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儒艮(ㄖㄨˊㄍㄣˋ rú gèn.)哭泣著擱淺在岸上
村民發現合力地將儒艮安全的拖回海裡
泰國國家公園專頁公布了這事件
發生在18日上午7點
泰國南部省府董里府外島麗波島(เกาะลิบง)
海灘上發現了這隻儒艮擱淺且哭泣著
體長1.8米 重達220公斤雌性儒艮
村民發現後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來展開救援
救難隊到場人力有限
也請了島上的村民一同加入救援
經過大家的努力讓儒艮安全的回到海裡
事後判斷這隻儒艮應該是貪吃忘記了退潮而擱淺於岸邊
好在小島上有居民在早晨時看見
後來國家公園為了表揚民眾熱心拯救儒艮
於事後頒發一筆獎金給拯救儒艮的民眾作為獎勵
儒艮是一種海牛的近親
水中的大型哺乳類動物
如一生中沒有發生意外的話
平均年齡能活到70年左右
體長大約可以長到2.5~3米
體重可達300公斤
愛吃淺灘裡的水草
除了鯊魚、虎鯨、鱷魚偶而會捕食外
幾乎沒有天敵
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
人類的船槳很就是儒艮最大的殺手
因為儒艮視力聽覺都很弱
對於船隻的閃避能力弱又慢
身上幾乎都會有被船槳刮傷致死的儒艮案例
還有就是海洋塑膠垃圾問題也是儒艮數量減少的主因
除此之外
儒艮也常死於漁業拖網
海邊保護游泳者的防鯊魚網
捕海龜網與炸魚等
牠們也是原油汙染的犧牲者
「儒艮天敵」的推薦目錄: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泰國清邁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轉錄]海洋哺乳類之海牛與儒艮- 精華區Ecophil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國家地理雜誌- 雖然海牛這種溫和緩慢的水中巨人沒有自然天敵 的評價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百科動物園- 海牛有沒有什麼天敵?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海牛知多少《國家地理》雜誌-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大海牛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的評價
- 關於儒艮天敵 在 大海牛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的評價
儒艮天敵 在 國家地理雜誌- 雖然海牛這種溫和緩慢的水中巨人沒有自然天敵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海牛這種溫和緩慢的水中巨人沒有自然天敵,但牠們卻很容易被人類活動影響。在水上交通繁忙的水域,船隻撞擊與螺旋槳葉片是海牛所要面臨最大的威脅。 ... <看更多>
儒艮天敵 在 百科動物園- 海牛有沒有什麼天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期為大家介紹#海牛(學名:Trichechu ;英文名:Manatee):僅1科1屬3種。美洲海牛、亞馬遜海牛和非洲海牛。海洋哺乳動物,形狀略像鯨,前肢像鰭, ... ... <看更多>
儒艮天敵 在 [轉錄]海洋哺乳類之海牛與儒艮- 精華區Ecophil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NTU-dolphin 看板]
作者: Mapless (我愛飛旋海豚) 看板: NTU-dolphin
標題: 海洋哺乳類之海牛與儒艮
時間: Sun Mar 16 22:41:52 2003
海牛目(Sirania)包含了海牛與儒艮二種動物,牠們的共同特徵有:身體呈流線形,
無背鰭、後肢,如同槳一樣的前肢,體毛稀疏等。不同點主要有尾鰭和牙齒,海牛的尾鰭
像海狸一樣呈扇狀,儒艮則是如海豚一般的V字型尾;海牛僅具臼齒,一生中不斷地在更
換,儒艮的上下頜各有三對前臼齒、三對臼齒,前臼齒及第一對臼齒會隨生長而脫落,其
餘的二對終生存在,成年雄性會長出兩顆門齒(少部分雌性亦有),這是牠們與遠親大象的
一個共同點,但只在張嘴時能看見。皆為草食性,進食時先以長有許多粗硬短毛的厚重嘴
脣拔下海藻等水生植物,再以臼齒咀嚼,嘴上的硬毛用以輔助攝食。他們沒有外生殖器,
雄性生殖器位於腹部中央,雌性則近肛門位置,懷孕期皆為十二~十四個月,約十八個月
後斷奶,一般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獨立。
除了天敵和自然災害,人類是迫害牠們的最大元兇。獵捕為了取得肉和油脂,海上原
油外瀉意外及汙染破壞棲息地,漁業用網具造成意外死亡,加上海牛有在雨季溯河而上的
習性,曾有被水門或水閘夾死的案例發生。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史特拉大海牛
(Steller's Sea Cow,其實不是海牛而是儒艮),身長可達八公尺之巨,口內無齒,僅棲
息於白令海一帶,十八世紀初被發現後的短短二十七年,因濫捕和棲地破壞而滅絕。以下
是海牛目現存的物種介紹:
儒艮(Dugong):基本特徵如上,鼻孔位於吻前端,潛水時會閉上(海牛亦同),體表光
滑,呈棕或黑灰色,前肢無趾。純海生,分佈範圍為印度-西太平洋沿岸,北至沖繩,南至
澳大利亞,最西到東非沿岸,平均長3.3m,重1000kg,壽命約73年,天敵有鯊魚、虎鯨、
鱷魚等。儒艮的社會性相當強,通常組成六隻的小群體行動,多可至上百隻,彼此以聲音
來溝通,如長尖叫及吱吱吱的聲音等,平常總是悠閒的移動。儒艮的交配有一套儀式,一
開始是一群雄儒艮包圍一頭雌儒艮,圍著牠拍打尾鰭、滾動身軀,然後最具優勢的一頭雄
儒艮會以前肢緊抱在其下方的雌性,此時其他的雄性也會加入混戰,爭奪雌性身旁的好位
置。儒艮多半一次生一胎,初生的小儒艮長約1.15m,重25~35kg,斷奶後仍會留在母親身
邊數年,兩胎的間隔從兩年半到七年不等。儒艮只食用長在海底的海藻,進食時有一個特
殊的習性:牠們喜歡邊吃邊移動,常常會留下一條碎海藻的痕跡。為日行性,但在有人類
干擾的地區則在夜間進食。由在美國發現的一些骨頭顯示儒艮早在四千年前就已被獵捕,
十七至十九世紀儒艮遭大量捕殺取肉,直至現在仍可在某些地區看見公開販賣的儒艮肉。
現已全面列入保護。
西印度海牛(West Indian Manatee):體表粗糙,短而稀疏的毛平均分佈於其上,呈棕
或灰色,前肢有趾。分佈範圍為西大西洋沿岸、河流,分佛羅里達亞種(美國佛羅里達州沿
岸至墨西哥灣)和安第列斯亞種(大小安第列斯群島、中美洲至巴西北部沿岸),其中佛羅里
達亞種為海牛目中唯一分佈於亞熱帶至溫帶的物種,但當寒流流經時仍需遷至溫暖海水區
避寒。平均長度為雄3.7m,雌4.1m,重1400kg。彼此間以高音調溝通,多半為母子同行,
有時會組成六隻左右的鬆散群集。一般在雨季時生產,初生的小海牛長0.8~1.6m,重約30
kg,甫出生便會游泳,兩胎間隔二年半左右。主食為各種水生及半水生植物,天敵是鯊魚
、虎鯨、鱷魚。人們為取得肉、油及骨而獵殺牠們,(骨頭主用於民俗治療,肋骨因構造
類似象牙而被用作裝飾品。),加上棲息地的破壞而使得數量減少,目前已全面禁止捕殺。
亞馬遜海牛(Amazonian manatee):體表光滑,呈棕至黑色,前肢無趾,特色為腹部有
一白或粉紅色塊。純為淡水生,僅分佈於亞馬遜流域主、支流及池塘。為海牛類中最小者
,平均長2.8m,重480kg,壽命約六十到七十年,天敵為美洲虎、美洲鱷、鯊魚。一般在十
二月至七月的雨季中生產,多半於二、三月,懷孕期推測約為十二個月。食用各種水生、
半水生植物,乾季來臨時會減低活動量甚至禁食,最多可維持約二百天,在這段期間可能因
攝入泥土導致腸道阻塞甚至死亡。在巴西被稱為peixe-boi(="ox-fish"),其他西班牙語系
國家稱其為vaca marina(="sea cow"),以往常被人以魚叉捕捉,現已列入保育動物。
西非海牛(West African manatee):體表粗糙,短而稀疏的毛平均分佈於上,皮膚呈
灰色,前肢具三到四趾,眼晴稍微向外突出(西印度海牛則向內凹陷)。分佈於西非沿岸及
大河流域、瀉湖,體長約3.3m(雄,雌略小),體重1400kg,壽命在六十年以上,天敵有虎
鯨、鯊魚等。生殖情形不甚明朗,推測孕期約一年,一胎產一仔。食用各種水生及半水生
植物,以及雨林裡落至河中的果實、河邊的木薯等。然非純粹草食性,有時會吃漁網中的
魚,也曾有食用河口淤泥中二枚貝的記錄。由於人類的捕捉和對其棲地的破壞,估計其數
量並不多,目前已全面保護。
(資料來源:<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 by Pieter Folkens)
以上是三月十三日社課,"海洋哺乳類"中我所報告的內容。
--
每個人心裡都有張地圖,
記載著各人的道路,
我的卻少了一角;
尋尋覓覓,
究竟如何能找回殘缺的部分?
~~~迷失地圖~~~ From Maple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40.64
--
少吹冷氣 少吃肉 少騎車 節省用電
請保護大自然....
Love on Nature, mother of all.
Ptt生態保育版 版名: Ecophilia
C)分類看板 - 10)生活娛樂館 - 3)HappyLiving - 4)Ecophili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7.59
... <看更多>