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學 | 企業數位轉型需要的人才及能力
1/24 (日)下午 互聯網大學邀請了 — IBM 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總經理 吳建宏先生 與我們分享「企業數位轉型需要的人才及能力」的議題
IBM 的策略顧問致力於,運用AI、混合雲、諮詢服務來解決企業的問題、協助企業轉型)
/
ㄧ、你如何定義「數位轉型」?
我所定義的「數位轉型」主要分成工作方式的轉型、工作流的轉變。
1. 工作方式的轉型|遠端工作、協作工具的興起
隨著疫情加劇,讓人們開始「遠距學習」、「遠端協作」的旅程,學習如何使用線上協作工具,例如:Slack、Jandi、zoom、google meet等等,甚至是使用線上學習平台學習,例如,Coursera, Udemy, Hupspot, google analysis academy, Lynda,Hohaw等等,都是需具備的能力之一。
此外,在遠端工作、團隊成員多元的情況下,更不能忽視語言溝通的能力
(最基本的就是英文溝通!如果連最基本的溝通都達不到,就算有再強的技能,也很難拿到offer)。
2. 工作流的轉變|從瀑布流轉變為敏捷式專案執行
先前看過一本書 < Google創投認證!SPRINT衝刺計畫:Google最實用工作法,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書裡提到現在越來越多團隊在產品開發上,選擇使用「 sprint 衝刺計畫 」,而非瀑布式工作流。
若使用先前的「瀑布法開發法」就必須透過 — 計畫、設計、發展、測試、維護等從上而下、step-by-step 傳統作業流程。
但是,若團隊使用「敏捷式開發法」,就可以透過五天的衝刺計畫,發展出一項專案產品。
p.s.不過因為隊員必須在計畫執行中聚在一起、空出五個整天(排除其他工作),所以我認為不太適用於遠端工作中!
以下是「敏捷式開發法」的周行程範例!
星期一|說明衝刺計畫的流程、設定在計畫內要解決的問題、畫出產品及顧客的關係圖、請教專家、選定目標
星期二|隊員示演理想的解決方案、畫出方案草圖
星期三|選出或溝通出最佳解決方案、試畫製分鏡腳本
星期四|隊員分工(包含製作者、整合者、促進者、資料收集者、採訪者等)、製作原型、試運轉
星期五|與五個潛在顧客進行訪談
(p.s.如果對「敏捷工作術」感興趣的話,< Google創投認證!SPRINT衝刺計畫:Google最實用工作法,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書裡頭有更詳細的案例解說!)
/
二、IBM 所定義的數位轉型(圖二+圖三)
The Cognitive Enterprise
1. 文化
(1)Culture
* 是否能接受「Agile」?如何更敏捷的決策?
(2)Skills
* HR數位化
* 以技能評估 candidate 是否合適這個職缺?
(3)Ways of working
* 思考方式|設計思考力
* 工作環境|共同工作空間
*
2. 平台
(1)Enterprise strategy platforms
* 協助客戶形成生態圈
* 將 Business Model 加入 API 的元素
(2)Industry platforms
(3)Cross industry platforms
(4)Enterprise enabling platforms
3. 流程
(1)Front-office processes
(2)Back-office processes
* 流程數位化
* 協助中小企業貸款,量數最多的案件是中國信託,因為他讓流程線上自動化(RPA),鼓勵客戶線上申請、機器人自動審核
(3)Decision process
4. 科技
(1)AI
(2)Blockchian
(3)Automation
(4)Internet of things
(5)5G
(6)API
5. 數據
(1) Proprietary data
(2) Licensed data
(3) Public data
(4) Custom
(5) Legacy
6. 應用系統
(1) Cloud native
(2) Digital
7.基礎架構
(1) Public
(2) Private
/
三、在數位轉型下,我們需具備的能力?(圖四)
/
四、Q&A section
1.去年IBM在「雲端金融論壇」提到未來的金融趨勢有 — 開放銀行、金融上雲、純網銀,那麼透過 IBM garage 實行敏捷創新、敏捷AI 、敏捷上雲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如何因應?
A : IBM 會以「成本效益分析」、「法律問題」、「雲端的預算」的角度出發做思考。
2. IBM 會希望員工跨部門輪轉嗎?
A : 未來希望人才往「ㄆㄞ型」前進,所以部門員工輪轉的方式會是「部門的輪調」或「不同專案間的輪調」。
3. 如果幫助客戶的服務成效不彰時,會有什麼應對措施?
A : 雖然可能出現不被客戶信任的情況,但可藉此學習、避免下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ibm #learn #digital #xchange #taipei
企業訪談問題範例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墨者與馬克思主義者的對話】
10月是革命的月份。因為從事土地運動而與台灣馬克思主義者有不少的合作機會與對話。以下是今年8月《火花》和《保衛馬克思主義》對我的訪問。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顯示出「墨者」與「馬克思主義者」的不同。
陳致曉教授是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副教授和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的理事長。他長年參與並組織反抗藍綠兩黨政府在台灣各地推行傷害居住權益的土地徵收暴行。
在《火花》同陳教授的訪談中,陳教授詳細地為讀者們介紹了台灣政府長年來如何連貫地輕視貧苦人民的居住權益,在藍綠輪替的政治背景下連貫地執行對財團和統治階級有利的政策。儘管台灣在90年代後實現民主轉型,但是國民黨和民進黨中央和地方政府則不斷透過操作程序和黑箱作業等手段強行摧殘貧苦人民的權益。這也顯示了資產階級民主體制終究也是只有提供給資產階級民主權益,但一般勞苦大眾卻還是要接受統治階級專政擺佈。
《火花》:可以請陳老師向我們全世界的讀者們介紹自己,自己如何參與抗爭,以及後來像是台灣土地正義聯盟是如何成立的?
陳致曉:我剛上大學時,臺灣解嚴,隨之而來的是第一波學生運動。我那是剛好是台灣國立清華大學觀瀾社的社長。觀瀾社是一個異議性的社團。那時我就已經開始參與關於農運、工運、環境運動,或原住民正名運動。但那時候我也只是一名參與者,還談不上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我本身是念電機的,後來到美國唸書後,在生活上與社會運動脫節。我在美國紐約取得博士學位,在貝爾實驗室工作了一陣子後,回來台灣。回台後,我先加入企業,開始意識到台灣企業文化的不合理。後來延伸到我試著理解台灣社會的運作,就再去讀了一個EMBA與兩年法律研究所。
我一直在企業、學術領域,一直到九年前。那時,我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們家可能要發生大事了。他們接到了一張紅單字,內容寫得不清不楚,但是有包括 “一般徵收”四字。對普通老百姓而言,這個詞彙一點都不”一般“,因為沒有人知道它的意思,也不知道”別種“徵收有何不同。我回家跟父母商討如何面對此事。我們採取的第一步不是對抗,而是理解實況。
這個案子跟我們家有很特別的關係,因為我父親是從成功大學土木系畢業的甲等土木技師,對這件案子有一定程度的熟悉程度。台南鐵路地下化的策劃是在民國80年就開始了,在84年有第一版本的定案(那時還是台灣省政府),且也有諮詢過我的父親,因為當時設計(此案)的總工程師是我父親的同學。
在鐵路地下化工程施工時,這個工程需要兩條軌道:一條軌道是施工軌道,另一條是讓列車通行的軌道。本來的計畫是跟老百姓借土地來蓋臨時軌道,寬度只有十公尺,而原本地下化的路線也是沿著原有的地上鐵路蓋的。這是對老百姓來說侵害最低的作法,也是全世界各地常見進行鐵路地下化的做法。因此,一開始我父母以為這個工程只會影響到我們家後院。我們只要讓政府使用五/六年的土地,他們隨後就會還我們。這是我們願意配合的方案。
但是,在我們參與的2012年8月23日第一次說明會上,我們才發現他們的計畫實際上是把永久地下化的鐵道搬到百姓家裡面,用老百姓的土地蓋永久軌道。因此所有施工需要的用地都會被政府騰空。在加上永久軌道的寬度是十六公尺,遠高於臨時軌道,且包括將鐵道往東移動的幅度,整體而言大概會移動二、三十公尺不等的地方,也代表鐵路東側附近整區的住宅都必須要清空,嚴重傷害百姓權益。
我父親由於懂工程,馬上質問說明會上的鐵路工程局代表。但鐵工局的人完全不想回答,因為他們以為他們碰到的是無知的老百姓,就用非常無腦的回答敷衍了事。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類似的例子,我就不一一細數了。我父親繼續以他的專業知識和鐵工局人員辯論的時候,後者開始意識到有清楚狀況的人在群眾內部,但這也是不夠的,因為大部分與會的老百姓都不理解事態,所以他們仍可以敷衍,隨意解散會議。
當時的政治背景是:2012年,也就是全民認為應該打倒萬惡國民黨的時候。當時中央政府是馬英九政權。那時的台南已經歷20年無間斷的民進黨執政,一般民眾仍然非常相信民進黨,包括我父母,甚至我自己在內。我在紐約唸書時,民進黨在國民大會選舉上失利,我隨後在民進黨最低迷的時候加入他們。我過去在參與社運時對抗的對象也都是國民黨。因此,我們一開始以為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會不會是被國民黨騙了。我們隨即去找工程專家試圖教育台南市政府這項工程的實際影響,讓他們不要被國民黨騙,並且意識到可能涉及的人權侵犯問題。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跟政府要資料,政府卻什麼都不給。台灣的《政府資訊公開法》根本是假的,一般人無法真正取得資料。作為學術人士,我一開始對這個問題的心態是採以研究的觀點去理解這個案子。於是我試圖透過各種途徑取得公文,並抽絲剝繭拼湊真相。這個過程經過了五/六年。
原來,這整件事的始作俑者根本不是國民黨。作惡多端的是民進黨,是陳水扁總統在第二任期期間所幹的壞事。當時民進黨許添財市政府(民國96年)向中央政府提議“南鐵東移”,,聲稱鐵道東移可以增加土地開發的面積,藉此政府可以擴大財源。但至今,民進黨政客包含時任台南市長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仍矢口否認“南鐵東移”計畫。
在台南市政府向行政院申請贊助此案時,行政院召開了政府部門內部對此的座談會,其中與會者包括鐵路工程局。而鐵工局認為工程雖然可行,但是台灣鐵道公司當時已經虧損兩千多億台幣,必須要有土地利益來彌補虧損。也就是說,台南市政府必須要將鐵道東移的部分土地利益分享給台鐵。
這個土地利益有何而來?就是從掠奪老百姓土地而來。目前南鐵東移案涵蓋的範圍是8.1公里,需要拆400戶,受其他影響的是1000多戶。其徵收面積是5.1公頃,相較於其他縣市不時會徵收百餘公頃,看來可能很小。但我同時查到。在2012年8月,時任的台南市副市長林欽榮,曾任營建署署長,並在藍綠執政時期,在各地都有從事土地掠奪的活動。後來他投靠台北市長柯文哲去當台北副市長,並在北市搞了一大堆土地掠奪案。其實,台灣不是只有他在做這種事情,而是整個產官學合作結構,整個系統產生的結果。
回到南鐵東移案,我也查到了很多公文之間的往返。台南市政府跟經建會,經建會跟交通部,交通部跟財政部,這幾個公家機關彼此之間流通的公文內,都有提到此案。台灣政府內的“交通幫”官員們在政府易主時是不會被換的。當時行政院長(國民黨的)毛治國說:“台南鐵路地下化是台鐵的金雞母。”可以為台鐵創造非常多的土地利益。我再繼續查下去,發現最終的得利者不是政府機關。最後得利的人就是財團權貴。這一切都是我在做反南鐵東移運動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
日後我去幫忙其他類似的案子時,同樣也查資料、讀公文。這樣我們可以破解他們的謊言。如此一來,談道理他們絕對談不過我們。但是我們的政府也不是會跟我們講道理的。但是,由於道理在我們這邊,也使得我們可以擋他們九年。他們原定計畫是在半年到七個月內將居民全部逼走,我們卻跟他們對質了九年。因此我們也算是有點功績。
我後來查到:政府公文內清楚地表示,南鐵東移案的目的是作為台灣“以土地利益補償軌道建設的示範例”。後來,這個案子就延伸成為“前瞻計畫”。所以,南鐵案是“前瞻計畫”的前身。前瞻計畫是更大規模利用鐵道變遷去掠奪土地的計畫,影響全台灣。
當我們去發掘這麼多真相時,又如何反應?我們先從賴清德談起。賴清德是民進黨的政治明星,很多人寄望他可以打倒國民黨。一開始我們也有跟他陳情,但我們首次跟他面對面會晤時,他卻一直逼問我我手上有什麼資料?知道了什麼?可笑的是,他把這起會晤安排成一個很溫馨的場合,卻忍不住自己內心的焦慮,逼問我的資料從何而來。儘管市政府什麼資料都不給我,他看到我還是振振有詞,(顯然恐慌)。這個政府本身就不願意老百姓知道太多。對他們來說,百姓就是愚民,就必須要接受他們的做法。他們起初在面對百姓時,不斷強調這件事情“已經定案”,我們只能談補償的事宜。他們企圖把這項案件所有的正當性和計畫呼攏過去,直接跟百姓談補償。這種做法,在台灣各地土地案件上都是一樣的。柯文哲也是。國民黨也是。這是官僚體系為了方便行事,快速消滅老百姓阻力的方法,因為百姓一旦開始跟他們談補償條件,談不攏的話,政府就會放話說百姓貪心、貪財、阻擋公共建設。但我們知道這件事的不公不義不在於補償,而是他在一開始行徑就是莫名其妙違反法律的。
您如何看待當前土地徵收制度與都市計畫審議制度?包含補償費用、程序審議過程或者說您長期抗爭中的發現的制度問題或者有什麼不可改變的現象,有沒有什麼願景?
陳致曉:就目前的體制來說,我沒有什麼願景,因為台灣沒救了。但是,若可以由我來改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司法的公正性。台灣的司法是完全沒有公正性的,仍然被有權力的人緊緊抓在手上,特別是檢調單位和行政法庭。這個領域如果沒有改革,我們任何其他的(土地政策)改革都沒有用。民主社會裡行政、立法、司法這三個部門內,如果司法沒有獨立的話,其他就免談。
在行政上該怎麼做才比較合理呢?其實有幾個很簡單的層面。首先,今天政府欺負老百姓,老百姓跟政府對抗,必須要有平等的工具。何謂平等的工具?至少資訊要很容易取得,把那些可以公開的資料讓老百姓很容易透過搜尋引擎調閱相關公文,而不是需要親自去政府機關申請調閱,然後遇到政府百般阻撓。有時政府人員一天只讓你讀20頁。很多時候高達70幾件公文都被包裹在一起,讀者也不確定在這份包裹裡面是否真的可以找到讀者想要查找的公文。台灣的《政府資訊公開法》竟然是這樣規定的。文件很多是100-300多頁,到底要從何讀起?很多讀者因此找不到相關資訊。老實說,我使用的資料都不是透過《資訊公開法》找到的,都必須要透過關係,像是委員,甚至是有人以“令狐沖”的匿名寄給我的(笑)。所以《資訊公開法》是需要改革的,但是很多人沒有談到這些事。
除此之外,所有關於土地徵收或重劃等等的相關法令應該從頭修起。現在的情況是:(中央)政府自己訂了一個興辦事業(計畫),而市府後來推動都市計畫的時候就以”興辦事業計畫已經通過”來聲稱自己的都市計畫是合理的。很多政府官員和都計委員在回答民眾質詢的時候就如此回答。行政程序中,老百姓沒辦法質疑計畫缺失,政府卻聲稱一切按照程序,不能更改都市計畫。隨後,就是依據都市計畫起草的土地徵收計畫。當民眾質疑土地徵收問題時,(官員們)他就會說:”都市計畫已經通過,所以土地徵收合理”。所以(在土地問題上)還是要回到“興辦事業計畫”制度。在制定興辦事業計畫的階段就應該要有公民參與機制。因為政府單位只要確立興辦事業計畫,輾壓百姓的火車就開動了。老百姓要擋就很難了。
中間要怎麼去對抗?我們必須要有公民和政府官員平等對話(的機制)。我認為政府現在覺得老百姓很無知,但事實不是如此。我們都知道專業在民間,但是政府仍然亂搞。一個公平對話的機制應該要在興辦事業計畫的階段就開始了。(公平對話)的前提是政府資訊要透明,透明了才有辦法讓民眾檢驗。而政府在遭到民眾質疑時也必須要誠實回應。可以達到這個公平的平台就是“行政聽證”。我們認為透過行政聽證,老百姓和政府才有平等的對質。沒有平等,政府就會為所欲為。不只是興辦事業,而後的都市計畫和土地徵收計畫都應該要有聽證。
對於這個構想,有人可能會說:如果實施,政府效率就會變差。那我認為我們應該對“政府效率”的認知重新思考。我認為:政府並不是一個無法學習的機構,而是現在的文化沒有讓他學習的動機。
《火花》:曾聽您說過您有涉略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觀念,那您在抗爭過程中有無相關的啟發或連接呢?
陳致曉:我對哈伯馬斯的理論有比較多認識,因為他對我的一些主張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基礎,讓我去檢驗政府的謊言,並透過這樣去教育民眾政府在說謊的事實。同時,我也反思從前讀過書的荒謬之處。
我在大學時代受《人間雜誌》影響,常常強調如“向群眾學習”、“站在人民群眾當中”這種東西。我當然(贊成)在群眾之中。我在抗爭初期對群眾所抱持的一些誤解,的確是源自受《人間雜誌》的影響。實際組織抗爭後,我覺得(他們說的)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東西。如果老百姓是值得學習的話,今天這個社會會這麼亂七八糟嗎?今天社會會這樣,就是因為一般老百姓亂七八糟。沒有亂七八糟的老百姓,怎麼會有亂七八糟的社會?政府今天如此的行徑就是因為老百姓在某種程度上寵壞政府、政客,以及老百姓的愚蠢,無法認知自己的階級地位。我看見人民群眾就是出賣革命者的人民群眾,那我還能跟他們學什麼?
因此,我個人思想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跳脫“我是在為誰”抗爭的這個思維。我最後是很自私的。你可以問我:我對台灣社會這麼沒有希望,那為什麼還要出來做(抗爭)這件事?理由很簡單:我今天做這件事的價值在於我自己。我今天做這件事不是在於我認為可以如何改變社會多少,因為可能根本沒有改變,我在有生之年可能都還是會看到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再發生。我做這些事就是對於我個人靈魂存在本身(帶來)最大的價值。就算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社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這就是這個價值本身。這個社會是我沒辦法改變的,我現在是很悲觀的。
《火花》:您於今年初以無黨籍但明確反對藍綠姿態參與了台南市第五選區的立委選舉。您起初參選的目標是什麼?現在又如何總結參選的經驗和成果?
陳致曉:我在選舉之前,讀過三四年的墨家。我參選的決定是由於我受到墨家思想的影響,想要玩玩看。墨家的概念其實就是科學家、工程師的概念,跟我非常搭得上的。它根本立場是:我們(先)看透這個世界,理解其運作的原理和方法之後,我們就找最有效率的方法去改變它。牛頓(編者:實際上是阿基米德)也說:“給我個支點,我就會翻轉這整個地球。” 這是我在參選時候的思維,跟我現在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當時我認為,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不可能去搞武裝革命。政府有槍,有(武力)。政府現在控制(社會)的方法比幾百年前先進太多了,所以不可能有我們從前想像的那種革命,所以必須要透過選舉。當然,我以前在做社會運動的時候,我的確有接觸過群眾,但是畢竟都是某種特定類型的群眾,都是某種被害者。但是透過選舉,我就真的走進了更廣闊的群眾之間。我到菜市場,街頭上演講,不斷增加我跟其他人接觸,對話的集會,試著散佈我的看法,儘管他們可能聽不懂。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可以學到一點東西,譬如幫我選舉的朋友就會建議我修改我的語言,用詞,讓我們可以尋找能夠跟一般人溝通的途徑。
那次選舉,我覺得我對於如何跟一般老百姓溝通這邊學有所得,我也可以理解老百姓是怎麼做決定的。那我了解之後,老實說我覺得很可怕。台灣老百姓真的不是靠理智決定的,絕大部分是靠感覺決定的。感覺都是他們生活周遭親友和電視上的訊息輸送給他們的。這都是不理性的,但這就是現實。我覺得你如果要去改變社會的話,你必須要去抓到那種“感覺”,把你理性產生的主張換成可以感覺的語言,並大量散佈出去。這個途徑可能可以改變社會。當然,這是需要資源的,而我在參選時沒有資源,就需要用很原始的方式。
選舉讓我檢驗了墨家的思想。墨家後來有很多分支。法家、陰陽家,名家,鬼谷子(縱橫家)也受墨家影響。墨家的核心觀點是“庶民”,雖然後來發展各派的觀點也不見得是“庶民”,但仍是主張我們看透這個世界後,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作為反轉它的切入點。選舉就是這個最有效去接觸群眾的途徑。我其實不認為自己是左派。我是很輕視群眾的。但是我還是了解如果要改變社會,就需要透過選舉。
《火花》:在台灣,我們認為台灣應該有一個由勞工和社區草根性組織聚集起來組織和運作的工人階級群眾政黨來對抗藍綠財團勢力,您如何看待這項主張?
陳致曉:我覺得當前在台灣左翼有幾個問題。第一個是語言,我們不能再用那些專有名詞與先賢的用語,說些什麼主義或者其他專屬用語。一來群眾聽不懂,沒有辦法把你的觀點傳達過去,甚至有些說法未必符合當前台灣的現況。因此我覺得我們必須修正用語,才能有效把你想說的傳達出去。再來是統獨問題,我覺得統獨問題是左翼必須去面對的。如果對主權沒有一個完整的論述,那是無法取得台灣人民的信任的。最後是組織,必須要有一個有方針與行動力的組織,從一開始的行動到最後的宣傳都有所規劃運作的組織才能創造成功的運動。
《火花》:最後,您有沒有想跟《火花》還有《保衛馬克思主義》全球讀者們說的話?
陳致曉:不要侷限在學術上面先入為主的理論主義,因為那些已經都是過去的東西。把讀過的東西轉換成你的行動,透過行動去重新檢驗你的思想。你會找到認識這個世界的新方法。徹底擺脫這些“主義”,這些不精確的名詞本身就造成爭議。徹底地回到你作為一個人對於這個社會內關係的認識。然後再決定如何能夠去改變它,或改變你自己,或者自己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被那些經典名著,先聖先哲的語言變成你的束縛。那些理論應該是解放我們的,而不是禁錮我們的。
《花火》對我觀點的回應:
《政府加強土地掠奪,土地正義抗爭白熱化》
https://www.marxist.com/taiwan-land-expropriation-poor-cn-t…
企業訪談問題範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護理人的真心推薦
#有信心應用所學提升自己專業
我是一名職業健康護理師,在企業裡面工作,就如同在學校工作的校護一樣。只不過我所服務的對象是成人,也就是公司裡的員工,服務的主要內容是健康促進和職業傷病的預防,諸如:腦心血管疾病中高風險追蹤個案管理、孕期中及產後一年內的母性保護訪談、人因危害預防、體適能、減重活動及健康講座舉辦等。因為公司的產業特性為安規認證業,就是為安全把關、熟讀各式安全標準的工程師們。
【NG 的簡報,讓你的專業不被信任。】
從前在醫院臨床工作,做簡報的機會相對少,過往晨會報個案、讀書報告、護理衛教,就如同蔡校長所做的錯誤示範,如課本裡的章節一樣,從前言、病理機轉開始講,每頁的標題看似都比內容重要,深怕聽的人恍神,不知道自己在碎碎念哪個部分。聽眾大概也在想,還要忍耐多久才可以換下一個討論主題,或是結束會議去做常規治療。
這樣像期刊書籍一樣的簡報方式,用在民眾、公司裡的同事,是完全不通的。不僅讓人感覺無趣,注意力也容易飄走。若主題是關於疾病的衛教,他們寧可去網路 Google 看圖文並茂、標題聳動的文章,相對不願意花時間來聽、來看這樣的內容,而且最常遇到他們覺得 Google 可以取代就醫或專業。
【參加過外頭的簡報課,花俏且不實用。】
每季的安全衛生委員會,向總經理和各部門長官報告,更是我戰戰兢兢準備的重點,如同蔡校長所說,要讓自己的努力被看見,長官對於我們的真價值「有感」了,才會願意從口頭上的支持,進步到「實質」的支持:編更多的年度健康促進經費預算。
針對給長官的報告,過去我也去上過相關的簡報課程,感覺花招很多、美編排版很複雜,實際應用起來 CP 值有點低,很多看起來吸睛的效果或是圖案,都要花很細的功夫、很長的時間,卻只有一點點產出,效率很低。
而且課中所教的一些技巧,因為課堂人數眾多,練習的時間短又匆促,只能稀里呼嚕練習過去。有些現場提問的技巧,講者的回答也有些藏私,還順便廣告其他課程,讓人感覺不是很舒服。簡單說,課後很多部分仍是模糊且沒有方向。
【互動實作不藏私,助教陪你解決問題。】
新思惟的互動實作,不愧是參與過的人都說好,口碑級 Part!跟我之前去上其他課程的經驗,完全天壤之別。不瞞你說,在報名之前很緊張,因為本身的電腦能力很低,吸收運轉的速度很慢,深怕自己跟不上同學和老師的速度,在潛水瀏覽粉絲專頁文章的那些日子,得知大部分的同學都是醫師,護理師的身影相對稀少,更加深我心裡對自己沒自信的想法。
實作時段,因為選了不適合的圖片,在修改上遇到障礙,舉手之後不到一分鐘,就有貼心的助教小天使出手相救,相當有細心、耐心地幫我找出問題在哪,沒有讓我在深淵裡蒙眼找繩索的感覺,真好!
另外,一定要大大誇讚互動實作的葵花寶典,步驟清楚,只要配合圖片說明,照著步驟完成得到和上頭一樣的結果,就有種破關的成就感,不禁有一抹微笑在臉上,證明我課前的擔心很多餘。
【引導式教學,手把手教到你會!】
就如前文所述,去上外頭的課程時就有一種藏私感,一到實作,只有寫得很簡單的幾行講義和完成圖,現場示範的操作步驟雖然可錄影,但老師實際操作動作很快,邊看邊做常常會有 lag 來不及,一整個很崩潰……我不知道在座位上嘆氣幾次 ><。
新思惟的課程卻是真心想要教到你會為止,也鼓勵你做得更好、走出自己的路,每一個要注意的點都仔細地提醒強調,每個段落的最後都有重點回顧,扎實感受到備課的用心、細心,確實做到「以聽眾為出發點」的身教示範。讓我感受到「不是給他魚吃,而是教他釣魚」的真實感。
更棒的是這般引導式的教學,使我有自信地應用所學在自己的簡報裡,不會有「學了但不會應用」的困窘感。
【有信心應用所學,提升自己的專業。】
在課程之中,有多次傳遞好簡報的重點講評以及修改範例,因此在課後回頭看自己之前做的簡報,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知道怎麼做可以更好。當我著手修改自己的簡報時,比對差異,很開心自己也能做到!
衷心感謝蔡校長及欣宇醫師,針對我們每位同學實際遇到的問題及困境,在課程中「因材施教」地回答,特別是蔡校長分享過去做行政工作的簡報,績效表現和檢討改進的內容,其呈現的方式提供了我很好的參考,確實符合我所需要改善的方向。
當自己先說出問題和缺失,又講出接下來執行的因應計畫,確實較能讓老闆知道我們是有備而來,而不是只找出問題而已,畢竟老闆雇用我這個角色,不是製造問題而是來解決問題的,甚至是減少問題的人。
【護理人的真心推薦】
如果您也跟我一樣是公司裡的職護,或是專門做特約的職護,這個課程真的很有幫助。
「護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要是護理人都聽過南丁格爾的這句訓言。我們在三段五級的前線,更需要透過好簡報,兼顧科學與藝術美感,珍惜每一次簡報的機會,讓民眾或是企業主看見我們的真價值!
猶疑了好幾個月來上課,就像其他同學分享的一樣,真是相見恨晚,也覺得幸好我下定決心來了。之前看很多同學分享,來參與課程就可以感受到「賓至如歸」;從課前提問收集同學問題、個別回答修改,到課中協助電腦 / 網路,以及提供溫熱好喝的咖啡,再至課後作業修改回饋。是的!我都體會到了,真的絲毫不假、真心不騙。
㊙ 今年夏天唯一梯次,立刻搶一席!
🔹 9/19(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適合對象
【住院醫師】常要報告 case presentation、M&M conference、journal reading……等。
【主治醫師】scientific presentation、poster/e-poster、行政簡報、品管圈、實證……等。
【實習醫師】需要報 case、報 journal、PBL……等。越早來學,對你人生產生的效用越大。
【醫護人員】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物理師、治療師、心理師……等。
【研究人員】專兼任教師、研究員、研究生、博士生…等。
【相關人士】任何對醫學簡報主題有興趣者。
㊙ 【名額有限】最多專業人士肯定的醫學簡報課程。
「老師們會在告訴你製作方式後,還會以色彩分析、觀眾心理分析、觀眾閱讀直覺、場地現實等等不同層面切入做講解,並且在相同內容的簡報,以傳統 slide 與修改後 slide 比較,讓同學們以觀眾角度親身體驗兩者的差異,即便心底一開始有疑惑,也會被老師非常專業的解說說服。」
㊙ 今年夏天唯一梯次,立刻搶一席!
🔹 9/19(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