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思考獨立,才能換得決策自由
--在經濟與思考上獨立,才能無懼地做出抉擇。--
女性成為妻子、母親後,有人選擇放棄工作,埋沒才華和夢想;有人因為和社會脫節,逐漸失去生存和思考的能力。
女性在經濟與思考上都獨立,才能享受決策自由。沒有經濟能力依附別人生活,就只能受制於人;無法跟上社會脈動,失去學習與判斷力,則會失去安全感與自信心,難以果決或正確判斷;如此一來,便很難和另一半經營出對等和諧的婚姻關係。
記得小學時,父親帶我去朋友家作客,大家聊得正盡興,叔叔的太太過來開口要孩子的學費和家用,叔叔馬上板起臉來:「前幾天不是才剛拿過錢?」太太只能畏縮恐懼,解釋錢用完的原因,以及「新申請」的錢要用在哪裡。結果叔叔當著我們的面,把一疊千元大鈔丟在地上給太太,那個鈔票撒滿地的畫面,至今我仍記憶深刻且無法忘懷。
我和父親十分震驚,但礙於在別人家裡不好表現出來。父親牽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時,語重心長地說:「心慧,無論妳長大後嫁給誰,千萬要記住,一定要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不要輕易向丈夫或別人伸手要錢,別過沒有尊嚴的日子。」父親的叮囑,烙印我心。
女人的經濟能力,並非指財富滿盈,而是在沒有誰可以依靠時,還能衣食無虞,過有安全感和有品質的生活。經濟能力可以保障一個人的自尊和自由,有些人買包包、鞋子,要隱瞞或欺騙另一半,說是別人送的禮物或是多年前買的舊物,謊言揭穿時,還要繼續瞎扯這些東西很便宜。只因為花的不是自己賺的錢,連適度的享樂都不敢大方承認,這樣不是活得很委屈嗎?
讓自己開心沒有不對,如果吃一頓高檔料理,可以重新燃起能量繼續戰鬥,有何不可?如果買一個喜歡的包包,足以慰勞工作的辛勞,何樂而不為?重點不是吃什麼、買什麼,而是我們能夠選擇和追求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無須顧忌他人的看法。有經濟能力,才能讓我們更無懼地做出抉擇。
然而,經濟基礎只是確保了生存條件,如果沒有思考力、心智不強大,徒有財富成就,也只會像搖著一個裝了幾顆彈珠的空罐子,聽起來嘩啦嘩啦熱鬧,內在卻是一片寂寥。
無法獨立思考的人,害怕與群體意見不一致,容易人云亦云,違心做出與真實意願相反的事。我鼓勵自己不斷探索、驗證並勇敢表達觀點與付出行動,自信心和生存能力才能隨之提升。對世界和自我抱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思考,才能為自己做對決定。
失去生存力和思考力,通常是因為生活過度依附他人,舉例,我先生是個很有方向感的開車好手,婚後因為過度依賴他,我慢慢變成一個路癡。他開車時我坐在旁邊,眼睛雖然睜著,大腦卻從來沒有運作也沒在認路,久而久之,對道路完全沒有概念,這就是一種失能。假設我有個欠缺方向感的先生,坐在他身邊的我,基於生存的本能得學習認路,說不定我還能成為人腦導航系統呢!
依賴會讓人失能,也浪費了才能。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常談心靈,但我沒忘了擁有物質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我經常性地提到「經濟獨立」,而經濟獨立,可以緩解許多恐懼。
「假如毫無恐懼,我會做什麼選擇?」
我常說這句話,各位再把這句話對照作者的書名。各位可能會發現,我即便跟作者所處的產業相當不同,個性也迥異,可是我有很多概念,都已經寫在了作者的書裡,只是我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今天晚上來聊聊這本書,作者的背景,讓晚上的贈書直播精彩可期。因為我們相關的概念其實說了不少,但作者真的活出來了,我猜各位晚上聽到了,會讓不少版面上的朋友驚訝。
祝願您,能持續為自己做選擇,而不是拱手把選擇權讓給人!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享樂主義相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財自之前]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如何才能做自己?
原文link:https://www.patreon.com/posts/54687805
最近,屋企出現左少少狀況,令我突然係腦海中泛起一個問題,我地都後生過(其實我而家都仲好後生),我地都曾經對好多大人既怯懦、盲目好睇唔起,我地當年有幾多人曾經講過,大左一定唔會做以前睇唔起既果d大人。好了,歲月催人,眨眼我都三字頭,自稱後生仔已經有少少尷尬既年紀,回望過去,做唔做到年輕自己對自己許下既承諾?有冇做左自己最睇唔起既果d大人?還是理解左佢地當年既無何奈何,不知不覺行左同佢地一樣既路?
係社會入面,人有萬百種,香港有七百幾萬人,就有七百幾萬種生活方式。人大左,發現要自由,離不開先要有能力獨立自主。先要有能力處理自己既生活,先有能力主宰自己既命運,行自己想行既路。講到自立,以前我以為行自己既路一定要獨特,對其實主流既野都睇唔上眼,都有種抗拒心態,我都曾經講得,我自己既路由我話事,唔到你地理。大個左我明白,成熟既自由,唔係自己想點就點,而係堅持自己既原則,唔想做既野,有能力拒絕。成熟既獨立,唔係要否定別人既價值觀,而係係殘酷既主流價值洪流之中,堅持自己既價值觀之下同主流共存而不被淹沒。係今時今日咁多紛亂,咁多誘惑,咁多選擇既情況下,自由很難,因為好易迷失,好多挫折,但係方法唔係冇,只要你諗清楚你既原則到底係咩,並且願意為原則犧牲多少。好多人(尤其年輕人),我強調要做自己,我好尊敬做自己既人,因為真係好難。只可惜,講既人多,做既人少,做得到既更少。我地個個都好想做自己,但要做自己,到底要有咩能力,有咩準備,先可以成功?
要做自己,先要財政上自立!
係!係資本主義社會,乜都講錢。唔好以為我一開始講錢係想嚇怕大家,其實我只係講緊一個人如果要真正做自己,最基本要做到,最易做到既一個條件而已,就係財政上能夠自立。有好多初出職場既人,會以為由學生變成社會人,做係一個可以獨當一面既象徵,其實呢個只係開始。出黎做野係話俾你聽,你開始要為你獨立既人生做準備,你有機會做自己既意思。事實上如果你真正要做自己,第一件事就係係財政上獨立,別被任何人左右。我係呢度必須要澄清,我既意思並唔係要話你所有野都唔需要靠人,唔需要同任何人有來往。而係當你有需要拒絕別人果陣,你真係有能力靠自己解決任何問題,而唔係得把口係度逞強。
錢係非常能夠量化東西既工具,所以你能唔能夠財務上獨立,係有數得計。大家要小心,財務上獨立,唔等於一家要財務自由,當然,如果你已經財務自由,你係十分有資格做自己的。我地而家講既,只係你作為一個社會人,你有能力自己生活,處理好你自己生活上必要開支,有一個穩健既財務狀況,以備當有突殊情況發生果陣,你有能力保護自己。我係《戒窮》曾經提到,理財技巧係現代社會既劍同盾,用黎保護自己同身邊既人免於社會現實既摧殘,保持自己既理想同希望。生存係社會必要有一定的金錢維持生活,如果連呢層都做唔到,就唔需要談什麼自我,做自己了,有都係呃自己而已!
學會如何善用金錢
我常說,大家不是有個誤會,就是理財人都係守財奴。事實上理財只係善用金錢之術,不是不用金錢之術。問題就是人生短短幾十年,大家都有大家既理想,有大家想過既生活。問題就係大家都明白,人生冇可能只做自己喜歡既事,我地都需要透過無數既trade off,盡可能得到最多自己想要既野,而錢就係trade off既工具。
之前我都講過,所有即有既野都係cheap野,就算係幾十萬一架車,十幾萬一個手袋都係cheap野。因為大家都洗得起,只係唔捨得咁解。以人生真正可貴既野,往往都係累積得來,有好多野,錢係買唔到,但錢可以輔助得到。例如錢買唔到健康,但可以買d野幫助我地易d變得健康。錢買唔到感情,但錢可以做好多增進感情既野,可以聯絡感情。所以如果你希望你既錢用得其所,你洗之前你應該要問,你洗呢筆錢,做呢件事,佢只係一次性?還是呢次係可以累積,輔助到之後長遠既快樂呢?我開page以來接過好多唔同讀者既來信,好老土都要講一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係《戒窮》第一章提到窮人既無限loop就係,因為人愈窮,眼光會變得愈短淺,只能解決當下既問題,而當下能解決既都唔係真正解決問題,而只係解決心情唔好既問題。終於容易習慣逃避,麻醉自己。問題沒有真正解決,結果累積,問題愈來愈大,心情愈來愈唔好,問題愈大,愈不容易解決,愈想逃避。我見證過好多人因為有財務問題,選擇逃避,結果累積到一個自己不可能解決既地步。而係問題爆煲之前,呢d人往往都係放縱黎減壓,仲有一種覺得自由自在,做到自己,想點就想既感覺。到頭來,到底咩係自己,自己到底係點,自己都唔清楚了。
人際關係的重要
坦白講,窮生我其實冇資格講人際關係,冇資格教大家交朋友。因為我本身都係個摺摺地,唔係好鍾意social既人。但係就算如我咁摺既人都明白,身邊圈子既影響好重要,直接影響一個人既mind set。首先,我唔認為所有人都要好正能量,我自己都好怕果d無時無刻都好似好開心好high既人,咩事姐!冇啦啦香港地又唔係好好,大家壓力都大,你精神有問題咩…但係,唔係好正能量,唔係好樂觀都唔緊要。但揀身邊人又好,朋友又好,有幾樣野係要留意。就係呢個人一定要係真誠、積極。環境係唔好,壓力係大,唔需要扮自己撈得好掂,唔洗扮生活過得好好。問題係人要有團火,知道自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進步。
我唔係教大家市儈揀人黎做朋友,果個人可以窮,可以讀書唔多,可以冇咩專長。但係一定要心地善良,唔好明知你有野做得唔好,但因為怕得罪你而討好你、助長你d唔好既習慣滋長。而相反你自己都要有接受人批評既胸襟,承認自己既不足,並且唔甘心自己既不足,希望改善。如果一班有咁既想法既人聚埋,大家既進步都將會不得了!大家都做到自己,大家都尊重大家既不同。一班人行埋一齊,唔係要所有性格同喜好都相似,而係大家都識得欣賞別人「做到自己」。因為現今社會,勇敢做自己絕不簡單,要有勇氣,又要有能力先得。
其他內容:
由何謂財務自由講到4%法則(上)
https://www.patreon.com/posts/you-he-wei-cai-4-38388873?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_to_clipboard&utm_campaign=postshare
學習延遲享樂,只係細路才會選擇。WHY NOT BOTH?
https://www.patreon.com/posts/xue-xi-yan-chi-39258508?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_to_clipboard&utm_campaign=postshare
享樂主義相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想要怎麼過你的人生??一天省一杯咖啡錢五年可以省下三十萬??』
某次我和我妹說,其實每天減少一杯外送咖啡就會省很多,
她回我:咖啡也是有分品質,好喝的咖啡差很多!
這讓我想到很多年輕人說的喝的不是咖啡其實是種生活。
每天上班很苦悶,來一點小確幸不為過,因為只要一點點
就讓人能夠感覺到滿足,然而,當你在享受小確幸的當下
,卻忘了存不了錢,買不了房的抱怨
也正在一寸寸加深,短暫的幸福感是好,然而以
長遠來看這些習慣是必要的嗎?想要和需要你有分清楚嗎?
-
-
-
我曾經也是如此,我大學打工時很在意小確幸,
我認為一天喝到一杯星巴克是我上班的動力,一定要喝,
喝不到就會覺得很痛苦。直到我畢業後立下目標想要買房
,我當下就捨棄了小確幸,所有的小確幸都是我達成目標的阻礙。
-
-
-
有些習慣你當下覺得很必要,當你決定不要這個習慣以後
你會發現其實習慣都是自己養成的,我有個朋友奉行
及時行樂主義,總是認為開心第一,以至於到了要四十歲
沒房,有一台車子但是工作仍舊隔一陣子就換,
他的人生就是以快樂和自我為主。
你有想過這些習慣和享樂讓你損失了多少錢??
-
-
1一定需要每個月買新衣服:
這是有些女生的習慣,想要有新衣服、新的配件,想要讓
自己看起來時尚這點沒有錯!女人愛打扮自己沒有錯,
然而這樣的時尚需要每個月投資嗎?
網路上其實常會掀起一陣子重複穿搭的影片,利用衣櫃
內原有的配件再來重複穿搭,穿出不同的感覺,
如此一來可以節省很多不必要的開銷和浪費,
我朋友曾經有嘗試過一個月不花購買衣服的花費就高達
快一萬元,累積下來也蠻可觀的。
-
-
2每天早上一杯咖啡:
這是多數人的習慣,加上現在外送方便,很多咖啡都是
利用外送送來的,要知道一個重點,自己購買會比外送節省
、自己沖泡又比自己購買節省,
除非你已經賺到非常多可以隨意的支付這等小錢,
可如果你還是個上班族
會建議把這類的小錢看的重要一些,你會發現你累積
到的絕對不是一般的小錢,一杯外送的咖啡大約110~180,
一年就可以省下六萬五千七,五年就可省下三十二萬多,
可以試看看一種方法,當你今天省下了這點小錢你就存入
一個存錢筒,可以累積久一點打開,你就會發現原來你
無形中花了這些錢
-
-
-
3抽菸花費兇:
這個習慣的成本很高,奶爸以前也會抽菸,他一天就要
花一包菸大約一兩百兩天一包,一年起碼花四萬多在
抽菸上,等於拿錢來傷害身體,直到他某次腦膜炎住院
躺在病床上兩周,他就下定決定戒菸,他不想要再次
躺在病床上,戒菸以後他再也不會早上咳嗽咳不完、
也不會隨時好像喉嚨有痰一直不舒服
鼻子容易過敏以及影響我們周遭人的健康,你想想一年就四萬多,十年就要四十萬,都可以買一台車了,這樣的習慣是最差的習慣
-
-
-
4追流行:
很多人都會一窩蜂的看現在流行什麼就去購買,
像是手機一年換一次,流行什麼就買,之前還有新聞
就提到還有人借錢去買新手機,
一年換手機的花費起碼要一萬多到兩萬元,
即使我用門號續約我記憶中
還要一萬多塊,所以我通常手機都用很多年,
不是為了省錢,單純是
我覺得每換一次都要適應一陣子很麻煩,
與其換來換去還不如能用就好
-
-
-
5娛樂花費:
旅行和朋友玩樂的娛樂花費其實很兇,我周遭很多朋友
很愛出國月薪兩萬多塊快三萬,但常常出國玩,
出國玩一次就要一萬多兩萬,每次見面都說自己沒什麼錢
一直哭窮,這樣的價值觀令人很難懂,
假設一年出國一次兩萬快三萬,五年就要十五萬,
十年就要三十萬,再多存一點就可以存到套房的頭款,
當初我畢業也是如此,我把所有的娛樂花費都暫停,
一心一意只為了目標在存錢,
所以我畢業後馬上買了房子,和周遭的朋友不同,
雖然那陣子真的很苦
但是回想起來都會慶幸還好自己有這樣做。
-
-
-
一個習慣的養成其實至少要持續半年,存錢和省錢都是
一樣的道理,習慣養成就會開始感覺到改變,不是都不能花,
而是省視目前自己的狀況再來做安排
譬如你一直在哭窮說自己沒有存到多少錢買不了房子和車子,
但卻每年一直出國,這兩件事本身就是相反的,不可能想要
一個目標不去做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
不要總是做超出自己能力和薪水以外的事,讓自己每月
透支當作正常,這樣即使你曾經有存到錢也會慢慢的又減少了
-
-
像我有個朋友在婚前也是月光族,三萬多薪水都花光光,
婚後被老公影響才開始學會理財,最常用的就是理財管理法,
先算出每個月的基本支出,然後把每周的支出算出,
領到薪水以後就開始分類,如此固定的開銷支出
詳細計算以後,照著這樣的花費走,就可以意外的存到很多錢
再加上把存到的錢再拿去投資,他們婚後六年就一起合資買房子,
其實花費最怕漫無目的的浪費,當你沒有給予自己固定的額度就很容易花到超支。
“捨棄想要的念頭養成需要的習慣很重要”
享樂主義相反 在 大樹下講歷史- 【伊比鳩魯的哲學常被誤解為「享樂主義」 的推薦與評價
伊比鳩魯的哲學常被誤解為「享樂主義」,但他主張的快樂是心靈上的,而非物質享樂。(編)】#西洋史#希臘羅馬#文化思想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