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以慈悲心自利利人,用慚愧心懺悔奉獻
我們經常說一個修行的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的意思是感恩他人,而且希望能夠幫助他人。有人願意讓我們服務,我們很感恩,因為這能讓我增長福報與經驗,所以要感謝;如果有人對我們不禮貌,或者是給我們阻礙,也要感恩他們使我們更堅強、意志更堅固,沒有他們的阻撓,就沒有辦法顯現出我們的意志是否堅固,這是一種訓練,所以非常感恩他們。
感恩對方,實際上是慈悲對方,也慈悲自己。因為慈悲對方,你不會再反過來傷害他或報復他;慈悲自己,你不會讓自己痛苦、煩惱或生氣。其實,生氣時對方可能會受傷害,但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己,這對自己而言也是不慈悲的,也是傷害的,那是愚蠢、沒有智慧。
所以,修行菩薩道的人,是自利利人的:自利,是自己不要懲罰自己,也不要被他人刺激了以後,就受到傷害。有智慧的人,受到別人的刺激、誘惑和阻礙,這是別人的事,心不要受到影響。如何才能不受影響?除了觀念的調整之外,一定還要有修行的方法。
在觀念的調整上,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不必生氣,對方之所以生氣,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要阻礙我,也有他的原因,或許是他的知識、認知,或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不需要生氣,如果我有智慧,那就處理,如果我的智慧不夠,至少也不要被傷得太深。」
不被傷害是保護自己,是自利,而你不反擊、報復對方,就是利人。自利是智慧,利人是慈悲。否則的話,彼此之間你攻擊我、我反擊你,是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總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該怎麼處理?處理問題很重要,而不是生氣,或是反抗、反擊,這樣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人不可能完全不犯錯。所謂「錯誤」,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者是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應該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做得那麼好、不應該做得那麼差,卻做得那麼差,這些通通都是錯誤。這往往是由於自己的體能,乃至知識、技術、心力的不足,或者是環境的因素,讓我們犯錯。犯了錯怎麼辦?如果自己發現了,或者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你,要用慚愧心來懺悔。
「慚愧」的意思,是覺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他人,然後懺悔:「但願佛菩薩能夠給我力量,從此以後不再犯錯,以前犯錯的責任,我願意承擔,也願意想辦法盡量彌補。」
犯了錯誤要去改善,不但以後希望不要再錯,以前錯了的部分,自己也願意負責,並且用奉獻來彌補,這即是慚愧和懺悔。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們的性格會一天一天地改善,我們的人品,也會一天一天地提昇。
---本文摘自《知福幸福》
延伸閱讀 👉慈悲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原則
https://youtu.be/bsHxbw24pCk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以慈悲心自利利人
#用慚愧心懺悔奉獻
#知福幸福
#慈悲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原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人都期盼生活平安幸福,但是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尋得自在快樂呢? 2021年法鼓山以「平安自在」為年度主題,鼓勵大眾以「慈悲心待人,時時有平安;智慧心安己,處處得自在。」用平常心看待生命的順逆與得失,並以同理心、寬容心、關懷心,善護念他人,關懷一切眾生。 ...
以慈悲心自利利人 在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人都期盼生活平安幸福,但是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尋得自在快樂呢?
2021年法鼓山以「平安自在」為年度主題,鼓勵大眾以「慈悲心待人,時時有平安;智慧心安己,處處得自在。」用平常心看待生命的順逆與得失,並以同理心、寬容心、關懷心,善護念他人,關懷一切眾生。
讓我們透過影片,從聖嚴法師的慈悲法語中,學習圓融無礙的處世智慧,也邀請諸位共同發心立願,做自己心的主人,把人生甘苦,轉化成自利利他的慈悲與智慧,成就平安自在的光明人生。
法鼓山網路電視
https://ddmtv.ddm.org.tw/index.aspx
以慈悲心自利利人 在 十方法界》20200217學佛啟發慈悲心自利利他造福緣-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