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伊莉莎白:終結內戰的公主💖💖💖
「這叫我怎麼講才好?說她父親的弟弟要做她的夫君嗎?或乾脆說,她的叔父?還是說,殺她兄弟和舅父的劊子手?我該用什麼稱呼去為你求婚哪?」
~理查三世中,伊莉莎白王后對理查說的話~
理查三世在1483年七月登基,眼見失去一切的伊莉莎白王后與亨利都鐸的母親瑪格麗特夫人串連,大約在1483年的年底,這兩個野心勃勃的母親結成了同盟。由於亨利的繼承權來自於母親,但瑪格麗特夫人屬於博福特家族,他們是蘭開斯特家族的私生子,雖然後來被追認為正式的皇室成員,在當時的法案中卻明令禁止他們繼承皇位。因此,亨利必須找到具有有力繼承權的妻子。
在塔中的兩個小王子失蹤之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莉莎白公主就成了繼承人,但伊莉莎白公主的王位繼承權就像我們在一開始說的瑪蒂達公主一樣,並不是被普遍認可的事,但亨利與伊莉莎白的結合,有著更深的象徵意義,就是蘭開斯特與約克家族藉由婚姻合而為一、不再撕裂。
不知道是因為確認了這個同盟關係之後,必須鬆懈理查的戒心?還是王后後來也懷疑瑪格麗特夫人才是殺小王子的元兇?總之,在1484年,理查三世與王后叔嫂二人達成了和解,王后帶著女兒們離開了原先躲避的教堂,兩個年長的女兒入宮陪伴安妮。
也差不多在此時,安妮與理查外出巡視、將兒子留在老家時,他們唯一的兒子染病身亡,安妮傷心欲絕,但對理查與安妮而言,最大的危機並不是兒子去世,而是安妮此時27歲、理查也才31歲,但他們多年來只有一個子嗣,子息不繁在當時被認為一種徵兆,但也讓生育的壓力沉重地壓在安妮身上。
伊莉莎白公主入宮更加劇了這種情形,伊莉莎白正是18歲的青春少女,年輕貌美又氣質出眾,雖然安妮只大她10歲,但歷經種種心碎後,王后的華服也無法讓安妮振作起來。
於是,謠言開始流傳,人們說,理查想要毒死安妮,好迎娶伊莉莎白,就像台語說的「娶某看娘嬭」,安妮的母親只生了兩個女兒、但伊莉莎白的媽媽兒女成群,18歲的伊莉莎白既是先王的繼承人、又看起來能生很多孩子,這對理查而言,似乎是再適合不過的王后人選。但不管再怎麼說,理查是伊莉莎白的親叔叔,親叔姪成婚,在當時人眼中也是駭人聽聞的事。聽在日漸憔悴的安妮耳中,更可能加速了她的病情。
1485年三月,安妮撒手人寰,理查隨即將伊莉莎白送出宮廷以平息謠言,但傷害已經造成,隨著安妮的去世,原先效忠內維爾家族的勢力也有所鬆動,理查捨棄了喬治的兒子,改立外甥為繼承人,這又是一次由女性傳遞的繼承權,但在當時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得到人們的信任。同一年八月,28歲的亨利都鐸終於踏上英國,正式挑戰王位,理查一開始還佔上風,但隨著手下大將倒戈,戰勢逆轉,理查三世戰死於博斯沃思,屍體在示眾之後被草草地下葬。
而勝利者亨利都鐸遵守諾言,迎娶了伊莉莎白,並推翻愛德華四世與王后婚姻不合法的說法,確立了伊莉莎白的繼承權,兩個家族合而為一成為都鐸王朝,他們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亨利八世。在英國歷史上,伊莉莎白是最後一個擁有繼承權卻未能繼承的公主,但她帶入的繼承權影響,使得她的孫女瑪麗一世在都鐸家族的男系子孫死亡後,得以宣稱自己是合法的女王,她的另一個孫女伊莉莎白一世更是一生堅守女王之位,長達四十四年。
正是伊莉莎白的時代,出現了莎翁,站在當時都鐸王朝才是正統的政治氛圍下,貶低與抹黑理查三世,抬高亨利都鐸母子、伊莉莎白母女也就不意外了。
理查究竟與伊莉莎白有沒有過愛情?就算有,在莎翁的時代也不會有任何的紀錄,理查的真相與他的屍體一樣被埋藏在地底長達數百年,直到2012年,翻修停車場時,在地下找到了理查的屍體,他確實有脊椎側彎的問題,但並不像莎翁描述的那樣有駝背、萎縮的手與跛腳,幾年後,在遺骸出土的列斯特教堂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重新將這位國王以應有的禮節下葬。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但這個女兒顯然沒有辦法呈現出全貌,透過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我們卻能看見圍繞在這個悲劇國王身上難以掙脫的鎖鏈,終究是女系繼承權的隱隱伏流。
最後,我想引用理查的旁系遠親、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在列斯特教堂的下葬禮上吟誦的這段詩來替整篇文章畫下句點。
「我的頭骨遭到王冠畫下傷痕,掏空歷史。描繪我的靈魂,當祈願的焚香消散;你們的靈魂亦同。請允許刻上我的名字。」
*本系列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贊助,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伊 莉 莎 白 二 世 有 幾 個 兒女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王的父愛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 -)對於馬術的喜愛淵源已久。1929年秋天,在她還不滿四歲時,她的父親 –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George VI,1895-1952年。1937年才登基,所以當時還是約克公爵Duke of York)寫信給友人,希望可以幫女兒找到一隻安靜乖巧、更像寵物狗的小馬(雖然國王把這幾個字給槓掉了)。
小伊莉莎白在此之前,於蘇格蘭的祖傳城堡Glamis Castle已經有過騎馬經驗,而且還玩得很開心。為愛女尋求一匹小馬,發展她的興趣,同時也細心考量到安全性,這或許便是普天之下父愛的自然表現,不論階級或種族。
約莫一年後,小伊莉莎白收到了她的禮物:昔德蘭小馬(Shetland pony)一隻,名為Peggy。
這種四肢粗短的蘇格蘭矮種馬最高不超過107公分,個性溫馴脾氣好,吃苦耐勞又聰明,對於幼童來說簡直是最佳好朋友。於是,小佩姬便成為女王童年時期重要的陪伴,也是她馬術運動的重要啟蒙者,雖說知名度略遜於圍繞於女王身邊的柯基犬們。
即便喬治六世生性害羞又有口吃,一直在兄長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1894-1972。就是那位只愛江山不愛美人,繼位300多天就退位的溫莎公爵)陰影下成長,而且尋覓小馬的這會兒,口吃問題尚未治癒,在言語上多半也無法盡情表達,但他對女兒深沉細膩的愛卻在字裡行間,以及逐漸模糊的留影中表露無遺,令人動容。
或者沉默溫暖,或是率性直接、堅毅嚴肅、幽默活潑…天下父愛雖有各種樣貌,但與子女之間的血緣與情感連結與生俱來。
父親節這天,謹以國王的書寫呈予所有父親與父親的兒女們真摯祝福!
信件內容 :
「You remember my talking to you last April about a small pony for my daughter. She has been riding a pony at Glamis & simply loves it. Do you know of anywhere or anyone from whom I could get one?You know the sort of one I want. Small & very quiet, more like a dog & not too wild. It could be very kind of you if you would help me in this.
Albert 」
--- 1929年9月5日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8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轉貼》
伊 莉 莎 白 二 世 有 幾 個 兒女 在 范可欽的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柴契爾夫人淒涼的晚年
她有了事業和愛情,卻成為了失敗的母親。
一位曾擁有英國最高權位的鐵娘子,但背後卻承受著無限的孤獨和悲哀。
柴契爾說過:在我的世代,沒有女性會成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為了英國第一任女首相,向人們證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還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無法做到的事。
柴契爾學習很努力,但並不算有天賦,成績並不突出,但卻靠著刻苦學習考上了牛津大學。年紀輕輕的柴契爾在25歲時,就成為了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擁有家族企業的富商鄧尼斯,鄧尼斯對年輕漂亮、又具有政治頭腦的柴契爾一見鍾情。不久,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後,生了一對龍鳳胎。
初為人母的柴契爾並沒有對一對龍鳳胎有過多留戀,兩個多星期後,就繼續投身政治事業去了。在愛情上,丈夫鄧尼斯一直在柴契爾的身後默默的支持著她從政,柴契爾獲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親子關係上,卻是一位失敗的母親。
她忙於政治活動,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敗”的案例。。
晚年的柴契爾曾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由於一直忙於政治活動,柴契爾沒有時間陪伴子女。女兒與她的關係非常冷淡,兒子雖然跟柴契爾的關係很親密,但兒子卻一直不給她爭氣,學習成績差,還依仗母親的權勢在學校裏稱王稱霸,連老師都不敢管。
成年後,兒子參加拉力賽,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兒子出事的柴契爾後,出任首相以來,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落淚,懇請各國政府幫忙解救兒子。被營救後,柴契爾的兒子又因在酒店裏消費大量酒水拒不支付,並認為政府解救他理所應當,與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員爭執不休,最後以警方介入而告終。
此後,又借著母親的地位和妻子的錢財,從事一系列冒險活動攬財。最終,因參與幾內亞政變,在南非被捕,判4年監禁緩期執行,並處以31.3萬英鎊罰金。柴契爾聞訊立刻帶著罰金去南非,才把兒子撈回來。
柴契爾教子無方,成了英國媒體公認的“母慈子敗”的案例。
柴契爾說:家就是你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
在與丈夫50年金婚紀念日時,柴契爾因輕度中風,失去了部分記憶。兩年後,丈夫去世,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還認為丈夫還活在世上。喪夫之痛讓柴契爾久久不能釋懷,曾有一次深夜醒來,她換上盛裝,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歲生日時,柴契爾只收到了4張賀卡,她擺在桌子上,對著它們發呆。兒子遠在西班牙居住,女兒在瑞士,孫子在美國,平時都很少回英國探望她。柴契爾的女兒說:母親不應過於期待成年子女不時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都經歷過,我們年幼時也總見不到母親。
3年後的大壽,也許是懷念曾經熱鬧的日子,她宴請了650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查理斯王儲和當時的首相布雷爾都來為她祝壽。柴契爾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風采,臉上洋溢著曾經的笑容,但這一切都是那樣短暫。
在之後漫長而又孤寂的歲月裏,柴契爾經常突發中風,後來連看報都變得困難了,經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柴契爾飽受著精神上的雙重折磨,除了病痛摧毀了她身上鐵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關係的冷淡與疏遠。
彌留之際,房間裏放滿了丈夫、兒子、女兒、孫女和孫子的照片,卻沒有一位至親陪在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醫生和護士。即便去世之後,兒子和女兒也不願意第一時間趕回來,打理柴契爾的後事。
但柴契爾這令人唏噓的淒涼晚年,又怨的了誰呢?家怎麼能夠是沒事可做時去的地方?在本該需要關愛兒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兒,最後得到的是女兒對她的冷漠,又把氾濫的愛給了兒子,兒子在她的溺愛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業扒手”。
事業可以帶給你名聲、地位和成就感,但當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年華老去的時候,名聲會隨著時間淡去,成就感也會消退。
也許錢會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錢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家庭才是我們最終的後盾和歸宿。
受傷時家是遮擋風雨的傘,開心時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業永遠無法取代家庭成為人情感的港灣。擁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業只不過是為了維護家庭幸福而採取的一種手段。可惜,柴契爾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才明白。
希望每一位朋友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都能明白金錢、名聲、成就感都只是一時的,都無法給自己帶來長久的幸福感,只有家庭才是我們一輩子的依靠,才是我們最可靠的後盾和最後的歸宿。
願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家庭和睦,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