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火了讓它燒,悠閒戴上「防煙面罩」
保全公司跟我推銷滅火器,讓我想起幾年前在矽谷學到的一個觀念。
「失火了,讓它燒。」
這裡的「失火」,當然不是實體的火。而是指工作、家庭、人生中各種問題和麻煩。
「失火了,讓它燒」的意思是,創業過程每天都有火災,不必試著去撲滅所有的火,只要專注對付會把房子燒垮的火源就好。至於其他邊邊角角的小火,讓它燒。
試著撲滅所有的火,有三個壞處:
一、不能專心撲滅最大的火。最後火是滅了,但你也垮了,房子還是倒了。
二、從主導變成被動。你會被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拖著走,無法主導想完成的大事。
三、你會怕做錯什麼,引起新的火災。於是變得綁手綁腳,只做最保守,沒風險,但也沒意義的事。
「失火了,讓它燒」乍聽之下令人難以接受,特別對於認真的人。工作不就是要解決問題嗎?怎麼能放任問題燃燒呢?放任問題燃燒,難道不會越演越烈嗎?
事實上,通常不會。我們每天忙於解決的那麼多問題,通常動搖國本的很少。大部分問題,像感冒,無傷大雅,自己會好。
以公司來說,報告的格式、投影片的顏色、便當的菜色,無關緊要。客戶的需求、同仁的士氣、公司的願景,才攸關生死。如果整天都在喬報告的格式,自然沒時間去了解客戶的不滿。
以家庭為例,家人吵架就像火災,你越要去撲滅它(說個清楚),吵得越兇。這火不去滅還好,一滅反而更旺。很多口角,有一方沈默不語就過去了。最後鬧到離家出走,都是因為雙方都堅持要「把事情說清楚」。
而當你堅持要「把事情說清楚」,你就忘了當初為什麼愛上彼此,為什麼組成家庭。
「失火了,讓它燒」的心態,必須練習。因為我們在學校或職場受的教育,都是認真負責、今日事今日畢。但認真負責,不代表要像無頭蒼蠅。有意識地忽略不重要的小事,專注在最重要的大事,其實是更高層次的認真負責。
創業是一場持續的火災,這個問題解決了,下個問題就來了。
人生也是如此,這邊好了,那邊壞了,沒完沒了。如果要等到天下太平才來享受人生,最後可能是完全沒有活過。
人生不是一場婚宴,花團錦簇地等你走上紅毯。
人生是一場火災,穿過煙霧的過程就是美景。
我們只能戴上「防煙面罩」,專注對抗最大的火源,繼續正常呼吸,甚至擠出一點幽默感,享受火花的燦爛。
很多矽谷新創公司的做法或心態,如「讓失火繼續燃燒」、「倒推式工作法」、「產品與市場的扣合」、「最小可行產品」、「軸轉」、「飛輪效應」、「不理會競爭者」、…乍聽之下違反直覺,卻造就了很多「獨角獸」和像「亞馬遜」這樣的帝國。
我設計了一個課程,帶大家把這些矽谷的心態和做法,應用在個人成長。
如果你的人生現在也「失火」了,跟我一起學習「讓火燒,戴面罩」。
https://www.facebook.com/TheDreamSchool/posts/4662671803759375
順帶一提,我買了保全公司推銷的滅火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保全 公司 願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欄】陳惠萍:什麼是理想中的美好城市?從大城小鎮的永續實踐一窺究竟.....(12/23/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城市是人們居住、打拼的地方,「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你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貌?
一座美好的城市會是何種樣貌?有許多學者都提出了想像。
最早可追溯自1898年伊比尼澤.霍華(Ebenezer Howard)所提出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針對英國都市問題提出一種平衡人工與自然區域比例的都市空間規畫,也開啟在城市實踐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啟蒙思潮。
美國城市生態學者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於1987 年出版《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一書,提出「生態城市」(Ecocity)概念,強調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原則,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生態城市可自行供應所需的能源與食物,並且降低居民的生態足跡。這樣的城市將對環境更加友善、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此一概念也被視為永續城市的雛形。
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還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的探索起點: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
為了在城市治理中導入永續發展思維,國際上有許多城市開始採用「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透過系統性的檢驗架構強化市政發展與SDGs指標的連結,進而提出地區戰略、接軌全球永續行動。
VLR可視為在地城市與全球銜接對話的重要工具,不只幫助地方政府分享實踐SDG的本地化經驗,也可透過數據監測、系統性地檢驗成果。依據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所發佈的《State of the Voluntary Local Reviews 2020》,我們可以看見全球各城市的自願檢視報告重點及其所回應的SDG目標。
紐約市是第一個在施政計劃中納入SDGs的城市先驅,同時也提出全球第一份VLR。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5個領先城市提出VLR,其中包含兩個台灣城市:新北市、台北市,9月時桃園市成為台灣第三個提出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的城市。
永續城市的模樣:全球與台灣的大城小鎮故事
2018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KCC)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共同發表一份「2019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城市挑戰與創新」,其中介紹了20 個城市案例,說明不同地區的城市如何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回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於此,本文希望帶領大家從大城小鎮的案例出發,更進一步窺見永續城市的可能樣貌。
(1)連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成為更聰明的智慧城市:
以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獎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例,其透過12項智慧城市解決方案「GrowSmarter Project」,解決城市人口、住房、交通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等問題,藉此推進城市永續發展。
然而,居住在最聰明的城市,人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這本《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手冊中,呈現2040年斯德哥爾摩的城市日常,映照我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在這座智慧之城,除了便捷且低碳的公共運輸,還可透過密集的感測網絡確保交通一路順暢。此外,城市中的數據中心與網路服務,將可遠距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居住/工作空間與高齡照護服務。
更饒富趣味的是,在這座網路無遠弗屆的未來城市裡,還將保留專屬的「離線區域」(Offline Zones),所有VR、臉部辨識及數據廣告等都將被屏蔽,成為這座科技喧囂的城市中能夠暫時「離線而居」的空間結界。
智慧城市結合物聯網科技不只解決各種問題,也可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例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透過發起「資料群眾外包」(data crowdsourcing)計劃,鼓勵貧民區青少年,製作社區衛星(將數位相機綁在風箏上,並加上簡易配件),俯照城市街景。
此外,城市營運中心也鼓勵居民透過智慧型手機標示所遭遇的城市問題,如街道照明故障、蚊蟲孳生的垃圾堆等,不僅可減少緊急事件的通報時程,協助市民快速取得各項訊息,亦可以作為城市管理與規劃方向的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核心更在於如何透過科技應用服務弱勢對象。以智慧城市常見的自駕車科技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其如何幫助偏鄉銀髮族、身障人士及一般民眾,共享自由、安全且便利的暖心運具,藉此紓解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問題(例如:日漸凋零的高齡駕駛、偏鄉大眾運輸因路線成本而遭裁撤)。
日本軟銀自駕車概念影片「バスがまた、通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
https://youtu.be/g4f_HEplM5A
(2)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幸福的城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說:「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的時候,你必須要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納入考量」!因此,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也必須讓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都能感受美好。
日本橫濱的未來城市計劃中,便以「A Community for All」為目標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過去,橫濱市曾是日本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橫濱市因為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的影響,不只讓橫濱成為嚴重高齡化城市,也導致當前城市體系運作的隱憂。
為此,橫濱市採取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實現滿足各年齡需求的全民社區。其中包含:住房多樣性、智慧能源管理、環保減碳等設計。例如,依照人口統計及家庭收入設計住房區域,滿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中,城市住房示範計劃也與電信、能源管理、保全公司合作,打造可視化及用戶友善系統,並且透過能源管理系統以優化能源供需,實現具有節能環保、循環利用且具防災功能的智慧住宅。更重要的是,在實現全民社區的願景過程中,橫濱市十分強調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作,方能真正落實全齡友善的城市設計。
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永續城市的重要核心。如同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丹麥哥本哈根在其政府都市計劃書中所強調:「城市是大家的,市民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平等的享受哥本哈根的城市生活」。
於此,我們也看見所有人共好的理想城市,其核心並非全然現代主義的高科技追尋,而是蘊藏於城市設計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回應SDGs不遺落所有人的理念,才能打造出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的城市。
(3)綠色低碳,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居之地,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往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近年許多城市已積極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並減少碳排放。參考CDP發布的「再生能源城市地圖」可以窺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座城市的電力七成以上來自再生能源。
此外,百分百再生能源也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英國有80多個市鎮組成UK1oo,承諾於2050 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美國亦有58個城市加入環保團體的「Mayors For 100 Percent Clean Energy」計劃,宣示2035年達成10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地方能源革命不只在城市興起,更在鄉村城鎮展開。在德國有70多個小鎮已經實現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夢想。以德國知名的能源村Wildpoldsried為例,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人的小村莊,自1998年起即由市府結合公民參與投入發展生質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發展,如今已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享譽國際的綠色能源村。
人口老化凋零的農村社區,轉型綠能不只創造地方經濟,更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支持青年回鄉。德國綠色小鎮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見再生能源發展如何結合經濟與環境共榮,此外過程中亦可落實公民參與及社區共享精神,像是2017年曾訪台的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自身也參與其中。其在住家屋頂裝設太陽能,並將電力賣給當地社區市民。
在台灣,也有原鄉部落期盼轉型綠能與生態共好。2020年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點亮比亞外」部落綠能公益計劃,即是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台灣偏鄉部落的電力需求,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支持部落能源自主。
未來這座自發自用搭配儲能設備的太陽能電廠將不只為教會節省電費支出,還可幫助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溫暖更多獨居長者。更重要的,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支持比亞外成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藍腹鷴的綠色生態部落。
幸福不在他方:城市烏托邦的永續追尋
城市是全球永續戰役的關鍵節點。換言之,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都是在地的(All SDGs are Local)。因此,這場從全球到台灣的城市轉型浪潮中,我們必須透過SDGs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方能實現更多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好的永續城市。
然而,未來永續城市的輪廓並非固著不變的。伴隨時空流變,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也將面臨迥異的人口與環境挑戰。因此,追尋幸福的城市烏托邦或許將是一場無止盡的追尋。而在這條持續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可藉由SDGs指引方向,並且納入所有人的參與,一起走向共同想要的未來!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92
♡
保全 公司 願景 在 曈逸館 吳炘曈師傅 風水 改名 擇日 算命 占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泰民安高飛翔》
國泰航空為香港第一間提供民航服務的航空公司,也曾經為全球最佳的航空公司排名三甲之內。曾經有過如此輝煌歷史的一家航空公司,在近幾年內經營狀況卻每況愈下,有關的股價不斷走低。
日前因疫情影響下,全球航空業前所未有地經歷嚴峻考驗,國泰航空日前宣布涉款390億元的資本重組方案,其中273億元的資金更由香港政府破例首次透過土地基金直接注資,以保障數以萬計與國泰航空相關的就業機會,藉此維持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政府更提到這將會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
端看國泰總部風水,其位處的地理位置,在八運期間,不利人丁,人丁不聚,爭執糾紛頻頻,所以時有出現裁員,罷工,員工醜聞事件,預計在接受這輪的注資依然難保全所有員工的飯碗。除此以外,這還暗示容易決策錯誤。同樣的化解甚難,所以不再深入探討。希望重新開通對外航空業務的日子為吉日,不過這也有點等運到,因為決定權在政府,希望香港有福氣好了。
短期的話,2020年入冬後公司運營情況會略有改善,但基本上不能說是好時機,只能解釋道為何情況惡劣依然能得到政府巨額投資,2021年全年盈利未能樂觀,不單是外圍情況,而且自身也無法做出有效地改善業務狀況,直到2022年盈利情況和業績表現才能真正地有所突破性改善。
世事無常,雖說無常,但並不是說一定往負面方向發展,找對方法,切實執行,扭轉劣勢也未必不可行。
隨手起了一支卦,問國泰航空的前景如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業務?
卜得山地剝卦,《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象》曰:山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一言蔽之,鞏固根基。首先要保持鬥志,可以計劃未來的發展方向,捨棄一些與業務無關,例如只是用來提升形象,而非提升業績的事物,集中資源發展長遠的飛行業務。趁著這段無法飛行,沒有旅客的時刻,順應時勢,先保存實力,重新培厚跟基,厚待下民,與員工同舟共濟,處理好與員工,其他潛在客戶的關係,員工溝通,員工培訓等是目前需要做的。
要對公司的前景發展和願景保持堅定信心,周邊環境以及人事看起來均不利,但只要確實地看清事情發展局勢,其實前路依然可為,困住的不是外界,而是裹足不前僵化的制度,另外不要再進行投機取巧的經營模式,例如不恰當地使用營運資金做非關業務的投資,專注發展航空服務自可保平安。
每個企業在成長歷程中必然會遇到考驗,就看你願不願意憑自己力量去衝破考驗,若真心切願,自可更上一層樓,須知巨企在磨難中茁壯成長。
吳炘曈
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NgYanTung/
圖片來自國泰航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