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 #陳乃菁 醫師
══════════
【專文推薦✍️】
朱為民(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有感推薦❣️】
朱偉仁 (愛長照執行長)
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詹鼎正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
#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8月20日溫暖上市💕
仁愛神經內科診所 在 時代力量台中黨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代力量在台中市北屯區推出的市議員候選人許皓甯
服膺一種信念的中醫師:政治人物消失之後的政治,才是政治美學的起點。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的許皓甯,父親是水產飼料盤商,年紀還很小的許皓甯有天突然知道家裡沒錢了。
大二那年媽媽中風,他接到爸爸電話,「你媽中暑,在大里仁愛醫院。」他當時想,中暑不就吃西瓜可以利尿?所以他帶著愉快的心情,買了顆西瓜去醫院,但到醫院才發現情況不對,「靠,哪有中暑要送神經內科?」原來是爸爸嚇傻了。
許皓甯過去受訪時曾說,當時怕錢不夠,不敢用最貴的藥搶救,媽媽兩天後就走了。讓皓甯好一陣子認為,這樣算不算被貧窮殺死了?
幾年後有天爸爸告訴他,腹部有7公分長的腫瘤。爸爸快過世前,皓甯心中想的是媽媽說的話:「你要讓大家過得好。」
皓甯確實扛起了一個家,照顧好弟妹,更濟世救人。
進一步,皓甯在北屯簽下20年租約開中醫診所。他宣示從30歲到50歲的黃金歲月,會把自己貢獻給北屯。皓甯也選擇在北屯開設一間書屋,希望號召年輕人灌溉出一片森林,一簽就是4年約。
皓甯認為,他擁有的不多,但他願意集結過往積累所有資源,投注在此。台中,北屯,皓甯早下定決心,要用20年的時間長居於此。
從政路上,就算遭遇反年改團體的施暴,甚至有打他的民眾反而對他提告過失傷害。皓甯都秉持著一個信念:推打或大吼大叫,他還是一定心平氣和跟對方微笑到底。
同樣的,處在這個困難的時代,政治世襲、地方政治攪和成一團的時代。皓甯仍自信地微笑以對,他想讓其他年輕人知道這國家還是有人想試試看,扛起重建政治信任文化的責任!
中醫師、時代力量台中市北屯區市議員候選人許皓甯,一個選舉經費前幾周已完全見底,還解掉自己一張醫療儲蓄險的許皓甯。剩下68天,準備全力一擊!
#時代力量台中市北屯區市議員候選人
#問診大台中脈向新北屯
#競選總部大連路二段233號歡迎來訪
仁愛神經內科診所 在 大醫院小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開放醫院的理念,就是醫療資源開放、分享,而且不只是電腦斷層、正子、X光等硬體,還有軟體的醫療團體會診,」仁愛醫院院長蕭勝煌說,基層轉介來的中風、失智,或者像需要復健的病人,神經內科、骨科、復健科醫師都會會診,提供意見。萬一有病人需要開刀住院,待病情穩定後,他們就會通知基層醫師到院召開「出院準備會議」,讓院方、病患和家屬、基層醫師三方了解病患回家休養時,基層醫師接手照顧的程序。
去年12月,仁愛醫院首先試辦「開放醫院」,蕭勝煌說服20多位在大安區開業的診所醫師,成為院內特約醫師,蕭勝煌坦言,不少診所醫師認為,醫院的病人,只要是持有三個月慢性處方箋者,代表病情穩定,就該下轉給基層醫師照顧;但醫院醫師卻不願放手,甚至常發生診所轉介到醫院的病人,此後就被醫院留住、再也「回不去了」的現象。
但醫院醫師為什麼不願放手?蕭勝煌說,一方面他們擔心門診量減少,可能會衝擊到盈虧;另一方面也會質疑,「我好不容易把病人治好,病人若放下去,診所醫師真的能照顧好嗎?」
「開放醫院要成功,就在於醫界互信,」蕭勝煌說,醫院與診所的心態都必須改變,相互信任、合作。
仁愛神經內科診所 在 仁愛神經內科診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仁愛神經內科診所 , 嘉義市。 612 個讚· 3 人正在談論這個· 83 個打卡次。這是台灣少見的中西結合神經科診所,治療腦中風、頭部外傷腦震盪後遺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