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劇本及萬金油 - 鴕鳥時期已過 決斷時刻隨時會來臨......
(更多脈絡分析,請造訪 InsightFan.com)
3月15日,美國國防部發佈的新聞稿中說「台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3月18日,中共官員楊潔篪在阿拉斯加的會場怒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國不吃這一套」,因為美方表示對中國在新疆、香港和台灣作為的「嚴重關切」。
3月19日,中國駐法國大使在官方推特上辱罵法方學者為「小流氓」,因為該學者批評了中國對法國議員訪台計畫的公然施壓。
3月22日習近平考察福建,美軍機迫近偵查,飛到中國領海基線僅有25.33海里之處,史上距離最近。
3月25日,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指示對台灣「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同時喉舌報強調習近平這次到福建沒去視察軍區。
3月26日,台美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晨7:30-10:30 之間,共機由西南部、南部、東南部三方向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三小時內高達十批次,有公開紀錄以來密度最高。
這不到兩週之內發生的所有事,你怎麼解釋?
當前幾大問題,台灣人在問,世界人也在問:1)中共和美國相互用台灣測試對方的底線,哪一方比較有踏過紅線的動機或壓力?2)一旦某方踏過紅線,接下來的劇本有哪幾種?3)習近平此時到福建,是心懷惡意嗎?那麼他不提「統」而提「融」用意何在?是心懷善意嗎?那麼小報為何接到指示要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口吻突出「沒視察軍區」?或者,純粹像戰機擾台一樣,習近平不過是在用他的肉身行蹤擾台?
經過了過去一年,美國政府和中共政權各有各的極大壓力,政治上的、經濟上的、疫情上的。然而,美國是民主體制,彈性及抗壓容度大,生了病就慢慢療養,無需用猛藥。中共是極權政體,金字塔一竿子插到底的威權體制,彈性極差,抗壓就靠低人權優勢,一旦生了病就必須用猛藥。這樣一對照,上述第一個問題就有答案了:美共兩者在探出對方底線之後,踏過紅線的那一方非共方莫屬。
第二個問題:踏過紅線的方式,以及之後的劇本有哪幾種?兩個月前本專欄曾寫過《倘若台灣遇上一場有限戰爭》於此就不重複了。
可能的劇本當然不止一種。西方的各大主流媒體、各大智庫、軍事刊物、政治歷史學者,近一個月來談到台海危機時,調子都已經拉到「世界大戰」的級別。千言萬語、各種軍事角度的數據分析、各式的歷史提醒,都可以用七個字來涵蓋:「得台灣者得天下」!
無論你我喜不喜歡,都不得不承認一件事 - 鴕鳥時期已過 決斷時刻隨時會來臨。古早的孫臏在兵法中已明言:《無恃其不來,恃我有以待之》- 不能依賴自欺心理,相信戰爭絕對不會發生,寧可依賴自己的手頭條件,盡量做好迎敵準備。
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台灣社會有一盒隨身攜帶的心理機制轉換萬金油。我用「懶人包」的形式來描述這一擦就靈的萬金油內的兩大邏輯:
美國一定介入。美國軍力比中共軍力強不止四倍,所以台灣不用怕。
中共開戰的結果就是自己垮台,因此它不敢真正開戰。
這兩個萬金油邏輯不破,我為包括我在內的台灣人擔心。
我百分百認為美國一定介入,因為失台灣者失天下。但是,美國何時介入、介入多深、為了(美國)國家利益如何介入,這三者是變數。
將近兩年前,《美國何時武力攻台?》一文中有詳細分析,請回溯,此處不贅。此處僅再提醒一點:在最壞的情況下,美國即使會奪島,也不一定奪的是台灣島;不同戰略考慮下,可能先去奪海南島,迫使共軍三面作戰:南海、台海、東海。
接下來談萬金油內的第二個邏輯。這是個100%的錯誤推論,假設了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有理性的敵手。有一句話,不知你聽過沒,叫做「極權的任性」。太抽象了?那就白話講:賭場裡有一種人,只相信自己,只要他認為他的勝算超過50%,他就會把下個月家裡的吃飯錢推到牌桌上。
如果這萬金油第二邏輯說得通,那麼可能大清國今天還在。
最後談第三個問題,習近平「以融代統」的意義何在?目的何在?
這問題若往細裡講又是一大篇。打蛇打七寸的說,有兩個要點:1)北京喜歡說「聽其言、觀其行」,習近平來自北京好不好 ? 2)我要拜託台灣人一件事 –從此刻開始不要聽北京說的中文,要聽北京說的英文;中文都是說給你聽的,洋人反正聽不懂。這樣懂了嗎?
InsightFan.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
他到底喜不喜歡我測試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天聽一點#872】有時候人只需要一份「控制感」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五、六月這兩個月是報稅的季節,那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延到6月底,然而呢,每次遇到報稅的季節我就會想到,要怎麼樣讓人對於繳稅這件事情,能夠更接受、舒服一點,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哦!
那我聽過一個說法,很有趣哦,所謂的「徵稅」就是拔最多的鵝毛,但是聽最少的鵝叫聲,這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學問。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繳稅這件事情為什麼會讓我們這麼樣的難受?因為呢,這個動作讓我們損失了我們的收入。
可是如果把你的收入分給慈善機構,而且是你指定的慈善機構,它的數額跟你繳稅的金額是一模一樣的,你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呢?
可能會,因為啊,繳稅比其他的花費更令人感覺到厭惡的原因,就是我們被迫這麼做。
然而如果是捐款或者是購物,我們可以有決定權,我們可以決定什麼時候付多少付給誰,然而我們面對繳稅這件事情,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要,一定得面對,而且你還不太確定這個錢到底用去哪裡。
其實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是有一些研究的,我在一本書裡,這本書叫做《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
裡面就讀到了相關的研究討論,這人就是這樣哦,他針對人在面對繳稅這件事情,如果能夠掌握到一些主控的感覺,那是不是會在繳稅的意願上更甘願一點呢?
所以為了實驗這件事情,三個研究人員就進了一個研究,他們請學生到哈佛大學裡面的一個實驗室,請他們替很多張的室內設計圖,各自去做評分。
而為了感謝他們花時間參與,他們會得到10美元,但是必須從裡面拿出三美元,去付一個稅叫做「實驗室稅」。
根據指示呢,他們必須在離開前,把3美元放在信封裡交給實驗人員,學生哦,對於這個做法其實會感覺到不爽的,而只有一半的人照做,另外一半的交出的空的信封,或者是少於規定的稅金。
不過呢,這個實驗還設計了另外一組參與者,這組參與者被告知可以「自由建議」實驗室的經理,怎麼樣去分配這個實驗室的稅金。
例如呢,他們可以建議這次繳的稅,可以拿來買點心、飲料,來給未來的參與者享用。
而讓人很意外的是,只光讓這些繳稅的人能夠參與「我的錢要用去哪裡?」,它就讓原本的遵守率從5成提升到7成,這是一個很可觀的差異,你想想看這種幅度如果發生在實際的國家稅務上,那整個國家的財政會得到多大的前進啊!
而研究人員也想了,這個實驗的結果會不會只限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所以呢,他們又在網絡上進一步測試了更大、更多樣化的一般民眾的樣本。
而這一次部分的參與者,有機會看到目前美國的聯邦稅,他們的使用分配的狀況,而有些參與者,則有機會去表達他們希望這個稅收「該如何分配」?
是分配在教育啊,國防啊,健保啊,各自是多少比率,最後呢研究人員要所有的參與者想一下,如果他們可以利用某個稅制的漏洞,省百分之十的稅金,那他們會不會去做呢?
而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在沒有機會對於稅收的配置,表達意見的那一組,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大概66%表示會鋌而走險,幫自己省下稅金。
而相對的在另外一組,有機會發聲的那一組,只有不到半數的大概44%的人,決定鑽漏洞。
所以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影響很多行為,特別是這種有一點痛苦的行為,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要讓人有控制感的。
然而你仔細想一下這個控制感其實是一種感受,因為你並沒有「控制力」或「控制權」。
簡單來說該繳稅就是要繳稅,你幾乎是沒有可以逃避的空間,但是都一樣要繳稅,當我能夠「感覺」我對這件事情是有確定感的,或者是有主導權的,那我對這個行為的實踐跟執行,我就會甘願很多。
其實聊到這裡,你進一步想一想,在自己的人際裡面,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一定得跟人互動跟人接觸,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去靠近呢?
你會選擇那種,讓你根本搞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而且似乎你也很難靠近他的,還是你會選擇那個讓你看起來舒服,讓你感覺安心的,其實這裡的「感覺」安心也是一種控制感啊!
因為當你有了這個感覺,跟你能不能真的跟他合作成為好朋友,還是有一段差距的不是嗎?
可是你會發現噢,只光這一點小小的差異,他就會決定性的影響,很多人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機會比較多,還是比較少。
一個最顯著的例子,那不就是求職面試嗎?現在這個季節,也是很多朋友開始要思考求職面試的時候,那麼你想想看,你願意不願意在自己的身上,多去培養一些給別人的確定感,也就是讓所有跟你互動的人,多一份控制感呢?
任何人對你其實都沒有控制權,也沒有控制力,可是營造出別人能夠對你的控制感,卻是別人願意靠近你,願意給你機會的第一步啊!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在人際之間有更好的連結,能夠帶給別人更好的控制感;那我會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8月3號開課的實體課程~【人際回應力】這門課。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知道怎麼樣調整自己的表情,而且透過觀察別人的表情,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策略。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8月3號的人際回應課程名額也在個位數倒數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到還有名額的話,就請你務必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你能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他到底喜不喜歡我測試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水壺篇】 #小一物品清單
如果你的孩子是溫文儒雅的小孩,可以跳過這篇,直接買孩子喜歡的水壺吧。
如果你的孩子像我兒一樣,手愛甩來甩去,常測試離心力,
目前也在找水壺的,不想看字的就直接看圖吧。
另外,可以等小學報到以後,或是問過導師以後再添購水壺。
小子學校有飲水機,冷熱水都有,孩子喝不夠可以自己去裝。
小子在校半天,常回來說這是第三第四壺。
以一瓶有500CC來看,每天大多可以喝1500~2000C.C.。
他常下課衝出去玩,也可能因為這樣水需求量很大。
冬天比較沒喝這麼多,但也都有1000C.C.。
如果學校帶去的水一定要夠一天喝的,可以再考量看看怎麼帶水比較方便。
=========
很久很久以前.....
(也沒很久....)(好,我好好講)
小子在幼兒園用最習慣的是Skater直飲式水壺,因為可以背出去郊遊,
冬天就是拿我很少用的象印不銹鋼水壺。
(我用過虎牌不銹鋼會漏水,所以只用象印)
上小一前的暑假因為有踢足球,水喝很兇
所以家裡就出現了樂扣BPA free的直飲水壺
當時我以為這樣可以用到升小三(其實我想撐到小學畢業)再買新水壺。
但媽媽就是這樣,願望很平凡卻不切實際。
小一上學一個月後的某天,Skater直飲的背蓋摔破了,
老師說他放在位子上被同學撞到掉了
我就去找新的背蓋購入
壽命只維持兩天.....又破了
一個背蓋要$240,孩子,你以為2.4元嗎!
好吧,換一個水壺帶去。
又過了幾天,在我去接他下課,我和安親班老師講話時,突然聽到「ㄎㄡ」 一聲,
頓時我就驚覺不妙,轉頭過去看...水壺袋在滴水了。
直覺衝到廁所拿起水壺
非常好,壽命不到48小時的水壺又破了!
我.....:
(你說!你說!到底為甚麼要一直摔壞水壺!!!)
(內心馬景濤式搖晃我兒的肩)
隔天,我育兒界的明燈好友,推薦我一款不鏽鋼又耐摔的。
但龜毛小子說外型不喜歡。
孝子媽媽我就沒入手。
(我是壞榜樣,不可學! 逆子都摔壞幾個水壺了,還管他喜不喜歡)
總之,如此這般(故事快講完了)
我在宜得利買到顏色外型小子喜歡,容量夠又能放書包的不鏽鋼水壺,而且400有找,用到現在都沒有漏水過。
我的明燈好友推薦的是:
『Lock&Lock樂扣』不鏽鋼水壺 750ml
經摔壞水壺高手測試,目前還完好無損的水壺是:
『Lock&Lock樂扣』BPA free的直飲水壺
『宜得利不銹鋼』水壺,有其他更大容量和外型,可以到官網或實體店去看。
這兩款目前不只耐摔、耐用、不漏水。蓋子開關推一下就能扣緊瓶蓋避免彈開。
我看很多媽媽推『膳魔師』的水壺,但...個人喜好問題,保溫食物罐被我退貨過一次我就沒用過他們家的商品了。
#小學用品。#水壺。#耐摔水壺
#宜得利。#樂扣。#skater
======
其他項目….待續......
👉物品明細表:https://reurl.cc/exGgLx
【書包篇】https://reurl.cc/rxELn4
【筆盒/筆袋篇】https://reurl.cc/5lKzry
【餐碗/餐具盒/餐墊/餐袋篇】https://reurl.cc/qdYkoD
【鉛筆/削鉛筆機/尺/橡皮/奇異筆/白板筆/桌上吸塵器】https://reurl.cc/E7mE8n
他到底喜不喜歡我測試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五、六月這兩個月是報稅的季節,那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延到6月底,然而呢,每次遇到報稅的季節我就會想到,要怎麼樣讓人對於繳稅這件事情,能夠更接受、舒服一點,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哦!
那我聽過一個說法,很有趣哦,所謂的「徵稅」就是拔最多的鵝毛,但是聽最少的鵝叫聲,這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學問。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繳稅這件事情為什麼會讓我們這麼樣的難受?因為呢,這個動作讓我們損失了我們的收入。
可是如果把你的收入分給慈善機構,而且是你指定的慈善機構,它的數額跟你繳稅的金額是一模一樣的,你會不會覺得舒服一點呢?
可能會,因為啊,繳稅比其他的花費更令人感覺到厭惡的原因,就是我們被迫這麼做。
然而如果是捐款或者是購物,我們可以有決定權,我們可以決定什麼時候付多少付給誰,然而我們面對繳稅這件事情,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要,一定得面對,而且你還不太確定這個錢到底用去哪裡。
其實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是有一些研究的,我在一本書裡,這本書叫做《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
裡面就讀到了相關的研究討論,這人就是這樣哦,他針對人在面對繳稅這件事情,如果能夠掌握到一些主控的感覺,那是不是會在繳稅的意願上更甘願一點呢?
所以為了實驗這件事情,三個研究人員就進了一個研究,他們請學生到哈佛大學裡面的一個實驗室,請他們替很多張的室內設計圖,各自去做評分。
而為了感謝他們花時間參與,他們會得到10美元,但是必須從裡面拿出三美元,去付一個稅叫做「實驗室稅」。
根據指示呢,他們必須在離開前,把3美元放在信封裡交給實驗人員,學生哦,對於這個做法其實會感覺到不爽的,而只有一半的人照做,另外一半的交出的空的信封,或者是少於規定的稅金。
不過呢,這個實驗還設計了另外一組參與者,這組參與者被告知可以「自由建議」實驗室的經理,怎麼樣去分配這個實驗室的稅金。
例如呢,他們可以建議這次繳的稅,可以拿來買點心、飲料,來給未來的參與者享用。
而讓人很意外的是,只光讓這些繳稅的人能夠參與「我的錢要用去哪裡?」,它就讓原本的遵守率從5成提升到7成,這是一個很可觀的差異,你想想看這種幅度如果發生在實際的國家稅務上,那整個國家的財政會得到多大的前進啊!
而研究人員也想了,這個實驗的結果會不會只限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所以呢,他們又在網絡上進一步測試了更大、更多樣化的一般民眾的樣本。
而這一次部分的參與者,有機會看到目前美國的聯邦稅,他們的使用分配的狀況,而有些參與者,則有機會去表達他們希望這個稅收「該如何分配」?
是分配在教育啊,國防啊,健保啊,各自是多少比率,最後呢研究人員要所有的參與者想一下,如果他們可以利用某個稅制的漏洞,省百分之十的稅金,那他們會不會去做呢?
而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在沒有機會對於稅收的配置,表達意見的那一組,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大概66%表示會鋌而走險,幫自己省下稅金。
而相對的在另外一組,有機會發聲的那一組,只有不到半數的大概44%的人,決定鑽漏洞。
所以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影響很多行為,特別是這種有一點痛苦的行為,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要讓人有控制感的。
然而你仔細想一下這個控制感其實是一種感受,因為你並沒有「控制力」或「控制權」。
簡單來說該繳稅就是要繳稅,你幾乎是沒有可以逃避的空間,但是都一樣要繳稅,當我能夠「感覺」我對這件事情是有確定感的,或者是有主導權的,那我對這個行為的實踐跟執行,我就會甘願很多。
其實聊到這裡,你進一步想一想,在自己的人際裡面,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一定得跟人互動跟人接觸,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去靠近呢?
你會選擇那種,讓你根本搞不清楚他在想什麼,而且似乎你也很難靠近他的,還是你會選擇那個讓你看起來舒服,讓你感覺安心的,其實這裡的「感覺」安心也是一種控制感啊!
因為當你有了這個感覺,跟你能不能真的跟他合作成為好朋友,還是有一段差距的不是嗎?
可是你會發現噢,只光這一點小小的差異,他就會決定性的影響,很多人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機會比較多,還是比較少。
一個最顯著的例子,那不就是求職面試嗎?現在這個季節,也是很多朋友開始要思考求職面試的時候,那麼你想想看,你願意不願意在自己的身上,多去培養一些給別人的確定感,也就是讓所有跟你互動的人,多一份控制感呢?
任何人對你其實都沒有控制權,也沒有控制力,可是營造出別人能夠對你的控制感,卻是別人願意靠近你,願意給你機會的第一步啊!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在人際之間有更好的連結,能夠帶給別人更好的控制感;那我會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8月3號開課的實體課程~【人際回應力】這門課。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知道怎麼樣調整自己的表情,而且透過觀察別人的表情,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策略。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8月3號的人際回應課程名額也在個位數倒數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看到還有名額的話,就請你務必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你能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他到底喜不喜歡我測試 在 他到底喜不喜歡你?原來早已表現很清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他 喜不喜歡你 》 測試 題 https://bta.betrulyattractive.com/qz【BTA 免費培訓班】 https://bit.ly/39M7nZJ https://bit.ly/39M7nZJ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