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fternoon! 午 安!
分享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的相信這麼一個傳說:
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
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里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給他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蘇醒了,衝著王妄點頭,以此表達感激之情,於是王妄便把它帶回了家。
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是像要跟他們說話似的,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砍柴,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家陪伴。
忽一天,小蛇覺得悶,爬到院子里曬太陽。小蛇被被太陽一照後變得又粗又長,這情形被老娘看見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里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
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
花斑蛇幾番催促,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
母親喝下湯後,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王妄又回想到每天晚上蛇簍里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里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
這事傳到王妄耳朵里,回家對蛇一說,蛇沈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
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
大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
王妄挖了大蛇的一隻眼睛出來,竟真的變成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贊不絕口,皇帝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為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許諾第二個獻寶的人可以當丞相。
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王妄再次找大蛇商量。
礙於情面,大蛇又把剩下的一隻眼睛化作寶珠給了王妄,於是王妄如願當上了丞相。
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招,傳說需要四兩千年大蟒蛇的肝才能活命。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此事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王。
此時身為丞相的王妄已經被利益蒙住了雙眼,直接找到大蛇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雙眼已盲的大蛇聽說後哀怨的含淚說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把我的肝給你,我也就失去了生命?」
「可是我救過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繼續哀求:「你理應報答我的。」
大蛇聽說後,嘆氣道:「那好吧,一會我張開嘴巴,你從我嘴巴里爬到我肚子里自己來取吧!」
當王妄拿著屠刀進入大蛇嘴裡之後,大蛇卻突然閉上了嘴巴,而丞相王妄卻再也沒有出來......
當朝失去了丞相,人們分分尋找,卻又不見蹤影,最後家人判斷可能被大蛇吞了。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
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人不快樂,往往因為忽略了擁有,而想要的卻太多。
太陽出來的時候,別埋怨曬黑了皮膚;太陽落山了,別責怪看不清走路。
把心方正,一帆風順;把心放平,風平浪靜。
世上無完美,想開了,想通了,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書法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是一門重要的藝術,而提到書法,就一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人,是王家幫的一員,他伯父王導、父親王曠都是東晉立國功臣,可以說王家幫就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王羲之本人也累官到右軍將軍,又稱他為「王右軍」! 然而顯赫家世,並不是王羲之被後人記得的主因!他鑽研書藝,刻...
「以訛傳訛典故」的推薦目錄:
以訛傳訛典故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眾所期待的呂江銘老師訪談來囉~~!(下篇)】
◆#追將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軼事
在迎接地方百年一度大熱鬧,或是家將館的館慶,會暌違多年看到老前輩們為了重要場合,再度聚首一起跳將。這些老將,有時四個人的年齡總數高達300歲!!縱使體力大不如前,他們的眼神架式到位、氣勢十足震懾四方,執著的精神完全不輸給年輕小夥子。
而台灣最早的家將團ー台南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在獲得教育部薪傳獎,受邀出席2001年台北縣新莊宗教藝術節時,老團長自己親自擔任刑具爺出陣,刑具重達5、60公斤,場面看了實在令人動容。這些老前輩的堅持,正是展現傳承精神給後代的最佳榜樣。
※小編補充:刑具爺通常站在家將團最前頭,肩挑掛滿刑具的扁擔,會以刑具的聲響來發號司令,判斷狀況指示將爺們接下來要進行什麼任務,是家將團中重要的指揮角色。
◆#一次搞懂家將工作坊最大的魅力? #期許學員有什麼收穫?
台灣的家將文化十分細緻、充滿典故學問,在廟會現場行進間,人潮擁擠變數較多,其實很難進行完整的導覽講解。
藉由工作坊學習基礎,對家將有了初步的認知,相信之後大家在廟會現場觀賞時更能了解家將的魅力,懂得如何看門道。
另外,在這場工作坊會展示家將的配備,可以近距離欣賞家將開臉、體驗陣法腳步等等不為人知的準備工作。甚至可以感受家將彩繪在身上的感覺,能從不同面相認識家將文化。
希望經過工作坊一系列講解,讓大家更深入認識台灣的家將文化,不再只看到「奇裝異服」的一面,不再以訛傳訛認為家將都是8+9。
#呂江銘老師帶你欣賞將藝之美
⚡️一次搞懂家將工作坊
場次資訊|05/24(日)、06/07(日),09:30-17:30
詳細說明|https://bit.ly/2zlUoLG
-
客製預約|https://bit.ly/2nHlreR
歡迎 企業CSR合作、員工旅遊、接待外賓、教育交流
02-2556-9021 / service@walkin.tw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WalkinTaiwan
#永續旅行 #旅行與土地的約定
#家將 #民俗
以訛傳訛典故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訛傳訛的可怕。
還記得多年前,在走訪製作糕餅的老師傅時,師傅對採訪者的排斥令人驚訝,經過兩年半的漫長叩門,師傅才願意敞開心胸見我,沒想到這一見,也就展開我們忘年之交的開端。
我永遠忘不了我們見面的第一句話,老師傅說:「認識妳,會告訴妳很多典故,但是希望妳知道多少、寫多少,不知道的就坦白說不知道,也不要有功力去『美化』、『創造』故事。」
師傅那時跟我說了一個故事,讓我心頭一驚,今天也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他說現在聽到台語「漏格、束格」(台語本身沒有字,所以我隨意挑選國字以模擬發音)是形容買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但在當年這句話可是形容高級品。當年買蚵仔是屬於高價位的消費,店家會用竹葉包起蚵仔放在裡面,這樣的動作台語稱為「漏格」;而買五花肉時,店家會用草繩綁起肉塊讓客人提著走,這樣的動作稱為「束格」。
過去從欣羨別人買漏格、束格的心態,轉換為酸葡萄心理後,就變成嘲笑他人買祿格束格是沒用的東西,到現在這句好話因此污名而成為壞話了,而過去的典故早已被人遺忘,一句話就從白變成黑。
這整個轉變過程發生在師傅的生命裡,因此他特別在乎「忠於事實」,所以在進行傳承工作裡,我總將忠於事實視為最重要的圭臬,不增添華美故事、也不修改原味,只為還原最原始的文化面貌。在此跟各位分享這個舊聞。
以訛傳訛典故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書法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是一門重要的藝術,而提到書法,就一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人,是王家幫的一員,他伯父王導、父親王曠都是東晉立國功臣,可以說王家幫就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王羲之本人也累官到右軍將軍,又稱他為「王右軍」!
然而顯赫家世,並不是王羲之被後人記得的主因!他鑽研書藝,刻苦練字,在書法藝術史上成就非凡,他的墨寶在當時就已價值不斐,可惜真跡並沒有流傳至今。不過王羲之書法相關的成語典故很多,如「咄咄逼人」、「入木三分」、「事過境遷」、「以訛傳訛」等等。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B1ZIzouXks/hqdefault.jpg)
以訛傳訛典故 在 成語任務31-以訛傳訛-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以訛傳訛 #成語#成語任務#成語 典故 #成語故事#成語動畫#蘭亭集序#王羲之#風道爺#馮翊綱by 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監製看更 ... ... <看更多>
以訛傳訛典故 在 Sam Hsu - {歷史典故} 《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 ... 的推薦與評價
古時的“八端”是指: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此“八端”為做人之本! 忘記這“八端”,即忘記做人的根本。 後來,“忘八端” 竟被以訛傳訛,變成: “王八蛋”。 ... <看更多>
以訛傳訛典故 在 [問題]典故何處尋:哥德的一段話- 看板translato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做翻譯
最怕天外飛來一筆不知要從何查起的典故
專有名詞至少還知道要去哪找
找典故引言除了要靠真本事 還得有點好運道才行
最近翻到一篇有關電影藝術的文章(中翻英)
(連結:https://www.adcast.com.tw/article.asp?article_id=9 )
作者的文筆不予置評(接都接了 就認了吧)
但頭痛的是內文出現一段引文
必須要有一批有才能的人出來,立即吸取現時代的一切精華,從而超過一切 《哥德》
開始了小譯者上窮碧落下黃泉的亡命苦尋
首先從《哥德》這個書名(?)查起
指的應該是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這位德國詩人/小說家
(名字或譯「歌德」)
在Google搜尋: "歌德" "有才能的人出來"
出現一個網頁
https://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essay_312/edig_3124/2003-05/1053935
883.html
也引用了同一段話:
稍有影响的作品仍如凤毛麟角,特别是新媒介艺术。歌德曾大声呼吁:“必须有一批有才
能的人出来,立即吸取现时代的一切精华,从而超过一切。”中国新媒介艺术刚处发展初
期,一切一切还不成熟,所有那些寻“偶然”、碰“运气”都是不会有结果的。
依此推想
大概是Goethe兄的某句名言錦句
於是又回到Google
這次我試著用作者的原文名字跟「可能的英文關鍵詞」搜尋:
Goethe "a group of talented"
Goethe "a group of gifted"
Goethe "a group of"
Goethe "a group of" transcend
諸如此類的 還是找不到
想想 試試土法煉鋼
找了幾個Goethe的名言集 乾脆一個一個慢慢看 網站如下:
https://www.quoteworld.org/authors/johann-wolfgang-von-goethe/1/
https://en.proverbia.net/citasautor.asp?autor=12899
還是找不到類似的句子!
轉向https://books.google.com/求救
有關Goethe的書真是多如牛毛
但試了幾本
都沒找到我要的句子(當然很可能是我用的「可能英文關鍵字」錯誤!)
我...我快要哭出來了(淚)
不過區區三十七個字 已經耗掉我大半青春(誇飾)
如果真的找不到
我只好自己照意思翻了(最爛的一步)
雖說原文應該是德文而不是英文
可是通常這樣的名言錦句應該已經有固定的英文翻法了
可以的話 想請教版友有沒有人知道這句話的英文翻譯呢?
我最討厭典故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56.237
※ 編輯: raylauxes 來自: 61.225.156.237 (11/23 13: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