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Thomas Friedman 專欄——反恐之戰後是什麼?對中國的戰爭?》New York Time 2021 年 9 月 7 日
(What Comes After the War on Terrorism? War on China)
過去五年來,美國和中國一直在走上脫離一體化的道路,甚至可能走向徹底對抗。
在Thomas Friedman 看來,這是中國在國內外越來越強勢的領導風格,它的國家領導人、雙方的貿易政策。
而不斷變化的經濟結構,是造成這種逆轉的主要原因。”
“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說話要輕聲細語,但美國總是帶著高額關稅(和一艘航空母艦)。”
Thomas Friedman, "What Comes After the War on Terrorism? War on China?"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7, 2021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ve been stumbling down a path of de-integration and maybe toward outright confrontation. In my view, it is China’s increasingly bullying leadership style at home and abroad, its heads-we-win-tails-you-lose trade policies and the changing makeup of its economy that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is reversal."
"When dealing with China, speak softly but always carry a big tariff (and an aircraft carrier)."
https://nyti.ms/3l3Zy3b
* 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911恐怖攻擊事件20周年前夕,呼籲全球應「多合作、少對抗」。
他並表示,如果美國增加在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而非把錢浪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上,如今就能更有效與中國競爭。
1999 年Thomas Friedman出版「了解全球化─Lexus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一書中,點出在全球化新時代「超強憤怒者」正在崛起的危險。
他曾經是紐約時報駐中東的記者:早在911之前,他已經聞到了憤怒組織的味道。他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超強憤怒者」的原型是賓拉登:但他們可以一直源源不絕,來自不同的中東非洲地區,而且不斷的產生新組織,新領導人。
因為這些地區和西方的仇恨史太長、太深、而且他們的自我宗教意識愈來愈強。他們要西方人,包括英、法、美、義⋯⋯滾出阿拉伯人的聖地。他們不能接受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不斷吞噬,而美國毫無條件支持。他們感覺自己正在失去耶路撒冷聖城,因為經由西方的強勢語言,耶路撒冷正等同於耶穌的名稱。穆罕默德的聖山、土地、歷史被「消失斬首」了。
早在911之前,1998年夏天,蓋達組織已經轟炸了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大使館,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政府向阿富汗發射了70多枚巡航飛彈進行報復。
這是美國這個超級強權有史以來,首次以個別組織為目標,發射飛彈。
當時Thomas Friedman 警告:除非我們解決了造就賓拉登這類超強憤怒者的社會經濟背景和宗教環境,否則他們將對美國的威脅只會越來越大。
這個隱憂,三年後的以9 月11日的恐攻,化為現實。
隨著冷戰結束,對之後國際秩序預測出現不少爭論。 例如,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預測自由市場將獲勝,而且和平即將到來。
但他顯然錯了,衝突並未消失。
Thomas Friedman 曾預測廿一世紀會出現一個古老和新穎事物並存的世界:種族認同和全球化併存,貿易競爭和生產鏈的世界。
在這樣的新世界裡,部族、宗教、民族主義的衝動和全球秩序保持平衡,偶爾會激烈爭鬥。
二十年過去,Thomas Friedman 認為,這個預測是正確的。
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但他並沒有派軍隊入侵烏克蘭首都基輔。
雖然中國收緊對香港的管控,但並未入侵台灣。
他認為那是因為全球秩序及互相依存,已成功遏制民族主義的衝動。
Thomas Friedman 認為美國於 2001年入侵阿富汗追捕賓拉登,然後在 2003 年攻入伊拉克,錯誤聲稱該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美國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
在過去的 40 年裡,世界本來大致保持和平。
他認為,這種和平的核心是以美國和中國共存為特徵的全球經濟體系。
但這種平衡,現在可能即將改變。因為中國已成為一個更具實力及侵略性的強權 。
伊拉克戰爭 飛彈 在 打臉名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Tammy參議員對台灣的善意,再四百萬劑疫苗確實對台灣會有很大很大的幫助。當然這也顯示了美國對台灣的重視,真的非常感謝。
請注意這個新聞來自USNI,這不是一般的媒體。
Tammy議員是少見的亞裔參議員,曾在美國陸軍擔任直升機飛行員(我猜是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戰爭中,因為地面飛彈的攻擊,失去了雙腿與右手的部分功能。以中校軍階退伍後,她非常勇敢的繼續從事政治工作,為伊利諾州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務。
每次看到Tammy參議員就想到Daniel, 不是我的好朋友Daniel, 是井上健參議員,Daniel Inouye。他們兩位有很相似的背景,也期待Tammy參議員在未來的政治發展,能成為與Daniel一樣了不起的政治家。
夏威夷國際機場,現在的名字是井上健國際機場。
美國最新勃克級,DDG-118也就是USS Daniel Inouye。
https://news.usni.org/2021/08/10/duckworth-calls-for-closer-ties-to-taiwan-more-u-s-vaccine-diplomacy
伊拉克戰爭 飛彈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棒球、挺台灣的共和黨明日之星:佛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
1991年8月21日開打的威廉波特少棒錦標賽八強賽,由當年度的亞軍美國加州聖拉蒙(San Ramon)代表隊以5比4擊敗佛州的達尼丁(Dunedin)代表隊。當時來自台灣的代表隊是威廉波特的強權,1991年的冠軍也是由台中的大仁國小奪下,陣中由後來成爲職棒選手的鄧蒔陽、潘志強、施金典,以及現任中信兄弟總教練林威助等人組成。而這支落敗的佛州代表隊中,一位168公分、61公斤,守三壘兼投手的小朋友迪尚特(Ron DeSantis),今天已經成爲美國佛州州長,更是2024年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的大熱門。
今天佛州仍然是美國武漢肺炎僅次於加州和德州的第三大疫區,但迪尚特拒絕封城,不強制人民戴口罩,而疫情在超級盃及保守政治行動會議(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CPAC)等大型聚會之後,也被保守派認爲控制疫情得宜,這都使得迪尚特成爲保守派媒體的寵兒。根據國會山莊報(The Hill)在2月20日到3月2日所做的2024年共和黨總統初選民調(https://reurl.cc/kVyzQx) ,迪尚特以17%的支持度僅次於前副總統彭斯的19%,甚至還超越2016年川普的最大挑戰者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的13%。
迪尚特成爲保守派的新寵兒,也和他的出身背景有關。迪尚特出身義大利裔家庭,信奉天主教。除了愛打棒球,迪尚特學業上也十分優秀。大學畢業於耶魯大學,後來也取得哈佛法學博士。他曾參與伊拉克戰爭,最後以海軍少校軍階退伍。優秀的經歷使得迪尚特2013年就當選佛州第6選區衆議員。2018年迪尚特競選佛州州長,獲得總統川普與前州長,也是現任佛州參議員的史考特(Rick Scott)強力站台,最後以三萬多票的微弱差距擊敗民主黨對手吉倫(Andrew Gillum),得票率是49.59%: 49.19%,差距不到半個百分比。
上任後迪尚特也奉行史考特的保守派政策,下令不得以種族、年齡、性別、膚色、宗教、原國籍、婚姻狀態及身障歧視州政府僱員,但並不包括性傾向。迪尚特更被視為是死忠川普支持者。在被問到是否不同意川普任何一條政策時,迪尚特一條都舉不出來。
迪尚特和台灣也很有緣。當年打威廉波特少棒時,球隊還在球帽上寫着「我們要贏台灣」(WWT)的字樣。後來雖然沒有和台灣代表隊對決,但也曾經和台灣球員一起打桌球。長大後成爲衆議員,迪尚特立刻就在2013年菲律賓公務船槍擊廣大興28號事件致函菲律賓駐美國大使,呼籲菲律賓政府應該「對台灣人民及政府提出正式道歉,並誠摯回應台灣政府所提懲兇、賠償及簽署漁業協定之要求」。2017年9月14日參與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研討會時,迪尚特表示支持美國可以考慮在台灣部署飛彈防禦系統以及派遣軍艦訪問高雄。在五年半衆議員任期內,迪尚特共聯署了6項台灣相關法案,其中包括了《台灣旅行法》。
美國幅員廣大,各州就像是國家的規模一樣,因此我們在各州的在地經營也是非常重要,不管是州政府、地方層級政府、聯邦參眾議員的在地選區,以及州議會等等,都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對象呢!
#住海編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