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腳金蟾🔥
#以下為Mix網路資料總整理!❤️
🔥金蟾爲旺財之上乘用具,旺財化煞,還適合偏財,如彩票、股票、賭場等🔥
🔴俗話說的好:二條腿的人好找,三條腿的蛤蟆難求,三腳金蟾是瑞祥之物,特別之處是它只有三條腿。
🔴相傳,金蟾所到之處,那裏的人都必定會富庶起來;比如金蟾到了那宅,該宅的人便會飛黃騰達。
🔴三腳金蟾蜍的口是會吐錢的,因此蟾蜍的面向屋內或店鋪內,可將屋外的錢財送入屋內,使宅內的財運增強,並且兼具堆金積財的運氣。
🔴三腳金蟾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催財風水用品。
🔴其實金蟾的擺放是有很多講究的。
金蟾分爲嘴含錢和不含錢兩種。
🌏嘴含錢,其擺放時,要頭向匍內,公司內或住宅內,不宜向鋪門、公司門、屋門,否則所吐之錢皆吐出屋外,不能催旺財氣
🌏對於嘴不含錢的金蟾,則相反,頭要朝向鋪門、公司門、屋門,爲吸財入庫,注意頭朝向門外時不能正對着大門,應該稍微側一點,以免犯着門神。
🔴如果家中有供奉菩薩佛像,比如說觀世音菩薩,那麼就可以把招財金蟾放在觀音像的前面了,這樣擺法是最好的,因爲這樣沉香可以福氣和財氣共收,不用擔心招財之心會不會污染了佛氣,佛法跟風水是不衝突的,只要心無惡念就可以的。
🔴如果家中沒有佛像,也可以擺在家中的財位上,財位一般就在大門和房間的對角線,這個是要跟據具體的方向來定的,可以請教當地的專業風水師,如果是放在店裏的話一定要面對大門,而且嘴裏最好能塞進幾枚硬幣。以上就是金蟾最好的擺放方法。
🔴同時金蟾也不能擺放在橫樑之下,會在無形之中給金蟾壓迫感,使它的招財功效不能發揮出來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
佛像在樑下 在 泰好買 泰誠心 奕 佛牌 聖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喜歡歡迎詢問
(16)Phra Kring 藥師佛 【内有搖珠】
年份:2564
師父:龍婆碰+眾僧師父念經大法會
廟名:Wat Jeang
原料:Ner Thong
尺寸:3.2cm x 2cm
功效:吉祥、保護、招生意、招財, 出入平安、順利、招貴人,轉運,避小人,護主,防降頭,避邪,善緣,消災,避險,招人缘等等……
------------------------
人緣百萬富翁大師 龍婆碰
龍婆碰佛曆2475年的1月4日 出生在泰國巴达隆府的村庄。父親名是槐,母名是魄噢纳松桐。龍婆年輕的時候是個聰明的人,開朗和熱於助人直到龍婆17歲時(January 4, 2492)正式在Wat Jaeng出家,Chao Athikarn Zen Intasaro是龍婆的導師和他给龍婆法號"Tannutatmo"
龍婆二十歲(2495年1月3日)他向導師(Chao Athikarn Zen Intasaro)學法術,而且還有幾位當時巴达隆府的高僧學法術,他們有Wat Tha Miram 的Pra Pinitthammakorn, Wat Paksra 的 Pra Kammvajajarn和Wat Paksra的Pra Baideeka Nu.
龍婆的65年的僧侣生涯已經多次建設橋樑,道路,學校和托兒中心。龍婆也有幫助建和修復巴达隆府的廟。師父 LP PONG 泰語 pong的意思是光明Roon Metta Baramee譯為“人缘好財富”此佛牌出廟後,只要佩帶非常多信眾纷纷有中彩票的消息,做生意的信眾也說佩戴了促成生意非常順利,比往日多了好幾倍!
藥師佛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横三世佛”,又名三寶佛。在佛教内,東方藥師佛與西方阿彌佗佛一同被認定為解决民眾生死問題之兩大進行法門。其法像是左手持藥器(又稱無價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穿袈裟,盤坐於蓮花台上,而台下則有十二神將。此十二神將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將藥師佛法門傳承各地,並在各地護佑受持藥師佛的名號。
藥師佛又名靈佛。靈佛之名乃源於搖動佛像時,藏於佛身中的小球(符珠)會發出清優的鈴聲,令人內心充滿快樂、和諧與寧靜,從而喚醒人們,提升自我意識,促進身心健康,增進財富。
泰國高僧督造的“藥師佛”佛牌通常能避險辟邪、擋災保平安、保護佩戴者身體健康及家人的健康。
保健康長壽、祛除疾病、消除魔障及業障、提升正能量、使生活美滿、衣食無憂、消災解難、保平安。
佛像在樑下 在 魏嘉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太魯閣史蹟多無文資身分 應盡快完成文資普查|
國家公園的任務除了保護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外,還肩負保護特殊人文史蹟之重任,太魯閣國家公園下內擁有豐富歷史人文(多處疑似考古遺址、太魯閣族部落遺址、太魯閣族文化、清軍北路遺址、日軍/警駐在所遺址、太魯閣戰爭遺址、合歡山越嶺道路、中橫開拓史蹟、美援橋樑、名人碑刻、題匾、楹聯、忠魂碑、墓碑......),惟至今除「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外無任何一處被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列為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或依法列冊追蹤。
有、無登錄文化資產差很多 ❗❗❗
2020年8月太魯閣錐麓古道沿線,日治時期所刻鑿奉於石壁上之「觀音石像」遭不明人士破壞,因此尊佛像不具文化資產身分,所以若逮補到犯人最高僅可開罰三千元,惟若此尊佛像有古蹟的文化資產身分,按《文化資產保存法》最高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而且具有文資法身分主管機關才會被賦予法定義務,必須定期追蹤、維護、研究與推廣。
文化觀光是花蓮觀光發展的未來✅✅✅
據內政部2020年1至8月統計資料顯示,到訪太魯閣國家公園各景點的人次高達269萬人,位居全花蓮觀光景點到訪人次之首,多年來花蓮不斷在發展觀光產業太魯閣的自然地形景觀與文化資產,無疑就是本縣吸引國、內外觀光客的一大賣點,歷來許多部門對太魯閣中橫沿線做了非常多的學術調查,嘉彥希望花蓮縣政府能盡快與太管處合作,依法對這些富含文化資產潛力的地點進行普查,以早完成文化資產身分的登錄,加深太魯閣文化觀光的深度。
________
魏嘉彥呼籲太魯閣史蹟應盡快完成普查
https://reurl.cc/dGplKz
議員魏嘉彥呼籲保護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文化古蹟,文化局將進行普查依法保護
https://reurl.cc/GmaOoG
魏嘉彥促普查太魯閣文化資產以保護
https://reurl.cc/zeQEMa
#太魯閣國家公園 #花蓮縣文化局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
佛像在樑下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佛像在樑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整座佛建成於唐朝,先後歷經3位負責人,耗時約90年才最終完成。大佛整體開山而建,而發髻等部分結構則為後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時,外側曾有木閣加以保護,但後來已經完全損毀。樂山大佛歷史上曾有過多次維修,在民國時期曾被楊森所屬士兵在軍事訓練中部分擊毀,但隨後又由他人集資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和維修,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即嘉定大佛。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佈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即樂山大佛。1982年2月24日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唐代「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佛像開建後收到了人們大量的捐物捐資,當地的官員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賄,海通和尚拒絕,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前來索賄的官員仍然強行索賄,海通和尚便自挖一隻眼睛,將這隻眼睛放在盤子裏遞給該官員,該官員此後再無針對大佛的索賄行為。海通和尚去世後,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天寶五載(746年)時,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這時的大佛僅修鑿到膝蓋位置,膝蓋以下並未鑿出。貞元元年(785年)時,韋皋擔任西川節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期間韋皋專門捐出50萬錢俸祿作為資金。貞元十九年(803年),樂山大佛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剛建好的樂山大佛屬於凌雲寺的內屬佛像,其外表塗有顏料,鑲嵌有寶石,部分地方還貼有金箔,大佛的外面還建有木閣加以保護。唐末和五代十國期間,大佛的相關維護工作並沒有明確記載,到北宋初年,樂山大佛已經損毀,佛身長滿青苔,外面的木閣也已塌毀。宋仁宗在位期間,大佛曾有一次大規模維修,外側的木閣也重建。此後大佛的相關毀壞和重建的記載一直缺失,而其原有的所屬寺廟凌雲寺也曾多次毀於戰火。1898年,樂山大佛的體表已經年久失修,外面覆蓋了大量的青苔,木閣已完全損毀。1914年,凌雲寺的僧人曾經對大佛進行維護。1925年時,大佛右眼的眼角出現一處非常大的矩形坑穴,鼻子和右耳已經全部缺失。對此,樂山當地的軍閥陳洪範出資幾千元維護大佛。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在這次維護中,大量的樂山當地的紅砂石被開成石條,直接做成面套覆蓋在了大佛臉部,五官部分由於難於修復而直接採取了描畫的方式,最後再用紅砂將大佛的面部全部塗紅,經過修繕的大佛面目全非。同年,楊森率軍將陳洪範驅離樂山,楊森下屬的部隊隨後將樂山大佛當做炮靶子進行軍事訓練,大佛修建完成不久的紅面罩的左眼部分在這次訓練中被打出一個大洞。這處大洞於1927年被當地的一位居士出資修復。1930年至1933年期間,樂山大佛再次大修。在這次大修當中,之前被加裝的紅面罩被敲掉,已經嚴重損毀的鼻子部分用搭建木質三腳架的方式修復。樂山大佛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佛像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寬10米,高14.7米,耳長7米,眼長3.3米,鼻長5.6米,嘴寬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手部中指長24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為後來的維修中用木質結構塗灰修補上去的。頭上有1021個螺髻。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佛像在樑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妙法寺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1960年由洗塵法師及金山法師購入位於藍地的張苑開設。「萬佛寶殿」在1973年開始重建成3層,並在1980年落成。它捨棄傳統佛寺的建築結構:
• 外觀雙層屋脊,並舖上金光燦爛的琉璃瓦片;陶瓷製作的動物裝飾被置於飛簷上;大廈的最高處有一座由兩條金龍守護的佛塔。
• 頂層是大雄寶殿:供奉3尊5公呎高的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坐像,附有三道從屋頂懸垂的巨型梨狀水晶吊燈,橫樑上描繪了釋迦牟尼的一生事蹟。內壁鑲有約10,000多個不同姿態的金佛瓷磚,據說是仿照北京市頤和園的萬佛殿興建的。左右兩壁更分立了16尊以半浮雕製作的佛像。
• 中層是法堂,供奉玉佛像,此處亦可筵開40多席素食。樓梯間有半浮雕描繪釋迦牟尼的故事。
• 底層供奉彌勒佛像及四大天王像。
殿前設有一對威猛的巨大金龍,環繞著紅磚砌成的前門大柱。大門入口的兩旁設有石獅子及麒麟,亦有2頭擁有6顆牙的白象雕像。近年來於一旁擴建了一座妙法寺新大樓,由玻璃幕牆構建的建築,宏偉非常,外觀猶如一座現代體育館,環保新穎的設計,開創了佛教建築先河,值得前往觀摩。環保熱潮席捲全港,就連傳統的中國寺廟重建時,亦大打「環保牌」﹗位於屯門藍地的妙法寺,經歷十多年的大型擴建,前後花費一億六千萬元,打做出既環保、又富佛教意味的水晶蓮花宮。其天馬行空的設計,不但開創了佛教先河,大殿內無柱無瓦,及引入天然光的設計,更具劃時代的環保氣息。妙法寺住持修智法師表示,傳統佛寺的瓦頂設計,雖然金碧輝煌,但維修費用卻相當高昂,「舊寺過年前做過維修,只是見爛補爛,亦要二十萬元,單是搭棚便用了十多萬元,還未計紙皮石、水泥,人工。」他表示,妙法寺在九一年起構思蓋建新殿時,便一心要做到「零保養」,「盡量將善信的善款,用在有需要的社會福利事業之上,而不是用於建築物之上。」 法師稱,傳統的寺廟存在光綫不足、通風不夠及實用率低等弊端,故寺院在擴建時,便銳意改善上述缺點。如是者,新寺的建築師蔣匡文便設計了一座天馬行空的佛殿。「好高興,法師會接納如此新潮的設計﹗」蔣匡文透露,水晶蓮花宮內融入了不少環保元素,包括﹕玻璃幕牆,可以增加透光度,減低傳統寺廟光綫不足的弊端。蓮花宮參照五台山佛光寺,坐東向西,為避開西斜,正面不設窗,但左右卻有一列窗,方便南北通風,即使容納過千人的大禮堂,亦毋須開冷氣。蓮花宮幕牆的斜面更經過特別計算,猛烈的陽光要到下午四時後,方會照入大殿﹔外牆石與建築物之間,更形成隔熱層,降低室溫﹔外牆鋪設的光滑「微晶石」,加上斜角設計,大雨時會自動沖刷外牆,減省清潔費。位處蓮花宮內的大雄寶殿,中空無柱,用盡每一方寸的空間,做到視野「零遮擋」,而大殿樓高約七十呎,面積約兩三萬平方呎(連同走廊),是全港最大的禮佛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