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算一算,其實年假根本沒幾天,為了完成手上的工作,不自覺將來不及進行的全數堆到連假期間,現在光想到過年就暗自胃痛;然後七號到了又繼續結了一批新春讀物,上月底入手的貌似還有幾本沒送到,這些還未分享的書單就已快溢出鏡頭。新的一年大概只能彼此勉勵關關難過關關過,先來看看現有的這些作品,應該原本大多要在國際書展亮相的,可惜天不從人願,這些都是個人非常希望能趕緊翻閱的作品,其中包含二月選書、掛名推薦的,以及提前生過火的,先在這裡概略介紹,今日正逢博客來會員日,有興趣的書籍大家可以一起下單囤個書好過年。
⠀⠀⠀⠀⠀
一不小心就忘記先公佈的二月選書,其第一本入選 2020 年這裡的十大推薦書籍(https://pse.is/3byhaf),打開了我對韓國文學的眼界,相隔一年後接續著戰前篇《吹過星星的風》,下一本《#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韓國小說大家經典代表作(戰後篇)》終於出版。1990 年代之前,文學是處於「民族書寫」的時期,以民族意識、勞動文學的鮮血歷史構築了時代;1990 年代之後,國際環境丕變,文學開始挖掘個人存在與日常議題,包括同志文學、家族解體、傳統道德觀的崩潰、網路虛擬世界的震撼等,再加上「世越號」引發的反省,作家開始思考,如何找回失去的批判精神,克服個體生存的各種矛盾。《戰後篇》引自詩人申東曄的詩句「誰能說自己看見天空」,期待濃縮戰後韓國文學的精萃:從民族文學到個人,從社會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從國境之內到跨國性格的作品,隨著韓國的發展與全球化,當代的書寫有了嶄新的生命,包括「女性」、「新世代」、「新歷史小說」、反映「貧困」文學等多元關鍵字,他們既得面對自我認同與群體的妥協,同時也正在攪動社會能量,正在蓄勢待發,創造二十一世紀迥然不同的文學景觀。
⠀⠀⠀⠀⠀
此次恰好也掛名推薦另一本韓國新人作家張琉珍的作品《#從此好好過生活》,1986 年生的新人作家張琉珍,以文壇中少見的獨特背景:在IT 產業的多年工作經歷為根基,寫下八篇發人省思的現代故事。探討組織中的上下關係、上班族如何夾縫中求生存、現實與理想的拉扯,深入韓國人對感情的自私心態、自我意識的膨脹、結婚文化等各種生活中會交手的人際關係。張琉珍筆下的每一個人物,相較於金字塔頂端的高階份子,並不特別突出,卻也沒有落後;沒有胸懷太遠大的理想,可能也不會成為抗爭權力結構的領頭人。她以細膩精靈的筆觸,入微而生動的日常觀察,在每篇故事裡一邊塑造殘酷寫實的職場生態,一邊散發微小卻深刻的溫暖關懷,讓人不禁想一讀再讀。每讀一次,就更拋開悲傷一點,逐步往快樂靠近 —— 從此,好好過生活。
⠀⠀⠀⠀⠀
再者是近期的日本文學新書耀眼非常,大家應該都不會忽視村上春樹的新作《#第一人稱單數》,裡頭囊括都會的奇幻愛情、生活的過往片段、人性的善惡辨證、虛實的互見筆法,結合了短歌、散文、音樂與小說,展開村上風格的全新複眼小說,八個題材視角各異的精采短篇,可說是邁入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村上春樹,回望人生愛與死主題的珠玉之作連發。其次為前幾天先行介紹過相當喜愛的女作家櫻木紫乃《#二人生活》,褪去暗黑外衣被譽為最「幸福」代表作,北海道江別安靜度日的一對平凡小夫妻,身為前電影放映技師的丈夫信好,收入不穩定,一家經濟重擔全落在護理師妻子紗弓身上,二人盡其所能地過著簡樸生活,各自承受婆家及娘家施加的無形壓力,無法預料的未來,堆疊在內心深處的不安,唯獨二人一同下廚時的安逸與幸福,又讓彼此再次假裝看不見現實的種種窘迫。全書以十篇俐落的短篇故事交織成一幅平實動人的婚姻生活圖像,隨著夫妻的日夜相處與陪伴,生活猶如層層堆疊顏料的水彩畫,二人關係日益加深,無法三言兩語回答的生活與情感,卻能引發深刻共鳴。櫻木紫乃在尋常生活中刻劃夫妻如何相處,文宇樸素、冷靜,但諧和,相對於永恆的失落,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作者讓讀者看到如常作息的同時,也看見如常方能致遠。
⠀⠀⠀⠀⠀
看到桐野夏生厚如磚塊的桃紅色最受爭議小說《#異常》放在書店裡,當下就覺得非買不可。本書取材自震撼全日本的「東電 OL 殺人事件」,描寫一群被勝敗優劣緊緊束縛,卻又總被幸福拋下的女人,情節黑暗,內容辛辣,於美國出版時甚至遭到刪修。在真實社會案件發生之後,桐野夏生不滿大眾媒體以獵奇的眼光看待整件事當中的女性,她思考著,在走上街頭賣淫之路前,一個女人是從什麼樣的少女時代長大成人?一個「怪物」在蛻變成形前,是什麼樣的人?全書結構縝密,觀察犀利,衝擊性的內容令文壇震驚不已,桐野夏生數度強調,自己的書寫是想藉著寫下為生存而苦的現代女性,如何在「性」的議題上展現從未有人深入探討的面向。直至 21 世紀的今天,《異常》所展現的美醜迷思、道德束縛,仍教今日讀者低迴再三。另一本則為第 161 屆芥川賞獎作今村夏子《#紫色裙子的女人》,我家附近有個人稱「紫色裙子的女人」,附近的公園裡,甚至有張長椅被稱為「紫色裙子女人的專屬座位」,如果她是「紫色裙子的女人」,那我就是「黃色開襟衫的女人」,只是沒有人知道「黃色開襟衫的女人」的存在,不像「紫色裙子的女人」那麼出名,我從很久之前就想跟她做朋友,決定誘導她到我們公司上班,終於第一次講話,而我的人生卻開始走樣。從執念與憧憬衍生出的瘋狂、滑稽,兩位女人之間觀察與被觀察的故事,誰才是真正的窺視者?還是在故事外,正在閱讀這個故事的你?
⠀⠀⠀⠀⠀
華文作品也同樣非常引人注目,李明璁首本著作《#物裡學》相隔 13 年終於推出新版,新自由、不受侷限的寫作風格,將深入淺出的理論解析、與雅俗共賞的抒情隨筆,巧妙而精準地融合一塊。重新復刻的新版,不僅修訂、收錄這些精彩作品,更加入上萬字的新寫篇幅,以及作者重新攝影的近三百張相片。內容共分十章 ── 影像之物、聲音之物、飲食之物、裝扮之物、居所之物、行旅之物、秩序之物、解放之物、象徵之物、閱讀之物。涵蓋日常事物的諸多典型與變貌。全書時而溫柔時而批判、帶點詼諧也適切感傷、私密對話同時宏觀思考、提供療癒又指向雋永。郭強生繼《尋琴者》後又帶來《#甜蜜與卑微》,親自選編創作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 15 篇短篇小說,透過書寫與閱讀參與郭作者的現在與曾經,甜蜜與卑微,如同一部文學紀錄片,洗染鄉愁的慈悲,銘刻你我的成長史,從小說家個人文學路上的啟程、流轉與歸返中,窺見同代人四十年來的轉折與追尋。另一方面,舒國治《#理想的下午》也迎來二十周年新版,「生活」本是毫不規劃,用心品味,以感受接觸溫度,以「自己的時間」行走。汲汲營營、庸庸碌碌後的佳美時刻,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理想」,鬧中取靜,亂中取簡,就像在吵雜的街坊巷弄中,得一間寧靜的咖啡廳窩著。「理想的下午」,即是這特別的六小時,自是有限,有賴下午人們,享受外間的下午時光。全書共收錄 31 篇散文,是遊蕩,是生活,也是美學,寫簡單中的自由,說自在中的態度。
⠀⠀⠀⠀⠀
當然不容忽略的還有陳雪未出版即售出影視版權的懸疑長篇小說《#親愛的共犯》,知名財團二公子、名餐廳老闆張鎮東遭綁架,重案組女刑警周小詠在各界壓力下,必須儘快偵破案子救回肉票,隨著深入調查,發現豪宅「白樓」裡外藏匿重重汙穢:張家商場對手心有怨懟、餐廳合夥人行跡可疑、張家大哥大嫂因爭奪接班心生忌憚、傭人們各懷心事,張鎮東的妻子崔牧芸則心神恍惚。蒐證途中,多年前一樁見不得天日的虐童案件赫然曝光,然而當是非與證據漸漸浮現,周小詠卻無法突破眾人心防、也說服不了自己的心。難題接踵而來,周小詠只能依靠直覺與夢境,摸索案件輪廓 —— 當一個靠夢境解案的刑警,面對一群在惡夢中找光的同謀,為什麼刑與罰擺在眼前,卻仍暗自希望他們無罪?亦相當期待拜讀蔡素芬的《#藍屋子》,空間設計師華生,無意地從藝品行帶回了一幅內有一幢藍屋子的畫作,洋式風格鑲嵌著一副東方獅頭門環,閃著異國想像的光澤,吸引他走近、撫觸,竟由此涉入了一段異質空間的歷程,並牽引出對於物件的執迷慾望。同一時,他分別多年的女友露西從日本宮崎回來,到淡水港埠邊的旅館工作,為了替華生搜尋過去海洋年代的物品交易故事,走進了幾代人興建旅館的生命史。作者藉由《藍屋子》尋索深藏於物件「流浪的故事」,一只錫杯、一塊菊花鑄鐵片、一座鐘或指南針,每個物件,都應有屬於它的故事,是誰所遺留下?曾投注生命熱情的擁有者,何以將其遺忘?它們又將傳遞至誰的手上?
⠀⠀⠀⠀⠀
剩下是翻譯文學,上月底提過「冬夜三部曲」最終章《#重生的女巫》,神祕兇烈的大火一夜焚城,人民不明白火焰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剛學會使用魔法的瓦西莉莎呼喚風雨,才拯救莫斯科免遭火海吞噬,全國上下卻人心慌慌,恐懼的王國百姓一心想燒死瓦西莉莎,燒死女巫,交換安寧。眼睜睜看著摯友犧牲,自己葬身火海,她在昏寐中醒來,一路跌跌撞撞逃進午夜的黑暗森林中。「午夜」告訴她,她將會在一片闃黑的路上遇見前所未見的眾多精靈,抵達傳說中的湖畔小屋,接著前往遙遠的國度,她會知道自己的身世。徘徊在幽魂路上,瓦西莉莎思念起自己的家人、羅斯、冬王莫羅茲科,還有她最珍視的精靈國度,她看見心愛的一切將再度焚成焦土,終於覺悟自己的使命,女巫瓦西莉莎不僅要實現預言,她更要改變預言,女巫的傳人將作出非凡的抉擇。還有影迷無法錯過的《#克蘇魯的呼喚:H.P. Lovecraft 恐怖小說傑作選》,洛夫克拉夫特一向專注於描寫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與人類在宇宙中不可名狀的生物/邪神相比之下的渺小。作品中的人類角色試圖以理性面對前所未見的古老超自然威脅,但大多角色最後都落入理性崩壞的瘋狂深淵中,作者對大多數邪神或其從屬生物也只提供粗略的外觀或行為描寫,反而營造出更強的未知恐怖感。此書收錄了克蘇魯神話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則故事,請靜下心、深呼吸,慢慢閱讀,喚醒你內心深處,那股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並勇敢面對源自久遠古老年代的超自然威脅。
⠀⠀⠀⠀⠀
永不過時的納粹主題又一作品,《#黑森林的白玫瑰》敘述痛恨納粹政權的女孩芙蘭卡,家人和男友已死於暴政之下,自己生無可戀,原本想走進森林自我了斷,不料在雪地裡發現一個傷重昏迷的德軍飛官。要救他嗎?他代表了她所痛恨的納粹勢力。不救他嗎?他口袋裡有著和妻女的合照,她們難道不是在家苦苦等待他的歸來?當芙蘭卡決定暫緩自殺計畫,把飛行員拖進附近的洞穴,卻聽見他在惡夢中大喊英文。以真實故事為藍本,與其他二戰小說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芙蘭卡「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的獨特視角,當你痛恨當權的暴政,卻又愛國愛家;當秘密警察橫行霸道,言論和思想管制嚴格,對外卻戰火頻仍,國家危在旦夕。那樣的矛盾與衝突,再加入了「美軍間諜」這個未爆彈,成功還原納粹統治底下的德國人生活,既有紮實的歷史細節,複雜深沉的人性戲碼,更有驚悚小說般的緊張節奏。
⠀⠀⠀⠀⠀
亞馬遜年度總榜第二名的小說《#親愛的艾德華》依然獻給身處於創傷時代的我們,12 歲的艾德華,與家人以及 183 位旅客一起登機,從紐約出發前往洛杉磯,飛機卻不幸墜毀,僅艾德華獨自生還。故事以雙線交錯呈現,透過細膩筆觸訴說機上乘客的人生故事與這趟旅程之於他們的意義;同時描寫艾德華劫後餘生的創傷與憂傷,對所愛之人的思念,他深知自己可能永遠不會好轉,但也試圖理解「為什麼是我」,從多年來泅泳其中的失落,領悟到痛苦原來是愛,而重新找回人生的定錨點。作者以寫實而溫柔筆觸,描寫人生無常,以及面對失去後的種種內心變化,引領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珍惜每個當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的代表作《#魂斷威尼斯》推出新版新譯,剛獲封為貴族的偉大作家阿申巴赫,在一次散步途中,突如其來地興起了旅行的渴望,於是他動身前往威尼斯,遙遙的水鄉澤國。只是他沒預料撞進他生活的,遠比異鄉情還要來得凶險、致命、震懾人心。當不安與傳言正壟罩著威尼斯,一名美如從希臘雕像般走出的少年在沙灘上奔馳,蜂蜜色的金髮,膝窩閃閃發光,泛青的血管讓他的身體宛如半透明的材質構成,他決定留下。還有什麼比接近美更能成為永恆的事呢?
⠀⠀⠀⠀⠀
最後一本為《#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你腳下的地面,是另一個深邃世界的屋頂,地下世界的岩石、寒冰、地下河中,記錄、封存了地球最悠遠的歷史,地下世界有人類對誕生與死亡的原始想像,森林中地下的「樹聯網」是樹木和真菌的互助網絡,在人眼所不能見之處,樹木會在土壤中向別的樹木伸出援手,巴黎有座地下城,洞穴和隧道以對應的地面街區命名,一座鏡像城市因而產生,而地面則成了對稱,地下的黑暗世界還能讓科學家觀測宇宙的「失蹤質量」,也就是「暗物質」而證明其存在並確定其性質,堪稱當今物理學的聖杯。自少年時期便迷戀高山的自然寫作才子 Robert Macfarlane,在六年間 180 度翻轉視角,無數次深入自然界最美麗也最駭人的空間,探訪了一個個看似沉默不語實則聲息洶湧的世界 —— 我們庇護的珍貴之物、產出的有價之物、處置的有害之物,全埋藏在這些最古老也最原始、陰暗也最明亮的地下空間中。當我們不斷追尋地表高處,持續搜索眼前可見的事物時,是否停下步伐,關注過你我腳踏的這片大地之下,究竟如何揭示「人類的前世與今生」?
⠀⠀⠀⠀⠀
⠀⠀⠀⠀⠀
⠀⠀⠀⠀⠀
(以上文字內容皆截錄自各出版社的書介。)
低迴音樂英文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錄時代、治癒城市:黃耀明的明曲晚唱
聽歌就是為了涉入個人故事,使歌曲的意義延綿無盡。這一趟「黃耀明明曲晚唱」演唱會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行,小型場地營造親密的空間交流,近距離接觸的不單是歌手也是歌曲,坐在第一行的中間座位,燈光鋪天蓋地而來流瀉身上,聽到熟悉的旋律和字詞禁不住隨喜和唱。這是一個二人組合的表演,除了唱歌的黃耀明之外,還有負責編曲、現場演奏、和唱的音樂人蔡德才,現場沒有大型樂隊、舞蹈員和煙花效果,真的是「一個人在台上」,聚焦人與歌的演繹。此外,佈景也非常簡約,來自香港藝術家白雙全的意念,過去幾年他常常出入法庭聆聽佔領運動的審判,畫下一張一張抽象的速寫圖案,便構成了這台政治隱喻的光影。演唱會的歌單以「故事」形式串連,關於「愛」、「成長的孤獨」和「城市」,一部份來自明哥青年時期影響深遠的英文歌,一部份來自他獨立發展後兩張重要的唱片《信望愛》和《借借你的愛》,還有幾首是他翻唱別人的歌,包括獨立歌手Serrini 的〈油尖旺金毛玲〉和流行歌手謝安琪的〈家明〉。
歌曲的閱聽與斷連的移情
作為一個寫字人,很高興聽到明哥說演出會的重點是「Words & Music」,字詞與音樂是流行曲基本的合成元素,這就是我常常說的speech act,是旋律、歌詞連同嗓音合體的構造,銘刻某個時段和空間的閱聽共鳴。最近研習理論,甚至發現唱歌和聽歌不能避免牽涉一個「身體」的存在,而身體總有多重形態與意義。明哥以他的物理身體(physical body)如身型、表情和服飾,也用象徵的身體(symbolic body)如性別平權的意識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還有情緒的身體(emotional body)如回憶少年時期的甜美、批判當下社會環境的悲情、勉勵大家學習低潮中生活的意志,甚至社會的身體(socialized body)如音樂工作者的位置與使命等等,在細小的舞台上為自己、為受眾和為城市而歌,然後,我們如何聽?
聽歌除了聲色藝的愉悅之外,還有情緒的安撫,以及思想和理念的衝擊,經歷了雨傘運動與秋後算賬的審判,城市與人被擊落得千瘡百孔也千愁萬緒,來聽這個演唱會的人不會追求繁華綺麗或出奇制勝的舞台奇觀,而是為了共同渡過一個互相感召的空間,而我相信明哥也是為了這個因由,才選擇簡單的佈景和親近的距離,剝落了「明星」高高在上的光環,歌手與歌迷之間是一個彷如朋友的對等關係,而他的歌音流動於激昂或低迴的旋律,經由無數字詞寄寓的意思,同時給予閱聽者自行俯拾的訊息和情感。於是,當我聽到〈十號風球〉的「低壓中 你感覺到嗎/ 快下雨 和誰人回家……心思一到 十號風波一掃/ 讓我不操縱 和誰東歪西碰」,或〈愛比死更冷〉的「我這身通通濕透 拚命在顫抖/ 被你舔去血汗 剩一身的冰涷/ 熱血過變冷汗 望不羈的天空/ 心灰意冷 困在無邊記憶」,便會經由歌聲的帶動沉入自己的哀傷,一種似連還斷的移情狀態,我的感悟因歌而來,卻非為歌而在,歌手用他的音樂治癒城市的創傷,而我則用自己的方式、想像和行動來創造非常個人也獨有的感官意識,這種意識的激蕩尤其是體現在〈邊走邊唱〉和〈家明〉兩首歌曲上。
出走?回來?繼續邊走邊唱
我清楚的記得〈邊走邊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歌曲,當時還是聽卡式錄音帶的日子,八九「六四事件」剛過,我帶著這首歌踏上飛往美國讀書的旅途上,一首關於出走的歌:「二月侷促的天氣 冒著窒息的空氣/ 道別熟悉的天與地/ 撲過故居的氣味 佈滿記憶的氣味/ 再次接觸竟這樣美/ 前路撲朔如冰天雪地 埋沒必需要走的道理」——在歌曲的原意上,當然是指「六四事件」後被迫流亡的青年學生,正如這次明哥在台上解說,當時他跟填詞人林夕說過關於白樺《苦戀》中的名句:「你愛你的祖國,但祖國愛你嗎?」於是便成就了這首歌的面目;《苦戀》是我們那個時候大學生會讀的傷痕小說,在這個年代記認的層面上,填詞人、歌唱者和聽歌的我,連成了一條共鳴的陣線,並且伸延到今時今日:從1989年的「六四」到2014年雨傘運動至今的情景,我們還縈繞於一連串關於出發、出走和留守的命題!然而,對我來說,〈邊走邊唱〉卻是個人游徙美國的背景音樂,那時候老師建議我留下不要回來,而我最終卻選擇了回歸,在這種個人生命經歷的回憶上,重聽樂韻和字詞的呼喚,在蔡德才淒美的手風琴演奏及其聲音的氛圍下,更湧動許多無法抑制的悲慟,記憶的碎片連著城市的亂世景象,一一迴旋飛揚——如果重頭開始,我會出走不再回來嗎?
時代是倒退的,如果以前還有一個「出走」的選擇,那麼現在卻是一個無法「回來」的危難,這是我聽黃耀明重唱謝安琪的〈家明〉剎時的重量!眾所周知,〈家明〉借亦舒流行小說《家明與玫瑰》的引用,暗喻「家國的明天」,愛情聯繫政治是文化不老的母題:「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途中那些細節 沒有太多的記載……他不過想要愛 差點上斷頭台/ 人家跌倒兩次吧 就再不相信愛/ 浪漫願他不要改 所信是模糊 仍肯冀待/ 誰願意 為美麗信念 坦克也震開」。此時此刻明哥翻唱,除了想起了逝世的劉曉波、無休止被幽禁的劉霞外,還想起無數離家上京維權然後一去不返的人,當然還有這個城市抵擋警察催淚彈後被送入監獄的青年!四十年前白樺苦苦詢問的那句話,到如今依然無法回答!當然,明哥也不想從此沉下去不起來,借用東北案最年輕的政治犯朱偉聰說要在「低潮中學習生活」的話來彼此激勵,願意相信時代總有輪流轉的一天!
過去兩個星期,我在低燒感冒的生活中差不多將意志燒成灰燼,經歷了文章被攻擊、友伴離棄的孤立局面,於是我不能避免用自己的故事涉入演唱會的聲情形貌,一個人在台上,原來也可以很從容優雅,對抗不公義,也可以這樣溫柔瀟灑,明哥的歌聲,在我腦海重構一幅一幅的歷史畫圖,遠的是「六四事件」的軍隊和血腥,近的是自己站在金鐘佔領街道上的夜空與人群,推開自己的門便看見世界很大,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關注和面對,悲傷過後必須再度出發(即使無法出走),走在灣仔的天橋,橋下有飛馳的汽車拖曳斷續的燈火,風很低,面前走過的人面陌生而冷漠,但我藏起了明哥一句幽幽的話語:「不要放棄自己喜歡的理想,無論外面變成怎樣,依然唱歌,依然寫書!」是的,〈邊走邊唱〉依然是我的背景歌曲:
望著陌生的廣告 就像熟悉的宣佈
滑落沒風沙的國度
這裏有康莊闊路 這裏有崎嶇窄路
我有我天荒與地老
~Text & Image by 洛楓©Facebook 2018
低迴音樂英文 在 黃耀明 Anthony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洛楓的文字記錄了時代曲。
記錄時代、治癒城市:黃耀明的明曲晚唱
聽歌就是為了涉入個人故事,使歌曲的意義延綿無盡。這一趟「黃耀明明曲晚唱」演唱會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行,小型場地營造親密的空間交流,近距離接觸的不單是歌手也是歌曲,坐在第一行的中間座位,燈光鋪天蓋地而來流瀉身上,聽到熟悉的旋律和字詞禁不住隨喜和唱。這是一個二人組合的表演,除了唱歌的黃耀明之外,還有負責編曲、現場演奏、和唱的音樂人蔡德才,現場沒有大型樂隊、舞蹈員和煙花效果,真的是「一個人在台上」,聚焦人與歌的演繹。此外,佈景也非常簡約,來自香港藝術家白雙全的意念,過去幾年他常常出入法庭聆聽佔領運動的審判,畫下一張一張抽象的速寫圖案,便構成了這台政治隱喻的光影。演唱會的歌單以「故事」形式串連,關於「愛」、「成長的孤獨」和「城市」,一部份來自明哥青年時期影響深遠的英文歌,一部份來自他獨立發展後兩張重要的唱片《信望愛》和《借借你的愛》,還有幾首是他翻唱別人的歌,包括獨立歌手Serrini 的〈油尖旺金毛玲〉和流行歌手謝安琪的〈家明〉。
歌曲的閱聽與斷連的移情
作為一個寫字人,很高興聽到明哥說演出會的重點是「Words & Music」,字詞與音樂是流行曲基本的合成元素,這就是我常常說的speech act,是旋律、歌詞連同嗓音合體的構造,銘刻某個時段和空間的閱聽共鳴。最近研習理論,甚至發現唱歌和聽歌不能避免牽涉一個「身體」的存在,而身體總有多重形態與意義。明哥以他的物理身體(physical body)如身型、表情和服飾,也用象徵的身體(symbolic body)如性別平權的意識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還有情緒的身體(emotional body)如回憶少年時期的甜美、批判當下社會環境的悲情、勉勵大家學習低潮中生活的意志,甚至社會的身體(socialized body)如音樂工作者的位置與使命等等,在細小的舞台上為自己、為受眾和為城市而歌,然後,我們如何聽?
聽歌除了聲色藝的愉悅之外,還有情緒的安撫,以及思想和理念的衝擊,經歷了雨傘運動與秋後算賬的審判,城市與人被擊落得千瘡百孔也千愁萬緒,來聽這個演唱會的人不會追求繁華綺麗或出奇制勝的舞台奇觀,而是為了共同渡過一個互相感召的空間,而我相信明哥也是為了這個因由,才選擇簡單的佈景和親近的距離,剝落了「明星」高高在上的光環,歌手與歌迷之間是一個彷如朋友的對等關係,而他的歌音流動於激昂或低迴的旋律,經由無數字詞寄寓的意思,同時給予閱聽者自行俯拾的訊息和情感。於是,當我聽到〈十號風球〉的「低壓中 你感覺到嗎/ 快下雨 和誰人回家……心思一到 十號風波一掃/ 讓我不操縱 和誰東歪西碰」,或〈愛比死更冷〉的「我這身通通濕透 拚命在顫抖/ 被你舔去血汗 剩一身的冰涷/ 熱血過變冷汗 望不羈的天空/ 心灰意冷 困在無邊記憶」,便會經由歌聲的帶動沉入自己的哀傷,一種似連還斷的移情狀態,我的感悟因歌而來,卻非為歌而在,歌手用他的音樂治癒城市的創傷,而我則用自己的方式、想像和行動來創造非常個人也獨有的感官意識,這種意識的激蕩尤其是體現在〈邊走邊唱〉和〈家明〉兩首歌曲上。
出走?回來?繼續邊走邊唱
我清楚的記得〈邊走邊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歌曲,當時還是聽卡式錄音帶的日子,八九「六四事件」剛過,我帶著這首歌踏上飛往美國讀書的旅途上,一首關於出走的歌:「二月侷促的天氣 冒著窒息的空氣/ 道別熟悉的天與地/ 撲過故居的氣味 佈滿記憶的氣味/ 再次接觸竟這樣美/ 前路撲朔如冰天雪地 埋沒必需要走的道理」——在歌曲的原意上,當然是指「六四事件」後被迫流亡的青年學生,正如這次明哥在台上解說,當時他跟填詞人林夕說過關於白樺《苦戀》中的名句:「你愛你的祖國,但祖國愛你嗎?」於是便成就了這首歌的面目;《苦戀》是我們那個時候大學生會讀的傷痕小說,在這個年代記認的層面上,填詞人、歌唱者和聽歌的我,連成了一條共鳴的陣線,並且伸延到今時今日:從1989年的「六四」到2014年雨傘運動至今的情景,我們還縈繞於一連串關於出發、出走和留守的命題!然而,對我來說,〈邊走邊唱〉卻是個人游徙美國的背景音樂,那時候老師建議我留下不要回來,而我最終卻選擇了回歸,在這種個人生命經歷的回憶上,重聽樂韻和字詞的呼喚,在蔡德才淒美的手風琴演奏及其聲音的氛圍下,更湧動許多無法抑制的悲慟,記憶的碎片連著城市的亂世景象,一一迴旋飛揚——如果重頭開始,我會出走不再回來嗎?
時代是倒退的,如果以前還有一個「出走」的選擇,那麼現在卻是一個無法「回來」的危難,這是我聽黃耀明重唱謝安琪的〈家明〉剎時的重量!眾所周知,〈家明〉借亦舒流行小說《家明與玫瑰》的引用,暗喻「家國的明天」,愛情聯繫政治是文化不老的母題:「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途中那些細節 沒有太多的記載……他不過想要愛 差點上斷頭台/ 人家跌倒兩次吧 就再不相信愛/ 浪漫願他不要改 所信是模糊 仍肯冀待/ 誰願意 為美麗信念 坦克也震開」。此時此刻明哥翻唱,除了想起了逝世的劉曉波、無休止被幽禁的劉霞外,還想起無數離家上京維權然後一去不返的人,當然還有這個城市抵擋警察催淚彈後被送入監獄的青年!四十年前白樺苦苦詢問的那句話,到如今依然無法回答!當然,明哥也不想從此沉下去不起來,借用東北案最年輕的政治犯朱偉聰說要在「低潮中學習生活」的話來彼此激勵,願意相信時代總有輪流轉的一天!
過去兩個星期,我在低燒感冒的生活中差不多將意志燒成灰燼,經歷了文章被攻擊、友伴離棄的孤立局面,於是我不能避免用自己的故事涉入演唱會的聲情形貌,一個人在台上,原來也可以很從容優雅,對抗不公義,也可以這樣溫柔瀟灑,明哥的歌聲,在我腦海重構一幅一幅的歷史畫圖,遠的是「六四事件」的軍隊和血腥,近的是自己站在金鐘佔領街道上的夜空與人群,推開自己的門便看見世界很大,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關注和面對,悲傷過後必須再度出發(即使無法出走),走在灣仔的天橋,橋下有飛馳的汽車拖曳斷續的燈火,風很低,面前走過的人面陌生而冷漠,但我藏起了明哥一句幽幽的話語:「不要放棄自己喜歡的理想,無論外面變成怎樣,依然唱歌,依然寫書!」是的,〈邊走邊唱〉依然是我的背景歌曲:
望著陌生的廣告 就像熟悉的宣佈
滑落沒風沙的國度
這裏有康莊闊路 這裏有崎嶇窄路
我有我天荒與地老
~Text & Image by 洛楓©Facebook 2018
低迴音樂英文 在 鳳飛飛好歌- 旋轉的記憶-- 作者阿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黃玉的英文名稱Topaz, 則由梵文"Topas" 衍生而來, 意思既是"火"。 ... 的這一首優美的《旋轉的記憶》,在鳳飛飛重新詮釋之後,所重新賦予的獨有風格與音樂氣質,真的 ... ... <看更多>
低迴音樂英文 在 《好歌推薦》The Sound of Silence (with Lyrics) 寂靜之聲(中英 ... 的推薦與評價
本歌乃「唱歌學 英文 」之用,若有侵權,敬請告知,當即移除!寂靜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此曲是1967年12月美國電影《畢業生》影片的 音樂 之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