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動數位農業,以達成 2030 年糧食自給率 45% 目標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6 日 8:00 |
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日本糧食自給率可說敬陪末座,目前僅 40%,日本政府長年視為國安危機,然而日本土地與人工昂貴,日本農產品只能走精緻路線,實在無法與進口糧食競爭,日本也只敢訂下 2030 年達成 45% 糧食自給率的卑微目標,加上農業人口老化的迫切危機,連這目標都岌岌可危。現在日本決定,要以數位農業突破。
日本國土有三分之二為山地,農民老化情況嚴重,目前平均年齡高達 67 歲,還在持續增加,要靠這樣的勞動力增加農產,只有科技化輔助一途。日本政府 2016 年提出農業升級計畫,打算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發展農業改革,農林水產省發表智慧農業科技藍圖,產官學合作下,如今日本有超過 121 項應用智慧農業的計畫,稱為數位農業。
數位農業應用感測器、通訊網路、無人機、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並分析資料、管理、協助決策與執行。包括應用氣候衛星、雷達、地球觀測感測器取得氣候、溫濕度資料。衛星影像與 GPS 用來監測農地,即時了解土壤情況,調整施肥與灌溉。人工智慧建議農民最佳作物與種子品種,以及協助決定最佳收成時間等等。
日本政府認為智慧農業有助於克服某些障礙,使糧食生產有機會擴大,人力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系統人工智慧的建議,缺乏經驗的年輕一代想務農,可很快就上手,不用經歷困苦的摸索期;土地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精準施肥與澆灌,需要的灌溉水量與肥料量大為減少,過去水源不足無法耕種的土地也可能成為優良的產地,土地污染也能減輕。
日本各大企業投入智慧農業,初期結果並不理想,許多初期計畫的成本還比慣行農業更高,但隨感測器、無人機等科技逐漸成熟降價,以及經驗累積,如今日本數位農業逐漸來到起跑階段。據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日本智慧農業市場,總營收將從 2019 年 158.7 億日圓(台幣 40 億元),至 2025 年成長至 442.8 億日圓(台幣 111.3 億元)。
數位農業不只日本,中國、中東也已開始
日本數位農業想法,只是全球農業發展往更進步精密控制演進的一部分。荷蘭的新創公司如 FoodVentures 等,發展室內農業一樣應用大量感測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也同樣使用精密灌溉,高度控制環境,高自動化生產。FoodVentures 於 2021 年 5 月更利用全球疫情商機,進軍中國市場,登陸上海門戶崇明島。
FoodVentures 表示,疫情前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農產品供應由慣行農業自千里之外的農產區運來,但疫情期間面臨人流物流管制,供應受干擾,都市人也警覺,不能對千里之外的農產習以為常,體會到就近供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都市中產階級覺醒,願意付更多錢,消費不受河川污染影響、使用更少農藥的農產品,成為 FoodVentures 的主打客層。
FoodVentures 以線上銷售為主要通路,避開傳統市場的複雜物流與銷售結構,在疫情期間,線上買菜大行其道,而都市中產階級購買農產也傾向辨認品牌,更讓 FoodVentures 搭上順風車。
中國市場其他同業也同樣受惠,中國本土北京極星農業表示,2020 年 6 越時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北京各大批發市場關閉,使業績大增 30%。
中東為克服原本的沙漠環境,室內農業與智慧農業更不可或缺,沙烏地阿拉伯新創企業紅海農場(Red Sea Farms)成立於 2018 年,發展高度控制環境的室內農業,利用海水為溫室降溫,珍貴的淡水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灌溉,原型溫室設置於阿布都拉國王大學,已在供應番茄給沙國超市。
2021 年 6 月紅海農場進行最新一輪募資,募得 1,000 萬美元,累計總募資金額達 1,190 萬美元,紅海農場規劃在沙烏地阿拉伯中西部,以及阿布達比,共 6 公頃的土地設置 4~8 座農業基地,供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超市。
當前智慧農業、數位農業、室內農業,尚只能在農業成本最高的地方發展,例如日本及中東等沙漠國家,但中產階級的新需求及全球氣候變遷、疫情意外風險,使連農產廉價的中國都能產生利基市場。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及規模化,人類農業朝更高度控制化的腳步將逐漸加快。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7/06/how-japan-is-using-digital-farming/?fbclid=IwAR2uAaef906nSOdF2ihs5ZkqZ-5_lmRHJpm0IRq__ELJlNzjbMRJxh0rvY8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傳統市場在多個縣市都引發防疫危機,中央今天推出傳統市集與夜市五大管制措施,包括加強對攤販的管理與取締,限制民眾在一小時內購買,消費不逗留以避免群聚。台北市政府今天也決定,在每個周末對傳統市場、超市跟大賣場,以身分證尾數分流管制,週一到週五則是自主管理,但如果有市場還是沒有改善,必要時將會予以休市一到...
傳統市場 危機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日 #傳統市場 成為疫情傳播熱點,除了人傳人之外,新冠病毒會不會殘留在蔬菜、鮮魚上,甚至感染我們?
食品加工的過程中,如果這些工人們確診的話,又會帶來哪些可怕的後果?
延伸閱讀:
Delta變異株傳播力真的比較強嗎?疫苗還有沒有用?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5183
經濟和疫情,今晚,你選哪一道?經濟學家找出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12412
______________
泛科學為您準備的 COVID-19 防疫專題 ( •̀ ω •́ )✧
https://covid19.pansci.asia/
讓我們一起渡過這次的危機
傳統市場 危機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萬大市場 驚淪陷,#電子支付 該上場了?】💳📱
#疫情 爆發以來,涉足傳統市場與超市的 #群聚傳染 者不在少數,
難以維持 #社交距離、挑選貨物與找零錢等因素,
凸顯電子支付的不發達,讓民眾陷入步步危機。📲
#華人精英 #須文蔚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
傳統市場 危機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傳統市場在多個縣市都引發防疫危機,中央今天推出傳統市集與夜市五大管制措施,包括加強對攤販的管理與取締,限制民眾在一小時內購買,消費不逗留以避免群聚。台北市政府今天也決定,在每個周末對傳統市場、超市跟大賣場,以身分證尾數分流管制,週一到週五則是自主管理,但如果有市場還是沒有改善,必要時將會予以休市一到三日的處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956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傳統市場 危機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傳統市場在多個縣市都引發防疫危機,台北市為了降低風險,昨天在多個市場實施交通管制及人流管制,不過還是相當多人。台北市長柯文哲決定從今天開始加派警察管制市場人流。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951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傳統市場 危機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台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指揮中心20日公布,新增286例本土,台北市87例,以萬華40例最多。
為了進一步減少接觸、製造傳染可能,台北市長柯文哲20日宣布,北市傳統市場或夜市的飲食攤一律外帶或外送,不要在那邊吃。
⭐黃宥嘉轟防疫破口!直播捕獲野生楊志良?
► ►https://youtu.be/y_mm36xS8JA
⭐確診爆增不用怕?洪素卿坦言台灣防疫真相
► ►https://youtu.be/zS30v387I8I
⭐台灣疫情大爆發!命理師神算本土感染擴散危機!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