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有個重要的朋友遇到壞心惡口的人,沒臉人,可能是一個小group,傳訊息給我。我明白她的難過。
其實在這個圈子這麼久,沒安好心沒禮貌沒家教⋯血口噴人,像瘋狗一樣聚集在一起亂咬的⋯
我會少遇到嗎?
有的人其實白天還有高尚職業,一變成沒臉人就四處亂咬,不知道在迴護什麼。
古人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現代人所說的吸引力法則。
這麼多年來,我就是沒有看到內心惡毒的人長期過得幸福過。
前不久,送一位幫忙過我的年輕女創業者一個漂亮的杯子。她忽然眼眶泛著淚水說:
謝謝你對我好。我從20出頭就開始創業了,十年來在這個行業中,我遇過很壞很壞的人,有同行也有顧客,那些很壞很壞的至少有100個,謝謝你給我溫暖。
我的確喜歡對朋友好。只要這人人格光明值得喜歡。(當然很多禮物也是朋友給我,轉送而已)
我喜歡幫想讀書的孩子們付學費。孩子們永遠無辜,一點點幫助他們會找到未來。
對,我喜歡當好人。你說我偽善我也不在乎!
不過我是個有原則的好人。我偶爾會選擇性對付壞人,不能讓他們太過分去欺負別的弱者!
因為惡質的人是永遠會欺負弱小的,假某種意識形態之名,或為了要實現某種偏激目的。
尋找光明的人會遇到陽光,而有著醜陋之心的人也總是會碰到另外的醜陋。呵呵黑吃黑就是這樣來的。你也不用在意每一個壞人,回力鏢會回到他們自己身上!當他用刀跟刺在攻擊和面對無辜者,你覺得別人會回送他什麼好禮物?
有的人也不是壞,是無知。(像最近連講莎士比亞都有「沒臉人」來攻擊,我都不知道這位偉大的英國作家是哪裡得罪此人的意識形態?他挑戰了你的無知了嗎?)
我從14歲到台北來獨自求學和生活,平安順利活到老(就是老怎麼樣?也祝大家爸媽長壽)!靠得也不是家人,靠的是許多陌生人的仁慈。
所以我也願意給別人陽光,甚至送心靈雞湯。
夜深了,如果你還沒睡,送給你大家可能都讀過的德瑞莎修女的語錄(當然也有人考證這個不是德瑞莎寫的):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誠實而率直,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因為你的人生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譯文略有更改)
你會來到這個FB就是因為你是好人,
至於那些沒人臉,名字聽起來像拉丁文猩猩狒狒學名的⋯
你喜不喜歡,跟我無關,沒有人有資格用他的喜好來控制我!更何況,你連臉都搞丟了🤣🤣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我不能夠因為你不高興我就說謊。我也不會因為怕你就說你對!
我想這就是我的態度。
我永遠不會跟你成一丘之豬(哈哈,有時候用語音會有錯字,不過這個字絕對不是錯的!因為我怕有些反智人士,不認識貉字)
猜猜我是什麼星座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不是在看到一個陌生人時 就會立即對他產生出第一印象 然後你就會拿這個第一印象去審視他的所有行為? 如果有,你並不孤單 從一張臉孔立即變成一個印象 這是人類的本能 它能有助於我們社交或是生存 那...我要上演化課摟 我們現今所習慣的群體社會 大概在距今7500年前形成的 如果用24小時來看 這段...
傳 訊息給 陌生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深夜,有個重要的朋友遇到壞心惡口的人,沒臉人,可能是一個小group,傳訊息給我。我明白她的難過。
其實在這個圈子這麼久,沒安好心沒禮貌沒家教⋯血口噴人,像瘋狗一樣聚集在一起亂咬的⋯
我會少遇到嗎?
有的人其實白天還有高尚職業,一變成沒臉人就四處亂咬,不知道在迴護什麼。
古人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現代人所說的吸引力法則。
這麼多年來,我就是沒有看到內心惡毒的人長期過得幸福過。
前不久,送一位幫忙過我的年輕女創業者一個漂亮的杯子。她忽然眼眶泛著淚水說:
謝謝你對我好。我從20出頭就開始創業了,十年來在這個行業中,我遇過很壞很壞的人,有同行也有顧客,那些很壞很壞的至少有100個,謝謝你給我溫暖。
我的確喜歡對朋友好。只要這人人格光明值得喜歡。(當然很多禮物也是朋友給我,轉送而已)
我喜歡幫想讀書的孩子們付學費。孩子們永遠無辜,一點點幫助他們會找到未來。
對,我喜歡當好人。你說我偽善我也不在乎!
不過我是個有原則的好人。我偶爾會選擇性對付壞人,不能讓他們太過分去欺負別的弱者!
因為惡質的人是永遠會欺負弱小的,假某種意識形態之名,或為了要實現某種偏激目的。
尋找光明的人會遇到陽光,而有著醜陋之心的人也總是會碰到另外的醜陋。呵呵黑吃黑就是這樣來的。你也不用在意每一個壞人,回力鏢會回到他們自己身上!當他用刀跟刺在攻擊和面對無辜者,你覺得別人會回送他什麼好禮物?
有的人也不是壞,是無知。(像最近連講莎士比亞都有「沒臉人」來攻擊,我都不知道這位偉大的英國作家是哪裡得罪此人的意識形態?他挑戰了你的無知了嗎?)
我從14歲到台北來獨自求學和生活,平安順利活到老(就是老怎麼樣?也祝大家爸媽長壽)!靠得也不是家人,靠的是許多陌生人的仁慈。
所以我也願意給別人陽光,甚至送心靈雞湯。
夜深了,如果你還沒睡,送給你大家可能都讀過的德瑞莎修女的語錄(當然也有人考證這個不是德瑞莎寫的):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誠實而率直,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因為你的人生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絕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譯文略有更改)
你會來到這個FB就是因為你是好人,
至於那些沒人臉,名字聽起來像拉丁文猩猩狒狒學名的⋯
你喜不喜歡,跟我無關,沒有人有資格用他的喜好來控制我!更何況,你連臉都搞丟了🤣🤣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我不能夠因為你不高興我就說謊。我也不會因為怕你就說你對!
我想這就是我的態度。
我永遠不會跟你成一丘之豬(哈哈,有時候用語音會有錯字,不過這個字絕對不是錯的!因為我怕有些反智人士,不認識貉字)
猜猜我是什麼星座的?👿
傳 訊息給 陌生人 在 Super 生活百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系列「傳錯訊息給陌生人」得到的搞笑回應,從頭笑到尾...太幽默了!!
傳 訊息給 陌生人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是不是在看到一個陌生人時
就會立即對他產生出第一印象
然後你就會拿這個第一印象去審視他的所有行為?
如果有,你並不孤單
從一張臉孔立即變成一個印象
這是人類的本能
它能有助於我們社交或是生存
那...我要上演化課摟
我們現今所習慣的群體社會
大概在距今7500年前形成的
如果用24小時來看
這段時間只佔據人類演化的5分鐘
在這五分鐘之前的人類
大多都是小群體社會
每個人彼此都熟識
毋需倚靠外表來評估一個人
這就表示啊~~
人類開始依靠臉來評估一個人的性格
這個能力
非常沒有經驗
但我們又認為...自己很會看人!?
所以這就會導致
我們太常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當中擁有太多自信了!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Yia7bLp-gY/hqdefault.jpg)
傳 訊息給 陌生人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俗語謂:凡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
以下來說的故事,情節戲劇得用來編一個電影劇本也嫌它荒謬,當中多少孰真孰假,旁人無法深究,但事實是,這刻我們看到的她,的確從一片狼藉之中重新站起,努力學習着擔當一位稱職的單親媽媽,希望在這個已不完整的家庭中,盡力還給女兒一個快樂的童年。
Yvonne家境不俗,從小到大也不愁衣食,讀書不成,家人讓她到法國讀美容化妝,回港後不是打些風流工,便是搞些小生意,一時美甲,一時寵物店,直至搞美容生意時認識到前夫,兩人很快便結婚,生小朋友,婚後一家三口搬到九龍城區,家有花園,六隻愛犬,典型中產,甚至更上一層樓,婚後丈夫全權接手她的美容生意,把她養在家中,連兼職也不准她碰,他晚飯回來時,要吃到三餸一湯,他大宴親朋時,她川菜、西餐、印度菜、甚連乳豬也能即場烤一隻,留在家中花園七年,練得一手好廚藝,但花園以外的事,她毫無概念。
直至去年,她說丈夫遞上一份公司文件,告知她公司財務狀況有問題,讓她簽署,說簽過名後能方便借貸,她滿腦問號卻不虞有詐,豈知筆一落,便成了債務擔保人,錢銀是小,但接下來等待她的,竟是七年婚姻走到盡頭:「他從來都很顧家,很盡責,但那時剛好是180度轉變,我不認識眼前這個人。」公司同事告知,原來丈夫與公司經理搭上,對方是個帶着兩個女兒的單親媽媽,亦是她的好友: 「當初認識她時,覺得她一個女人帶着兩個女兒很可憐,我幫她租屋,給她工作,助她生活,豈料到頭來,連丈夫也幫她找了。」初知消息,她不相信,找了私家偵探,卻只跟了三小時,便拍到丈夫自行用門匙開啟另一個家的門,那道門與她家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原來每晚他在家吃過晚飯後,說的回內地趕工作,就是到了另一頭家。她與丈夫爭執,要他交出公司,他便真的撒手不管,接手過後方知公司負債累累,他曾跟銀行借的,跟朋友借的,跟外家借的,所有人湧過來的時候,她欠下1,800萬。最後,她要以資產抵債方式頂讓股份給丈夫的債主,再不夠的,便繼續慢慢償還。
被養在花園內多年換來的,就是三十多歲毫無工作經驗,一個女人帶着女兒重新生活,根本不知能從何活起,朋友提議:「你做蛋糕好吃,不如試試賣蛋糕吧。」湊巧又有朋友願意借出蛋糕工場,做着做着,便成了現在的蛋糕專頁。
做蛋糕本是她的業餘嗜好,從前只做給家人吃,麵粉、牛油、牛奶、忌廉,都得用上最好的,現在賣給別人吃也是一樣,訂單再多,她亦堅持不用預拌粉:「女兒很喜歡吃蛋糕,做給她吃,我當然要用上最好的材料,並要盡量避開防腐劑,現在,我也不要為了因為蛋糕是賣出去的,便不理會品質。」預拌粉是常見的蛋糕製作原料,包括麵粉、糖、鹽、奶粉等,按照一定比例提前混合好,節省蛋糕製作的時間,坊間不少連鎖蛋糕店都會用上預拌粉,因能加快起貨速度,而且又能保存較長時間,更方便儲存,但亦因此,預拌粉一般都含有各種食物添加劑,蛋糕質感也會受到影響。
要放棄預拌粉,便要付出更多時間,但手只得一對,難免力不從心,最近便出現了不少收了錢卻臨時交不出貨的情況,惹來不少投訴:「辜負了大家的信任,我難辭其咎,惟有吸取經驗,我亦希望之前不滿意的客人可以聯絡我,我願意退款或者免費再做一個,不奢望大家繼續幫襯,只希望能盡回責任。」每天看着客人傳送過來的照片埋頭苦幹,做到電話要停下來,也未到自己可以停下來的時候:「電話都無電頂唔順,我還不能睡。」
蛋糕專頁開了不夠一個月,回響極大,但最令她感到快樂的,並不是來自排山倒海的訂單,而是專頁上為她打氣的留言:「我很記得,第一個寄訊息給我的人,她跟我說,我想幫你女兒交學費。人心,我分不清,她的親生爸爸會這樣對她,但一個陌生人,竟然說要幫我們交學費。」素未謀面的,願意雪中送炭;同床共枕的,卻在背後插刀。那一筆錢,她沒有接受,但那份心意,卻久久暖在心頭:「原來這個世界的人也不是那麼恐怖,只是那時我比較不幸,湊巧碰着那些不好的人罷了。」
一片鼓勵聲之中,當然也有不少批評聲音。與丈夫的婚姻問題,是她的感情失誤;被好友背叛,是她錯估人心,過分信人;背上過千萬債務,是她從不問世事,愚蠢惹來,你可以說她可憐可恨,咎由自取,甚至於整件事情的真確性,也因太過荒謬而引起不少人懷疑,對於這一切,Yvonne也只能一笑置之,面對舊事舊人,她都能暢所欲言,惟獨提起女兒,就是萬般虧欠。從前女兒生日,她能為她連開三個生日會,禮物多到三天也拆不完,今年生日,卻只剩一個生日蛋糕,莫說生日會,連出去玩的機會也沒有,但女兒卻懂得笑着跟她說:「媽媽不要緊,我可以自己在家看電視。」
「好記得有一次,我抱着女兒,不如我們跳下去吧,但她嚷着『媽媽不要,媽媽不好』,我也就回過神了,現在回想,幸好那次我沒有,因為捱過了,原來也不是那麼難捱。」
幸得家人幫助,Yvonne不至於被上門追債,她亦再三強調,自己並不淒慘,有屋住、有飯開、女兒能繼續上學、也能繼續學畫畫:「我知道自己不慘,若要相比,很多人也比我慘。」但婚姻沒了是真的,被至親的那些背叛也是真的,她最後就只剩女兒,和兩隻從小養大的狗。現在與女兒同住,屋租幸好還有家人暫時代付,但生活費與女兒的學費,總要自行想辦法:「我當然知道她可以轉校,但若果我連學校、老師、同學都要奪去她,我不忍心。」旁人對她都有微言,今時不同往日,有個錢便應該好好用,住,可以住得差一點,讀,也可讀得便宜一點,但對她來說,盡量維持女兒的生活不變,就是她現在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因為,錢還能有機會拚個命去賺,但家庭的缺口,已成定局,她已別無他法。
看別人的事,談別人之苦,總是能輕鬆自若,我們時常只懂偏向選擇看那些可憐人的可恨之處,卻未必能感受到他們的可憐之處。
採訪:張靜雯
攝影:陳子洋、謝致中
剪輯:麥煒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ZnWpuwePQ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