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桃機清潔人員確診Delta,感染源仍待追查;3百萬人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限將至,指揮中心:疫苗到貨日尚難確認;台大醫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臨床試驗,盼解決疫苗不足問題】
台灣今(15)日新增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個案,其中1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一名20多歲女性,為桃園國際機場清潔消毒人員,9月12日出現症狀,14日因工作需求採檢確診,現已匡列45名接觸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經過快速的病毒變異位點確認,此案為Delta病毒株。
9月中旬後,莫德納第二劑接種期將進入高峰,國內超過300萬人等待接種莫德納苗,但指揮中心無法確認莫德納疫苗到貨日期。台大醫則開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的臨床試驗,昨(14日)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將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進行試驗。因此傳出將莫德納開放混打高端的訊息,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則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試驗進行,最後還是得看結果,再由專家討論是否可以施打、如何接種。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至今已出現32人確診,上週9日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緊急實施強化二級緊戒,禁止餐廳內用與運動、藝文公共場館暫停開放,今日是最後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則宣布解禁,他表示,經擴大匡列後,疫情趨向穩定,目前沒有再新增相關確診案例,16日起將恢復新北市餐飲場所內用,但他呼籲防疫不能疏忽,一定要嚴格落實防疫規定。
■新增一例機場清消人員確診,感染源不明
這一名20多歲確診者工作場所在桃園機場,負責機艙清潔,9月12日出現流鼻涕、頭暈等症狀,14日因例行採檢確診,Ct值僅14(數字愈低、病毒量愈高)。羅一鈞說,該案9月7日才驗過快篩為陰性,因此9月8日起視為可傳染期進行匡列。個案在6月初打過一劑疫苗,還未完成兩劑接種。
羅一鈞說,透過病毒株的突變位點進行定序,快速確定此案為Delta病毒株,目前全台有36例Delta病毒株本土個案。接下來指揮中心會就她工作接觸的相關航班確診者進行比對,透過定序結果,了解與境外移入病例是否有異同。
■莫德納二劑打不到?莊人祥:未來所有到貨莫德納疫苗都分配給二劑民眾
全台第一劑打莫德納疫苗共有343萬人,而第二劑僅打了35萬人,因此約有308萬名民眾等待施打第二劑,由於在9月底陸續達到12週的第二劑接種期限,莫德納第二劑的需求將會大增,不過國內莫德納疫苗庫存不多,無法滿足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的需求,目前僅開放1~3類人員接種第二劑。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沒有透露現有莫德納疫苗剩餘確切數量,但表示絕對不足以一輪疫苗開打量。
指揮中心曾在7月中提過莫德納會保留給二劑接種,但後來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莊人祥說明,疫苗的到貨十分不穩定,很難清楚評估每一批疫苗的分配。目前仍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而AZ第一劑各年齡層已經都可接種、BNT也開始接種,原先只願意接種莫德納的民眾,現也有BNT可以作為選擇,因此未來所有到貨的莫德納,將不再開放第一劑接種,全數提供給二劑民眾施打。
不過,莫德納疫苗到貨的確切時間,目前仍不確定。而目前已經屆滿10~12週、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的民眾,需等待疫苗預約平台的簡訊通知、或地方政府告知,才能預約第二劑。
■台大啟動莫德納、高端混打研究
昨日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通過莫德納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計劃,台大醫院將執行試驗,採隨機雙盲,每一組110人,受試者與臨床試驗團隊都不會知道打到哪一種疫苗,且要一個月才會解盲,意即參加試驗的民眾,要一個月後,才會註記在黃卡上。
試驗負責人、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接受《報導者》採訪先強調,一個臨床試驗的誕生,可能是政府委託、藥廠委託,或是研究者自己發起。他表示,「這個試驗是我自己發起的,因為看到國內需求,有些人擔心副作用不敢打第二劑,有些人等不到第二劑,因此決定啟動這個試驗。」
謝思民說,國外的疫苗到貨總是不可控,雖然高端疫苗量能未知,但至少可以控制;另外,莫德納疫苗與高端疫苗雖然不同平台,前者為mRNA疫苗,後者為蛋白次單位疫苗,但mRNA疫苗打入體內,也得轉成蛋白質才能刺激免疫,而兩者刺激免疫反應的抗原一致。
莫德納第一劑已經讓身體有了記憶,但因莫德納疫苗打進體內的副作用與刺激都很強,第二劑若只是要喚醒免疫記憶,或許就可以採用同樣可以激起抗體,但反應不那麼激烈的疫苗,因此才想嘗試進行混打臨床研究。他在一個多月前開始寫計畫書,兩週前送IRB審核,昨日通過,第二步是提交指揮中心,第三步則需要告知莫德納公司同意,目前莫德納原廠已知,但未做回應。
謝思民表示,這次的受試對象只有220人,是小規模的臨床研究,國外的AZ+mRNA疫苗混打,也都是低於百人的小試驗,重點在於可提供政策建議,透過試驗發現如果可行,就能多一個接種的選項。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補充,小型試驗若沒問題,開放混打基本上就沒問題,因為兩款都是通過EUA的疫苗,且混打全世界都在嘗試。
至於試驗結束後,怎麼樣叫成功?謝思民說,每一款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有落差,但不代表較低的就沒有價值。這次試驗會採取免疫橋接的非劣性,了解莫德納+高端的中和抗體效價,是否不低於兩劑莫德納的信賴區間,但這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效價低一些,但安全性、不良事件比兩劑莫德納來得低很多,也很難定義為失敗的試驗。
■專家:學理上可行,且學術上有創新意義
施信如表示,莫德納混打高端,學理上是可行的,她認為混打計畫有3個用意,第一,莫德納目前全球需求量大,因此進貨量相對少很多,全世界都一樣,有時候兩劑無法打到同一廠牌,因此如果等不到二劑莫德納,第二劑施打高端,可以多少增強效果,都比只打一劑疫苗來的好。
第二,mRNA疫苗的第二劑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一般來講很大,而第二劑接種高端,照理說會緩解副作用,不過當然確切狀況要做了試驗才知道。
第三,不管是AZ+mRNA疫苗,或是兩款mRNA疫苗混打,這些在國際上都陸續有研究,但AZ、mRNA+高端疫苗的混打則是全球獨有,大型醫院想做混打試驗,在學術上也有其創新性。施信如更一進步透露,除了台大準備進行莫德納+高端混打試驗,長庚也已開始進行AZ+高端的試驗。(文 / 陳潔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戴淨妍 ;攝影 / 余志偉 )
#延伸閱讀
【當機組員及境外移入個案都與社區群聚無關,台灣「無差別邊境防疫」和「加零迷思」如何調整?】https://bit.ly/2YOu61u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 #Delta #桃機 #清潔員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余志偉」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余志偉 在 余志偉Yu, Chih-wei - 攝影 的評價
- 關於余志偉 在 【2022 FOREMOST世界攝影巡迴展】以個人視角留下歷史一瞬 的評價
- 關於余志偉 在 如果在工地,一個年輕作家的養成_(攝影/余志偉)_1 - Pinterest 的評價
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疫情重點【首例突破性感染機師確認為Delta病毒株,9月15日起加強機組人員檢疫規定;陳時中證實BNT疫苗明(2)日凌晨抵台,將優先造冊接種12到17歲學生;三種疫苗接種後身體反應統計出爐,多數出現疼痛與疲倦,其中高端疫苗身體反應較低】
台灣今(1)日新增1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5例境外移入,另有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也公布日前首例機組人員接種完兩劑疫苗,仍遭「突破性感染」案例(本國籍航空機師,案16066)病毒基因定序為Delta病毒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該名案例擴大採檢的26名接觸者雖然為陰性,但因擔心Delta變異株的強力傳播性,並且國外出現不少突破性感染的案例,台灣邊境將從9月15日凌晨0時開始,啟動新的國籍航空機組人員返台防疫條件。
第七輪的疫苗線上預約將在9月3日上午10點到9月4日下午6點開放,目標對象為7月19日前已經登記AZ疫苗、但尚未接種的23歲~28歲民眾,開放施打時間從9月9日到9月12日。陳時中也證實,原本預計今日到貨的90多萬劑BNT的疫苗,飛機已經從歐洲起飛,將會在明天清晨抵台,預計將優先給12歲到17歲的學生造冊接種。
■ 國籍航空機師確定感染Delta病毒株,9月15日開始嚴加管制邊境
陳時中在記者會指出,該名突破性感染的國籍航空機師個案,經過病毒株的定序後,確定為Delta變異株,目前總共匡列了26位接觸者,其中12人居家隔離、14人自主健康管理,26位經PCR採檢後皆為陰性。但後續考量國際間Delta變異株疫情持續嚴峻、傳播力強,因此加強邊境防疫政策,於9月15日開始,調整機組員的檢疫規定。
入境第三國的長程航班機組人員:
●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回國之後先在機場採檢,先進行7天居家檢疫加PCR採檢,再加上7天的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並且在第10天跟第14天,做深喉唾液或鼻咽拭子的PCR採檢。
●完整接種疫苗者(接種兩劑滿兩週、加上抗體測驗陽性者)
回國在機場採檢之後,進行5天的居家檢疫後PCR檢驗,再加上9天的加強健康自主管理,並且在9天與第14天也都要做深喉唾液或鼻咽拭子的PCR採檢。
當天往返台灣跟目的地的短程航班機組人員:
●未完整接種疫苗者:14天的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並且在第7天時需做深喉唾液的PCR採檢。
●完整接種疫苗者(接種兩劑滿兩週、加上抗體測驗陽性者):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並且7天後必須做深喉唾液PCR採檢。
■ 機師工會認為應居家檢疫14天,減少其他機師感染風險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向《報導者》表示,長程航班(完整接種疫苗者)5天居家檢疫期間,機師仍可再派飛其他地方,機艙內仍有被其他機師感染的風險。工會建議,若真的要降低風險,機師應該要比照一般民眾,居家檢疫14天才對。
■ 已有17件確認為接種疫苗後出現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案例
由於接種疫苗後,通報疑似血栓案例較上週增加30多例,副指揮官莊人祥說明,統計至8月25日前,已經有51件疑似接種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的通報案件,其中17案經過專家審議判定為疫苗通報不良後確認的案例,後來新增的34案,仍要等待專家審議後判斷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
莊人祥指出,51件裡面有22位男性、29位女性,個案年齡介於22歲到95歲之間。發病時間是接種疫苗後的1天到51天,其中有7案是死亡案件。這51件裡,有48件為接種AZ疫苗、3件接種莫德納疫苗。國際上的通報率是每百萬劑有10~20件左右,目前台灣的通報率則是百萬劑中7.4件。
■ AZ接種第一劑後施打部位疼痛者約60%、高端約35%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已經施打AZ、莫德納與高端三種疫苗各3萬名接種者,接種後身體反應的統計數據。莊人祥解釋,AZ與莫德納疫苗接種者早已超過3萬人,而高端從8月23日到29日裡,已經總共2萬9,000多位的接種者,因此也將高端疫苗的統計數據納入。
這份統計發現,施打疫苗第一劑後,第一天會出現施打部位疼痛的人口裡,AZ有接近60%、莫德納接近80%、高端只有將近35%;第一天出現疲倦者,AZ有約55%、莫德納約65%、高端則是約30%;另外,第一天會出現頭痛現象者,AZ有約40%、莫德納約5%、高端則是約3%。
施打疫苗之後第二天,AZ有約50%的人口仍感到注射部位疼痛、莫德納仍有約35%、高端則是約25%。第二天仍感到疲倦者AZ有約40%、莫德納有約30%、高端則是約20%。施打AZ疫苗第二天仍有頭痛狀況的人約10%、莫德納約2%、高端約5%。
施打三種疫苗之後第三天,AZ剩下約50%的人仍感到注射部位疼痛、莫德納有約35%、高端約10%;第三天仍感到疲倦的AZ注射者剩下約35%、莫德納有約15%、高端有約10%;施打AZ後第三天仍感到頭痛的人約5%、莫德納也是約5%、高端則是約2%。
■ AZ施打第二劑者40%注射部位疼痛、莫德納約80%
指揮中心也公布了AZ跟莫德納已經施打第二劑者的後續追蹤狀況數據。其中施打第二劑AZ疫苗後,有約40%的人第一天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的狀況、施打莫德納第二劑第一天有則是有約80%的人感到注射部位疼痛;感到疲倦的AZ注射者有約30%、莫德納有約70%的人感到疲倦;注射AZ後出現頭痛症狀的人約5%、莫德納則是約10%。
施打第二劑後,第二天AZ注射者有約25%的人感到注射部位疼痛、莫德納則是還有約70%會感到注射部位疼痛;AZ注射者有約15%的人感到疲倦、莫德納注射者有約55%的人感到疲倦;注射AZ疫苗感到頭痛的人約5%、莫德納約10%。
注射第二劑疫苗後,第三天的反應中,AZ施打者只有約20%的人感到注射部位疼痛、莫德納仍有約60%;AZ施打者有約10%的人感到疲倦、莫德納施打者有約60%;AZ施打者在第三天仍會感到頭痛的人只有約2%、莫德納施打者有約5%。
■ 注射第一劑後表示無法工作者數量最高為AZ,約10%、打第二劑後無法工作者數量最高是莫德納,超過20%
另外,在三種疫苗接種第一劑跟第二劑接種後,7日內影響生活狀況的比例中,AZ第一劑接種者,有10%跟7%的人在第一天跟第二天出現無法工作的狀況。但是第二劑就只剩下2%跟1%。莫德納的狀況則是相反。
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者,在第一天跟替二天只有不到6%跟超過3%的人出現無法工作的狀況。但是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的人,在第一天跟第二天分別出現了超過20%跟將近15%的人無法工作。
最後,接種高端疫苗第一劑的人在第一天跟第二天無法工作的人口比例是超過5%跟3%。
■ 台灣已有8例本土突破性感染案例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了台灣從3月22日到8月29日期間,已經是完整疫苗接種後(大於或等於2週)但仍PCR確診、俗稱突破性感染的案例:總共有10例、8例為本土案例全部都是接種AZ疫苗的案例,2例為境外移入。高端疫苗目前全國施打人口只接種一劑,並不列入計算之中。
這10例突破性感染的案例,5例經病毒株的基因定序,4例是Alpha病毒株、1例則為從日本境外移入Delta變異株,其他定序結果則還未公布。(文/楊智強、林雨佑;圖/余志偉、林彥廷;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747貨機機長劉昭宜:連孩子都不能擁抱的日子】https://bit.ly/3t2yyVD
【投書|一位機長的告白:我的「三級警戒」生活已經15個月】https://bit.ly/38wKtl6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不良反應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機師
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高端疫苗首日接種16.7萬人,今傳接種後死亡個案;疫情持續受到控制,再次單日僅增1本土病例】
台灣今(24)日新增1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是5月進入三級警戒以來,第二次出現僅新增1例本土案例(上次為8月19日),顯示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今日為高端疫苗開放公費接種第二天,指揮中心公布昨首日有16.7萬人接種,但也傳出了首例接種後死亡個案。居住桃園的一名陸姓作家,昨日接種完高端疫苗,今日上午突然在家身體不適送醫急救,最後仍宣告不治,指揮中心表示,初步研判死因爲心肌梗塞,但仍需進行司法相驗,釐清是否與疫苗相關。
■ 新增1例本土、5境外移入、1死亡案例
今日新增1例本土案例(案16044),為本國籍70多歲男性,8月22日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後確診(Ct值37.7),目前匡列家庭接觸者1人,列居家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名男性居住地為新北市,是在台北市的醫院採檢後確診,Ct值雖然偏高(代表傳染性較低),「但只要測得到Ct值,都還是會列入確診。」
另外新增5名境外移入個案,為10多歲至40多歲男性,分別自日本(案16043、16045、16048)、印度(案16046)和土耳其(案16047)入境。今日新增1例死亡案例為80多歲女性(案15877),具慢性病史和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7月27日出現食慾不振症狀,並於同日死亡。後因同住家人確診(案15851),故於8月5日採檢,8月6日確診(Ct值23.8)。
■高端開打第二日,出現首例接種後死亡
第6輪COVID-19疫苗接種,從昨(23)日開始,接種疫苗種類為國產的高端疫苗。原規劃提供約61萬劑的預約數量,經過二度加開預約,據指揮中心統計高端疫苗預約接種總數共599,613人,包括原開放的36歲以上民眾及增開的20至35歲對象。
蔡英文總統昨日也到台大醫院帶頭接種,指揮中心表示,高端疫苗昨日有18.7萬人預約施打,實際接種人數為16.7萬人,實際施打率約9成。截至今日,全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突破4成,達到40.32%,劑次人口比為43.66%。
開打一日後,傳出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例。昨日上午一名陸姓男子偕同子女在桃園接種高端疫苗,但陸男卻在今日上午因身體不適送醫,到院前死亡。陳時中表示,陸男是首例高端接種後死亡通報案例,初步研判他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但因為是到院前死亡,還需要檢察官司法相驗。但高端接種計畫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停止施打。
根據台大臨床醫學教授、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之前接受《報導者》受訪時表示(https://bit.ly/385dlka),高端疫苗目前做到二期,雖可以在實驗室裡看到抗體反應,但無法知道病毒真的入侵人體、疫苗在人體內提供抵抗力的效果與安全性。他認為若拿高端疫苗來跟已經做到三期期中、國際使用的莫德納、AZ疫苗來一起平行使用,防疫上的風險會比較大;因此他建議讓高端疫苗作為「補充」使用,是保守穩健的做法。例如,提供給現階段疫苗還不足以涵蓋的族群使用,或是擔心有副作用而不願接種莫德納或AZ疫苗的年長者,作為目前疫苗的補充。
李建璋指出,國產高端疫苗是採次單元蛋白質疫苗,人類使用的歷史悠久,在安全性有保障,但他也提醒,安全性是指常見、短期的副作用低,但罕見、嚴重副作用,發生機率百萬分之幾才會出現的,都要等到第三期、甚至第四期臨床試驗,百萬人以上接種才有辦法得知。例如,AZ也是多達百萬人接種才確認罕見血栓狀況。
■輝瑞BNT取得美國藥證,藥商引進仍須申請台灣藥證
美國輝瑞(BNT)疫苗今日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權,成為全球第一支取得完整藥證的COVID-19疫苗。意即將來輝瑞在美國不再需要經過政府,而可以由代理商引進,醫療機構、藥房也可以直接進貨供民眾施打。
未來台灣可否透過藥商代理方式購買BNT疫苗?陳時中回應,「這件事沒有任何變化」,輝瑞在台灣有分公司,如要以藥證方式進口,仍須取得台灣的藥證,目前仍未有代理商或分公司向衛福部食藥署提出藥證申請的消息。
■ 全國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雙北入院病人及陪病者新增定期快篩
本土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今宣布即日(24)起,有條件開放醫療院所住院病人的探病需求,針對特定病房住院病人的探病放寬為每日有一固定時段,且至多兩名訪客為原則。探病者需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
不過,雙北規定仍較為嚴格。陳時中表示,由於台北市和新北市仍屬於「風險縣市」,為了避免入院時處於潛伏期而有偽陰性,雙北的住院病人及陪病者除了入院篩檢外,住院病人入院第7天及第14天各進行一次公費抗原快篩,其陪病者每7天進行一次抗原快篩,一位陪病者由公費支應。
(文/林雨佑、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余志偉、中央社 )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gnJHLx
【疫苗施打關鍵知識|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jcUolT
【沒有醫院的小鄉鎮,守下傳播力最強的變種病毒──枋山Delta病毒抗疫記】https://bit.ly/38aUx2O
#報導者 #COVID19 #高端疫苗 #輝瑞 #藥證 #探病 #快篩
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余志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余志偉 在 【2022 FOREMOST世界攝影巡迴展】以個人視角留下歷史一瞬 的推薦與評價
【2022 FOREMOST世界攝影巡迴展】以個人視角留下歷史一瞬- 余志偉 專訪.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
余志偉 在 如果在工地,一個年輕作家的養成_(攝影/余志偉)_1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un 21, 2017 - 他身形壯碩,穿著一身黑。文青也常一身黑,但林立青腰間的霹靂包露了餡,他是10年資歷的工地主任,腰包在工地裡不可或缺,裝著給工人的各式止痛藥。 ... <看更多>
余志偉 在 余志偉Yu, Chih-wei - 攝影 的推薦與評價
余志偉 Yu, Chih-wei. 1 天. 第五期第五個發表的學員 @劉軒宇,瀏覽他所有拍攝的照片,其實有不少好照片,也很勤奮,在不斷的思索和打擊中,終也完成階段性成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