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7例,皆境外移入;居家檢疫違規升級「一犯就送檢疫所」;第二階段紓困方案1500億】
今(1)日台灣新增7起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台灣累計病例329人。此外今日也進一步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細節,明訂室內1.5公尺,若無法執行,業者應停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之距離,分兩階段實施。指揮中心表示,若無法維持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且沒辦法戴口罩,業主應停業。不過目前仍在第一階段柔性勸導階段,若疫情加重才會進入第二階段強制執行,除了醫療、執行公務、維生等必要活動,其餘活動都要禁止。
由於居家檢疫違規事件屢屢發生,一改過去二犯才集中檢疫的做法,今日指揮中心宣布,只要違規被抓一次,就送集中檢疫所,且取消隔離補償並罰款,還會加徵住宿、飲食費。今日也正式公布將「嗅、味覺異常」加入採檢認定的臨床條件中,與發燒、急性呼吸道感染列為同一認定條件。
■機場檢出5例,多從美國返台
今日新增7例,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9日至30日,發病前活動國家為美國(6人)及英國(1人),其中有5人在機場就篩檢,2人在居家檢疫期間檢出。共為3男4女,居住在北部的有4人、南部3人,發病日介於2月29日至3月27日。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個案中,案325及329在2月6日至3月30日與另1名友人至美國自助旅遊,案325於3月23日出現嗅覺喪失情形,案329則則是在3月24日出現味覺及嗅覺喪失、有痰等症狀,2人返國入境時主動聲明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採檢通報,今日確診,為國外旅遊群聚感染;2名確診個案的另1名同行友人無疑似症狀,居家隔離中。
其餘5名境外移入病例為獨立個案,出國目的包括就學、工作及探親,發現管道為居家檢疫(2人)及機場(3人)。
■社交距離兩階段實施,室內無1.5公尺且不能戴口罩,業主應停業
指揮中心先前曾建議室內人與人要距離1.5公尺,室外1公尺,若達不到者須戴口罩。今天指揮中心另公布更詳細的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柔性勸導,針對無法有效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且無法戴口罩的室內場所,業主應停止營運。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例如餐廳沒辦法戴口罩,業主就要想辦法增加隔板,餐飲一人一份等等。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補充,餐飲業者可以規劃每個人吃飯方向是同一方向,不要有對面交談,隔板也是另一種方式。
第二階段則進到強制處分,除醫療、執行公務、維生等必要性活動,其餘非必要性活動,特別是娛樂活動,全數禁止。
指揮中心表示,會分別針對餐廳、校園或辦公室、大眾運輸、賣場或其他營業場所、排隊人龍、特殊機構(如長照機構、監獄等)及其他特定場所等情境,提供維持社交距離的規範。莊人祥說,已經擬好草案,正在簽呈,簽呈完成就會公布。
不過指揮中心並未明確指出何時要強制處分、進入第二階段,現場媒體多次詢問,陳時中皆沒有正面回答,最後才透露,有規劃第一、二階段,但沒有具體時程,會根據專家研判情況,隨時作出調整。他強調,不是不願意預先公告,但擔心大家會反過來,用想定的實況想像可能性,「讓民心更不穩」。
■蔡英文:第二階段紓困1500億,捐千萬口罩當「國際一份子」
台灣除抗疫成績國際有目共睹外,也已從口罩進口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日產1300萬片。今日上午蔡英文總統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將會在口罩、藥物、技術三項目對國際提供協助,包括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請國內廠商提高奎寧藥物的產量,幫助其他國家治療輕症患者,以及分享台灣大數據分析系統,讓其他國家能準確追蹤確診民眾的接觸史,醫院也會提供防疫的經驗和技術。望藉此向國際傳遞「Taiwan is helping」的訊息。
她在致詞最後以英語對國際宣示,過去幾個月來,看到各國勇於奉獻的醫護人員不斷犧牲,台灣作為國際一份子有責任提供協助,讓各國前線的醫護人員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針對國內產業振興,行政院也將提出第二階段紓困,兩階段紓困將達1兆5百億元規模。蔡英文今表示,因為疫情提升到全球,紓困必須從第一階段提升到第二階段。第一階段除了立法院通過600億元特別條例預算外,還包括400億元計有預算、1000億元不同基金和3500億元規模的貸款協助。她強調,第二階段紓困預算約會有1500億元規模,會請立法院修改上一次特別預算法案來追加,而兩階段的的紓困規模一共會達到1兆5百億元規模。
■觀光局推「安心防疫旅館」,入住每房每日補助1000元
由於居家檢疫與隔離人數增加快速,為了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交通部觀光局提出「安心防疫旅館」專案,每房每日補助業者1000元,同時公佈「『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防疫旅館設置及管理」,4月1日上路,6月30日截止。
交通部觀光局組長湯文琦表示,目前各縣市防疫旅館已超過5000房,之前和各旅宿業者開會時,另有2000多房有意願加入,目前補助金額和房間數沒有上限,希望可以破萬房。
根據該指引,防疫旅館應以獨棟建築、動線分流且「1人1室」為原則,若入住者需照顧者陪同,照顧者以一人為限,在房間內應配戴口罩。
旅館大門、櫃台、電梯及各樓層出入口等地點需設置消毒液設備,公共區域每天至少清潔一次;房間需可開窗通風,具獨立衛浴與空調設備,房內清潔由入住者自行打理,視聽娛樂設備遙控器或觸控面板應包膜保護,個人清潔用品或餐具則盡量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以減少傳播風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居家檢疫人數在3月28日達到最高峰,有5萬5千多人,昨天4萬9千多,今天剩4萬6千多人。他補充,若離島民眾返台,會請他們在本島檢疫,協助安排交通和住所。
■未來擬公布高風險職業,重症患者病情資料仍不公開
由於近期有許多個案被公開資料,指揮中心今也重新講解確診個案資料的發布原則,姓名、病歷及病史,原則上不公開,除非是為了避免疫情擴散。
而大眾關心空服員、醫護人員、政府官員確診是否要公開職業、工作地點,指揮中心表示,原則上不公開,除非是有防治需要,工作內容可連結至個人或影響利害關係人。
不過何謂「影響到利害關係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確實朝公開高風險職業確診案例的方向,但是到底哪些職業要公開,還需要思考,有人擔心若公布職業,會讓患者不願意透露自身更多訊息。
不過也有臨床醫師建議,希望指揮中心提供重症患者的部分資訊,例如年齡、性別、疾病表現、病人從第幾天變成重症、有沒有相關的共病等等,讓醫師預估眼前的病人會不會是重症高危險群,擬定治療方針。
對此,指揮中心沒有正面回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從目前臨床個案情況來看,還找不到重症的判斷指標,「我們也希望可以整理出來,但目前醫院提供的資料不夠完整。」
他表示,指揮中心有請醫院提供患者的診斷狀況,但每個醫院都很忙碌,尤其進入到後面病程時,常常沒辦法提供完整資料,要預測重症患者需要更多資料,若不夠完整怕反而會誤導。
■避免缺藥,醫院藥物庫存量超過3個月,食藥署不提供藥物
由於各國疫情嚴重,台灣已傳出缺藥情形,根據食藥署藥品資訊供應平台,缺藥通報包括肺炎鏈球菌自費疫苗、治痛錠、癲癇、利尿劑。
陳時中表示,食藥署平台的缺藥定義相對嚴格,是以藥物「商品名」來定義,「這樣看確實個別商品有缺」,但如果照健保定義「三同」,「同劑量、同成份、同劑型」來定義藥物,現在是不缺。
但他坦承有分配問題,因此現在醫療院所若藥物超過3個月用量,食藥署就先不供應;其他有缺的醫療院所,食藥署會持續供應,供給量以不超過去年同期庫存量加4%為準。希望幾個月內讓藥分配平順。他也建議,醫療院所開處方箋時,不要寫「不得換藥」,若寫了希望要附上理由。(文/林慧貞、林雨佑;攝影/吳逸驊、許𦱀倩、蔡耀徵、林彥廷)
#延伸閱讀
【空服員、看護、外送員等高風險群,疫情職災認定「看得到卻吃不到」?】https://bit.ly/3dL2nBR
資訊圖表【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懶人包2.0【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bit.ly/2WDiECP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報導者 #COVID19
何謂 社 群 媒體 大數據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旭暉隨緣家書:平行時空🇬🇧] 美國總統特朗普除了帶動全球戰略「再平衡」,還令「假新聞」(Fake News) 這專有名詞一時風行。特朗普自然是傳統菁英,但他比同輩出色的地方,在於他懂得積極利用新時代的社會情緒,也就是兩極化的意見市場;當意見極化到某個程度,就會形成陰謀論。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陰謀論,就是自由派菁英腐化了美國、腐化了傳統價值,控制了金主、政黨、學院、傳媒,於是越是主流的傳媒,反而越不可信。當特朗普喊出「你是Fake News」的時候,不只是攻擊CNN,而是秉承著一個戲劇性脈絡:他這位美國保守派新強人,高調打擊被自由派腐化的主流傳媒網絡,甚至向其背後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宣戰。當相當部份的美國群眾相信這樣的陰謀論,對媒體生態,會帶來哪些衝擊?
在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資訊的世界變得平坦,百年大報和一個時事KOL發出的tweet,在網民timeline上的曝光能力,可能差不多。社交網媒本來就是極致個人化的「體驗」,我們開一個新帳戶的時候,平台會推薦一些「我們感興趣」的話題或專頁,讓我們「Follow」,這個過程已經是一個「人機互動」:我們先向社交媒體的演算法進行自我介紹,演算法開始了解我們的喜惡,然後就會分派我們應該喜歡的資訊。
隨著我們不斷使用服務,轉發、點讚,全部都是「人機互動」的一部份,最終演算法會比我們更了解(某部份的)自己,而我們的資訊接收,則完全被演算法包攬。除了坊間討論已久的「回音牆效應」以外,這種已經成為世界通例的傳播公式,也改變了媒體本身。以前甚麼消息值得廣播、消息如何撰寫,是由相對菁英的傳媒業界中人主導,而現在他們的權威已大致上遭瓦解,這個權威已經被分散到受眾身上,受眾通過點讚和轉發的互動數字,反過來左右傳媒生態。在網絡社交化的過程中,本來被邊緣化的小眾口味,也在網絡時代成為點擊和影響力,得到了與主流相約的權力;成立傳媒的門檻亦大為降低,不斷有新網媒誕生,服務本來不受注意的邊緣社群。這些傳媒多數是光譜最左和最右,甚至是新聞材料的陰謀論詮釋中心。今天大多數媒體的選材,已經被大數據主導,例如大數據假如顯示「奧巴馬」和「假出生證明」這兩組詞彙有高點擊率,媒體就會倒果為因的根據這組詞彙創造「新聞」。
「美國傳媒偏頗指數圖」
曾經製作「傳媒偏頗指數圖表」的獨立研究員Vanessa Otero在去年成立了一個名為Ad Fontes Media的組織,宗旨是教育公眾如何「更聰明」地閱讀新聞。組織剛製作了更新第三版的「傳媒偏頗指數圖表」,這個圖表包覽了美國的主流及非主流傳媒,分析他們的政治立場、新聞風格和偏頗指數。在圖表的X軸,是自由派和保守派讀數,越左越自由派,越右越保守派。圖表中「最左」的媒體是一個名為Patribotics的極自由派獨立媒體,在「關於我們」的頁面中,Patribotics以「揭露普京對美國發起的戰爭」開頭,文章又有一段:「我們會閱讀所有留言,但請不要因為我們不回覆而不開心,因為普京對美國的戰爭產生了大量資料,需要研究和報道,這是一份全職工作﹗」在Patribotics頭版的消息,不少自然都是關於特朗普「通俄」的指控。
在X軸最右邊,特朗普前「國師」班農曾任執行長的Breitbart自然榜上有名。Breitbart同樣走陰謀論路線,強烈反移民、反伊斯蘭文化、反民主黨等等,被視為「另類右翼」的消息集散地。Breitbart也批評同樣處於保守派光譜的霍士新聞,認為他們已經菁英化和「離地」,不再關懷「貧苦大眾」的觀點。
至於主流傳媒和大報,在光譜中自然是擠在中間。被圖表歸類為「主流 (較少偏見)」+「單純報道事實」的傳媒包括美聯社、彭博、法新社和路透社;「主流 (較少偏見)」+「轉述報道」的傳媒包括ABC、NBC、CBS、BBC、《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等。圖表認為這些傳媒在意識形態上處於相對中立,而報道質素較佳。在圖表的Y軸,最上面是「單純報道事實」,之後是「報道事實」。然後是帶有主觀判斷立場的報導,由上至下是「複雜的分析」、「分析」、「意見;合理的說服」以及「選擇性或不完整的故事,不合理的說服」。筆者在個人社交媒體分享了這幅圖後,反應異常熱烈,以上分類自然亦有大量爭議,例如不少右翼眼中的《紐約時報》已失去中間位置,但一切都是相對概念,看看左方右方出現甚麼,就明白何謂「中間」。
再等而下之的是「政治宣傳、包含誤導的資訊」,最差劣則是「包含錯誤或編造的資訊」。上面說的極左和極右翼的Patribotics和Breitbart,都在「包含錯誤或編造的資訊」的範圍,被劣評。但整個圖表最右和最「無譜」的「媒體」,其實是Infowars。Infowars被視為「Fake News」製造工場,經常報道假新聞,以及鍾情陰謀論,大部份事件都會解釋為「美國政府幕後操縱」,包括9/11恐襲和美國國內的槍擊案。大部份的社交網媒都會封禁Infowars的連結,《維基百科》的編輯在去年底投票決定,禁止使用Breitbart作為編寫條目的參考來源;他們也認為Infowars是一個陰謀論和假新聞網站,應該普遍禁止參考。雖然如此,Infowars在現實裡,卻大收點擊旺場,流量比起不少主流傳媒網站還要強大。這個結果似乎是說明,二戰以來各方面的「菁英共識」,其實並沒有成為所有人的信仰,陰謀論盛行,其實就是不滿現時運行的政治秩序。
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出現,的確加強了個人和「民主」的力量,不過其後遺症十分明顯:更多的加入者,拉闊了傳媒和意識形態市場的光譜,信奉陰謀論以及各類極端意見,對於圖中的主流,其實是呈現「農村包圍城市」的情況。上次大選,全美傳媒一致看淡特朗普,但後者卻成功當選,全球自由派菁英都對戰果大惑大解,一些較有風度的人則會承認自己有所忽略:與主流意見極為不同的「另一批人」,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團結聚集起來,這是傳統傳媒圈中人不容易看到的「月亮暗面」。
而我們的資訊閱讀習慣,基本上已經「演算法化」,極端的兩邊會繼續變厚,而中間則逐漸被瓦解和分散。這張「傳媒偏頗指數圖表」大概是說,以前我們相信傳統大報的公信力、之後依賴演算法,但其實真正的解決方法,是人民應該能夠分析新聞可信性,即所謂「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其實應該是通識,而每個人的話語權都增強了,媒體素養亦不應只是知識份子專利,而是所有人都應該涉獵的基礎知識。這一天何時到來,恐怕漫漫長路,就像美國普及教育不可謂不成功,但陰謀論在網絡之盛行,還是如此壯觀。等而下之的地方,要改變現狀,談何容易。
何謂 社 群 媒體 大數據 在 資策會 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里巴巴打造一千個品牌數據銀行
網路購物行為中,最令網路店家扼腕的是「不知道誰來過」,尤其是曾把商品放入購物車,卻沒有結帳的消費者,更是商家最想接觸的人。
阿里媽媽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特別採用阿里巴巴集團研發推出的全域營銷服務。
阿里巴巴集團既有電商數據,又有優酷土豆等娛樂數據、UC瀏覽器入口網站數據、高德地圖位置數據等,同時還擁有眾多關聯公司的微博、陌陌等社交數據,堪稱坐擁「超級數據金礦」,差可比擬Goog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三家網路企業的數據加總。
「如何採礦?」順理成章躍為阿里巴巴的創新業務,被集團上下重視,並由台大電機系畢業、赴美國取得密西根大學工業工程碩士學位的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兼阿里媽媽總裁董本洪帶隊,抽調超過五百位員工組成「採礦大軍」,探索挖掘大數據的潛力。
何謂全域營銷?
全域營銷由阿里巴巴集團獨創開發、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全量消費者視角、基於數據技術、全鏈路即時優化的行銷模式,包含整套整合了媒體、數據、通路等的行銷工具。該業務從2017年啟動,結合阿里巴巴集團內市場部、阿里媽媽、雲零售事業部等,並與淘寶、天貓進行業務協同。
觀察人們的購買行為,行銷學上定義了一個經典模型「AIPL」,消費者是先從「認知」(aware)產品開始,下一階段到「興趣」(interest),再到真正的「購買」(purchase),以及再次購買的「忠誠」(loyalty)。
11天增加三百萬目標消費者
先發現目標消費者,成了品牌所有運營活動的起點。
舉例來說,通過品牌數據銀行,美容護膚品牌百雀羚發現了自己的消費者群體中,25歲以下的年輕白領和學生人群認同度更高,更熱中於和品牌進行情感互動。
問題是,如何找到他們?
百雀羚的解決方案,是在2017年的雙11前,與上海虛擬歌手「洛天依」合作,吸引眾多粉絲在網路上聚集。再從粉絲人群中展開調查和追蹤,找到25歲以下的目標消費者。
成效令人滿意。在雙11預售開始的11天裡,百雀羚在品牌數據銀行的消費者人數就增長了三百萬人,品牌消費者資產激增2.4億元人民幣。
讓用戶覺得「你們懂我」
「我們的數據和工具不僅僅能在執行階段幫助品牌建設,」陸弢表示,同時對品牌在策略的指引上,也有著強大的意義和價值。
迄今,已有超過一千個消費品牌與阿里媽媽合作,開設了品牌專屬的數據銀行。董本洪指出,全域營銷為這一千個品牌帶來的商業價值,絕對超過上千億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 #行銷 #資策會 #服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