現方式。她以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作品Storm House為例,其設計概念,是讓群眾置身於日光燈閃爍的室內,以水瀑營造暴雨來襲的環境。
而「製造」具體風暴屋的呈現,就是詩人在作品「刻意營造」的概念。在詩人的刻意營造之下,「詩」可以構築某種空間、凝縮不同的時序。
「我坐在水中/水坐在白色裡面/白色的石頭。手臂。風箏。」開篇以水與白色的概念錯置,先破除讀者既有的概念認知,重新構建自我的詩空間。在「每一扇白色的門」之後,都有一個漂浮的世界,時間與空間在意念飛騰的瞬間,寂然解構。「我向棲身夢中的人們告解/白色在印象派裡翻灑/起身為瀲灩的雲/容易生皺/容易散」述說的是門後的世界。而開啟潛意識之門後,真實的告解逐步上演,如雲彩一般,既真實而又虛幻,正如陳義芝評析此詩:「彷彿宇宙洪荒無形的關卡,是時間、空間、形象、聲音所幻化──等待她開啟的渾沌之門」(註2)。
在思緒跳躍之際,令人不免質疑,究竟敘事的真實性何在?若詩篇的真實性
或敘事線無法被讀者理解,詩行只是作者孤獨的囈語。米克․巴爾
(Mieke Bal) 在《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提到:「真實的價值意思是在行為者結構範圍內,行為者的真實性。」(註3)
楊牧〈詩與真實〉:「虛與實,對一個持續完整的創作生命說來,彷彿又是實與虛,這二者矛盾相生,若有若無。」(註4)虛/實在時序的跳接之間恆常相生,在夢與醒的邊境,時間已悄然變形。
「總在寅時,我醒轉他方/當未知的神/赤腳通過/這一扇不再是門的門/這一葉,眠床如舟」。詩篇裡具體的時間點一旦出現,醒轉與眠夢之際的裂隙,即刻融合。詩人的想像不斷暈染真實生活,席捲真實的生活意識。
素材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為「轉折點」(crisis)與「展開」(developement)。所謂的「轉折點」(crisis),表示事件被壓縮進一個短暫的時間跨度; 「展開(developement)則「顯示出一種發展的較長時期」(註5),較為接近真實的生活經驗。
在此詩之中,詩人善於在短暫的片段時間內,孕育室內的風暴,並且消解醒與夢之間的疆界:「我總是醒來/伴隨暈眩/焰火自水中微微顫動/欲望在廚房的邊緣迸碎如蘋果/掉落。讓我們去喚醒/不識歌謠的女巫/去潛水,去跳舞,去推開/每一扇白色的門」
白色是所有光線的總和,也是生活現實的各式光譜。當酸甜苦辣所有的生活知覺,在詩人的筆下凝於此時間的轉折點,我們終於在生活的深淵,找到一處夢與生活的棲息地,不僅打開潛意識的大門,也讓內心的風暴有一個真實的出口。
三、打開白色的門,進入母親的房間—―新的空間維度
李蘋芬〈在母親的房間〉一詩,在人物繪像之外,打造出另一個時間維度的
空間。「母親住進來以前/我安置每一件傢俱/她的地圖漸小/從窗台開始,學習樹的學名/生衰的方位與影子/默記不同深淺的蟲蝕」詩人有意識地藉由擺設,安排空間的語義內容(註6)。在敘事結構中,空間可以「靜態地」(steadily)或「動態地」(dynamically)起作用。詩題〈在母親的房間〉,以靜態空間的形式奠定主題化的固定結構。生命與衰亡、光與影的對位關係,在時間光譜上,拉開時間的縱深。而蟲蝕所暗示的時間線索,讓時序隨著詩句往回追溯,同時沿著語意順流而下。
「她住進公寓房子/我的眼睛像她,鼻子不像/在母親的房間/神祇有人的知覺,祂們橫臥,戀愛/與貪嗔。她給我平安與永恆的錯覺/我們一起簡居防火巷/走進傾斜的頹牆,我們一起生活/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
「母親」進入房間之後,「我」的出現,終能進一步為人物形象定錨。但詩人並未在「母親」的人物特徵上做更多定義,反而打破時間序列,將神祇降為與「我們」同為眾生,有愛恨貪嗔;又或將我們提升與神祇同高,進入靜謐的平安與永恆。因此,時序的交錯將過去與未來混而為一(註7)。在「乾燥,而顯得一致的日常/沒有燭火甚至沒有風」的寂靜裡,「房間」成為靜物畫式的描述,並將場面凝固起來(註8)
詩的第三、四小節中,「房間」成為背景裡模糊的環境。「睡眠的海洋高溫擴張,漫淹記憶的窪地」,隨著睡眠漂流,詩篇的「母親」從單一人物形象,衍伸為母語、土地或國家的象徵:「(她曾是,其他孩子的母親/她曾有,海峽另一端的生活/方言走音成一千種聲腔/我的舌已不能模仿)/她在北方的炕上烘起一爐子熟爛的冬/她曾圈養一群雞,一座黃土院子」,描繪出母親的群像。眾多意象的聚集,在第五小節化為對原鄉的盼望:「她展開世界地圖/指出太平洋上突起的島,我們的島/它是疣,感到痛/它是密封的氫氣,兀自膨脹」,此處不住高漲的希望,在世界地圖上卻無所依傍,只能如氫氣球孤獨地飄浮,而後不知所向。
最後兩節的焦點,又回視到「母親」的人物形象上:「母親很少,從詩裡認出我/好像我同她一樣/都是鉛版上的一個姓名,被重複印刷/但是她知道嗎/每一次印刷/就像一樣的魔術背後有不同的呼吸」。在重複而單一的鉛板上,「詩」與「姓名」被賦予生命與呼吸,其語義與象徵不斷擴充,與「我」同步成長,逐漸遠離母親原本的認知。
詩的最末節:「我睡在母親的枕上/她把失眠遺傳給我/將我留在月台。不期然下一班車的來臨/讓空調把晨曦轉進來/輕輕的,輕輕⋯⋯」,將「房間」此一環境,悄然過渡為「月台」。已然失效的物理環境,亦將母親與潛意識海洋封存。在無眠的夜裡,「我」終於能擺脫單調的日常,期待晨曦輕輕地灑進來,重新組構自己的意義世界。
穿梭於複疊敘事時空——〈那樣的人〉
李蘋芬〈那樣的人〉(註9)一詩,綰合時間與空間的敘事變化,進一步臨摹眾生
的孤獨群像。
詩的開篇先解構「一般人」的組成:「大概有那樣的人/見過之後,錯身進入,不同建築/領子邊上,被他人的髮掠過/有那樣的人,為他編造集體記憶/鬆動鎖鍊般的骨節/以為就此可以碰觸,可以相視」。
這種跳躍式的人物臨摹的手法,如楊牧自述其「戲劇獨白」體的技巧:「我在使用一種詩的策略發展那特定的故事,但又不一定順頭中尾的次序呈現,二就像古來那些啟人疑竇,卻回味無窮的傳奇之類的敘事文學一樣,行於當行,止於當止,或發端於敘事末而徐徐倒敘或以跳躍的方式省略,銜接,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是以「一條孤獨的線/如何複疊成空間/有時我不貪心,把誤認看作遊戲/揣想一種最好的遇見」在時序折返的敘事線上,人的物理特殊性已然泯除,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時空精神次元:「後來,我談起拯救/無從抗拒質變,冰封的花和白日執念/某些默契懸在危險的線上/易脆,有時不可見」,在真實與隱密之間,生活與意識的碰撞,讓個人不斷產生質變。而詩人走在時空的鋼索之上,極度真實卻也隱密的心跡,多重意義的歧異性與不確定,正與詩的美學不謀而合。
結論:讓我們也成為那樣的人
李蘋芬靈慧地在時序的罅隙,擾動一場密室的詩風暴,讓讀者隨著思緒的
飛行,不自覺改變了日常的節奏。如此走在新的理解軌跡上,我們看似亦步亦趨,卻能在另一個日常的裂隙裡,搬進一場暴風雨,開始敘述自己的生命時空。
註:
1.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序》,啟明出版,2019年4月
2.陳義芝,〈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收於李蘋芬《初醒如飛行》,啟明出版,2019年。
3.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246頁。
4.楊牧,〈詩與真實〉,《一首詩的完成》,洪範書店出版,2011年,206頁。
5.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頁250。
6.米克․巴爾(Mieke Bal) 《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空間方面的語義內容,可以像人物的語義內容那樣建立起來」,頁160
7.胡亞敏,〈敘述〉,《敘事學》,頁71
8.胡亞敏,〈故事〉,《敘事學》,頁165
9.李蘋芬〈那樣的人〉,發表於《聯合報》,2020-04-02。
--
美術設計:蔡牧希
圖片來源:蔡牧希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蘋芬 #人白色的門 #在母親的房間 #那樣的人 #時間敘事
亦步亦趨意思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好!我們是宇宙人」 宇宙最天團「宇宙人」發片
首支MV[太空警察]創下新人樂團史上最高規格待遇
國際廣告金像獎創意總監與金曲獎MV大導破格攜手打造宇宙人!
「全聯福利中心」廣告創意團隊一試成粉絲
「全聯先生」不計酬勞自告奮勇MV處女作露點力挺
「大家好!我們是宇宙人」 無法歸類的最原創性新型樂團「宇宙人樂團」正式發射
全宇宙最「天」的樂團正式發片!!「宇宙人樂團」宇宙人是百分之百的創作樂團。「宇宙人樂團」Funky融合Disco的節奏每次現場演出都展現讓現場聽眾彷彿被催眠幫隨音樂搖擺的魔力,俗話說的好,「你給宇宙人雙手、宇宙人給你Disco」,由主唱兼Keyboard手小玉、吉他手阿奎、鼓手魏胖、Bass手A達四個大男生組成的團體一路從墾丁春吶、海洋音樂祭、硬地音樂節、台北夏日音樂季等許多大型地下樂團表演活動累積出難得的團隊默契,更從默默無名到一舉拿下北藝大樂團大賽、台客搖滾大賽、捷運盃樂團大賽等多項大獎,無厘頭卻豐富的曲風也迅速在地下樂團界掀起一股「宇宙風」,許多樂迷紛紛成為死忠「宇宙友」,一路跟隨「宇宙人樂團」一起跟著音樂舞動。現在宇宙人要讓更多人聽見從天外飛來、也是從心臟發射最HIGH的音樂。
「全聯先生」一試成粉絲 友情力挺拍MV 自告奮勇要求擔任「太空警察」一角
這支<太空警察>MV也找來最近因拍攝「全聯福利社」而聲名大噪的「全聯先生」友情客串「太空警察」一角,當初全聯先生經過創意總監推薦一聽到「宇宙人樂團」的歌之後就自動報名成為粉絲,甚至自告奮勇要求在MV中擔任<太空警察>一角,並一口答應幫忙幫到底,不僅在MV中和宇宙人攜手挑戰權威,大膽臨檢警察,最後還會與惡勢力對抗,不僅很夠意思的不計酬勞獻出MV處女作,甚至在MV中首度突破尺度「露兩點」、僅穿著四角褲在鏡頭前走來走去,充滿無厘頭的太空奇幻異想,將宇宙人最隨性不做作的一面傳達得淋漓盡致。
超殺的首波主打<太空警察>MV 導演與宇宙人共同打造「太空夢」
首波主打歌<太空警察>充滿了70年代的Disco風格,曲風輕快華麗,但歌詞卻吊詭錯置地挑戰權威,創作靈感來自於許多人高中時代對校長的「暴政」反諷,以幽默的暗號將校長的名字暗藏在歌詞當中。這也是宇宙人獨特的風格,總是用最歡樂的角度去面對生活中的荒謬與壓力。
導演為了的<太空警察>MV,特地在攝影棚內大手筆打造了一個超擬真太空艙,讓「宇宙人」能在太空艙內操縱「太空警察」,一同對抗壞人。所有團員看到如此逼真的太空艙,紛紛興奮的爬上爬下,唯獨鼓手魏胖三不五時就卡在洞口進退不得,笑翻片場所有工作人員。除了超擬真太空艙及迷你版縮小街道模型之外,導演更精心替宇宙人樂團所有團員準備了一套超貼身太空裝,每人還配備不同的隨身武器,讓四個宇宙人人直呼「超殺的」!只是太空裝實在太貼身,讓身材「圓潤」的鼓手魏胖在拍攝MV時撐破太空裝好幾次,逼得造型師只好亦步亦趨的跟在魏胖後面隨時幫魏胖縫補被撐破的太空衣!
這支由導演與宇宙人聯手精心打造的[太空警察]MV,不僅在造型上或音樂裡,都充滿了濃濃的「太空味」,導演也相當開心宇宙人的創作剛好替他完成了一直想要做的「太空夢」。
「宇宙人樂團」超天無厘頭 其實到處都是「宇宙人」!
宇宙人樂團在私底下就是四個充滿了天馬行空創意、無厘頭想法的大男生,拍攝MV當天,團員竟穿著太空衣就跟著造型師一同到片場旁的便利商店購物,不僅特殊造型當場讓店員看傻了眼,團員還不時用自創的「宇宙話」和店員說話,讓店員憋笑憋到不行,最後宇宙人一行人要離開便利商店時,店員竟也用「宇宙話」向宇宙人道別,逗趣的花絮讓工作人員笑彎了腰。
宇宙人樂團首張創作專輯「宇宙人同名專輯」即將於9/4正式發行,首波主打歌<太空警察>自即日起也將在[V]首播,想知道宇宙人究竟有多"天",千萬不可錯過!更多關於宇宙人樂團的訊息可上相信音樂官方網站及宇宙人樂團官網查詢。
亦步亦趨意思 在 亦步亦趨[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的相關結果
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遵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亦步亦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事追隨或仿傚別人。 ... <看更多>
亦步亦趨意思 在 亦步亦趨 的相關結果
比喻由於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 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孔子和顏淵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 ... ... <看更多>
亦步亦趨意思 在 亦步亦趨-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的相關結果
本指學生跟隨老師的腳步。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用以形容事事仿傚或追隨別人。如:「我們若老是跟在先進國家的後面亦步亦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