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有名,曾經很重要的寶雞
#另類遊記 part III 來了
-
當高鐵駛離西安往絲路前行的路上,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興奮,那從小就夢想著好好領略一番什麼是黃沙滾滾的絲路風情,現在終於在前往的路上了。離開西安的第一站是寶雞,我望著月台上大大的寶雞兩字,不免覺得好笑,這麼大的一個城市為什麼地名要叫寶”雞”呢? 我在心裡想著古時地名的由來常常跟當地人文風俗有關,莫非這裡養了很多雞?而且是很厲害很寶貝很不尋常的雞?所以才叫寶雞,我對一旁的米蟲說著我心中的臆測,但很科學派的她卻不以為然,她說:媽咪,妳真的很會腦補耶,一個地名妳就能編出一個”很厲害的雞”的故事來。她邊說邊搖著頭,好像我正在誤人子弟般的替她自己惋惜些什麼。
-
高鐵的行進速度真是沒有其他陸上交通工具可比擬,一下子寶雞市區就消失在眼前,隨即而來的景緻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只見高鐵在崇山峻嶺中狹窄的山谷裡蜿蜒而行,最狹窄處彷若僅容軌道通過而已,我急急忙想拿手機拍下,畫面卻早已消失在眼前,這個動作做了千百次,每次事後都笑自己傻,我的老手速度是能超越時速幾百公里的高鐵嗎?到底能捕捉些什麼?
-
高鐵在層巒疊嶂的山脈間行駛了很久,我在心裡想著”不知這是什麼厲害的山脈?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嗎?秦嶺到底有多長?從西安到寶雞嗎?”,雖說我喜歡地理但卻不精通,我必須很誠實地說要我背出秦嶺的全長與起始點,當下我是沒辦法的,把我打暈還比較快吧。(事後百科丸來了: 秦嶺全長1600公里,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
-
但現在沒有人會因為我背不出地理而打我了,我都離開地理課本多少年了,何況坐在我旁邊那個米蟲小妞的地理程度更是令人乍舌,如果沒有媽媽正跟著她一起坐火車,搞不好車行方向是往蒙古她都不會發現坐錯車了。(好啦是我誇張了,其實是想說她跟著媽媽一起搭火車時,她都非常相信媽媽,像小時候一樣,跟好媽媽就好。)
/
說了這麼多廢話前言,故事都還沒開始認真講呢,後來有一次我看到寶雞地名的傳說,這才知道我沒有想錯喔,寶雞地名的由來還真的跟雞有關。事情是這樣的,據說這事是發生在唐玄宗年間安史之亂長安失守之後,當唐玄宗被逼失去了心愛的楊貴妃後,忍著淚水沿著渭水一路往西逃,準備前往蜀地避難,這時來到此地一座大山前,眼看後面的追兵就要追上了,此刻的唐玄宗雖然失去愛人心很痛,但筱關自個兒生死交關之際,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尊貴的皇帝命呢,還是逃命要緊,於是唐玄宗帶領幾個親兵慌亂的往山裡奔逃,但很快的就面臨無路可逃的境地,唐玄宗看著四面陡峭的岩石無路可走,叛軍的戰馬就在不遠處嘶鳴,他哀痛的哭喊:命休此矣。說時遲這時快,突然眼前飛來兩隻山雞領路,於是一行人跟著山雞前行來到一處廟宇休憩,而叛軍在山下卻不得其路前進,只能用搖旗吶喊嚇人這招,這時突然雷聲大作,山下雷雨交加還下起了冰雹,山上卻晴空萬里,冰雹把叛軍打的潰散而去,終於唐玄宗逃過一劫。
-
出了廟門眾人想尋找解救他們的神雞時卻遍尋不著,但卻發現了兩隻昂首屹立的石雞,唐玄宗摸著兩隻石雞頓時感概萬千,想起此地的地理位置竟如此重要,這裡是西出陽關與南入四川貴州的咽喉,天然屏障的地形更勝過百萬雄軍,於是乎他說了句:陳倉,寶地也,山鳥,神雞也。寶地神雞因此而得名,天下是皇帝的,既然皇帝老子都說話了,於是乎這裡就改名叫寶雞。
-
但在被改名寶雞前,其實寶雞的古地名更有名,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這裡就是暗渡陳倉裡的陳倉,實際上這個成語的起源就是當時楚漢相爭的歷史事件,陳倉是地名。
-
棧道是漢中翻越秦嶺到陳倉的一條路,從漢中到巴中也就是蜀地都是漢王劉邦的天下,當時天下局勢是秦朝滅亡正由項羽主宰天下的時候,項羽將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劉邦封為漢王,給了他偏僻的領地漢中蜀地,而當時的劉邦翅膀還沒能長硬,還不敢跟項羽正面衝突,只好乖乖聽話領命前往偏遠的蜀地當起漢王,而且在前往漢中的路上,他聽取了張良的建議,沿途把棧道燒毀以此鳴志表示自己再無意離開漢中回到關中,減輕項羽對他的戒心。
-
後來劉邦在漢中養精蓄銳翅膀長硬後,可以出擊的時機到了,他先派出士兵假裝重修棧道,讓三秦諸王以為他會經由棧道出兵攻擊,未料劉邦這隻老狐狸卻派大軍走小路偷襲陳倉,三秦王因陳倉不設防迅速被攻破,劉邦因此佔領整個關中,於是乎這個典故便是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來源。
-
當你來到一個地方,這裡的地名跟典故竟是與成語相關,這種感覺挺奇妙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想想若我曾在國中的時候可以來到寶雞這裡,不僅學了楚漢相爭的歷史,安祿山之亂的歷史,還有成語暗渡陳倉的典故大概不用背就會了。
-
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人對寶雞/陳倉起印象,那麼我再提一個人,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響噹噹人物,只要有看過電視應該都知道的一號人物,登登登,那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先生了。
-
什麼?連諸葛亮跟寶雞也有關係嗎?
請聽我娓娓道來,諸葛亮跟寶雞的關係可深了,如果說劉邦在陳倉(寶雞)寫下的故事是勝利與喝采的話,那寶雞對諸葛亮來說就是一生的痛,他活著的時候無緣踏上,北伐五次都沒能成功,但最後還魂斷陳倉五丈原,這裡成了他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斷魂處,實在令人不勝唏噓,是否命運真的會捉弄人?
-
寶雞之所以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因為地形三面環山易守難攻的原因,南有秦嶺山脈,西有隴山北有千山,守住這裡長安就萬安,可以繼續歌舞昇平。當高鐵一路往西域的方向行駛時,原來當我在車廂裡震撼著在山脈峽谷深處建設高鐵的工程不知有多艱辛時,曾經這裡千百年來不知上演過多少戰事,多少身不由己替人打天下的士兵長眠於此?時間拉長來看,這些人連故事都沒能留下,但相信在當時,每一個生命的消逝,背後不知有多少傷心人流下傷心淚。
-
而這個當年兵家必爭,連神機妙算諸葛孔明都無法拿下之處,在時代更迭物換星移之後,現在的寶雞竟成了大陸房價倒數排行,數一數二不長進的地方,據說2房1廳、3、40年的老樓房大約2、3萬人民幣就可以買一間,對,你沒看錯,是一間不是一坪。
-
對照起如今的寶雞地皮如此的不值錢,而當年的諸葛亮卻為了想拿下陳倉而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在陳倉),他若有知會不會笑自己傻呢?或許有人會說”今非昔比”、”這麼說很好笑也很傻”、”誰能預知未來”,咦,這就對了,行走江湖真的要懂得保護自己,江湖術士的預言可別隨便亂聽阿,江湖上真的流傳一本據說是諸葛亮所作的預言書”馬前課”,聽說從蜀漢一路預言到民國。(曾經傳得沸沸揚揚的2012世界末日,就有人說諸葛亮在馬前課裡已經有說)
-
想想,有時懂得相信自己也是需要智慧的。
-
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故事,這個現在不有名,卻曾經很重要的寶雞。如果有天你經過這裡,希望可以想起這個故事,現在的寶雞曾經的陳倉,還有曾經那些英雄好漢...
-
喔,還有,若真要說起寶雞著名的觀光景點,那法門寺應該名列數一數二的朝聖點,據說這世界有四個地方供奉著釋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而法門寺就是其一。
.
如果喜歡大媽的另類遊記,希望大家能幫我點點讚,留言跟我一起說說五四三,精神鼓勵一下辛苦寫文章的我拉~(今天整整寫了10個小時..)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典故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戰國名將生死錄】田單:逆轉絕境的關鍵
在兩岸對峙的時代,金門做為國防最前線,處處充滿著戰爭氛圍。而在金門制高點的太武山上,刻著「毋忘在莒」,是蔣介石總統巡視金門時所題,其用意是引用戰國時期幾近滅亡的齊國最終成功收復失土的典故,以此鼓舞國人反攻大陸的士氣。
但當我了解戰國歷史,我其實蠻想吐槽這個典故引用的有些問題。因為的確齊國當時有莒和即墨兩座孤城苦苦支撐,而且莒城的領導人,正是齊國君主─齊襄王;但真正逆轉的關鍵,其實是即墨城守將─田單,所以如果真正要考據細節,或許當初應該寫的是「毋忘在即墨」或是「毋忘在墨」?
好的,吐槽非我本意,還是好好了解戰國時代最曲折離奇的復國戰役,以及這當中的關鍵人物─田單的所作所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絕處顯智勇
田單,齊國王族成員之一,他本來在首都臨淄的市場擔任官員,名聲及地位都不顯著。
當燕國名將─樂毅,領軍橫掃齊國之際,田單先是和族人搬遷到安平城,之後眼看燕國軍隊銳不可擋,於是田單一早就交代族人做好落跑的打算:「你們趕緊把車軸凸出輪子的地方鋸斷,並且用鐵皮包覆整個車輪。」
等到安平被燕軍攻陷,城內許多達官貴人乘車出逃,但他們的車軸太長,很容易跟其他馬車相互碰撞,沒一會兒功夫,就因車軸斷裂或是車輪破損而無法繼續前行。而田單的族人卻在混亂的車潮中順利疾馳,平安無事的逃進即墨城躲過追擊。
好不容易逃到即墨,田單馬上就收到噩耗:「即墨大夫先前領兵出戰,結果當場陣亡。」還沒等田單安頓好,又一個消息傳來:「田大人,城中軍民聽說您有先見之明,使自己跟族人得以逃出生天,大家覺得您可以信賴,一致推舉您領導大夥抵抗燕軍。」
雖然田單擁有王族身分,但僅憑著「很會逃難」這點,就可以被推舉成領導,不難推測:即墨城此時已無人才,這才急病亂投醫的找上名不見經傳的外來戶。
幸好田單非同一般,新官上任的他,先將妻妾編入到軍中進行輔助性工作,自己更是親自參與到防禦工事的勞動。看到領導這麼親民敢拚,全城軍民對田單好感度不斷提升,同時挫敗了燕軍的進攻。這讓領軍的樂毅感到即墨城並不好惹,為避免徒勞無功的損失,樂毅改採包圍策略,雙方就此陷入僵持。
逆轉心理戰術一:離間
雖然田單在危局中開始站穩腳跟,但他很快發現……軍民們戰意非常低落。
畢竟齊國遭逢前所未有大敗,加上先前即墨大夫領軍出戰又被殺個落花流水,雖然田單接任指揮後組織多次成功的守城戰役,但在損兵折將、外無援兵的情勢下,充其量只是延緩即墨城淪陷的時間,而身處長期被包圍且沒有盼望的壓力下,城內軍民自然士氣越加低落。這使田單意識到:必須先讓軍民重拾獲勝的希望。
或許是齊國國運尚未衰竭?後來燕國君主過世,新繼任的燕惠王對樂毅充滿偏見,這就給予田單可趁之機,他立刻派人散布謠言:「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下齊國剩下的兩座城池,根本是想擁兵自重並且自立為王。要是換其他真正肯打仗的燕國將領前來,即墨城只怕早被攻破了。」
結果新繼位的燕王還真聽信謠言,任命騎劫替換樂毅統帥的職位,樂毅則在接到命令後,就立刻出走他國,於是田單逆轉路上的最強阻礙就此消失。
逆轉心理戰術二:裝神弄鬼
之後,田單下令百姓在城內祭祀祖先(這其實是逼不得已,因為原先祭祖應該要去到城外的埋葬地,但此時即墨被燕軍包圍,所以只能在城內遙祭),估計是供品內容太豐盛,結果吸引一大堆飛鳥空降到城內啄食。
(話說我看到這段紀錄時,心裡頗為驚訝,因為在某些史料中,可是紀錄即墨被圍城5年,然而現在城中百姓竟還有這麼多餘糧可以搞祭典,究竟即墨城原先的儲糧有多麼豐富呀?)
看到成群的飛鳥一陣又一陣的飛入即墨城中,之後又在城頭盤旋圍繞(估計是還沒吃到供品的鳥捨不得離開),城外的燕軍覺得非常詭異,城內的軍民也覺得此景慎奇,此時田單突然臨機一動的宣布:「各位,此情此景是在表示……有天神要降臨即墨幫助齊軍了!」
覺得田單的發言很逗嗎?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更逗。因為有一名小兵竟然主動找田單說:「我就是你說的天神。」
田單聽完小兵的話,他的反應是……真的把他當神在拜。甚至廣播全城上下說:「鄉親們看!神仙真的下凡了,我沒亂蓋各位吧。」說完就當眾對小兵膜拜,搞得全城百姓也跟著集體膜拜。
這下小兵頂不住了,找機會跟田單說:「不好意思,我騙你的,我其實根本不是神仙。」
田單說:「X的!我當然知道你不是神仙!但現在你必須陪我把這個謊說到底,少在那邊跟我雞雞歪歪!」
於是田單繼續隆重包裝小兵,除了定期在人前把他當師父膜拜,還不時搞些走訪行程,讓神化的小兵去安撫悲觀的百姓,如此的「神」操作,竟也讓城中士氣活絡起來。
不過田單很清楚,謊言只能振奮一時,他必須更強烈地振奮軍民敢戰的心態,趁勢打破僵局。歷經多次盤算,田單決定將心理戰術繼續升級,同時在心中默念:「同胞及先祖們,原諒我要徹底利用你們……」
逆轉心理戰術三:損人利己
對於在城外燕軍來說,曠日持久的包圍也在消磨他們的作戰意志,陌生且充滿敵意的異鄉,使他們對於故土更加思念。與此相反的,是磨刀霍霍的燕軍主帥─騎劫,他太期待透過一場大勝證明自己能力遠超樂毅,甚至成就「滅齊」的不世之功。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股傳言在軍中逐漸瀰漫:「如果燕軍將俘虜的齊國士兵實施劓刑(也就是割掉鼻子),並擺出來示威;再開挖即墨城外的齊國墳墓,將齊國人祖先的遺體分屍,這樣即墨城內的軍民一定精神崩潰到無法再戰呀。」
聽聞傳言的騎劫決定迅速執行,於是即墨城外,先是出現眾多沒有鼻子的齊國俘虜,他們的臉上有著一看就令人作噁甚至還有些血淋淋的深邃大洞;之後燕國人還在城頭下剖開棺木,對一具具遺體挫骨揚灰。
「哥!我一定為你報仇!」一個認出城下親人面孔的小兵歇斯底里的捶胸頓足。
「子孫不孝呀!」看到城外墳墓區出現的濃煙,城內的平民痛哭流涕。
聽到城內的齊國軍民哭的哀鴻遍野、震天價響,騎劫得意的想:「看來齊國人很快就不行了。」
同時,田單看著城內情緒崩潰的軍民,他正等待他們的反應,過一會兒,他聽到粗暴且急促的腳步聲,然後一群人衝過來向他下拜吼道:「請大人下令出戰!我等粉身碎骨也要向燕賊報仇!」聽聞此言,田單冷靜地想:「大事成矣。」
火牛夜襲
過一段時間,騎劫見到來自城內齊國使者,他卑微地說道:「即墨願降,此番前來,我等帶來千溢精金奉上,願歸降之日燕軍可以放過城中軍民,別劫掠我們。」
聽聞齊國使者發言,燕軍響起一陣陣歡呼,這難啃的堅城可終於陷落,如此完全攻陷齊國並衣錦還鄉的日子應不遠矣。
同一時間,田單清空糧倉中所有剩餘的糧食為齊軍舉辦饗宴,宴席中,田單說道:「各位,這是我等在城內的最後一餐,因為今晚我決心與燕軍決一死戰!我欲徵召壯士出城作戰,請問諸位誰願擔當此任?」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站起來答道:「我願往!」
於是田單挑選5000精銳,並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讓人在牛角上綁好尖刀、牛身披上畫有蛟龍圖案的大紅綢絹、牛尾綁上漬滿油脂的蘆葦。然後就在深夜,田單命人把城牆鑿出幾十個洞穴,之後用火點燃牛尾並將牛從洞穴中趕出,5000精銳則緊隨其後向燕軍殺奔過去。
因為投降消息而完全放鬆警戒的燕軍,本睡著難得的安穩覺,結果卻被一陣詭異的怒吼聲吵醒,還沒等搞清楚狀況,只見眼前一陣火光衝起,然後一群全身斑斕前所未見的怪物直接衝撞而至。有些人根本就是呆立當場,然後就被怪物撞飛或是被尖刀戳入而死,大部分人下意識的拔腿狂奔,就在一陣驚魂後,當他們發現所謂的怪物是被化妝的牛隻時,衝鋒而至的齊軍精銳展開第二波更強力的奇襲,對著潰不成軍的燕軍就是一陣屠戮。此時留在城內的老弱婦孺敲擊銅器,為城外奮戰的齊軍將士助威,被打矇的燕軍以為有更大的攻勢要發動,嚇得更加抱頭鼠竄。那個自以為可以遠超樂毅的騎劫,連像樣的命令都未能發出就死於亂軍之中。等到天明,即墨城解圍,燕軍主力徹底被打殘,而那一晚發生的「火牛陣」則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詭謀。
即墨城的勝利只是田單逆襲反攻的開端,隨後,田單繼續向其他被佔領的齊國城市進軍。此時,扣除在包圍莒城的燕軍還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其他地區的燕軍因為要把守廣大的敵戰區,大多是軍力分散的小部隊,而且他們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遠離一線戰場,戰力早已下滑;另外,齊國百姓對曾經掠奪他們財物的燕軍深惡痛絕,就等著合適的時機點反抗。總結,燕軍天時(戰役時間拖延過長)、地利(身處陌生的敵佔區)、人和(自己軍力若少且得罪當地民眾)全失,田單則是把握大勝餘威,於是燕軍被驅趕回原先國境,齊國原來70多座城池盡被收復。重返首都的齊襄王封賞田單為安平君,並讓田單執掌軍政大權。
能完成戰國史上最大的復國行動,自然與田單高超的軍事才能脫不了關係,撰寫田單列傳的太史公司馬遷就評價:「用兵需要奇正相生,田單用兵之初有如處女的沉靜柔弱去誘使敵人,等到時機成熟,用兵卻像狡兔般快速敏捷,使敵人在奇謀中轉瞬而敗。」
但我覺得扣除絢麗詭變的戰爭藝術,還有一個使田單能締造奇蹟的原因,以及這個人真正使我著迷的地方。
老ㄕ一己之見
時間快轉到田單復國的末期,燕軍雖遭逢大敗,但仍佔領幾座原先國境線上的齊國城池。
當時田單準備進攻狄城,臨行前去拜見有名的智者─魯仲連。沒想到魯仲連說:「你攻不下狄城的。」
田單忿忿不平地反駁:「我曾以區區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帶領殘兵敗將就打敗了燕國並收復失地。怎麼可能攻不下一座小小的敵城?」沒想到後來田單猛攻狄城3個月,卻始終無法攻克,就連齊國小孩都編童謠嘲笑田單的徒勞無功。
田單趕緊找魯仲連問:「先生是怎麼預言出我攻不下狄城?」
魯仲連回答:「你從前在即墨時身先士卒並與民一同勞動,坐下去就編織草袋、站起來就舞動鐵鍬。所以當你號召軍民,大家都願意奮勇作戰。但現在你就顧著數算封地的稅收,平時又奢華打扮的玩樂。你只貪生的歡樂,沒有戰死的決心,這就是你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聽聞此言,田單說:「我有決心,先生您就看著吧!」第二天,田單親自站到敵軍的攻擊範圍內為攻城部隊擂鼓助威,狄城轉瞬間就被攻克。
另一個故事,則是田單有次與趙國名將─趙奢談論軍事,他對趙奢說:「將軍指揮才能之高無庸置疑,但我覺得你主張大兵團作戰實在很有問題。因為兵士徵召數目過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這是自破之道呀。如今你認為一軍之將要領兵十萬、二十萬才足夠,可你看古代帝王用兵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候臣服,所以我覺得將軍的用兵理念大有問題呀。」
沒等田單喘口氣休息,趙奢立刻表示:「我看你根本不懂得形勢變化!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所以三萬人已經是足以控制戰局的大軍。但當初的萬國如今已經聚集成七國,遠超古代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現在統領三萬兵馬,野戰中不佔優勢,更無法在攻城時進行包圍作戰。你拿古代的例子跟我談現代的軍事?所以我覺得你根本不懂軍事及現實呀!」
田單聽了,感嘆道:「我想的太淺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當人位高權重之時,是否能持續認清現實並作出正確的行動?
歷史上有太多人物拒絕承認錯誤,並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比如:秦始皇迷信永生而至死未立繼承人導致秦朝在權力鬥爭中滅亡、隋煬帝三征高麗而天下糜爛最終死於叛軍之手、崇禎皇帝為顧面子而拒絕向滿州人停戰使明朝在兵禍中崩潰……
田單的軍事才能締造戰場的奇蹟,但擁有卓越才能的他,亦免不了有犯錯的盲區。不過田單總是能立刻承認錯誤並且作出正確的補救,我想這也是為何使國力大損的齊國在日後依然能影響天下大勢,由此可見田單的難得之處。
很多時候,我總會白日夢的猜想自己與歷史人物間的問答。如果我真有機會訪問田單,當我問:「你覺得自己能復國的秘訣是什麼?」
我在猜田單是否會如此回答:「最大的秘訣是,始終保持清醒,認清形勢、他人,以及最重要的……認清自己是否保持清醒。」而我可能在問答結束後這麼對他說:「田單,真乃大丈夫,吾輩當效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田單號巡防艦
好的,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傻眼:放這張照片是什麼神邏輯?
主要原因是我找不到合適的配圖,索性直接把我國海軍的同款紀念名艦艇拉出來。
雖然田單是當之無愧的名將,但用來當海軍艦艇名稱,總覺得怪怪的。像同級別的一號艦,取名自鄭成功,挺好的;二號艦取名自鄭和,也不賴;但三號艦之後依序是:繼光、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銘傳、逢甲,沒一個是水戰專長呀!難道中華文化中找不到相對應的水戰菁英人名?
比如......周瑜號巡洋艦?這夠有名了吧?或是......施琅號巡洋艦?大家給過嗎?
啊!我還想到一個也是挺有名的水師提督,但我想等一下說出來,大家應該都覺得我是神經病吧?事實上,如果國防部真的取這名字,我會懷疑咱們軍方應該ㄎㄧㄤ的太嚴重了。
常昆號巡洋艦(然後後繼艦可以取名叫常威,好的,我是神經病)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典故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009 ‧ 北京 ‧ 長城大穿越:箭扣─慕田峪(下)]
早上6點多起床,寒氣濕重,戶外晾著的衣服不僅沒乾,還能擰出水。前一天帶我們爬箭扣西段的黃狗嘎嘎縮在屋角,睡得很香。
今天的目標是從箭扣長城最低點,海拔760米的澗口走到慕田峪長城,趕6點末班公車回北京。看對岸驢友的遊記,有人只花了3小時,有人走了9小時,所以還是早早出發比較保險。
老趙一家人坐在院落裡吃早點,白胖的包子冒著熱氣,孩子的臉蛋被薰得紅撲撲的。老趙的太太問我們有沒有睡好,順手遞來兩個包子。外頭的牡丹怒放,我們邊吃早餐,邊看著可望不可及的鷹飛倒仰。
向老趙買了一些乾糧,這裡的水比較貴,我們從水龍頭裝了幾瓶。8瓶600c.c開水實在很重,但最後證明,沿路根本累到吃不下東西,只想喝水,多帶點水是對的。
早上8點15分,我們沿著村裡最平整的一條柏油馬路出發,穿過靜謐的民宅,往澗口方向走去。睡醒的嘎嘎精神抖擻地跟在我們身邊,直到見我們拐進往城牆方向的泥土路才離開。
據說明代修築長城時,箭扣這段原本沒有名字。一回某位官員考察,發現這段長城奇險,在群山間像個澗口,命名澗口長城。後來他回到朝廷時覺得這名字不夠好,改以諧音「一箭扣雙雕」,命名為箭扣。這段建在稜線上的長城,的確像把一觸即發的弓箭。
城牆邊架了把木梯,一位戴墨鏡、斗笠的老伯坐在城牆上抽菸,聽到我們腳步聲,立刻開價「爬梯子五塊錢」。
除了這把梯子,旁邊也真沒地方可以爬。我們爬上木梯,老伯擺出一副兇樣跟我們要錢,B不想跟他耗,掏了錢給他。
老伯收下鈔票,立馬換了張笑臉。前方的長城崩落得只剩一堆傾斜向上的亂石,老伯要我們爬到一個很陡的坡點時繞到外側小路,避開塌毀的烽火台,接著就是往下的路。
手腳並用爬過那堆亂石,依照老伯指示繞回長城,眼前出現一段平緩的下坡,兩側城垛垮了大半。從這裡到鎮北樓是起伏最劇、最險的一段,有時一出敵樓就是碎成破片的城牆,得呈坐姿慢慢往下移,兩側想當然爾沒有城垛,一不小心就直接下山。然而籠罩在一片輕霧中的長城真是絕美,全身痠疼卻大飽眼福,真是五味雜陳。
沿著石階蜿蜒往下,又拐了個彎,看到眼前景象,我倆愣住了。
眼前是近四層樓高、60、70度的碎石坡,所有的梯階均已塌毀,底下的岩塊裸露,想當然爾不會有任何踏點的指示牌。
出發前老趙告訴我們幾個需注意的路段,有些地方得繞路通過,但怎麼回想就是沒提到這個。是我漏聽了,錯過能繞出城牆的小路岔口,還是這段路對當地人而言根本太簡單?
往回走了一小段,沒看到任何能往外繞的城牆破口,碎石坡兩側距地面約莫有4、5層樓高。此時沒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往上爬。
我們商量由B先上,我與他間隔著3公尺的距離。岩階風化得厲害,B的踏點撲簌簌化為粉末,落在我的帽沿與相機包的口袋裡。
「到了。」B的身影在最高的台階隱去,我把視線鎖在每個可以攀握的岩縫上,直到上方只剩一整塊光滑的石頭。
我走岔了,距左側城牆大約2個手臂的距離,無論向右或向上都已無路可走。這時才萬分真切地發現,身上勉強能撐得上登山裝備的,只有出發到箭扣前買的,一雙兩塊錢人民幣的麻布手套。
「爬不上去。」我仰頭對B喊,但我們之間隔著一段傾斜的陡坡,他看不到我,當然也搆不著我,只能喊著要我小心。
我往左摸索著任何堅固的抓握點,但所有可能的岩縫都在指間化成塵土,墜落3層樓下方的地面。
我換把腳往左踩,找到一塊凸起的岩石,但還是得找到一個施力點,否則過不去。
我就以這個姿勢貼在長城上大概一分鐘,期間數不清多少次咒罵自己的愚蠢。最後,我選擇相信眼前一小段不知是上方灌木叢還是哪伸出來的樹根,拉了拉還算牢靠,先伸出右手抓穩,然後放開左手,把重心移往左側。
那一瞬間,我覺得那段樹根會被我拔起,我整個人往後仰,隨著風化的泥塵一起跌向地面。背在身後的單眼相機包會先著地,然後是後腦勺。「那相機花了我一個多月的薪水」,這個時候,我竟莫名其妙冒出這個念頭。
所有腦內小劇場在一秒內快轉完畢,左手這時穩穩扣進一個岩縫,把整個身子帶了過來。往上爬兩步,就出現明確的梯階,B一把把我拉上去,我腦內一片空白,喘得說不出話。
澗口到鎮北樓間,會依序經過明顯從灌木間挺立的西油簍頂、東油簍頂,以及宛如縮進城牆間的西縮脖樓、東縮脖樓。事後查資料,叫「縮脖樓」的原因是這段地勢低,易守難攻,建造者提高城牆高度禦敵,敵樓看起來就像是縮進城垛裡。當時我們心想長城就這麼一條,再怎麼走也不會迷路,亂爬一氣的結果就是連自己走過的路有什麼歷史典故也不知道,早知道該請嚮導啊…
經過東縮脖樓之後又是一路直上,又累又渴不知走了多久,長城在此戛然而止,唯有一架樹枝紮成的木梯與對面大石銜接。木梯末端的梯階已經斷了,除非用飛的,否則不可能通過。
這想來就是老趙說的「鬼門關」,以前有好心山友集資架設鐵梯,但風吹雨打下大概也壞了。我們循老趙說明的方向繞出長城,沿小路走到半山腰,穿過蔭涼的山徑,再向上直達鎮北樓。好心山友在城垛破口旁堆起磚梯,對我這種短腿人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抵達鎮北樓時大約下午1點多,喝了半罐水再勉強吞下幾塊餅乾,爬上鎮北樓頂望遠,看看來時路,真是累翻了卻滿足無比。
擔心趕不上末班車,再怎麼累,還是得繼續出發。鎮北樓後的路段好走許多,一段長長下坡,不一會就到達箭扣東段最高點「牛犄角」。從這座敵樓延伸出去的城牆以大U型環抱山巒,遠方隱隱有幾隻老鷹。我們登上牛犄角樓頂,此時遇到幾位來長城健行的遊客,和他們一起往慕田峪方向走。
B的登山鞋底不堪長城摧殘脫落,路過一段牛犄角邊一段由白雲岩鋪成,滑溜向下的斜坡時非常艱難。此時同行的一位阿姨神奇地掏出鬆緊帶,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仍不明白為何她健行時會隨身攜帶鬆緊帶,但真的很謝謝她)
接下來的路段兩側長滿茂盛植物,由於時間還算充裕,我們放慢腳步看看花草樹木,看看被植物包裹的敵樓,還看到螳螂捕蟬的景象。
經過一段滿是細碎土石的大斜坡,眼前出現一座乾淨異常的敵樓,路面不再是破碎的石塊,而是修整漂亮的石磚。一座開了口的木柵欄阻隔荒煙漫草與文明。
這裡是慕田峪最西邊的20號敵樓,走了6個半小時,我們到了。
走在平整的石磚上很不習慣,慕田峪的風景也很美,上班日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更添遊興。但比起花兩天時間用生命翻越的箭扣長城,就是少了那點味道。
在14號樓可撘纜車下山,5分鐘要價45RMB。但要我們再繼續往前走,決計是走不動了。
搭上回北京的公車,旁邊的大嬸知道我打台灣來的,開心地説她兒子女兒也來過台灣,之後開始講起自己的旅遊史。天色慢慢暗下來,公車在下班時間的洶湧車潮間緩緩滑行,從仰頭就是滿天星斗的懷柔小鎮,到燈火通明的北京城。
---
下周末分享會歡迎來玩:
10/27(六) 14:00-16:00/台北 鹿途中旅遊書店
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91108524717282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