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司法正義行動聯盟 肯定我在上個會期所提出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3條、第81條及第151條修正草案,並頒發 #第三會期優秀司法正義委員獎 給我。
#消費者債務清理 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而這次的提案,則是為了因應2018年修法後所衍生的問題,在這裡,我也要感謝卡債自救會、台北律師公會等民間團體,正因為有他們所提供的第一線問題,才能促成修正草案的提出。
2018年的修法,明訂了「必要生活費用」的基準,藉此保障債務人的人性尊嚴;但在司法程序中,因為社會上的許多消費行為並沒有單據可拿(例如:菜市場、路邊攤等),且大部分債務人都沒有記帳的習慣,使得原本修法的美意反而造成訴訟程序上的困擾。
所以,我提出修正草案,讓「必要生活費用」在法定標準內的債務人,可以不用再提供相關的佐證單據;這將有助於程序的簡化、提高准許率,同時也將節省債務人、律師、司法事務官及法官的勞務負擔。草案最終獲得朝野支持,並在五月底三讀通過。
司法應該要避免冗長的程序造成的民眾困擾,也應該要致力於降低訴訟門檻,好讓民眾可以親近司法、瞭解司法。而我,也會持續關注弱勢權益、推動各項公益法案,為弱勢發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揮文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8:00 - 19:00 ◎節目內容大綱: 第一段: ●FB「飛碟聯播網」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youtube「觀點」揮文看社會 每週二、四1900 ●請各位大大幫忙分享 聽重播也可以分享唷 一,又不歡而散?林洲民嗆「趙友友」適可而止 二,林洲民...
人性尊嚴議題 在 官逼民反_人民當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權是國民教育的重要議題,#國中一年級公民課程 就提到:「#人性尊嚴」#不可侵犯,這是基本人權內在之核心概念,也是最高的法律價值。
但是,張淵森法官吹哨事件、919黃姓志工媽媽事件、太極門冤稅案,卻看到少數官員濫用公權力,侵犯人權。 (路編)
https://user111512.psee.io/3jy2jf
人性尊嚴議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應該的!但我還是很高興。以下,認真解說我給企業/雇主及跨性別勞動者在空間議題上的相關建議:
雇主有責任提供員工安全且方便的空間如廁所或更衣室、休息室(視工作場所性質而定)來使用。
原則上應該要允許跨性別者無論是否已經變更法律性別,得依據其性別認同使用廁所、更衣室、宿舍等公共空間,其次,在可能的範圍內,也應積極考慮設置不區分性別的友善性別空間(例如獨立、可上鎖的友善性別廁所)
由於傳統上許多公共空間的設置是男女性別二分的,跨性別者希望依據性別認同來使用空間、設備的要求,對於不是那麼熟悉跨性別議題或者沒有實際認識、接觸跨性別者的雇主或同事,有可能造成觀感上的「衝擊」或「疑慮」。
例如,可能有人會質疑:他說他是跨性別,但我怎麼知道他說的是不是「真的」?潛藏在這個疑問背後沒有說出來的懷疑可能是:當事人會不會是為了某種不正的動機(例如基於性騷擾、性侵、偷窺他人的意圖)所以才假裝是跨性別?
筆者認為「為了方便騷擾」別人,而在職場上去「假裝自己是跨性別」的懷疑,以通常社會經驗法則來說,其實顯不合理。只消想想,若要自己違背自己的性別認同,刻意用「別種」性別身份生活該有多累與不便,又要付出多少人際關係上可能的代價,就會知道上述懷疑實在並不那麼容易成立。
所謂「性別認同」是指「個人對自我歸屬性別的自我認知與接受」(參見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二條第六款),性別認同是人格權的核心,也是人性尊嚴不可讓渡與分割的一部分,應受憲法第七條平等權所保障。雖然人口中大多數人是「順性別」(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一致),只有少數人是「跨性別」(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不一致),須知跨性別在醫學上已被確認並非疾病,跨性別者想依據其性別認同使用空間,這種想法也不過就像順性別者想依據其性別認同使用公共空間,是一樣平凡與簡單的念頭。基於平等原則,雇主不該拒絕跨性別者依其性別認同使用公共空間(及設備)。
更何況,若擔心的是性騷擾、性侵的可能性,須知在我國現行有關性別暴力的相關法制底下,無論是刑法的強制性交罪、強制猥褻罪,或是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裏頭所處罰的性騷擾,其實行為的主體與客體早就都不限性別,也就是說,任何性別都可能是行為人或被害人,因此,假定一個跨性別員工可能是為了「騷擾」他人所以才假裝自己是跨性別,除非有明確的證據支持這個懷疑,否則這個懷疑基本上只是欠缺根據的偏見(不合理的恐懼),是不能成立的。就好比我們不能毫無根據地假設一個女同志因其性傾向就會去「騷擾」其他女員工,是一樣的道理。
另一個常見的憂心是, 如果有其他人因此覺得「不舒服」要怎麼處理?
基本上,跨性別員工依其性別認同使用公共空間並不需要特別事前徵詢所有人「同意」,在不加以標籤化與特殊化的前提下,絕大部份情形,這件事並不致於有人覺得不舒服。
但如果真的有人因為知悉了相關情形,而感到不舒服(或表達異議),我們的建議是,這個「不舒服」很可能涉及對跨性別的不認識、誤解或偏見,會需要釐清與溝通,且因為會影響工作場所的工作氣氛與人際關係,因此有認真對待與處理之必要。
那麼,可不可以因為有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就不允許跨性別依其性別認同使用設施與公共空間,或要求其去使用其他特殊的單獨隔離的設備與空間呢?
基於平等權的理念,即使有其他人感覺「不舒服」也不應該作為排除跨性別員工依據其性別認同使用空間設施的理由。而是應該藉此機會加強實施相關的跨性別知能培訓,在課程中,除了提供必要的多元性別知識之外,也應該試著讓對此有不同意見的員工有機會明白「換位思考」與「同理心」之必要,不妨請其思考:如果是自己不被允許依據性別認同上廁所,又或者,如果自己被要求去上其他特別的廁所,這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此外,如果一個跨性別員工在職場上正決定要進行性別轉換的過程,或剛面試完、剛進入一家公司,那麼在性別身份變成一個問題之前,本文建議跨性別求職者(員工)能先跟主管討論此一議題,並在相關事宜上,找到合適的可行方案。
面對此類跨性別員工的詢問及磋商,公司要如何能好好接球處置?整體而言,除了需要對於法律上的歧視禁止規範有明確遵循的意願與正確理解,還需要有充分的多元性別知能的教育訓練,才比較可能在日常性的職場安排上有足夠能力與知識去應對(包括處理公司內部歧見與衝突),找出解決方案。
節錄自許秀雯著,「友善多元性別職場,如何可能?」, 全文收錄於台北市勞動局2021/2/26 出版「多元性別職場權益手冊」
https://www.facebook.com/tapcpr/posts/10158078949025965
人性尊嚴議題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陳揮文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8:00 - 19:00
◎節目內容大綱:
第一段:
●FB「飛碟聯播網」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youtube「觀點」揮文看社會 每週二、四1900
●請各位大大幫忙分享 聽重播也可以分享唷
一,又不歡而散?林洲民嗆「趙友友」適可而止
二,林洲民:放水遠雄 結束柯政治生命的開始
三,柯坦承 需要中央幫忙 否則大巨蛋難解套
四,2015「拆蛋、拆商場」二選一 如今呢?
五,五大弊案淪五大懸案 多少台北市民在乎
六,柯文哲: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被標籤化
七,韓國瑜批柯文哲 嘴巴滑過去 不會有效果
八,兩岸考卷 柯自嘲考市長及格 考總統不及格
九,柯文哲談公投 49%要完全聽51%的話嗎?
十,得票率41% 只贏三千多票 阿北連任成功
第二段,開放叩應:
●FB「飛碟聯播網」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youtube「觀點」揮文看社會 每週二、四1900
●請各位大大幫忙分享 聽重播也可以分享唷
一,逐鹿2020 第一能源問題?第三兩岸關係?
二,中華民國總統首要之務 兩岸關係怎麼辦
三,前聯合報總主筆黃年:蔡總統問題在兩岸
四,苗栗縣長:國台辦盼藍營15縣市長訪北京
五,陸學者時殷弘:懲罰台灣比懲罰美國容易
六,台學者趙春山:大陸憂心蔡往台獨方向走
七,姚文智17% 蔡靠攏獨派 2020謝謝收看?
八,連戰女兒歸寧 陳雲林夫人出席致賀
九,陳雲林字美? 原來是深圳台辦主任代筆
十,台大教授:台灣更應凸顯人性尊嚴與價值
●開放叩應
兩岸關係 統獨議題 飛碟晚餐叩應全球開講
第三段:
●1224每日一句:
教長宣布 「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
●狗吠火車,2018-1224-194-1韓國瑜口誤
阿諾明年訪高雄? 韓國瑜:提早曝光不是好事
韓又口誤 香港馬會沒有會長 只有行政總裁
「你累了嗎?」 選舉至今 韓國瑜口誤幾次?
按讚【觀點】
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 飛碟聯播網 http://bit.ly/2Pz4Qmo
▶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http://bit.ly/2JOoLMg
▶ 飛碟聯播網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fonetwork921/
▶ 飛碟聯播網APP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人性尊嚴議題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阿康真的很嚴格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3 如果有人來敲門⋯⋯
01:18 康德真的很嚴格:絕對不能說謊
01:25 道德正確的行為能通過普遍化測試
02:13 康德論證說謊絕對是錯的
03:15 理性的人應遵守通過普遍化測試的行動準則
03:40 如果說實話害朋友被殺,錯不在你
04:25 康德認為行為對錯的重點不在行為結果
04:41 道德要求我們對人性尊嚴要有基本尊重
05:11 他人可能成為「手段」,但同時要視他為「目的」
05:24 舉例說明何謂把他人「純粹當手段」與「同時當目的」
05:50 欺騙他人是純粹把對方當手段,所以是錯的
06:12 小結&提問
06:51 趣味小活動
【 製作團隊 】
|企劃:一直很不喜歡說謊a鯉鼬
|腳本:但是很喜歡講幹話a鯉鼬
|剪輯後製:覺得這集內容有點難aPookie
|演出:想要有小木偶鼻子a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哲學的 40 堂公開課》 - 第 20 章「要是每個人都這麼做呢?康德(二)」:https://bit.ly/2y1pJiL
《基本倫理學》 - 第 3 章「康德的道德學說」:https://bit.ly/2EteUwp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 第 5 章「重點在於動機/康德」:https://bit.ly/2EteUwp
林正昊/善意的謊言錯了嗎?為什麼康德絕對不說謊?https://bit.ly/2RXI6yj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人性尊嚴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談近代刑法的例外狀態:死罪、死刑、死囚
主持人:何澄輝(荷蘭萊頓大學東亞區域研究博士候選人)
主講人:謝煜偉(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劉秉郎(蘇案當事人)、許家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死刑,作為一種最嚴厲的刑罰手段,一般被認為必須適用在「情節最嚴重之罪」(capital crimes),必須經過最嚴謹的證據調查與量刑判斷程序,始能判處(capital punishment),同時,必須要在基於國家刑罰權之意志下才能執行以剝奪死囚之生命。可以說,現代的死刑制度便是由「死罪」立法、「死刑」判決、以及剝奪「死囚」生命所共同交織而成的複合體。
台灣,在揮別威權統治走向現代的刑事制度之後,有人樂觀地認為死刑不再是主權者強化統治權力的道具,而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灘頭堡,只要我們謹慎小心避免濫用,沒有廢除死刑之必要。
同時,也有人認為,死作為一種處罰,意味著對加害者課以與罪行相對應責任的應報,不但沒有違反人性尊嚴,反而,透過處刑,宣示了被害者的人性尊嚴,也讓犯罪者在倫理上終極實踐了身為人的尊嚴。這種論述可溯及自啟蒙時代的康德與黑格爾,其可謂近代市民刑法理念的始祖。
市民刑法理念建立在個人彼此尊重、視對方為同等自由的人格,形成相互承認法關係等基礎之上;犯罪是上述法關係的破壞,以及對法規範效力的否定;而刑罰則是透過權利的剝奪,以抵消因犯罪所減損之自由或自律性保障。
然而,這種市民刑法的論理究竟潛藏著哪些根本性的問題?死罪、死刑、死囚究竟在市民刑法的理念中處於何等地位?本次座談即是從這兩個問題出發,反思台灣的死刑制度。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