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的愛情為什麼不可能?你是否活在害怕改變的狀態裡
有些人在婚姻中已經彼此形同陌路、或冷漠疏離,卻會覺得只要這段婚姻等久了就是我的,或是對於起初對方所給的承諾念念不忘,進而無法接受關係後來的改變。
在這種情形下,也許要探索的,究竟是過往的承諾與責任維繫著婚姻,還是那份錯誤的期待與執念,捆綁著你與對方的幸福?
近期的一則新聞大意是這樣:一位名廚的太太向週刊爆料,六年前丈夫就以搬去公司宿舍為由長期不回家,甚至開始偽單身生活,不僅不回家探視孩子,漸漸地連生活費也不付;新聞最後也提到,太太說以前他們有著共同夢想,等孩子長大之後,他們要開一間親子餐廳。這其實就是意味著,儘管她在這麼深的痛苦跟怨恨裡,她對丈夫還是抱有一絲期盼,那個要一起完成開設親子餐廳、回到過往美好關係的期盼。
但其實,他們兩人的關係在婚姻之後已經有了非常巨幅的改變,可能是對方已經改變、當事人改變。有些人會期待,當關係確立了之後,彼此永遠都不要改變,可是這在人生裡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期待,因為我們在關係裡的每一天都在改變,我們也會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成長,而有一些人正是害怕這些成長、變動。
親愛的,如果你是一個害怕變動的人,你要想清楚自己為何要步入婚姻
還記得我先前上過一個老師的愛情工作坊,老師說自己一開始是不婚主義者,但遇到他妻子一見鍾情時,他就非常想要與她結婚生子;然而當他真的要決定是否結婚的那一刻,他卻猶豫了很久,最終他與妻子決定結婚。
老師說自己之所以最後決定要結婚,不全然是因為他愛他的妻子,而是因為他已經能夠接受,自己結了婚之後有離婚的可能性。這句話說明了很多事,因為有非常多人堅持、僵持著不離婚,在於他們不願意面對婚姻失敗的狀態,這有可能與過往的家庭經驗有關,讓他們認為離了婚就等於人生是失敗的表現,甚至讓他們覺得因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男人或失敗的女人,所以他們才無法維繫自己的婚姻關係。
可是婚姻可能是,兩人越相處越發現有難以磨合的地方,或者是無法溝通、妥協的部分,也可能是你有著那一份你很需要的自由,但你發現在婚姻當中對方沒有辦法承受你的那些自由的選擇。這時候,放過彼此也許就是一個對彼此都幸福的選擇。
錯誤的期待使你一直糾結在過去與對方共同打造的夢想裡,在那份癡迷與執著中,也許你並沒有真正與時俱進,你一直活在過去那個氛圍,而在情感中讓許多人走不出來的,是對過往的懷念,是那個曾經的幸福美好,而忘了現在的自己,也有能力裝備幸福。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夜幕低垂,坐着輪椅的黎志偉在一幢89層高大廈的外牆奮力向上攀着,然而風勢強如三號風球,攀爬的繩都被纏住,花了整個小時也難以解開,令他寸步難移,攀爬了超過10小時的他體能已超越了極限,加上強風令他開始開始失溫,令一直充滿毅力的他也要開始考慮終止挑戰…… 黎志偉半生充滿不平凡的經歷,曾是職業攀石運動員...
僵持同義 在 彤理心運動理療sp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我總是試著不花時間去覺得「可惜」、「失望」
因為可惜又如何?失望又怎樣?
事實就是事實嘍~
不是自己可控的就別想掌控🤔
不然冰塊握越緊只會融越快😉
而糾結迴旋也沒意義!
要就衝,不就退!跟戰場打仗一樣😆
不然猶豫越久僵持在中間只會全軍覆沒😗
📷@enjoy__waves
👙@moun_moun_official
🧜♀️@cherrylovedoit @sallylin121
#彤の日常 #彤の✏️ #彤語錄 #彤理心#改變 #同理心 #愛 #開心#運動按摩 #運動 #療癒系#心#能量 #語錄
僵持同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914紐約時報
*【美眾議院民主黨的徵稅的計畫 對富豪們無所影響】
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出了一項計畫,通過增加超過2兆美元的稅收來支付其擴張性社會政策和氣候變化一攬子計畫的費用,主要是針對富人和盈利企業。但這項提案雖然涉及面很廣,但遠遠沒有改變貝佐斯Jeff Bezos和馬斯克等大亨的巨額財富,也沒有徹底填補金融領袖所利用的最嚴重漏洞。面對一分為二的國會微妙政治,資深眾議院民主黨人選擇更加關注黨內溫和化的關切,而非其進步野心。他們專注於傳統的增加税收的方式:提高收入稅率,而不是以富豪為目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us/politics/tax-plan-democrats.html
*【眾議院民主黨人如何計畫為安全網籌集2.9兆美元】
該法案的細節顯示,公司和富人的稅收有所提高,但關鍵內容與參議院和白宮的提案有所不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us/politics/democrats-tax-plan.html
*【在共和黨的壓力下,選舉機構保護社群媒體平台共享政府新聞】
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的新裁決保護了大型社交媒體公司控制其平臺上共用政治內容的靈活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us/politics/fec-twitter-hunter-biden.html
*【對於阿富汗難民來說,在阿爾巴尼亞的海灘度假勝地,奢華和創傷交織在一起】
阿爾巴尼亞承諾從阿富汗接收多達4000名難民,目前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度假勝地居住著數百名難民。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world/europe/afghanistan-refugees-albania.html
*【五角大廈為喀布爾的致命無人機襲擊辯護】
五角大廈堅稱,美國在阿富汗的最後一次無人機襲擊是防止美國軍隊遭受襲擊所必需的,儘管《紐約時報》的一項調查對軍方對事件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包括爆炸的車輛中是否有炸藥,司機是否與伊斯蘭國有聯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us/politics/pentagon-drone-strike-kabul.html
*【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頂級科學家們質疑是否迫切需要加強劑】
與其他疫苗專家共同撰寫的一篇文章,FDA部分專家使監管機構CDC與、包括佛奇博士在內的主要聯邦衛生官員對於第三針產生分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health/fda-coronavirus-booster-shots.html
*【中國近一個月來最大疫情爆發 福建升級防疫措施】
自9月10日以來,福建省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43例。官方稱此次疫情初步判定為Delta毒株,這是該國一個以月來最大的一次疫情爆發。福建當局已下令在一周內完成對所有學生和教師的大規模測試。全省各城市也正施行大規模檢測和其他限制,以配合國家的“零感染”戰略,但衛生專家警告說,此類措施可能會帶來懲罰性的經濟和社會成本。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world/asia/china-fujian-delta-covid.html
*【儘管Delta激增,東南亞的旅遊景點仍將重新開放】
Delta變種持續困擾亞洲多國,泰國和越南這兩個主要依賴旅遊業的國家正在推動重新開放其旅遊業,但Delta變種仍導致了病例激增,目前越南平均每天報告12724個新病例,泰國平均每天報告約14000個新病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world/tourism-spots-in-southeast-asia-are-set-to-reopen-despite-delta-surges.html
*【美國第一例新冠死亡病例究竟出現在什麼時候?】
CDC啟動了一項長達一年的調查,覆核2020年初一批疑似與新冠病毒有關的死亡病例,其中有四例通過了審查。但一些科學家表示,這四個病例確實由新冠造成的可能性很小。
https://cn.nytimes.com/health/20210913/first-covid-deaths/
*【朝媒稱朝鮮試射遠程巡航導彈】
朝中社表示,朝鮮在六個以月來的首次導彈試驗中獲得成功,導彈于周日擊中了1500公里以外的目標。該國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並未在試驗中現身。平壤與美國在核裁軍談判中僵持不下之際,該國正繼續完善其核武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world/asia/north-korea-cruise-missile-arms-race.html
*【聯合國警告稱,百萬阿富汗兒童面臨人道危機飢荒餓死】
聯合國官員警告稱,如果不迅速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數百萬阿富汗人可能會在冬季到來之前沒有食物可吃,100萬兒童可能會因此死亡。公共衛生專家則表示,如果沒有足夠的援助,該國的衛生保健系統將處於崩潰的邊緣。事實上,在塔利班控制阿富汗之前,該國就已遭受了旱災。由於缺乏國際援助人員,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world/asia/afghanistan-united-nations-crisis.html
*【911事件20年後,美國反恐戰爭何去何從?】
美國的反恐戰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遭遇全面失敗,只實現了保護美國免受另一場9·11式襲擊的目標。拜登調整外交政策之際,美國是否還有資源或耐心維持有效的反恐政策?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913/war-on-terror-bush-biden-qaeda/
*【專欄:後9·11時代美國的最大戰略挑戰:中國】
時報專欄作者Ross Douthat寫道:只有中國能夠以深刻的方式威脅到美國的利益,美國應該制定政策來否定北京的地區霸權,並阻止任何軍事冒險主義尤其從捍衛臺灣開始。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13/china-america-foreign-policy/
*【蘋果發佈緊急安全更新,彌補間諜軟體漏洞】
研究人員此前發現,以色列NSO集團的間諜軟體“飛馬”能夠在無需點擊的情況下感染蘋果設備。蘋果公司表示,計畫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下一次iOS 15軟體更新中引入新的安全防禦措施。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technology/apple-software-update-spyware-nso-group.html
*【熱帶風暴Nicholas瞄準德州】
週一,熱帶風暴Nicholas開始在該州墨西哥灣沿岸肆虐,刮起陣陣狂風和傾盆大雨,疲憊不堪的德州民眾正準備面對再次的打擊。週一晚上,風暴中心就在近海,在墨西哥灣向東北偏北移動。氣象預報員說,它可能在週一晚上登陸德州中部海岸之前,達到颶風的強度。國家颶風中心表示,Nicholas預計將在德州沿海地區帶來超過一英尺的降雨,引發人們對山洪暴發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tropical-storm-nicholas-hurricane.html
*【伊朗接近新核子里程碑】
伊朗在大約一個月內就擁有足夠的材料來為單個核武器提供燃料,跨越新核武製造門檻,這將給美國及其盟國施加壓力,以恢復 2015 年的核協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3/us/politics/iran-nuclear-fuel-enrichment.html
僵持同義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夜幕低垂,坐着輪椅的黎志偉在一幢89層高大廈的外牆奮力向上攀着,然而風勢強如三號風球,攀爬的繩都被纏住,花了整個小時也難以解開,令他寸步難移,攀爬了超過10小時的他體能已超越了極限,加上強風令他開始開始失溫,令一直充滿毅力的他也要開始考慮終止挑戰……
黎志偉半生充滿不平凡的經歷,曾是職業攀石運動員、拿過4屆亞洲冠軍、最高世界排名第8、曾贏得長洲「搶包山」比賽,然而約10年前從人生的高峰墮下,遇到交通意外令下半身癱瘓,卻不阻他在輪椅上奮起,獲十大傑青之餘,更在4年多前坐着輪椅爬上獅子山。這些經歷令黎志偉有不少頭銜,但他到今日也強調自己是名「攀登者」。
攀登者的特質就是勇於接受新挑戰,在征服獅子山後,黎志偉的新挑戰就是爬上摩天大廈,這更是他健全時已有的夢想。籌備多時後,黎志偉終獲如心廣場合作,可以有機會完夢,而這次攀登的大廈高約320米,是爬獅子山時的約3倍。
黎志偉指自己交通意外後,做的事除了是自己想做外,也是希望有意義,因此是次挑戰除了為脊髓損傷患者籌款,也是希望在疫情下鼓勵市民面對逆境時不要放棄,「將獅子山精神帶到山下。」
挑戰一度因天氣問題延期,但終在1月16日早上舉行。黎志偉起步時風和日麗,但到他攀登了三十多層時風勢開始增強,比他想像中大風,「有陣風吹到我無辦法控制自己,有幾下係人同輪椅一齊撞到玻璃」,攀爬的繩更一度纏住,已令他差點要終止攀登。
幸而問題得到解決,黎志偉可繼續攀登,且愈戰愈勇,「65樓去到70樓係爬得好快,其實心裏都有90%把握最尾可以爬到上頂,但無奈最終就係遇到我哋登山者最大嘅難題,就係天氣。」當時風刮得更加大,風勢強如三號風球,「將我喺70樓高空坐住海盜船咁,飛左飛右過咗3、4米以上。」
強風更令繩再次纏着,經歷一個小時的掙扎,不論自身的技術、或是支援的繩索隊都無法解開繩索,情況更令身經百戰的黎志偉有一絲的恐懼,不停要拍自己的頭令自己不要害怕、再想辦法向目標進發。
黎志偉當時已攀爬了超過10小時,體能已超越了極限,8隻指頭都長了水泡、身體各處也輪着抽筋,然而他卻形容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態是進入了另一境界,「係調節得好好,去到以前攀石比賽高度集中嘅狀態,其實嗰個狀態係好正,亦覺得係可以成就大事,超越咗自己意志同體能。」
「嗰種狀態真係喺受傷之前、十幾年前,真係運動員階段嘅黎志偉」,也是牽動了他的情緒,「就係拎返運動員嘅要求,只有成功同失敗、無任何藉口,嬴就係嬴、輸就係輸,嗰刻我都好難說服自己話我爬唔到、我要放棄呢次攀登」,因為目標近在咫尺,「只要畀多我40分鐘內嘅時間,我就可以爬到上頂。」
無奈繩就是解不開,黎志偉經歷大半小時的掙扎,始終要開對講機跟隊友說要停止攀登,「好多人都唔信我會講呢句說話」,在等待協助的約20分鐘,對黎志偉也是煎熬,「好唔開心、好想喊,但係不停叫自己頂住,亦都說服自己,呢個係最明智嘅決定,因為我已經沒無辦法再前進,如果繼續僵持落去,只會令整個團隊愈來愈辛苦。」
回到大廈內,黎志偉也要面對其他人,因為當日有不少傳媒報道活動,更有不少市民在網上甚至現場支持自己,要在這麼多人面前承認自己失敗,是難以開口的,「我覺得係辜負咗大家對我嘅期望。」
完了儀式後,黎志偉拖着疲倦的身體回家,「諗住可以瞓好耐,點知原來係瞓唔到」,其實他的心情是未平復的,「我覺得應該係自己未放低嗰份執着、嗰份成功與失敗之間嘅掙扎。」
失眠的情況持續了數天,已經開始影響黎志偉的思維與日常生活,他知道不是辦法,就選擇面對心底那根刺,回到大樓下,望了3、4個小時,除了想如何可以解決繩被纏住的問題外,也是再一次跟自己說要放下這事情,及放下運動員的黎志偉。
黎志偉的確在大廈外爬了250米,是全世界第一個坐輪椅爬摩天大廈的人,他不成功的經歷也令更多人留意事件,「帶出嘅訊息係比我爬到上頂更加成功,因為大家都會感受到係件好困難嘅事」,他說這總算沒有浪費辛苦攀登的目的,「其實都想鼓勵大家幾艱難都好、盡力去做,一切盡自己能力後,就交畀個天,最重要係做到自己無憾。」
可是,對黎志偉而言,這件事一直都會是他的遺憾,他不諱言這段經歷令他更加成熟,,因為他能夠對自己坦白,「我夠膽同自己講我失敗咗、我承認呢次係失敗,可能換轉以前角度嘅我,會覺得今次係成功。」
他也希望其他人也對自己坦白,「每一個人生都係屬於自己,你唔需要如人交代、都唔需要模仿人,去做返自己、去演活你自己,你嘅人生先會豐盛同精彩」,也鼓勵大家追夢,「無論你傷殘又好、健全又好,只要你抖緊氣,就去追你自己想做嘅嘢,唔好畀自己生命太多遺憾。」
僵持同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印邊境衝突從6月爆發以來到現在還沒有落幕,也使得這兩個世界人口排名一二的國家關係陷入僵局,最近還有印度記者被指控,和中國與尼泊爾公民串通,向中國情報官員傳遞「敏感訊息」,雙方諜報戰也越打越響,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中印邊境局勢會不會惡化?兩邊真的會打起來嗎?
現在有關中印邊境的消息都很敏感,剛剛提到的記者夏爾馬就被懷疑向中國官員提供有關印度邊境的印度軍隊部署、國防採購、印緬軍事合作以及與達賴喇嘛相關的訊息。9月21號兩邊舉辦第六次邊境軍團指揮官會議,而中印兩國外長9月11號也在莫斯科簽訂協議,聲明要讓衝突降級。之前兩國防長也談過,不過都是表面和平,私底下雙方還是不斷在邊境增兵,甚至開始囤積物資,一副要為了戰爭準備的樣子。
但仔細看這些聲明就會發現,都只是象徵性地說要兩軍要盡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的距離,但是盡快是多快?必要距離是多少?都沒有列明,所以雙方可以各自解釋。其實從6月到現在,雙方真的就是一直各說各話,互相指控對方違反協議,先行動武甚至開槍,各自發表對自己有利的論述,看得各方眼花撩亂。連傷亡數字都可以吵成一團。
之前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不是還要嗆印度國防部長辛赫,因為辛赫說解放軍在中印衝突中有重大人員傷亡。不過搞了半天還是不說死傷人數多少,只說遠遠少於印度軍隊,還俘虜很多印度士兵,什麼在衝突中都「佔上風」。的確中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公布和印度衝突的傷亡人數,這也讓很多想要幫解放軍唱讚歌的人沒辦法很起勁。印度官方很早就公佈6月15日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有20名死者,但中國到現在傷亡人數都不明。
吵這個其實很無聊,只是煽動民族主義,我想大家更關心的應該是真的會打起來嗎?這樣誰的贏面大。關於這點兩位中印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小雪是信心滿滿,她分析說,印度這樣的民主國家對上中國非民主國家,在政治上就沒有優勢,打輸的話政府會倒台。如果真的打起消耗戰,中國不但有錢打,還撐得久。
至於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印度裔研究員Bachhawat,她也承認持久戰的確對印軍比較不利,特別是印度邊界的發展和建設不如中國,無法像中國提供長期後勤補給。但她強調,在進入10月之後,高海拔冬季戰場對於「設備還有戰術都比較精良的印軍」有利。重點在於只要讓戰事拖到冬季,印軍就能成功牽制解放軍。
有些人會問打起來的成本那麼高,雙方不考慮出動領導人來解決?關於這點兩位專家都說對方國家有面子問題,中方專家認為莫迪就算拿中國的app開刀也沒效果,外交跟國防部門還在玩好警察壞警察的遊戲。而印方專家則說中國沒有料到這次印軍的決心如此堅強,表示在印方堅持不退縮之下,中國的選項也不多,「無法像之前嘗試在邊界佔據更多領土」。
中國這邊想要雙邊問題雙邊解決,但是我們看到印度已經把邊境問題拉高到國際層次,甚至跟中國在區域擴張連結在一起。所以一方面還是看習近平跟莫迪什麼時候出手,另一方面就是國際上會不會有人出來調停或選邊站。不然目前雙方還是僵持不下。
雙方的確應該要更明確講清楚彼此降低衝突的實際做法,不要再高來高去了。另外我對於煽動民族主義也很感冒,民粹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我也希望我的觀眾不要看熱鬧,分析戰事是為了避免戰事,和平還是最重要的。有關中印局勢發展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上網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僵持同義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直到今天,仍無政府官員有意圖去探訪在西鐵元朗站受傷的市民。搞亂香港乘機除林鄭之徒,其實也是在反習。貿易戰不會有結果。警察戴回委任證,骯髒工作外判白衣黑社會。7月21晚上,武裝警察再用橡膠子彈在上環清場。999叫市民「驚就唔好出街」。警察公共關係科説「警黑勾結?我不能完全同意」。上周末傳北京為平息民憤,禍港四人幫,犧牲兩個留低一個。香港人憎恨林鄭,北京又為什麼對她青眼有加。習近平的掌權,就是務實、紅色血脈矛盾間的產物。(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送中 #元朗 #官警黑 #貿易戰 #黑警 #逃犯條例 #習近平 #西鐵元朗站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下午5:00
元朗暴亂,無警時分。
警察終於可以戴回委任證,不用再遮去警員編號了!
因為骯髒的工作,外判了給黑社會。
警署拉上大閘,街上沒有巡警,分區宵禁的構想,在摸索執行。
警隊和黑社會,作具體分工。
警察公共關係科的總警司這樣回覆查詢:
警黑勾結?
我不能完全同意!
他沒有完全同意。今時今日,為警隊做公關工作,呼籲市民要查看執勤警員的委任證,的確很難。
上周末,特區政府高層傳出消息,北京方面,為了平息今次送中條例的亂局,準備犧牲鄭若驊和李家超,平息市民的憤怒,但要留下林鄭。
香港人憎恨林鄭,但從上司的角度看,她有很大的優點。
她一清如水,莫說是大陸官場,即使在香港,都是稀有生物。
她曾說:
一生為官,退休時那份退休金,連買一間灣仔四百呎單位都不夠。
一般人這樣說是遺憾,但她說時,顧盼自豪,有「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無敵感。
北京愛林鄭,除了大陸人沒有的清廉,還有那種盡心盡力。
林鄭真的做到乾卦九三爻辭說的:
終日乾乾,夕惕若。
她每日工作十六小時,夜晚也睡不著,拋夫棄子,對工作全力以赴。
不貪功委過,不卸膊,任何外間非議,不用下屬祭旗,自己全受。
北京覺得,這樣的官,大陸那裡找?香港官場那裡找?
這亦造成她剛愎自用,目無餘子,聽不進意見,只能單刀赴會,那種項羽式的悲劇性格。
北京想留,但香港建制派內有股勢力,想借勢除了她。
香港繼續亂,林鄭就非走不可。
香港正為習近平添煩添亂。
習近平目前最煩惱的,是特朗普的貿易戰,令大陸經濟瀕於崩潰,引發的兩條路線的分歧和鬥爭再現。
務實的團派,認為要接受現實,要做長遠的佈局,就要儘量避免涉險,或任何戰爭衝突。即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永不稱霸。
但紅色血脈認為,中華崛起,不能再在美帝前跪下,寧願再度鎖國,再次革命。
這是中共基本的兩條路線的矛盾,也是當年毛澤東和鄧小平的矛盾。
習近平的掌權,就是這兩條路線下的產物。
胡錦濤兩屆任期屆滿,他屬意團派的李源潮當家,但江澤民反對。
老江認為,連續給團派掌權廿年,這個派系將會獨大,中共山頭會失去平衡,他屬意由太子黨的紅色血脈打莊,團派的李克強當總理。他屬意政績和性格都剛強的薄熙來。太子黨中,他資歷最好,性格最合。
胡溫不喜歡目中無人的薄熙來,江澤民不接受連續二十年團派掌權的代表李源潮,僵持下,雙方要妥協,接受一位大家都能接受的溫和人物。
這時,有元老提到了習近平。
習是習仲勛的兒子,屬太子黨,但行事務實,近團派風格。長年在福建工作,沒有什麼對頭敵人,背後沒有惡言。
跟著薄熙來出事,事件經美國成都總領事館出口轉內銷,震動北京。溫家寶離任前押下身家性命要處理薄熙來,當年政治局九位常委,四票對四票,關鍵在第九票習近平身上。
習身為太子黨,但投下檢控薄的一票。
這令江澤民派系覺得大事不妙,才有之後的換人政變計劃。
習死過翻生,除了清算對手,還要權力集於一尊。
除了保命,也是行權。
修憲永續任期,當上了今日皇帝,但中共體制內的兩條路線仍不會改變。
特朗普看中了這個中共體制內的基本分裂的結構,貿易戰,就是要這裂痕擴大,中共分裂。
所以,貿易戰不會結束。
北京面對經濟在失血,但如何和美帝周旋?
中共傳統的路線分歧再現,而且更見尖銳。
習用權力壓住浮面的矛盾,面對舉目無親的文明世界,這時,香港亂局浪比浪高。
香港的建制陣營有人在搞鬼,希望趁亂除去林鄭月娥,她的性格亦步入這陷阱之中。但搞亂香港的人,其實也在反習,他們為私利,但少看了中共人的權鬥觸覺和天性,也高估了自己比北京聰明。
這是香港分區戒嚴試驗中,香港仍能樂觀的基礎。
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