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掌握市場週期」這本書看完後
讓我這位今年正式4字頭的大叔
又開始回想起我當年出道的情景
那時剛退伍亞洲地區還瀰漫著SARS的恐慌
台灣股市經歷過網路泡沫大盤不到5000點
而銀行定存利率也降到只剩1.3%
台灣民眾的理財需求自此開始萌生
因為這樣子的利率退休怎麼可能只靠利息吃飯
所以當時駿利在台灣引進推出月配息基金
雖然配息率只有4啪多一些
但是搭配後收手續費的機制
定存民眾還是很買單
(而且後收型通路服務費也比較高😅😅😅)
後來大聯引進配息率更高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也就是現在的聯博全高收啦!
而且一樣有後收機制就把駿利打趴了
自此台灣民眾買的第一檔配息基金
就是聯博全高收了(現在則是安聯收益成長)
而我銷售出去的第一檔股票型基金是哪一檔呢?
答案是富蘭克林高成長
放到現在可是漲超過一倍呢!
(但漲10%就會請客戶出了
那還能放到現在😅😅😅)
之後就開始在新興市場周遊列國
摩根東協、霸菱東歐、富蘭克林金磚四國
再後來則是原物料行情
美林世礦(現在叫貝萊德世礦)很夯
油價飆上100的時候就流行替代性能源
所以德盛綠能趨勢額度一直不夠
只要報紙刊登額度開放了
投資人都是自動上門指名買這檔
再來呢?當然就是眾所皆知的金融海嘯了!
好吧...以上都是超過10年的陳年往事了
上基智網就能把這16年的基金走勢拉出來
好像16年一晃眼就能走過了
但是16年可是832週又或者是5,840天啊!
所以霍華·馬克斯才會一再強調週期的存在
投資的路就像巴菲特說過的一段話
你不想揮棒也不會被三好球三振出局
#看到週期的出現再出全力揮棒都還來得及
債券通路服務費 在 姐夫的理財心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專欄文章,因某些緣故,可能無法看到,因此,將全文貼於此,有興趣者,歡迎轉貼)
獨家!集保基金平台長這樣 誰的夢魘?
前兩周寫了集保基金平台將成立的消息,這話題還在延燒,而且愈來愈精彩呢!基於體內記者基因與血液的作祟,總希望比別人早一步取得資訊,來個獨家報導,所以,本周專欄就來啟動報導模式。
根據目前的規劃,這個平台將以券商型式成立,資本額3億,七成由集保與櫃買中心出資,投信投顧公會與業者共同出資三成,如上周所說,現在業者對於要出多少錢,都還在諜對諜,出多了不甘心,出少了或不出又怕被秋後算帳,擔心主管機關會以出資情況來實施「差異化管理」(我說的很婉轉了吧!)
至於上周提到的人員配置問題,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初期的規畫「居然」要養30人,除了董座與總經理,還要成立五個部門,會有客服人員,也會有行銷部門,資訊人員當然不會少,根本就是一家投信投顧人員的編制。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未來集保基金平台到底要給投資人什麼樣的優惠,目前的計劃是股票型基金打1.99折,債券基金打2.99折,然後還會從基金的管理費中拆帳,收取20%的通路服務費。
這樣的平台能不能為集保賺錢呢,根據初步的財務估算,前三年要虧1.37億元,第四年才會由虧轉盈,這樣的數據是從第一年到第五年申購金額從23億、46億、92億、138億到184億元計算出來了。
這個基金平台的構想其實來自韓國,韓國在2013年9月成立基金網路平台公司,2014年4月上線,運作至今一年多。據說我們的集保很有雄心壯志,希望能攻下10%的市占率,然而韓國玩了一年,不管是開戶數還是基金存量(AUM)市占都不到1%,集保如何衝出10%市占率,我很好奇。
基金平台的輪廓清楚了,但也傳出有人已視這平台為夢魘,特別是銀行。一旦帶有濃濃公家味的集保平台,申購手續費折扣不到兩折,銀行必定有「降價」的壓力,目前基金銷售的手續費收入對銀行可是「很補、很補」(要不然,你以為金控獲利頻創新高是怎麼來的),一旦降成這種水準,可見衝擊有多大,於是有不少金融業者私下都說,實在搞不懂政府扶植一個機構來打擊民間業者的「與民爭利」邏輯是什麼。
除了銀行,這個基金平台也成了很多境外基金公司或是總代理的夢魘,就如同上篇所述,一些中小型的境外基金公司花了錢只是為別人抬轎,對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有很多中段班以後的境外基金公司在台灣的業務還是處於虧損狀態,還要出這種「不樂之捐」的錢,再加上之前所謂愛台灣的深耕計劃,消息回報給國外的基金公司總部,很多反應就是:不可思議、莫名其妙,有業者直白地說,台灣金融業口口聲聲說要打亞洲盃,但在實際執行面上卻處處出現匪夷所思的政策,令人無法理解。
其實,經過深耕計劃,再加上現在的集保基金平台,應該會逼走一些境外基金業者,因為我已經聽到有業者不想玩了,會不會這樣,明後年情勢就會更明朗,我認為排名20名之後的境外基金公司應該陸續會有人不想繼續在台灣賣基金,但若是往這種方向發展,對投資人來說也非好事,因為大者恆大,以後能買到的產品就愈來愈少了。
但我還是要強調,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可以省一些手續費,沒什麼不好,銀行如果能因此改成注重存量的成長,而非一天到晚拿投資人的錢交易來交易去,只為賺手續費,不管投資人死活,也不是壞事,不過,少了一大筆手續費收入,恐怕銀行的獲利就堪慮了。
此外,我還關心的是,證交所是集保的大股東,而證交所的股東裡,公營銀行及國營事業是大戶,某種程度上,集保花的也是納稅義務人的錢,若是這個基金平台未來不賺錢,如何跟立法院與納稅人交待?不是我唱衰它,而是從現在幾個已存在的基金平台客戶結構與交易量來看,集保基金平台的財務預測似乎樂觀了些。
以上這些問題,應該不會有人寫,那就由我提出來讓大家思考討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