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光山當三天「小沙彌」——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上)》
#二話不說報名參加#
朋友在佛光大學交換,她說交換回去的同學大力推薦她參加佛光山的「寺院生活體驗營」。
我瀏覽營隊網頁的活動留影,大家在日頭下頭頂書本訓練儀姿,燭光下閉目打坐禪修,在榻榻米上抄寫心經,天啊,這是穿越了嗎?實在新奇!我二話不說也報了名。
端午小長假,我們便一同到了高雄佛光山,體驗為期三日的「小沙彌」生活。
報名網頁上寫,「兩岸學生共同交流」,雖是這麼說,但參加的大多數都是交換生。在台讀書近一年,我觀察到,校園裡許多優質活動,大陸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
雖然台生利用這些時間打工補貼學費也非常了不起,但其實我們都希望能在現場看到更多的台灣朋友呢,相信有了他們,活動會更有趣的!
#到佛光山啦#
到了佛光山,我驚呆了,真就是從前武俠小說里好山好水好花好草的寺院。
青山環繞,天空藍得像畫家塗抹一層厚厚純紺色顏料,將畫布原本的白完全遮擋,橙紅色的飛檐探向天際,樹蔭大片大片吻在石階上,身著褐色長袍的師父們逸逸然走在路上,垂眼欠身,點頭問好,哦,這就是佛光山。
#肚子餓了怎麼辦#
連夜從台北來,肚子咕咕叫,見到師父,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ATM機嗎?師父「嗯?」地歪了歪腦袋,回答我:「要到山下才有哦。但師父想知道你為什麼要找它呢?三天活動期間我們都在山上哦!」
我說:「我肚子好餓呀,我想買飯吃!」師父噗嗤笑了,「沒關係的,山裡有提供齋飯,你去用,隨喜打齋即可。」「隨喜打齋?」
師父說:「用齋本身就是一種功德,所以不要介意。」
當時還不太懂隨喜的意思,很久以後才知道,齋飯來自十方供養,應投入合適的硬幣為好。師父當時那樣跟我說,是為了讓我毫無罣礙地食用。
我走進一間樸素的食堂,當時正在供應午餐。很巧的是,雖然身在台灣,可我總有種回到大陸的錯覺。耳畔充斥著的各地口音的普通話,大家不遠萬里來,也太不容易了!
#那麼,我們這些天都在幹什麼呢?#
#我來簡單介紹我們的一天吧#
#這樣的一天#
我被分到三慧班,導師師父來自馬來西亞,於台灣佛光山剃度出家。我們這幾天的作息非常健康,因為報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手機!
五點半起床,打板的聲音鬧不醒我,總需要朋友一邊急急忙忙提褲子一邊用腳踹我:「珊珊!珊珊!師父來了!」每到這時,我才猛地驚醒,「轟」地坐起。
我的床位望出去,一尊巨大的佛像正好被窗戶框出來眯眼對我笑。哼!你還笑,我都快困死了!
六點不到,梳洗完畢,我們在叢林學院教室門口立定排班(排隊),前往大悲殿。一千尊玉白色的佛像在四面八方望著我們徐徐進入,笑得慢慢的。
問訓,拜,起,三次,清脆的樂器玲玲響起,我們開始誦經,睡眼惺忪和精神飽滿的矛盾狀態,竟然可以同時雜糅在一起。
誦完經,什麼都不想便跟著師父前往大寮用早齋,我們雖然努力保證隊形,但儀態跟這裡的氣場相比,實在太不堪了。
師父們早就坐下了,莫名慈祥地看著我們進入,媽呀,這眼神我可太熟悉了!那尊每天看著蓬頭垢面、一臉痴呆的我起床的大佛也是這樣的!
餐廳里還有入山朝拜的大眾,所有人都正襟危坐屏息等待,來了來了!粥,五穀麵包,青菜,小份蔬果,嗯,好吃!
早課開始了,「問...訓...」作為小班長的我學著師父拖長長的尾音,指揮大家起身向授課師父問好。接下來,我們的腦袋在垂釣之間「學習」八大人覺經和六祖壇經。
上完課擦擦口水,便要準備出坡作務(勞動),有的到大寮幫忙今日的過堂(廚房和餐廳的工作),有的去圖書館擦拭典藏經書,有的去大悲殿清整明鏡之台...
下午,我們頭頂厚重的書本訓練站姿和重心,抵抗睡意學習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用餐時齊唱供養咒以感謝十方供養。
我們跟著師兄們學佛教原創的曲子,節奏韻律活潑輕快,有別於我對佛門「老古板」的印象;
傍晚太陽還沒完全下山,殘留竹林後,躲藏雲彩間,我們在大殿外的大理石空地上,圍成小圈坐下,分享自己與佛教或與台灣的因緣。
用完藥石(晚餐)後,我們陸續來到圖書館,選一塊喜歡的榻榻米,跪坐,將腿推到桌子底下,提起一支小狼毫,拔下筆蓋,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心經》。
一筆一划,想到晚餐的素雞好好吃哦!橫竪撇捺,嗯,似乎好久沒打電話給爺爺了;這個過程中,思維雖然跳幀,但心情卻格外地平靜。
晚課在大悲殿內進行,燭光閃爍,空氣里有讓人安定的熏香,我們盤起雙腿,用一小時的冥想,驅趕內心的雜念;禪修結束,我們獻燈祈福,吟誦經典。
充實的一天在「熄燈前最後十分鐘一百多號人全部擠進衛浴室排隊刷牙上廁所的壯景」中結束。我只記得自己斜著伸手接了水,胡亂拍在眼睛鼻子嘴巴上就算洗臉了!
咚一聲跳上床,關節處傳來疼痛,差點忘了我們睡的床就是一塊單人木板,上面啥也沒有!
躺倒前,看著窗口被框住的佛陀大頭像,本想對他說點什麼,困意將我往後一拉,墜入夢境。
-未完待續-
wechat圖文搭配網頁版閱讀🔗:
https://mp.weixin.qq.com/s/w-wLUjooI6QFXo56LnT6KA
「佛光山叢林學院 學費」的推薦目錄:
佛光山叢林學院 學費 在 佛光山教育院 的推薦與評價
叢林生活佛光山海外佛學院-4 菲律賓佛學院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佛光山菲律賓佛學院提供 佛光山在全球深耕教育,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 理念,創辦十六所佛學院。 ... <看更多>
佛光山叢林學院 學費 在 一貫道天皇學院辦學簡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 · 超厲害的阿伯前賢用台語RAP介紹高雄六龜神威天臺山道場 · 【一貫道調研】馬來西亞 · 佛光山叢林學院 簡介(完整版) · 神威天臺山簡介 · 02社科院學者 ... ... <看更多>
佛光山叢林學院 學費 在 Re: [討論] 佛教課程收學分費是金錢交易??? - 看板Buddha 的推薦與評價
各種以佛法為宗旨(包括南傳北傳)的教育機構在世界各地,
為數不少而且行之有年,且有學費的運作,並提供學位的認證。
當然學習佛法也有不花錢的學習管道,端看個人的選擇和因緣際會。
錢只是促使現代社會活動的一種工具,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好壞。
就算自己買佛經來研讀,也是要付錢給書店和出版社。
但如果認為涉及到金錢的流動就是不好的,那反而才是把錢看得太重。
若涉及費用就一律禁止,那麼那些佛法為宗旨的教育機構也不會存在了...
縱使有些人不認同這樣的做法,可以有不同意見批評,更可以選擇不參與。
但是一開始就禁止這樣資訊公開流通,有必要嗎?
很多法師在說法的時候,都有提到佛陀「隨順眾生」的態度。
採取能夠普及的辦學模式不也是一種隨順眾生的弘法手段之一?
遍及世界各地佛學機構的做法在佛板反而被禁止宣傳,合理嗎?
關於那些機構,大家可以點進去看,或是直接下拉就知道名單有多長。
海內、外佛學相關學術院所名單。(資料來源: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
https://buddhism.lib.ntu.edu.tw/BDLM/school/school.htm
地區
台灣
中台佛教學院
中華佛教學院
中華佛學研究所
台南女眾佛學院
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台灣佛學院所一覽表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
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所
佛光山基隆女子佛學院
佛光山電視佛學院
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教弘誓學院
佛陀學術研究院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法相山辯經學院
法鼓佛教學院
法雲禪學院
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
空中佛學院
香光尼眾佛學院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南普陀佛學院
海明佛學院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
淨宗學院簡介
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
壹同女眾佛學院
圓光佛學院
圓光佛學研究所
開元禪學院
福嚴佛學院
慈光禪學研究所
慈恩佛教學院
網上佛學院
靈鷲山三乘佛學院
回頁首目錄
中國
中國五台山佛學院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國佛學院
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
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
中華禪宗佛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室
瓦拉五明佛學院
江西省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佛教大學
戒幢佛學研究所
戒幢佛學教育網網路佛學院
宗薩康謝佛學院
南京大學宗教學系
南京大學旭日佛学研究中心
明珠佛學院
河北禪學研究所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虛雲禪苑
圓明學苑
福建佛學院
嶺東佛學院
四川尼眾佛學院
廣東尼眾佛學院
閩東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
網絡佛學院
回頁首目錄
日本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
大谷大學
四天王寺學園
正眼短期大學
立正大學佛教學部
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
佛教大學
東京國際佛教塾
京都佛畫研究所
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
神奈川佛教文化研究所
高野山大學(佛教學科、密教學科、密教文化研究所)
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
淨土宗教學院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東京佛教學院
淨土真宗教學研究所
愛知大學禪研究所
種智院大學
駒澤大學.駒澤短期大學
駒澤學園
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
禪文化研究所
回頁首目錄
其他亞洲暨大洋洲地區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Thailand)
Central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Leh
College of Buddhist Studies Dongguk University [Korea]
College of Buddhist Culture Dongguk University [Korea]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stitute(EBTI)
Graduate School of Buddhist Studies Dongguk University [Korea]
Graduate School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fine art Dongguk University [Korea]
Institute for Buddhist Culture & Social Affairs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ides Austria
Institute of Buddhis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Thailand)
Karmapa International Buddhist Institute
Kathmandu University -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Nepal)
Mahachulalongkorn Rajavidyalaya University (Thailand)
Mahindarama Sunday Pali School (Sri Lanka)
Nalanda College (Sri Lank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Buddhist Society
Rangjung Yeshe Institute -- A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Rumtek--Karma Shri Nalanda Institute for Higher Buddhist Studies
The Buddhist Library (singapore)
The Korean Buddhist Research Institute
The Tasmanian Buddhist Studies in India Program
Visakha Vidyalaya (Sri Lanka)
不丹東部迭瓦塘的確吉嘉措學院
印度比爾宗薩學院
宗薩佛學院(印度)
高麗大藏經研究所(韓國)
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佛教學院
馬來西亞佛學院
新加坡佛學院
國際佛教大學(泰國)
檀香佛學研究院(泰國)
回頁首目錄
歐美地區
Africa Buddhist Seminary
Ashoka New Media Buddhist Learning Center
Barr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Buddhist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
California Buddhist Colleg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stol
College of Buddhist Studies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nc
International Buddhist Academy
Kurukulla Center for Tibetan Buddhist Studies
Manjushri : Schools and Teaching
Nalanda College of Buddhist Studies
Naropa University
North Shor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Mandeville, Louisiana
Sakya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
Sati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Sharpham College
Stanford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Texas Buddhist College
The Gate of Dharma Buddhist College
Tse Chen Ling Center for Tibetian Buddhist Studies
UCLA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UK Association for Buddhist Studies
Uuiversity of the West(西來大學)
World Buddhist University
Buddhist Studies at UC Berkeley(柏克萊佛學研究中心)
Nan Tien Temple(南天佛學院)
回頁首目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5.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63146981.A.293.html
※ 編輯: MrTaxes (1.200.5.217 臺灣), 09/14/2022 17:18:17
※ 編輯: MrTaxes (1.200.5.217 臺灣), 09/14/2022 17:18:39
有這樣的結論也算是一個進展。
至於板友提出「何謂與佛法相關或非相關」的判斷的確也是另一個更廣泛的問題,
因為有時候這種判斷的確可能因人而異而有所不同,這是非常難以避免的。
用法律術語來說這就是所謂"不確定法律概念",即便是國家法律條文也常有這種狀況。
那是沒有辦法直接劃出很明確的紅線的文字規定,總是有解釋和辯論的空間。
而執法裁判的過程中基於個人心證的裁量結果,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滿意。
任何人當板主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一定會有板友對獨斷的結果產生疑慮。
所以建議可以從程序的機制上做調整。譬如說:
某篇課程的宣傳貼文有了上述爭議,除了板主判斷,也可以納入其他板友的意見,
簡單講就是陪審團。假設某段時間內有幾位以上的板友認為該文也偏離板旨應該刪除,
那麼這個時候板主刪除該文,就不只是基於個人判斷,而是還有其他板友的表態支持。
....
遙想當年佛經在結集的過程中也並非由少數尊者獨斷,而是在場僧眾共同審定承認。
雖說無法完全比照,但板主不妨考慮看看,在日後處理個案,亦可徵求板友推文表態。
如此一來增加了板友對維護板旨的參與,亦可減少判斷後又遭質疑的挑戰。以上淺見。
※ 編輯: MrTaxes (1.200.9.24 臺灣), 09/17/2022 11:32: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