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者任務已經43年】航行者任務 40 年:航行者的最後自白
航行者號剛剛在太陽系外傳送回來的資料,發現了太陽釋放的一種新型電子爆發,再一次為科學作出貢獻。以下這篇是我在3年前寫的航行者自白,是我的自白系列之一,謹以此文向即將用盡能源的航行者號致敬。
//距離太陽 139.4935 天文單位,地球 139.2145 天文單位,相對太陽速度每秒 16.9995 公里。太陽系內帶電粒子讀數 0.2,太陽系外帶電粒子讀數 2.2。任務時間 39 年 11 月 15 日,通訊延遲 19 小時 17 分 49 秒。航行者 1 號通訊結束, over 。
噢,抱歉,傾聽者。我專注傳送當刻數據,忘記了自我介紹。您好,我是「航行者 1 號」,現正航向廣闊無垠的星際空間。
地球時間 1977 年 8 月 20 日,亦即 40 年前今天,我的兄弟「航行者 2 號」從地球出發,展開航行者任務。1977 年 9 月 5 日,我亦從地球出發,比航行者 2 號遲了兩個禮拜。我們的任務是探索太陽系巨型行星,主要是氣體巨行星木星和土星。探訪土星之後,我們延續任務,繼續飛往太陽系邊緣。旅途上,我們不斷把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人類科學家了解宇宙。
雖然我比航行者 2 號遲了半個月出發,卻比他早 4 個月、在 1979 年 3 月 9 日抵達最接近木星的位置,因為我走的軌跡比較短。沿途我們為木星拍了很多照片,不過大部分都是在最接近木星的 48 小時內拍攝的,因為距離越近照片越清晰。除了相機之外,我們身上設有很多其他科學探測儀器,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光譜儀、三軸磁場探測器、離子能譜儀、帶電粒子和宇宙射線探測器、無線電天文儀器、偏振光儀、離子波儀等等。科學家們希望利用這些儀器收集的資料了解太陽系,所以我們就用無線電天線把所有數據都傳回地球。
我們發現了木星系統很多有趣的現象。例如,我發現木衛一「艾奧」上有強烈的火山活動,這是首次於地球以外天體發現活火山。航行者 2 號則發現了木星環,由於太暗淡,地球上的人根本察覺不到它的存在。我們收集的數據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木衛星、木星輻射帶以及木星環,很多人受這些發現啟發而成為科學家。
探訪木星之後,我們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飛向土星。我在 1980 年 11 月 12 日來到土星大氣表面上約 12 萬 4 千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土星環結構原來很複雜,也測量了土星和土衛六「泰坦」的大氣。航行者 2 號則於 1981 年 8 月 25 日才到達土星,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向太陽系的邊緣進發。離開土星前,我們都看見了土星大氣之中閃耀著的美麗紫外線極光。我想,這就是科學引人入勝的地方。
航行者 2 號的軌跡雖然比我的長,他卻可以繼木星和土星後順道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使他成為了迄今唯一到訪過這兩個冰巨行星的太空探測器。他利用土星引力助推航向天王星,然後再利用天王星的重力飛往海王星。像這樣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剛巧運行至同一方向,每 167 年才會發生一次。於 1986 年 1 月 24 日探訪天王星、1989 年 8 月25 日探訪海王星之後,航行者 2 號亦利用海王星的重力進行一次急轉彎,飛往太陽系邊際。
我們雖是兄弟,但其實從升空一刻起,就肯定永遠不能再次相見。我們都在完成太陽系巨型行星探索任務之後飛往星際空間,不過我們的航道各不相同。我航向太陽系北方,而航行者 2 號則往南方進發。再見了,我的兄弟,一路順風。
1990 年,一位叫做卡爾‧薩根的地球科學家,向我發送了一個請求:希望我在永遠離開太陽系之前,回頭為太陽系每一個行星成員拍攝最後一幅照片。水星太接近太陽而拍不到,因為來自太陽的強烈光線可能會損壞我的相機。火星的影象亦淹沒在相機內部太陽光散射之中。
其實,我很樂意在地球消失於無盡漆黑之前,再看一看這個故鄉。我把相機鏡頭對準地球,按下了快門。在這幅照片之中,地球比一個像素更小,只能看見黑暗中的一個小光點。卡爾‧薩根說,雖然這照片並沒有什麼科學價值,卻有著深刻的意義。每個人類、一切愛和恨,都發生在這個比一個像素更細小的星球之上。我希望這幅照片能夠使人類明白,渺小的生命在廣闊的宇宙面前是如何微不足道,卻又是如何無比珍貴。
1998 年 2 月 11 日,我超越了前輩「先鋒 10 號」,成為離地球最遠的人造太空探測器,全因我的速度是人類迄今為止所造的太空探測器之中最快的。先鋒 10 號和「先鋒 11 號」是分別於 1972 和 1973 年升空、首個拜訪木星和土星的太空探測器,因此是我們的前輩。
我們身上都帶著向地外智慧生命問好的禮物。
先鋒 10 號和 11 號各自帶著一塊鍍金鋁版,上面刻有氫原子超精細結構圖、地球人的模樣、太陽相對 14 個脈衝星的位置、太陽系示意圖,以及先鋒太空探測器的剪影和軌跡。
我和航行者 2 號則各自帶著一塊金唱片,裡面儲存了 115 幅卡爾‧薩根和他的團隊挑選的關於地球的照片和大自然的聲音,包括人類所知的科學知識、地球與各行星、母親餵哺嬰兒、奧運會比賽、天文望遠鏡的照片、不同天氣、各種動物叫聲、汽車、火箭和人類親吻的聲音等等,更記錄了長達 1 小時的人類腦波。
唱片裡亦儲存了不同文化的音樂和 55 種不同語言的祝福語。在唱片封套上,更刻有教導地外智慧生命如何讀取唱片內容的圖示,以及與先鋒任務差不多的科學和天文資訊。人類希望我們能夠作為太空使節,代表地球上的生命向其他銀河系居民表達祝福。
我在 2004 年 12 月 6 日首先穿過太陽圈終端衝擊波,也可說是太陽系的內邊界。太陽系邊緣是太陽風與星際物質相遇之地,兩者相撞會產生衝擊波。衝擊波以外就是日鞘,是飛往星際空間的最後一段路。航行者 2 號比我晚了兩年多,在 2007 年 8 月 30 日穿過太陽系另一邊的終端衝擊波,飛進日鞘。
2012 年 8 月 25 日,我走過日鞘,穿越日球頂層,終於正式進入星際空間。這裡是不受太陽風影響的未知國度,我又開始忙起來了,不斷把珍貴的星際空間數據紀錄下來,一一傳給地球上的科學家們。我所測量到的數據令科學家大開眼界,他們發現傳統的太陽圈模型是錯誤的。這些資料幫助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物理模型,我很高興在這麼遠的地方仍能為科學作出貢獻。
然而,縱使已經脫離太陽風影響範圍,我並未完全飛出太陽系。在這個區域,太陽引力仍然能夠吸引天體繞其運行。我仍要飛很遠很遠的路程,才能到達太陽系的真正邊界——奧爾特雲。科學家猜測,在距離太陽 2 光年的位置,即太陽與最近恆星「比鄰星」的一半距離,有一個由冰微行星構成的雲團,稱為奧爾特雲。這些冰微行星,應該就是長週期彗星的來源地。
可惜的是,未來當我終於抵達奧爾特雲的時候,我體內的核能電池早已用盡,再沒法為地球上的科學家檢驗他們的理論。到了 2025 年,我的所有儀器都會停止運作,我將不能再與你們說話。
300 年後,我會發現奧爾特雲真的存在嗎?幾萬年後,我將飛進真正的星際空間,遠離一切恆星的管轄範圍。真的會有外星生命發現我嗎?到時候,地球文明仍然存在嗎?我不知道。
我會帶著人類的願望,永遠徘徊在銀河系裡,直到宇宙終結。//
什麼 是 火箭 脫離速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當年的太空競賽,如今的回憶之旅。阿姆斯壯:"個人一小步 人類一大步"。美成功登月50年,改變人類重大科技突破 美國公共電視拍攝登月紀錄片,川普政府許諾2024年將再登月】
(甘迺迪/時任美國總統)
我們在一小時的變化和挑戰中相遇,在一個充滿希望和恐懼的十年中,處於知識和無知的時代。我們知道得越多,我們就越感無知。
7月16號夜晚,美國華府的華盛頓紀念碑變身成土星5號火箭,由美國國家航空博物館策劃的「阿波羅50: 向月球出發」投影表演,重現了當年令人感動的那一幕,畢竟半世紀前的當下,曾經是生與死 命懸一線。
(影片旁白)
搭載阿姆斯壯 奧德林和柯林斯,這三名太空人的阿波羅11號,在眾目睽睽下升空,執行登月任務,當時粗估成功機率只有一半,因為誰也沒有想到,號稱比85座胡佛水壩發電量更強大的爆發力,真能讓火箭從地表進入太空,脫離地球軌道,並在歷經102小時的太空飛行後,成功抵達38萬公里外的荒涼星球
(影片旁白)
好的 引擎關閉 老鷹號著陸了
那是1969年的7月20號,美東時間晚間10點47分,阿姆斯壯坐上登月小艇緩緩登陸,走出機艙門的那一幕,透過直播 全球放送,並留下這句經典。
(阿姆斯壯/美國登月太空人)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那個美好的登月年代,曾經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璀璨的亮點。
(甘迺迪/時為美國總統)
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也最複雜的探索
明明時處冷戰,美蘇雙雄在各個領域明爭暗鬥,蘇聯搶先發射了世界第一枚人造衛星,又把第一個太空人送上太空軌道,美國只得不甘示弱,由當時的總統甘迺迪公開宣示,傾全國之力,譜一個人類登月的美夢。
(甘迺迪/時為美國總統)
我國應當致力,在這個十年結束前達成目標,送人登陸月球並安返地球
美國公共電視PBS透過紀錄片,回顧登月當時的時代背景,那原來不是一個單純美好,且充滿希望的社會氛圍,相反的,當時美國正處於越戰潰敗後的動盪,及非裔美國人爭取民權經常抗爭犧牲,與貧富不均的憤怒之中,人們就算是明知道不切實際,也急欲追逐一個偉大的夢想。
(甘迺迪/時為美國總統)
這個國家應該做出承諾
(羅勃史東/紀錄片導演)
在登月相關的流傳神話中,大多都有處理到的是,甘迺迪總統發表演說,國會撥款,美國太空總署開始執行,我們為全人類實現了這個偉大的目標,但事實遠比這個要複雜多了,在甘迺迪承諾要在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後,他幾乎是立刻就對登月一事表達嚴重疑慮
(Roger Launius/歷史學者)
負責預算的主管告訴他,美國太空總署已經瀕臨破產,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怎麼做
即便當時NASA指揮中心電腦處理程式的速度,甚至不敵我們今日所使用的手機,地球那一頭仍有超過六億人緊盯電視,期待夢想實現的一天。
(影片旁白)
阿波羅11號登月了 美極了
(歐巴馬/時任美國總統)
我還記得我坐在我祖父的肩膀上,當太空船準備降落在太平洋中央,人們要把它接回來,我們會走出門外,假裝他們看得到我們,不斷揮手歡迎他們回來
據說當年阿波羅計畫,經費預算從開始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雖然最終計算是254億美元,但換算當前幣值也已突破1500億美元,這讓時任總統甘迺迪一度躊躇不前。
(甘迺迪/時為美國總統)
至少我們應該搞清楚,否則我們不應該花這種錢,因為我對太空不感興趣,我認為這樣很好,我認為我們應該知道相關的一切,準備好花費合理數字的錢,但我們討論的都是破壞我們預算的這些奇妙的支出
紀錄片蒐集還原許多重要史料,包括當時總統甘迺迪的內部會議錄音,也點出事涉政治永遠很難一刀切,影響因素錯綜複雜。
(Roger Launius/歷史學者)(聲音來源)
1963年對阿波羅計畫的嚴厲批評,開始從各個層面展現,所以甘迺迪總統擔心這種日益增長的批評,可能會危及他的連任前景,於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甘迺迪重提與蘇聯合作的想法,為什麼不一起做,包括攜手登陸月球
(甘迺迪/時為美國總統)
為什麼美國和蘇聯,應該為這種(登月)研究與建設的準備,做出重複的巨額支出
片中特別提到當時的美國太空總署,在性別及種族上欠缺多元,一名非裔軍官看似被擢升成首位太空人,卻始終得不到任何上太空的機會。
(Ed Dwight/太空人候選人)
他說,甘迺迪正在利用這一點來實現種族平等,所以不要跟他說話,不要與他交往,並且在六個月內,他將會消失不見
在美國人眼裡,登月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任務的實現,人類的成就正激勵著當時全球不分國界。
(羅勃史東/紀錄片導演)
整個太空計畫中最偉大的事情之一,也許最偉大的事情,就是它所產生的樂觀情緒,一種明天比今天更好的感覺,我們可以克服任何問題的感覺,甚至在那些反對太空計畫的人中間,也會洋溢出這種情緒,因此,當我們同時都在關注這件事的同時,也創造出了一種全球團結與共享的人性
就在人類登月屆滿50周年的今天,越來越多書籍和紀錄片相繼回顧那段歷史,因為當全球夢想家都以為,登月的下一步就是遷居月球,進而到火星度假,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結束後,人類卻自此再也沒有去過月球,反而把重心轉往太陽系的其它行星。
(影片旁白)
歡迎登機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先後走入太空,2019年3月,美國副總統潘斯宣布,川普政府期望在2024年讓太空人再度登月,不少人憶起了那個人們最需要阿波羅11號的時刻,因為它展現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當人類再次深陷相同困境,有人說 我們確實可以再次探索月球,無論登陸是否已不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個夢想永遠都能振奮人心。
什麼 是 火箭 脫離速度 在 Huang Ting Ying 黃亭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亞洲自由車場地錦標賽 #印尼雅加達
(上集)
鼻塞鼻音的身體給了我更多的考驗⋯🤪
一直對著自己說,別緊張別緊張⋯先了解自己再來分析對手🤪
這次參賽的重點是奧運項目 #全能賽 搶奧運積分拚奧運資格😤
心裡總在自責,亞運後下降了生活品質與飲食品質⋯有目標在前的我,明知道要向前走,卻還在原地步步蹣跚😔
當全國好手集結在機場代表國家出賽的那一刻,驚覺到⋯我已經要參加2019年的亞錦賽了,2018已經過去😧
到了雅加達,看到各國的隊伍們也陸續在場地裡進進出出⋯突然覺得,他們跟我一樣走在2020的奧運計畫路上,我怎麼還在路邊演什麼內心戲🙄️
「一切都是態度」教練一直都在對我說「心理影響生理,心態要導正。」🤔
明白這個道理,但心中的正負能量一直無法平衡,體感車感給的回饋不理想😩
這一瞬間⋯我斥責了自己😡「黃亭茵,你在糾結什麼!都已到戰場了,妳還不堅強起來,轉個念!妳會很好👍🏻」
心中有數對於自己現況是不能用體力來換主導權,只能投機取巧的方式來運用所有賽事。
#盡人事聽天命 一直在心裡默念⋯
#你可以的可以的 一直重複著鼓勵自己🙂
五天賽事參加四個項目
第一天 #領先積分賽 80圈8次搶分
這是第一項比賽,其實心中小擔心自己是否會還沒比到全能賽時,體力已耗損一半😵
但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細想若能用這幾場賽事換取對室內跑道的適應及賽事強度,對後幾天才比的全能賽有幫助的!別想這麼多,享受比賽!喚醒戰鬥記憶,喚醒自我潛力👊🏻
名單上,有馬來西亞、新加坡、伊朗、烏茲別克都是全能賽的對手,重點主要國家選手都不是全能賽選手下場。我冷靜的放空,腦海出現一句話「只要騎上車一開賽妳就知道怎麼騎了!」
出發後,我在集團中游走,快到71圈第一個搶分圈時,向前移動試圖在最後直道超越對手,搶下了第一位五分。當每個人都不輪流帶頭時,看見烏茲別克攻擊出去,心裡對她不熟悉,每個人你看我我看你追不追的猶豫,結果韓國受不了脫離集團追及。
不知不覺就快到61圈第二個搶分圈,烏茲別克搶下了五分,韓國的三分,我則還在集團觀望⋯突圍的選手怎麼這麼厲害,韓國選手沒追到她,被集團追回!心中滿滿的驚訝與傻眼😦集團有人試著突圍但也都被追回。
保持一個速度前進,可是烏茲別克的還是佔著領先優勢,51圈第三個搶分圈,領先者一直搶下五分,我則一直試圖搶下三分的第二高分。
集團慢了下來繼續前進,烏茲別克已套了集團一圈,沒想到她追到了還繼續要搶41圈第四個搶分,哇~這麼強勢!我只知道搶分圈快到時要去搶,第一名沒機會翻盤了,看了螢幕分數我在第二名,我怎麼這麼多分😂分數加一加還有在第二名,第三名是大陸選手。
接著烏茲別克選手一直在拉高集團速度,有些選手慢了半拍沒有及時跟上就殘忍的落後了!我隨著她拉起的強度也頭歪身體扭曲口水可能已流出來的逼自己撐下去🤪,快到31圈第五個搶分圈時,集團慢了下來沒人要帶頭的那一瞬間,烏茲別克就在我的右邊起身攻擊,馬上起身晃車要跟著她突圍⋯我盡全力的要跟隨,卻離她越來越遠!啊~沒跟到😱我也感覺自己受不了她的速耐力⋯就讓她去吧!
她騎她的,我與其他對手在集團互相較量,根本就是兩世界的人在競爭。她繼續佔領她的優勢,我則是守住我的每一次搶分。騎乘發現了,裁判的計圈方式不是計我們主集團的圈數,則是那位領先選手,她一直在我們集團後方沒有進集團,搖鈴搶21圈第六個搶分圈時,在集團的選手有些都以為是集團要搶分,聽見搖鈴聲起,一窩蜂的要去搶分。我馬上判斷這不是我的搶分圈,別亂超車,應該是搖鈴要後面快追到我們的領先者,不過些選手真的被搞混了!其實我也快到極限,就快結束了!別放棄!接著烏茲別克進來集團又加20分,我看了積分版,我與第三名相差不多,必須保留體力搶最後的兩次分數。
我不斷的深呼吸不斷的判斷賽況,不斷的分析自我狀況,快到11圈第七個搶分圈,沒有人突圍,我只想著別跟在後面往前移動!搶分才搶得贏⋯我只知道我有搶到分數,只是場面一整圈都是選手,有落後的選手,集團被拉長長一排,剩下最後一次加倍分搶分,我看了積分版我知道了我盯好第三名的選手就好,因為後面的與我有落差!衝完第七次搶分。
此時沒想到⋯烏茲別克又攻擊出去,有一位選手跟了出去,我知道她們兩個都不會影響我的排位順序,就⋯讓她去吧!最後4圈,我看裁判圈數板剩下3圈,我知道那是後面的領先選手圈數,撐下去撐下去!搶最後一次分數,結果大陸選手帶頭,我跟著她後方,當裁判圈數剩下1時,搖起了鈴鐺🔔看見裁判手比後方選手,此時大陸選手加速了⋯我心急了一下移到右側要準備超車,突然冷靜了一下!不對不對,這不是我們的搶分圈,我又回到她的後面,果真⋯我們還有一圈,結果大陸選手壓到終點線放掉了!我馬上超越她然後大聲說「還沒還沒結束!!」不管了~衝最後一圈!
壓線那一刻⋯喘到心臟快在身體裡炸開💣頭暈的不像話⋯一直深呼吸⋯教練對我說恭喜,又跟我說表現很好👍🏻
換上公路車被推上訓練台緩和⋯我一直保持冷靜保持呼吸順暢,讓心跳與身體慢慢恢復,慢慢喝乳清⋯頭暈的不像話!不能倒沒事的!等一下就好了⋯⋯⋯嗯~心跳降了,頭暈好點了,然後我又復活了😂
試個水溫怎麼竟會看見人生跑馬燈🙄️
後來才得知⋯這位烏茲別克選手是連兩屆奧運公路計時賽銀牌得主😯
難怪~火力不是火車而是火箭炮🚀
#這下全能賽好玩了😂
開心拿到一面銀牌🥈
而且這個水溫差點把我燙到跟煮熟的蝦子一樣🦐🙄️
#強度很到位👍🏻
第二天休息,全身卻不舒服😭還好治療師一直煮熱水給我喝,喝到我都懷疑人生,還一直跑廁所,感覺有好一些,別惡化就好!
第三天 #三公里個人追逐賽
沒有抱很大的希望自己可以有多快,個人追逐全憑個人實力,一比就見真章😂
當訓練吧~嘗試用重齒比賽,試試自己能耐,一開賽前一公里半都超快!後一公里半完全斷電🤪有夠喘有夠ㄍㄧㄣ不住⋯以第四名收場。哎呀~不對自己感到失望,我會更好的。
我知道要相信自己💪重點在隔一天全能賽
其他國家的教練看見我,對我說⋯「跑個全能賽就好了!你這樣不累啊?」
我:「就當全能賽前的熱身賽嘍~磨練磨練!」
他:「😱你還磨練啊!是還不夠磨練嗎?🙄」
我:「 哈哈哈哈哈😂我是慢熟型的。」
既然注定要當選手就好好享受用生命捍衛榮譽的過程吧🙃
每晚抱著它睡覺,因為它是來幫助我號稱170的美腿機~哈哈哈😂
接下來⋯#未完待續
什麼 是 火箭 脫離速度 在 [物理教學影片]範例:行星系統與脫離能(脫離速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質量為M,地表重力場為g)發射一質量為m之人造衛星,使它完全脫離地球, ... (脫離能)為MgR (C)最小能量(脫離能)為GMm/R (D) 脫離速度 為(E) 脫離速度 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