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小日子五月號 #張雍 創意現場專欄】
#07 伊拉克修道院的甜豆湯 / 對最細微的美好心存感激
text & photo by Simon Chang 張雍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我在伊拉克北部庫德斯坦自治區的聖馬修修道院 (Monastery of St. Matthew), 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的修道院肅靜地鑲嵌在艾爾法山 (Alfaf) 海拔 820 公尺高的山脊間,西元 363 年的羅馬帝國,為了逃離當時反對基督教信仰的君士坦丁王朝皇帝朱利安二世 (Julian the Apostate, AD 330-363) 的迫害,一群來自 456 公里之外、今日土耳其東南部庫德族古城迪亞巴爾克 (Diyarbekır) 的隱修士們來到了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 (Niniveh Province) 地勢崎嶇險峻的山區,就在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崇信多神信仰的皇帝朱利安二世遠征波斯薩珊王朝 (Sasanian Empire) 身亡沙場的同一年,聖馬修與其他隱修士及僧侶夥伴們開始著手興建這座現存最古老的敘利亞東正教 (Syriac-Orthodox) 修道院。2014 年起,為期兩年的時間,伊斯蘭國 (ISIL -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的極端勢力掌控了僅二十公里之外的摩蘇爾 (Mosul) ,修道院面臨了史無前例的威脅。在修道院已有十四年資歷的神父約瑟夫 (Father Yousif Ibrahim) 在那遠眺整個摩蘇爾城區的天台上回憶道: “伊斯蘭國的軍隊當時就在前方六公里處的前線伺機突擊修道院,鄰近幾座主為基督徒聚居的伊拉克城市如巴胥卡 (Ba'ashiqah) 和巴特拉 (Bartella) 等地,教友們早已舉家逃亡至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斯坦自治區或我們修道院裡,被居民們遺棄的城市只剩下教堂裡殘破的聖像、未爆彈與瓦礫…” 當憶及幾年前伊斯蘭國才在修道院週邊虎視眈眈的情景時,神父約瑟夫的神情頓時顯得深陷在那駭人的時空裡,“我們曾經一度同時收容了超過七十個來自摩蘇爾的難民家庭,伊斯蘭國只給異教徒兩個選擇:改信伊斯蘭教不然就取你性命。正當 ISIS 軍隊黑色的旗幟在對側山頭陸續集結時,不消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便緊急疏散了所有的家庭、安排前往較安全的庫德斯坦自治區,我自己則帶著修道院裡珍藏的古物、聖像與禮拜儀式用的聖器和先前隱修士與主教們所留下來的珍貴手稿,趕緊驅車前往庫區首都阿爾比勒 (Erbil),當時幾位修士決心留守修道院,甚至替可能的殉教做了準備…” 教士們向聖馬修祈求保護的禱告終獲回應,庫德斯坦自治區軍隊及時趕到,與伊拉克政府軍聯手阻擋了伊斯蘭國極端聖戰士 (jihadist) 的染指,讓擁有千年歷史的基督教聖殿免於戰火的蹂躪。
耳邊傳來晚禱的鐘響,祭壇上僧侶們正以阿拉伯文和敘利亞語 (Syriac language) 虔誠地唱誦著晚禱經文。莊嚴的鐘響佐以修士們深沈幽微的嗓音,像極了來自另一個更古老、更遙遠世界的樂音,撫慰著長年為戰火試煉的信仰與心緒,正昇華成一縷縷傍晚修道院裡常見的山嵐輕煙,悄悄然從深鑿於山壁間的古老禮拜堂向外散去、穿越了以馬賽克石紋鋪飾的迴廊、依序填滿山巒間千年前隱修士們靜閉修行的大小洞穴、再順勢飄往山腳下大部份居民已遷離僅剩零星幾戶正晾曬著新洗衣物的院子裡。陣雨方停歇,空氣裡滿溢著西線無戰事的清新、對於眼前生活充滿感恩的喜悅更沁透著人們每一次的眨眼與呼吸。陸續歸巢的燕群忙著簇擁在鐘塔裡,雀躍的鳥鳴附和著教堂內彷彿海潮輕拍修道院山脊的晚禱祈曲。天台上原先忙著自拍的訪客們早已遠行,前方是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華燈初上的夜景,戰後城市的供電不甚穩定,從修道院這邊望去,城市光點以那虛弱的電壓、摩斯密碼般低調地向外人暗示著掙扎依然持續的心情,眼前這座經歷了太多苦難、居民四處逃散的城市正趁此和平的空檔大口地喘息...
修道院裡沒有網路手機亦無收訊,恰好讓自己有機會專心傾聽眾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與眾人當下的心境、並感受這裡人們與其信仰及簡單生活那如此誠摯且緊密的聯繫。修道院的警衛與養蜂人邀我一同晚餐,他們也都是逃離伊斯蘭國迫害的虔誠教友,負責修道院食膳的夫婦準備了米飯、番茄甜豆湯與炸蔬菜,是這趟旅行最美味的一餐,每一口咀嚼皆好似某種難得的福氣。神父替我在教堂邊留了個小房間, 即便是個不能再簡陋的空間,我將永遠記得在聖馬修修道院的那個夜晚 - 在那滿是破洞的長椅軟墊上,我像個初生嬰兒般睡得安穩香甜;生平首次體驗到人們口中的”和平”居然那般具體真切地近在眼前 - 來自宇宙深處的善意如此慷慨地將修道院裡的人們與自己一同給擁入懷裡,山丘後邊的 ISIS 的旗幟已不見蹤影,留下的是對眼前生活所有細微的美好皆心存感激的訊息。
23/03/2019, Mar Mattai monastery, Kurdistan, Iraq.
© Simon Chang 張 雍
(全文刊於五月號小日子雜誌)
伊正華燈初上 在 美味拍手 Yummy Yummy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禮西馬斯~讓大家久等了
第三天遊記的下集來了❤️
搭著海鷗線一路搭到最終站豐洲站
一路上看著晚霞、日落後天空的變化
搭配華燈初上的大樓
還有到了晚上就亮燈的彩虹橋
一路上都捨不得睡覺
一定要睜大眼好好欣賞美景
深怕一個不注意,錯失最美的風景
到了豐洲站,天啊!又是另一個新世界😳
更寬廣的道路
更新的大樓群
人一樣不是太多
以住宅型社區為主
而且這裡好像很多中國人移民住在這裏的樣子
很多中國人開的餐廳
一路上也遇到很多中國人
樣子並不是在觀光的樣子
而是在此定居的感覺
這也是我們覺得很神奇的地方
都是黃種人
但中國大媽跟韓國大媽、日本大媽、台灣阿桑(我😳)
就是完全不一樣
在不講話的狀態
光是從長相、氣質、穿搭、肢體動作
就大概可以稍加分辨
一路拖著小行李箱咔啦咔啦磨著地板的聲音
響徹整個社區
可見這裡有多安靜就好!
走了好一段路
終於走到拍公要完成拍攝願望的社區
是伊東豐雄設計的新式社區
一走進這個社區就能感受到滿溢的建築設計美學
四方型為主要的建構線條
有內推的正方形陽台
有些陽台會漆上整面素面的顏色
而有些會以各色線條為整體造型主題
整個社區乾淨簡潔的北歐設計感
搭配復古的電梯
完美結合新舊元素
是攝影發燒友的秘密基地😎
在社區裡也有可愛生活雜貨小店「Kjuer 」
本來以為第三天完全沒有購物行程了
沒想到還是有舞台讓我發揮的嘛😎
立刻迅速買了兩個超適合我的「白藍化妝包、購物袋」
喔耶~終於有戰利品了嗯哈哈哈哈哈哈哈
讓拍公自己一個人到處去拍拍
我在社區地板上拍戰利品、打遊記
「謝謝妳讓我盡情的去拍照」拍公心滿意足的回來第一句話這麼說
「嗯?阿不然咧?」
「妳沒有在旁邊嘰嘰歪歪吵我啊😆」
「你才雞雞歪歪的」邊講我邊捶他一拳😏
有沒有發現我們還沒吃晚餐?
因為要把握時間拍照
最後我們決定回新宿三丁目再找宵夜場吃就好
沒想到在我們入住的東急stay周圍繞一圈
想吃的店都關了
最後選了一間炸物串燒店
在累了一天之後終於可以坐下來吃東西、喝啤酒
覺得暢快啊~~~😌
其實第三天的行程就是我跟拍公七年來
平常出門旅行玩的行程
絕對是燃燒生命在拍照!
絕對是行軍打仗式的趕路!
絕對是以拍照為主的行程!
購物是看運氣!🤣
吃東西對拍公來說也是浪費時間
所以拍公很擔心的說:「拍友們會不會覺得我們今天的行程很無趣?」
「喜歡拍照的應該就會很喜歡啊!」
畢竟我在第一、第二天就花了三分之二的盤纏
的確要節制一點了🤣🤣🤣
伊正華燈初上 在 適德其所 - 在德國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西班牙的瑰寶:#巴賽隆納 #barcelona
如果語言能夠做愛,那西班牙文會是個天生好手。(聽聽Despacito吧!)
住在歐洲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移動到文化、觀念、想法、風格和語言都差距很大的城市。從柏林搭乘瑞安航空或簡單噴射機(Easy Jet)大約只要兩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巴賽隆納,雖然距離如此之近,巴賽隆納與柏林全然不同。最近柏林的天氣少見的陰雨連綿,甚至不時暴雨,七月應該炎炎夏日的蕩然無存,溫度駐足在20度不前,讓人好不想留在陰暗冰冷的柏林。
巴賽隆納是個充滿陽光、大海、沙灘的城市,一下飛機,迎面而來的海風,把熱情直接吹到了心坎裡,七月的西班牙是一個奇蹟,25到30左右的溫度,暖洋洋的曬著整片伊比利半島,雖然不算乾燥,但也還不至於常常大汗淋灕。這裡的人們笑口常開,就像他們的天氣一樣,與德國人的冷靜、距離感迥異的動感和親切,散發在他們說話時的語氣和手勢裡,一切彷彿都洋溢著一股被陽光曬得通透,幸福的味道。
到巴賽隆納大概沒有辦法不提高第,聖家堂的森林壯麗幽美、巴特婁公寓的海洋風情,都在在地展示出高第的天才,能夠將所有的細節都依靠著美的實用性完滿地修築,簡直就是巧奪天工,雖然以歐洲來說,他的建築在歷史悠久的方面並不特別,但就藝術與實用性的結合而言,高第可說是所向披靡的。高第建築中展示出西班牙人俏皮熱情的性格,華麗卻不失風格,將色彩用最細緻的手法與建築架構交相輝映,一切卻完全建立在實用主義的指導原則中,渾然天成的建築彷彿是出自造物主的手筆。
住在這個城市的中心,我和以前的老同事小易一起探索附近的同志社區與商圈,以往總是會有一種德國應該是個紀律嚴明、街道乾淨整齊的國家的錯覺,而西班牙就大概是個雖然熱情但卻沒那麼ordentlich(德語:規律整齊)的國家吧!但巴賽隆納完全顛覆了我對於西班牙經濟狀況不佳的想像,即便是來自東京的小易都覺得這裡實在是個模範都市,乾淨整齊的街道,散發出一種被收拾整理好的味道,路上的人們衣冠楚楚,展現著各種各樣的風情。這裡畢竟是度假勝地,遊客在夏天當然是不可少的,但相較於羅馬與佛羅倫斯,巴賽隆納有種更年輕而且保養得更得宜的感覺,生活的步調也相對較慢,大家都是用一種老子是來度假的心情在散步,即便在擁擠的地鐵裡,也默默有種放鬆的氣氛(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往沙灘方向的關係)。
第一天晚上的晚餐,是在La Flauta,這家位在同志區的餐廳距離我們住宿的地方只有五分鐘的腳程,但幾乎天天高朋滿座,我與小易等了大約半個小時才拿到位子,而姍姍來遲的F先生非常悠閒地走進了餐廳,展現了西班牙航艦大無畏的精神,毫無困窘感的直接坐進了我前面的位子,在遲到40分鐘後仍能夠如此泰然自若,也想必是一種西班牙人或加泰隆尼亞人的天賦,帥氣成熟的面孔十分鎮定,態度從容地跟我們打招呼。F先生是小易在台北有過一面之緣的朋友,年過四十卻意氣風發,與德國同齡的人比起來,我想他是多了一份拉丁語系的魅力的,跟西班牙人聊天,尤其是跟成熟有內涵而且閱國無數的西班牙人聊天,是非常容易的,他們談笑風生,可以天南地北的閒話家常,F先生說他是少數西班牙人當中,無法發出打舌音的人,這真的很少見,因為一般西班牙的孩子如果學不會打舌音,就會被送到專門教他們發這個音的學校或機構,讓他們學習發出這些音,但也因此他的語氣中少了一份誇飾的感覺。他說話的時候總讓我有一種風華絕代的印象,可能是因為從頭到腳都打理得相當好,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充滿魅力,所以就算年齡稍長,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連續三天在巴賽隆納的旅程彷彿是純粹的放鬆與遊玩,因為高第的建築實在不勝枚舉,加上少了一種大老遠跑一趟,必須要看完夠本再回家的使命感,在這裡,我是真正的在度假,真正的在放鬆。在這裡我想與當地人約會,一起吃飯聊天。R是一個可愛的西班牙青年,大學剛畢業正在讀研,也一邊工作,身為一個IT,他非常的的活潑,可能是西班牙人的風格,總帶著一些俏皮和幽默感,熱情洋溢的帶我逛著熱帶花園以及巴賽隆納大學,他說其實西班牙年輕人的平均薪資並不高,但位在加泰隆尼亞的巴賽隆納算是個例外,這裡的物價比較貴,吃一頓飯很容易超過20歐元,如果月薪只有一千多兩千元,其實不容易生活。R基本顛覆了我對西班牙青年輕浮吵雜的形象,他說話有條理,英文腔調正統而好聽,曾經在北歐做過半年的實習工作,有著與一般歐洲年輕人不大一樣的成熟與穩重,卻也不失風趣俏皮的西班牙風情。他說話的時候總是帶著些許笑意,我開他玩笑的時候會偷偷捏我的臉,然後用更過分的笑話回擊。西班牙夏季的天色大約在9點左右會開始暗下來,我們緩緩地步行走向巴賽隆納的老城區,這裡的街道讓我默默有種羅馬的感覺,石磚鋪成的小街道,華燈初上,有點亮晃晃的,卻不失浪漫氛圍,路邊有著熟練的樂手在彈著吉他唱歌,雖然人來人往的,R還是把我拉入他的懷中,然後靠在耳邊說,你害羞的樣子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