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受邀與作家朱宥勳、林立青與桌遊設計者張邵年(以下省略姓氏)一起試玩《霹靂:入陣武林》桌遊,相當有意思,發文記之。
我對霹靂布袋戲一直是又好奇又不知要從何下手。我國小的時候電視是看得到史豔文和藏鏡人的,但因為家裡不看電視所以也無從追起。大約是國中到高中時期霹靂布袋戲甚是風行,到朋友家常可以看到成疊的霹靂錄影帶(錄影帶耶,想不到老夫有生之年還會寫到這三個字,時代的眼淚),但因為我家不看電視所以又跟我無緣,只有偶爾到別人家裡看看第四台,會看到長得像戴了墨鏡的黃秋生的業途靈在那裡喊「火龍金魔體」,以及頭長得像臭豆腐的鬼王棺。不過劇情是什麼,一概不知。
到我長大之後,沉浸在武俠世界裡,這個臺灣本土最大最悠久的武俠IP當然也吸引我的注意。但此時霹靂龐大的故事體系讓我有滿漢全席不知如何下箸之嘆,雖然想一探究竟,但又不知要從哪裡切入。最後只買了鄭問在香港玉郎集團繪製的《漫畫大霹靂》過過乾癮,也算是對霹靂的宇宙觀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我收到邵年的邀約,是相當興奮的。一來是我對「霹靂宇宙」本來就有興趣探索;二來是我其實幾乎是霹靂的門外漢,如果讓我來玩,卻無法投入這套桌遊的情境,那麼對於完全是霹靂門外漢的玩家而言,必定感到索然無味。也就是說,由我來當霹靂門外漢的玩家門檻,再適合不過了。
依約到場,大家寒暄幾句,便坐定開始解釋遊戲。桌遊我只算是初階玩家,家裡大小桌遊加上電腦版本大概就十幾種而已。所以我很難拿舊有的桌遊來比擬這套桌遊。要我說的話,有點像是90年代的「金庸群俠傳」故事架構,在這套桌遊裡,玩家扮演一個初出茅廬、只有低階家傳武功的雛兒,必須通過「獲取福緣、搜尋祕笈、修練武功、結交俠客、討伐BOSS、購買道具」六種動作來累積自己的實力,打倒BOSS,贏得錢財與經驗。
這六種動作分開粗略解釋的話,「獲取福緣」是擲骰以獲得某些福份。「搜尋祕笈」則是霹靂世界裡的武功祕笈一字排開,玩家可以看自己累積的福份取得對應的祕笈。「修煉武功」則是透過行動累積自身八大穴道的點數,點數與祕笈所需的穴道點數相符即可練成祕笈絕學,待會打BOSS的攻擊力也會上升。「結交俠客」則是與霹靂世界裡的正角結交,讓他提高你所屬陣營的攻擊力。「購買道具」有用銀兩購買武器(提高攻擊力)、平安符(增加福緣)、禮品(讓與你結交的俠客成為莫逆之交)等等功能。「討伐BOSS」就是玩家衡量自己的攻擊力夠了(修煉武功+配備武器+結交俠客武力+BOSS本身弱點......),便可發動攻擊,打敗BOSS之後,銀兩、修煉等數值也會上升。
用文字說明看起來挺複雜,不過其實玩起來也就是這六種動作輪流執行而已,玩幾回合就上手了。我覺得這款遊戲最妙的地方是計分方式多元,不到最後結算分數,不知誰輸誰贏。我是穩紮穩打型,大致照著「獲取福緣、搜尋祕笈、修練武功、結交俠客、購買道具、討伐BOSS」的SOP走,玩到終局我大概是自身武力最強的,因為我練成了三本祕笈,還配備了兩種武器。宥勳則是結交了一堆不離不棄的俠客,大家笑說現實中的戰神在遊戲裡反而不好戰,倒是以和為貴、廣拓人脈。立青的玩法最讓人跌破眼鏡,因為他要修煉的祕笈、想結交的俠客,剛好都被前一家玩家搶走(仔細一想,所以這其實也是一種策略),只好在沒有特殊武功和人脈的情形下,直接單挑打怪;幸運的是他每次剛好都有數值比他稍低的BOSS讓他痛宰,而解決一個BOSS就能賺到銀兩和武功素質,所以到最後他的武力竟也不弱。
所以最後終局之時,我們四個人呈現了四種極端:我是武功最高、兵器最強;宥勳是助拳的俠客一大堆,隨時可以「烙人(落人)」打群架;立青是獨來獨往一匹狼,祕笈修煉不多,也沒有人相助,但他解決的BOSS居然最多;至於桌遊人邵年......你不是玩過好幾次了嗎?怎麼會落得最後一名的地步?
最後結算分數,立青第一(沒朋友、不專心修煉祕笈,居然也行!)、我第二、宥勳第三、邵年第四。
上半場心得:「習武之章」因為得分方式多元,意味著玩家的抉擇都是為了得分(主要是打倒BOSS)的方向前進,但是你福緣夠不夠、祕笈好不好練、遇到的BOSS打不打得贏、剩多少銀兩......都關係著分數。所以在玩的當下,要計算彼此各有幾分,極度困難;這時候只要盡情融入霹靂武俠世界裡,把自己當成是不斷成長的少年俠客,拚命去修煉和闖蕩便是。
有趣的是,隨著自己祕笈越練越多本、武器越來越強、盟友也越來越眾,一次又一次能打倒的BOSS,其武力值(也就是玩家能獲得的分數)也越高。也就是說在這場遊戲中(一共六回合),玩家是能夠明顯感受到自己一次比一次強大,給予我相當真實的「成長」感。
這個玩法,有一定的策略性,例如觀察別人的數值,搶先一步奪走對手可修煉的祕笈或可打倒的BOSS,讓對手在這回合無功可練、無人可打,只能pass,所以熟悉遊戲規則的玩家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是由於福緣、祕笈、BOSS的出現是隨機的,因此老手玩家不見得就能贏過新手玩家(看看邵年......),這樣的遊戲機制對於新、老玩家都是公平的,真正體現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拍拚」這句俗話。
霹靂門外漢如我,照樣玩得血脈賁張、驚呼連連,若是霹靂迷,玩起來一定加倍過癮。我在某回合「結交俠客」時,故意拉攏了武力值極低的「秦假仙」,邵年好意提醒我,我的數值可以結交武力更高的俠客,我說我就是喜歡打不死的蟑螂秦假仙。
我沒說出口的是:有他在身邊,我彷彿回到國中那年暑假,半夜在外婆家看霹靂布袋戲時,業途靈用怪腔怪調叫喚秦假仙「大仔(ㄉㄚˇ ㄗㄞˊ)」那一刻;雖然不知道劇情如何,但依然為霹靂所塑造的武俠奇幻世界逗得呵呵大笑。
但是這才到中場休息而已。以上是「習武之章」,算是小蝦米初入江湖闖蕩江湖的過程,打的都是霹靂世界中的反派角色。我們四個人都已經練到這麼強了,難道不讓我們互毆一場嗎?
「你的心聲我們聽到了。」邵年拿出《霹靂:入陣武林》盒子裡的棋盤,接著教我們玩第二個遊戲:「決戰之章」。決戰結果如何,緊張緊張緊張,刺激刺激刺激,當然要像布袋戲一樣,下回分解!
《霹靂:入陣武林》桌遊,是給喜愛桌遊、喜愛RPG遊戲、喜愛武俠、喜愛霹靂的你,最豪華的獻禮。
《霹靂:入陣武林》桌遊集資預購資訊:
https://zecz.ec/3rpzG4o
《霹靂:入陣武林》桌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Piliboardgame
以和為貴劇情 在 謝長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斐濟發生中國使館人員對我外交幹部的暴力事件,引發國內高度關心。中國共產黨的史觀和價值就是槍桿子出政權,看過少林寺系列影片的就知道,劇情都很簡單,就是清朝攻打少林寺,兵臨寺外,方丈等老和尚還都以和為貴,忍辱求情,息事寧人,但不是被打死就是被燒死,最後還是要靠武僧們以棍棒護寺才能脫險。所以所謂的戰狼外交、中華民族復興,中共相信最後手段都要以肌肉或軍事為後盾。過去鄧小平時代,刻意低姿勢發展,世界也都相信可以和中共和平共存,前些年中國軍事經濟逐漸壯大,也就不再掩飾,行為逐漸囂張,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也開始警覺,並看清其真正的本質,對其展開抵制跟圍堵。暴力欺負弱小是可以得逞,但也會讓更多國家警惕不滿,反而斷送中國持續發展之路。
以和為貴劇情 在 伊康日常aka食肉機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了不爆雷所以不討論劇情
#單純觀後感
-
今天看完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重磅腥聞Bombshell,除了覺得非常好看之外,也想到之前曾經在上節目分享以前曾經在工作時被強吻緊抱的故事。
其實那次的事件不僅如此而已,還有比強吻緊抱更誇張的事(就是被性騷擾),但因為節目尺度所以被剪掉了😂。還記得那天應酬飯局結束後,回到公司我還帶著醉意打Follow Call追隔天記者會的rsvp,我自己對於這件事沒什麼特別感覺。
之前與一些朋友分享這個故事的時候,一個朋友說:你還可以回公司上班?不是應該像電影一樣邊淋浴邊哭覺得自己很髒嗎(對就是這麼灑狗血的劇情);另一個朋友則是驚訝我可以走出這個陰影覺得很了不起、很勇敢。
-
或是因為自己是男生的關係(又或許是偏差的價值觀所致),這個事件並沒有影響到我。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事件當下我心中的OS是「天啊是傳說中的職場性騷擾,然後我竟然遇到了!」
因為工作關係,公關工作多以女生為主,聽到的工作騷擾事件也是層出不窮,但親身經歷是我想都沒想過的。通常如果有客戶對同事朋友有言語或肢體上的騷擾(或造成不舒服)時,都會幫忙解圍或打圓場,畢竟還是以和為貴。但我同時思考的是,是不是這樣也是一種縱容跟默許呢?就像我也默許了自己被騷擾的事情。
-
之前上節目的片段回顧:https://youtu.be/xtAVwcGc1m4
(可以直接拉到32:09聽我的故事)
-
另一個有共鳴的部分則是在職場上對於性別與外貌的不平等待遇或歧視。
一般我們常聽遇到的職場性別歧視多半是「男比女優異」這種情況,而我自己遇到的恰巧相反。誠如我前面所說,公關工作多以女性為主,多年前曾經有間台北知名飯店找我去面試,我成功的通過初試,獲得與總經理複試的機會。總經理是位從大廳櫃檯基層做起的女生,她看到我的第一眼先是透露出「你怎麼會是公關」的表情,當時我還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多心了,直到她說出:「我們飯店從來沒有用過男生公關。」這句話的時候,我才確認她稍早眼神中的意思。
面談中,她甚至問了我:「一般飯店公關都是女生,我們從來沒有用過男生公關,你憑什麼認為你可以當飯店公關?」這個很失禮又不專業的問題,而我還是笑著回答她:『如果其他飯店的公關都是女生,那我就是萬紅叢中一點綠了,媒體對我才會印象深刻!』當然後來這間飯店並沒有錄取我,只能說是他們的損失。妙的是,幾年後這家飯店也有男生公關了。
-
而我就是一個胖子,我不敢說我有多帥多美但也是相貌端正斯文有禮。胖胖的身形讓我常被質疑是否適合公關工作,有時卻又被肯定這樣的身形才是穩重成熟才得以勝任主管職位。
據統計,相貌姣好的人反而在升遷上會受阻,男性來說會因主管認為他們並沒有將太多心思放在工作上而不願意提拔;女性則是因刻板印象,不會將他們的姣好外貌與專業優秀能力畫上等號。
所以到底是外貌還是專業能力重要?擁有中上的外貌加上優秀的專業能力,可能會是較佳的組合吧😂
-
-
-
#我瘦下來一定很帥很美
#但你變胖的話一定沒有我帥我美
#伊康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