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考生可參考。
今年又考《紅樓夢》了。
補教名師:我們不妨大膽揣度,未來有可能在作文考題上,要考生選取某部古典小說的某一段且融入其他元素,或推理或科學或武俠等去改寫。那麼,鄭宗弦老師《少年廚俠三:消失的魔石》是最佳的範本。
【奕成貼文】2019.01.28
這麼多年以來,《紅樓夢》一直是大學學測或指考命題的最愛,根據我的統計2002、2005、2006、2009、2010、2012、2014、2015等八年,共考了十題。而今年剛結束的大學學測也不例外。
今年關於《紅樓夢》的考題是以閱讀測驗題組方式呈現,這篇文章改寫自王溢嘉〈一般人物兩樣情〉,內容提及學者因為研究《紅樓夢》,而轉為研究「曹雪芹」,一般讀者因為對《紅樓夢》情有獨鍾,也有「曹雪芹紀念館」或「紅樓夢之旅」供人流連憑弔。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全是因為將作家置於作品上的心思。這樣的現象確實有意思,我們還可據此再觀察,發現後來有高陽寫《曹雪芹別傳》,回到《紅樓夢》本身,有林語堂寫長篇小說《京華煙雲》融鑄《紅樓夢》的棈神在其中,有張曼娟寫短篇小說〈陽光以外〉,其靈感來自《紅樓夢》裡齡官與賈薔的愛情故事。
無論是《紅樓夢》或曹雪芹,已然為後來的作家提供不少源頭活水。近年來,又吹起另一股旋風,即把《紅樓夢》與其他類型的題材「結合」,一新讀者耳目,像作家江曉雯曾把《紅樓夢》與偵探結合,寫出引人入勝的小說,還有鄭宗弦把《紅樓夢》及曹雪芹生平與武俠結合,創作《少年廚俠三:消失的魔石》。
自從去年開始,大學學測把作文獨立一科,要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兩篇作文,一篇說理分析,一篇敘述抒情。因此,我們不妨大膽揣度,未來有可能在作文考題上,要考生選取某部古典小說的某一段且融入其他元素,或推理或科學或武俠等去改寫。那麼,鄭宗弦老師《少年廚俠三:消失的魔石》是最佳的範本。
博客來《少年廚俠》系列任兩本七五折。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04122/1
京華煙雲人物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華視在1988年播出的八點檔國語連續劇《京華煙雲》的第一集,藉以懷念在劇中飾演桂姐的李麗鳳,她已於這個月21日(2018.11.21)病逝,終年67歲。1989年,李麗鳳以此劇獲得第24屆金鐘獎最佳女演員之肯定。
改編自林語堂作品《京華煙雲》的國語連續劇《京華煙雲》共40集,每集長度為一小時(含廣告),於1988年3月30日至1988年5月25日在華視首播,朱朱製作,李英、任建青執導,主要演員包括:趙雅芝、李麗鳳、官晶華、趙家蓉、曾亞君、歐陽龍、李又麟、文帥、楊光友、談學斌、常楓、傅雷、吳靜嫻、張遙、林在培、解淑珺、張媛婷…等。此劇在1989年第24屆金鐘獎獲得最佳(連續劇類)戲劇節目獎及最佳女演員獎(李麗鳳)。
劇情大要:清末,曾家長子平亞(談學斌)娶妻孫曼娘(曾亞君)後隨即過世,二子經亞(文帥)娶了朝廷污吏牛家女兒素雲(官晶華),三子順亞(歐陽龍)娶了深對當時社會諸多不合理現象不滿的姚家二女兒木蘭(趙雅芝)。姚木蘭深明大義,雖愛上孔立夫(林在培),但仍在安排下嫁給曾順亞,而將自己與立夫之間的深情埋藏心底,雖然無法抗拒命運的安排,但木蘭仍在「不認命」的信念下,改變、創造了自己的命運。
片頭曲:京華煙雲
曲:李泰祥
詞:謝材俊
唱:潘越雲、李建復
片尾曲:浮生夢
曲:李泰祥
詞:史習蘭
唱:潘越雲、李建復
此劇之原著《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創作的長篇小說,並題「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原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是林語堂筆下的第一部小說;書中描寫1900年至1938年間,中國歷經的庚子事變、辛亥革命、洪憲帝制、軍閥當政,記載了民族主義及共產主義的崛起,以及抗日戰爭初期之動盪局面。
林語堂曾表示,他原本打算把《紅樓夢》譯成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但未能如願,於是他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創作一部長篇小說,所以《Moment in Peking》就這樣誕生了!
《Moment in Peking》於1939年11月在美國出版後,短短半年間即熱銷了5萬多冊,當時美國《時代》週刊譽其「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1940年,林語堂更因此作獲得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當時有人建議林語堂將這本英語小說翻譯成中文,但一直沒有實現。後來有鄭陀、應元傑合譯此書,還有其他若干節譯本,中文書名有《京華煙雲》、《瞬息京華》等版本,但林語堂對這些中譯本內容都不甚滿意,曾批評之:「譯文平平,惜未諳北平口語,又兼時行惡習,書中人物說那南腔北調的現代化,總不免失真。」還公開聲明:「勸國內作家勿輕言翻譯」。
直至1970年代,臺灣的德華出版社請到張振玉翻譯此書。張振玉接下任務後,花了五個月的時間,日以繼夜地埋首翻譯,並經過多次修訂,方大功告成。
張振玉的中譯本《京華煙雲》一出,頓時風行華語世界!當時學術界公認的說法為:「《京華煙雲》必傳於世;張振玉之名將借林語堂的小說得以流傳,而林語堂的小說則借張振玉的文筆得以流傳。」現在人們看到的通行版本,就是張振玉的譯本,書中每章的對聯式回目,也是出自張振玉的手筆,英語原版裡是沒有的。
《京華煙雲》迄今曾被三度翻拍成電視劇,分別為1988年的臺灣(華視)電視劇《京華煙雲》(趙雅芝飾演姚木蘭)、2005年的中國大陸電視劇《京華煙雲》(趙薇飾演姚木蘭),與2014年的中國大陸電視劇《新京華煙雲》(李晟飾演姚木蘭)。
京華煙雲人物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小說是種服務業
假如你想在服務業打天下,你得知道客戶為何上門,而你該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
比方說,如果你經營一間清潔公司,你該知道顧客期待看到光可鑑人的地板,以及閃閃發亮的浴室;如果你是個離婚律師,你得瞭解客戶不只想獲得一大筆贍養費,還會想要讓前妻或前夫嘗到苦頭。小說寫作是一種服務業,在你坐下來寫一本超棒小說之前,得先知道讀者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寫的是非小說,讀者要什麼,端看你寫的是什麼書。教人致富的勵志書,會有不少章節告訴讀者對自己保持信心,堅持奮鬥,準時交稅以避免國稅局找碴等等。性愛指導手冊裡應該要放大量圖片,並且誇稱練習書中扭來扭去的姿勢,將有助心靈成長。而獨裁者穆加比的傳記裡,應該收集且詳述這壞蛋做過的所有醜事,不管重不重要。
就非小說的書籍寫作而言,作者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資訊給讀者,你要陳述事實,且針對這些事實,提出見解。
小說不一樣。一般而言,小說作者所陳述的並非事實,當然也談不上針對事實,提出見解。讀者很難從小說裡獲得所謂系統性的知識,因為小說是虛構的、完全出於想像,書中所陳述的事件從來未曾發生,所描寫的人物也從不存在。那麼,稍微有一點腦袋的人為什麼要買這種騙人的東西?
部分原因頗明顯。推理小說的讀者期待在書的開頭陷入迷霧,而在書的結尾對偵探的聰慧感到歎服;歷史小說的讀者期待品嘗曾經有過的輝煌年代京華煙雲;而愛情小說的讀者則想看到大膽的女主角與英俊的男主角,以及很多令人心神蕩漾的戀情場景。
狄佛托(Bernard DeVoto)在《小說世界》(The World of Fiction)中說,人看書是為了「樂趣。……除了專業與半專業人士之外,沒有人會為了其他理由看小說。」
確實,事情就這麼簡單,一般讀者就只為了樂趣而看小說。但為了達到娛樂讀者的效果,作者要做的事卻絕不簡單,因為,你要帶領讀者進入另一個時空。當讀者看書時,如果覺得像是真的活在小說世界裡,真實世界反而消失無蹤,那麼他們就是被帶進另一個時空了。(詹姆斯‧傅瑞)
京華煙雲人物 在 發光小魚- 今天下午是新月雅集讀書會,接續上次的討論 ... 的推薦與評價
... 接續上次的討論,《京華煙雲》的道家主題不只出現在三卷的卷首,也出現在人物的 ... 而與姚思安為忘年交兼半子的孔立夫,也不全然是個道家人物,雖然他是個很能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