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社企流主辦活動僅代為宣傳
【疫情新風險時代—組織永續新常態線上系列論壇】
🔥免費報名 https://www.surveycake.com/s/pOMgW
本次論壇將環扣疫情時代社會創新的脈動局勢,透過邀請講者的分享,以各界各域的變化為切角,瞭解我們該如何布局「重啟地圖(Relaunch map)」突圍疫情所帶來的危機,掌握組織重新啟動(Restart)要素,同時兼顧組織永續經營及持續創造社會共好?
🔸系列一、二線上論壇將分享:
👉「數據應用」「數位創新」為何是未來組織永續的關鍵?
👉面對疫情時代社會整體的變化,我們可以如何超前佈署?
👉我們該如何應對無可避免的「新夥伴關係」?
主持:林依瑩/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系列一|從地端到雲端—實體空間
|活動時間|8/24(二)14:00 – 15:30
|分享講者|
◾洪怡如/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執行秘書
◾陳文良/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秘書長
◾陳昱築/Impact Hub Taipei 創辦人
🛑系列二|疫境突圍—打造青年續航力
|活動時間|8/30(一)14:00—15:30
|分享講者|
◾黃鼎倫/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 處長
◾顏蔚慈/桃園市青年事務局 局長
◾曾正忠/台大創創中心 執行長
---------------------------
主辦單位:台北社企大樓 Taipei SE Square、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協辦單位: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
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 眼底好文 Top10 ▌第四名:#別再用都市看鄉村
轉載自 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2020是 #地方創生 的第二年,作者回顧前一年的政策,指出地方創生的推動不該侷限於就業機會,更需要重視 #提高生育、#培養雜貨店人 與 #談論鄉村生活風格。城鄉之間的關係不該是你前我後需要趕上的差距,「鄉為什麼要趕上城?鄉為什麼不能夠作為鄉?地方創生的制訂,需要的是真正了解地方需求,而不是邀集各部會的委員們想像地方問題。」
#從鄉村看地方創生
#教育需要地方認知地方認同
#學習如何在家鄉生活
https://eyesonplace.net/2020/01/01/13469/
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全球化、現代化等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在變遷快速的世界中探究「文化傳承」的意義與價值,成為當代博物館研究者十分關注的面向。我們透過 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 李硯墨這篇報導,看到布農族人如何藉由「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的組織建立來轉換森林土地的意義,不只營造了族人文化傳承的實踐基地,同時也對外翻轉「觀光」行為「消費」自然與環境的習以為常,讓主客互動關係成為共同創造族人「家園」意涵的力量。
----
經過反思,阿力曼以「尋根」為森林博物館的發展方向;堅持不向大財團、政府合作籌錢保護森林,只透過自己以及部落的力量,重建家園。
2004年,阿力曼獲得多戶族人的結盟,共同合作成立「原始部落重建基金會」開始管理土地,他把土地捐給基金會,希望能透過「環境信託」,將森林留給大家;也經過共同商議,決定將富有自然資產、文化底蘊、部落生態的這裡,命名為「森林文化博物館」。
阿力曼說,「搶救下來,要傳承我們的文化,重新連結人跟土地永續的關係,就是『森林銀行』的概念。我們老人說,只要樹留下來、土地留下來,利息用不完。這裡有新鮮空氣、豐富物種,還有布農族從小堅持的生活倫理、環境倫理,可以永續經營。」
...
為了減低人的影響。於是,「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不特意標上路標,想到來,得先透過網路申請,獲得許可,再由工作人員下山迎接。種種流程,一方面管控到來總量,一來「也算是歡迎你們到我們家來拜訪。」阿力曼說。
為了避免觀光帶來汙染和破壞部落寧靜,全區沒有電力設施、也沒有商店,想吃飯,得要自己生火烹煮,到訪者得自備個人碗筷、杯子,裏頭沒有販售瓶裝飲料、紀念品、農特產品,就連到訪的遊客,也被規定關上手機;導覽時,也全程不用麥克風,這些都是要來訪的旅客,學習找回人與自然的關係。
...
阿力曼的堅持不只這些,他不稱呼到訪者為「客人」或「貴賓」。阿力曼認真地說:「布農族傳統上將每一位來訪的客人視為朋友,彼此平等對待,所以請尊重我們的生活智慧,不要嫌棄我們用心準備的飯菜,更千萬不要用指導或同情的心態與我們交往。」
...
彼此的敬重還包括山林。因此,到訪者不能空手而來,必須準備一包檳榔、一瓶米酒,向山神及祖靈打招呼,也祈求平安及感謝,「我們才會接納你們,同意你們到這個地方,成為我們的朋友。」這些儀式,也是想提醒每一位到訪者「既然來了,就要按照我們的方式。」所以應放下原有的審美觀、價值觀以及刻板印象,對周遭的一切尊重和謙卑。
(引用自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7/4782070?utm_source=uclub&utm_medium=post&fbclid=IwAR289vJSMvRMghdxMNTcSQSOUmaIdqQuFLJb9e9GTRNqzCx20YZ5d_r3rX0)
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 在 倡議家:社會創新一起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倡議家:社會創新一 起來. 5 天. || 社創提案計畫書撰寫實作課程 || 曾煩惱各種競賽如何吸睛搏人眼球? 曾思索自身定位與模糊的通路市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